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亚经济与贸易》期末笔记第一章:东南亚地区概述1.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该区域北接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南界澳大利亚。它不仅是连接两大洲和两大洋的重要桥梁,也是世界重要的航海要道之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地形特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岛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河流纵横交错,如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等,为农业灌溉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家首都主要语言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2023年估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尼语1,904,569约2.7亿菲律宾马尼拉英语、菲律宾语300,000约1.1亿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语329,847约3,300万泰国曼谷泰语513,120约7,000万越南河内越南语331,212约9,700万缅甸内比都缅甸语676,578约5,400万老挝万象老挝语236,800约750万柬埔寨金边柬埔寨语181,035约1,600万新加坡新加坡市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724.6约570万文莱斯里巴加湾市马来语5,765约44万1.2人口分布及文化多样性人口分布: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家的人口非常密集。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人口仍占据相当比例。文化多样性:宗教信仰:佛教在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广泛传播;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占主导地位;基督教在菲律宾有较大影响力。民族构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体民族,同时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如中国的壮族、瑶族等在越南也有分布。传统习俗:各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例如泰国的宋干节(泼水节)、印尼的开斋节等。1.3历史背景及其对当前经济的影响殖民统治时期: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曾经历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这期间形成了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如橡胶、锡矿等。独立运动与建国初期: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各国纷纷建立独立国家,并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如今,东南亚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和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化和服务行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此外,东盟的成立促进了区域内经济合作与交流,增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第二章: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历程2.1独立前的殖民地经济结构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特点:在殖民统治下,东南亚各国被纳入全球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种经济结构严重依赖于少数几种初级产品出口,导致经济脆弱性和不平衡发展。主要产业形态:当时的主要产业集中在农业(种植园经济)、矿业(如锡矿开采)以及一些轻工业领域,缺乏深加工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2.2独立后的经济发展策略初期发展战略:独立后,东南亚各国政府意识到需要改变原有的殖民地型经济结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多样化,包括制定五年计划、实施土地改革、鼓励私人投资等。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了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许多国家推行了进口替代政策,即通过保护和发展本国制造业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从而降低对外国产品的依赖程度。出口导向型增长: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国家逐渐转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利用自身劳动力优势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2.3近代化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东南亚各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人才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全球化浪潮为东南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跨国公司愿意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章: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建立与发展3.1ASEAN的成立背景和宗旨成立历史:1967年8月8日,五个创始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共同签署了《曼谷宣言》,标志着东盟正式成立。此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和缅甸(均为1997年)、柬埔寨(1999年)相继加入,使成员总数达到十国。核心宗旨:旨在通过加强政治对话、安全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具体目标包括:推动区内贸易自由化,构建统一市场;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等。3.2ASEAN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经济一体化进程:自成立以来,东盟致力于推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先后建立了多个自由贸易区(FTAs),如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关税壁垒,促进了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增强了区域整体竞争力。外交平台作用:作为地区性国际组织,东盟还积极扮演着外交协调者的角色,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代表全体成员国发声。例如,在东亚峰会(EAS)、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场合,东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力量。3.3ASEAN+机制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东盟+框架下的合作:除了内部协作外,东盟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形成了“东盟+”的合作模式,如“东盟+3”(中日韩三国)、“东盟+6”(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与其他国际组织互动:东盟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保持着密切沟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议程,争取更多话语权。同时,东盟也努力维护多边主义原则,确保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第四章:东南亚的农业经济4.1主要农作物及其地理分布主要农作物:稻米:作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国家拥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地。橡胶:是东南亚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尤其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广泛种植。橡胶树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因此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棕榈油: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植物油来源,主要产自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两个国家占据了世界棕榈油产量的大半壁江山。咖啡与可可:菲律宾、越南等地也以生产优质咖啡豆和可可豆而闻名。地理分布:东南亚各国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例如,湄公河流域适合大规模水稻种植;马来群岛的湿润气候则有利于橡胶树和油棕榈的成长。4.2农业现代化的努力和成果机械化水平提升: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农业机械被引入到田间地头,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比如,在泰国的一些大型农场已经开始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耕作。灌溉系统改进: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许多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灌溉设施。如越南通过修建堤坝和水渠改善了红河三角洲的灌溉条件。农业科技推广:政府和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例如,菲律宾启动了“绿色革命”项目,引进高产抗病品种,并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可持续农业实践: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东南亚各国积极探索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如印尼推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健康。4.3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位出口市场多元化:东南亚农产品不仅在国内消费,还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都是重要的出口目的地。贸易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包括减免关税、提供物流补贴等。例如,马来西亚设立了专门的农产品出口促进局,帮助本地农户开拓国际市场。国际认证体系: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东南亚农产品逐渐获得了多个国际标准认证。如泰国大米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第五章:制造业的崛起5.1工业化起步与发展阶段初期工业化:二战后,东南亚各国开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型。最初阶段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这一时期的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但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期工业化加速:进入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西方国家产业转移,东南亚迎来了快速工业化时期。此时,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表现尤为突出。后期工业化深化: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东南亚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制造业迈进。除了继续扩大传统产业规模外,各国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生物制药、新能源等。5.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贡献率上升:制造业已成为推动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递增,在某些国家甚至超过了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增强:由于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它为大量农村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和社会稳定。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随着跨国公司纷纷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东南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经验,提升了当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5.3外资企业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企业是东南亚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带来了巨额的资金投入,还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外资企业往往围绕某一特定行业形成集群,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在越南北部形成了以三星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集群,吸引了众多相关配套企业入驻。人才培训和技术溢出:外资企业通常会设立培训中心,培养本土员工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技术转让和合作研发等方式实现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当地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第六章:服务业的发展6.1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龙头旅游资源丰富:东南亚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如泰国的清迈古城、印尼的巴厘岛海滩、越南的下龙湾等景点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各国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机场扩建、酒店升级、交通网络优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旅游经济贡献显著:旅游业已经成为东南亚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动了餐饮、零售等相关行业发展。6.2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银行系统稳健运行:东南亚各国银行业普遍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资产质量较高,风险控制能力强。同时,金融科技(FinTech)的应用也在逐步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资本市场逐步成熟: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渠道,在东南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和投资者信心增强,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扩展。普惠金融推进: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推出了多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6.3数字经济和服务外包产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预测,未来几年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服务外包潜力巨大:凭借较低的人力成本和较高的英语普及率,东南亚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之一。第七章:东南亚的能源资源与环保7.1区域内的主要能源类型传统化石燃料:石油: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区之一,尤其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天然气:天然气在东南亚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印尼和马来西亚,它们不仅是国内消费的主要来源,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如湄公河、萨尔温江等大河,东南亚各国大力发展水电项目。老挝和越南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太阳能和风能: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菲律宾和泰国已经启动了一些大型光伏电站和风电场建设项目。7.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环境挑战:森林砍伐与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的农业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森林砍伐和湿地破坏,这对生物多样性和碳汇功能造成了负面影响。空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空气质量下降,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同时,化石燃料燃烧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风险。政策响应:绿色发展战略:各国政府制定了多项绿色发展规划,旨在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例如,新加坡提出了“城市绿化”计划,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来改善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签署《巴黎协定》并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此外,东盟内部也建立了多个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共同应对跨边界环境问题。7.3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技术创新支持:高效储能系统: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供电的问题,研发高效的储能技术成为当务之急。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试验锂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解决方案。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可以优化电力分配,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泰国正在推进智能电网试点项目,以适应未来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市场机遇:投资增长: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东南亚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到可再生能源领域。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该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就业创造: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在安装、维护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第八章:基础设施建设8.1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交通基础设施:公路网络:完善的公路网对于促进区域内的物流运输至关重要。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加大了对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的投资力度,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铁路系统: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例如,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项目以及曼谷的城市轻轨扩建工程都受到了广泛关注。港口设施: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港口设施的现代化升级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新加坡港、巴生港(马来西亚)等世界级港口不断优化运营模式,增强了区域航运中心的地位。通信基础设施:宽带互联网普及: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宽带互联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东南亚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速4G/5G网络部署,并鼓励农村地区接入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区域内出现了多个大型数据中心。这不仅为本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稳定可靠的IT基础设施支撑。8.2政府投资与公共私人合作模式政府主导型投资:财政支出:各国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直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越南政府近年来大幅增加了对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公共投资,有效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措施,激发了私营部门的积极性。公私合营模式(PPP):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PPP模式下,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并分享收益。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在菲律宾马尼拉地铁三号线项目中,政府与多家企业组成了联合体进行建设和运营。项目管理经验积累:通过实施PPP项目,各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监管机制,为后续更多类似项目奠定了基础。8.3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促进贸易便利化:物流效率提升: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显著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从而促进了区域内外贸易的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便捷的信息通信技术为跨境电商提供了良好环境,使东南亚成为全球电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预测,未来几年区内电子商务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筑业繁荣: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带动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拉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增长。服务业升级: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丰富了区域经济结构。第九章:东南亚金融市场9.1银行系统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系统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在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在提供基本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泰国的盘古银行、越南的越南工商银行等都是本国银行业的支柱。外资银行参与度高: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东南亚市场。这些银行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促进了当地银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保险公司:保险业在东南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财产险、人身险产品逐渐丰富,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保险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业务,如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领域。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资产管理和投资咨询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财选择,同时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9.2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运作股票市场概况:市场规模扩大:东南亚各国股票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例如,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菲律宾PSEi指数等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市场监管加强: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各国监管机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同时,推动跨境监管合作,共同维护区域股市稳定运行。债券市场发展:国债发行常态化:各国政府通过定期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投资。国债市场已经成为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企业债市场兴起:随着直接融资比重逐渐上升,企业债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大型企业在债券市场上成功融资,降低了融资成本,拓宽了融资渠道。此外,中小企业也开始尝试通过发行私募债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9.3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健全监管框架:宏观审慎管理: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密切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例如,新加坡金管局通过设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有效防范了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冲击。微观行为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规范其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各国普遍设立了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负责处理投诉纠纷,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风险管理措施:压力测试与情景分析:定期组织金融机构进行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评估其在极端情况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增强抗风险能力。危机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能够迅速反应,协调一致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第十章:对外贸易政策与实践10.1各国的外贸政策特点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关税调整:东南亚各国通过降低或免除进口关税来促进贸易自由化。例如,东盟内部已逐步实现了零关税,显著降低了区域内贸易成本。非关税措施:尽管关税水平不断下降,但各国仍保留了一些必要的非关税措施,如卫生检疫标准、技术规范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国家安全。自由贸易协定(FTA):双边与多边协定:东南亚国家积极参与各类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既包括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协议,也涵盖了参与区域性多边协定。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和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都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出口补贴政策:财政支持: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一些国家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如税收优惠、物流补贴等。这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技术援助:政府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其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10.2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势与问题优势:经济增长动力: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为东南亚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特别是制造业和农业产品的出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外汇收入。就业创造:该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依赖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特定市场可能导致经济波动,如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东南亚国家因欧美市场需求锐减而遭受重创。附加值较低:多数出口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导致附加值不高,长期来看不利于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10.3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扩大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FTA通过削减关税和简化通关程序,使得成员国之间货物和服务更容易流通,扩大了彼此市场的开放程度。增加投资机会:协定通常还包括投资保护条款,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吸引了更多外资流入,促进了区域内资本流动和技术交流。推动经济一体化:深化产业链合作:FTA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供应链体系,各国可以依据自身优势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加强合作,区域内国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第十一章: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11.1FDI流入的趋势和分布总体趋势:持续增长: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吸引FDI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2019年东南亚FDI流入量达到167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多元化来源:除了传统的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外,来自中国的FDI迅速增加,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企在东南亚的投资布局日益广泛。行业分布:制造业为主导: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尤其是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促进了当地配套产业的发展。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数字经济兴起,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外包(ITO)、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这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11.2FDI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积极影响:资本积累与基础设施改善:外资企业的投资为当地注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如建设工业园区、港口设施等,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外资企业往往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并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了当地企业和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就业机会增加:FDI创造了大量的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和社会稳定。挑战与风险:环境压力:部分外资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因此,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地企业竞争压力: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本地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挑战。11.3如何吸引并利用好FDI政策支持: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各国政府普遍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如减免所得税、提供土地使用优惠等,吸引外资企业落户。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技术创新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客服工作总结(集合15篇)
- 2022年关于小学生读书心得10篇
- 一月份销售工作总结
- 开学典礼演讲稿范文锦集7篇
- 英语专业写作课件
- 人力资源岗位实习报告1000字【7篇】
- 藏戏课件马晨明
- 市场营销求职信范文汇编7篇
- 高中游记作文6篇
- 计算机应用求职信锦集7篇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行规程
- 屋顶气窗施工方案
- 小学高年级段学生数学讲题比赛教学活动安排方案
- 中盐宁夏盐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产科护理个案分享案例
- “双碳”目标下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 行长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
- 2024光伏新能源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 美容仪转让协议书模板
-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例1、例2》(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 2024年版滑雪场租赁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