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含答
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
【笔记区】
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
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无语病。
“雅二就是译文语句得体、生动、优美。
要做到“信达雅”三点,必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
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
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
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
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翻译句子的方法
1、保留法
保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
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J(《游褒禅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指南录后序》)
2、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
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
汉语的相应词语加以置换。
所以,掌握①古今异义词、②通假字、③词类活用对于翻译句
子非常重要。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古义:地位低
下;今义:品行低劣)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名词活用为
使动动词,生,使…活过来;肉,使…长为)
“北乡自到,以送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乡,通“向”)
3、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
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①发语词、②凑
足音节的助词、③倒装结构的标志、④句中停顿的词、⑤个别连词、
⑥偏义复词中的陪衬字等。因此,掌握虚词的用法,知道偏义复词所
要表达的重点非常重要。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J(《师说》)(划
线的虚词可以省去不译)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发
语词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J(《师说》)(“之”,
倒装结构的标志,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之字不译)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J(《五人墓碑记》)
(偏义复词,此处着重“死”)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偏义复词,此处着重“亡”)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
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包括以下几种: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更换;
若,你的;役,徭役)
“谦受益,满招损J(《尚书》)(虚心使
人受益,骄傲带来祸患。)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四,
四次)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J(《捕蛇者说》)(填“蛇”“蛇”“草木”)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
说赵太后》)(填“行”)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填
“于”)
5、调序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前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J
(《劝学》)(定语后置)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谓倒装)
三、翻译句子的步骤
1.推敲关键词语,字字落实。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
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这
些词的解释通常也是标准答案上面规定的得分点。从这个意义说,理
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些关键词语包括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或词性活用。如:
①“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卜式传》上海高考题),
其得分点就在于“以时(根据时间)”“辄(就)”两字。
②“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J(《孙叔敖》上海高考题),
“居”的意思是“过了","高"字活用为动词。
③“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J④“枝之出于垣外者
皆成干,屈曲下属地J(上海春季高考),得分点在于③“凡(总共)”、
“周(活用为动词,合抱)”、前一个“更”(再)。
④“垣(墙)”、“属(垂)
请看以下文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
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
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
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2.辨析句式特点,保持原文造句的特点。
(1)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所谓原文造句
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译出这种造句
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
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
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如:
“苟,子何欲?“(上海高考题)这句话在句式上前半是省略句,
后半是疑问句宾语前置。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J(上海高考题)第一个分句
是定语后置的句式C
请细读以下文段,思考划线句的意义。
(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
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
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
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
赐绢答谢而遣之。
(2)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固定的句式,比如“无乃一一乎''"孰
与一一”等,这样的句式我们在翻译时其实是有相对固定的语言组织
方式的,在考试解答问题时,我们需要翻译出来此类句式的特点。
①“何(奚)以……为”、“何(奚、曷)……为”连用,表疑
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
如: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②“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如: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丰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③“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
怕……吧二
如: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靖之战》)
译文: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
恐怕不行吧?
④“……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
“……比……怎么样?”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
⑤“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
而且”。
如: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⑥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
怎么样”、“把……怎么样”。
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
问》)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
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3.借助前后语言环境,深入理解文句内容。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
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一一上下文。如: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上海高考题)光看这句话
本身,不太容易弄明白其中的人物关系,这里牵涉到三个人,“尧咨”、
“转运使“公”,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明白,本文描写的主人公欧
阳晔因刚正不阿得罪了陈尧咨,陈让他的亲信“转运使”利用权力赶
走了欧阳晔。
再看以下文段:
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
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
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J晋
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4.辨析修辞手法,有策略地表达出原文风貌。
翻译文言文要恰当的处理一些修辞格。
1)比喻、拟人和夸张。
比喻、拟人和夸张是使文章生动而常用的修辞方法,在翻译时一
般只要把原文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直接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以了。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苍山负雪,E月烛天南J(《登泰山记》)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
上面三句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直接译成现代汉语,它的修
辞作用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但是,有一些古代的修辞手法如果直接译成现代汉语,就会感觉
不够流畅,甚至不好理解。这时最好采取灵活的办法来翻译,不一定
受原文修辞手法的约束。如:“金城千里”一词将"坚固的城防”比
喻为黄金铸成的城池,但不能翻译成“黄金城池”,这样就造成误解
了,只能按照它的本义来翻译。
2)排比。
排比也是古今都常用的修辞方式。一般说来,古汉语构词方式较
简单,句式变化也较少,便于使用排比句。在可能的范围内,还是应
该尽力把原文这方面的特点保存下来,尤其是原文读起来比较铿锵有
力的排比句,更该字斟句酌,在译文中把它的特点反映出来。但是由
于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把这些排比句都译成现代汉语的排比句是不可
能的,如: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J(《过
秦论》)
这种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现代汉语很难找到四
种不同的说法来对译四个动宾短语,可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
一四海的雄心”。
3)借代。
文言中用借代的修方法很多,翻译时,只把所代的事物写出就可
以了。如:
布衣一一未做官的人缙绅一一官员三尺一一法律
万钟一一高官厚禄
【例题一】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
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叫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
纪县。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
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
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命汝:汉朝廷的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
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岂下,徙为上谷太守,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
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李转为边郡太
守,徒上郡。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
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
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
战。典属国公孙昆(hun)邪(ye)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
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
将J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
上郡太守。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责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
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
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
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
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
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日:“皆
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
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
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
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
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
卫尉。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
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
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
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
那三个匈奴人八那三个人没格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
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
活捉了一个。把她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
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妤了,阵势。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向骑兵下令前
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
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
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
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可以使他们心中的想法(相信我们是诱
敌之兵)更坚定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
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
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
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
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朝在附近有伏兵,
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
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武帝
即位,在这时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
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日」得李广必生致之J胡骑得广,广时伤
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
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
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
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D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
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
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
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
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
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
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
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
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
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
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人太多,他自
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
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
B.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
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安全的担忧。
C.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
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
D.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
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5分)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5分)
【例题二】
张田字公载,澧渊人。登进士第。欧阳修荐其才,通判广信军。
夏竦、杨怀敏建策增七郡塘水,诏通判集议,田曰:“此非御敌策也,
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J因奏疏极论,谪监郢州税。
通判冀州。内侍张宗礼使经郡,酣酒自恣,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
诏配西陵洒扫。摄度支判官。裕享太庙,又请自执政下差减费费,唐
介论其亏损上恩,出知薪州。移桂州。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①
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士豪刘纪、庐豹素为边患,讫田
去,不敢肆。京师禁兵来戍,不习风土,往往病于瘴疡,田奏罢成。
或告交耻②?李日尊兵九万,谋袭特磨道,诸将请益兵,田日:“交
耻兵不满三万,必其国有故,张虚声以吓我耳。”谍既得实,果其兄
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宜州人魏利安负罪亡命西南龙蕃,从其使
入贡,凡十反。至是龙以烈来,复从之。田因其入谒,诘责之,枭其
首,欲并斩以烈,叩头流血请命。田曰:“汝罪当死,然事幸在新天
子即位赦前,汝自从朝廷乞恩。”乃密请贷其死。知广州。广旧无外
郭,民悉野处,田始筑东城,赋功五十万,两旬而成。初役人相惊以
白虎夜出田迹知其伪召戒逻者曰令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谨捕之如
言而获城既就,东南微陷,往视之,暴卒,年五十四。田为人伉直自
喜。临政以清,女弟聘马军帅王凯,欲售珠犀于广,田日:“南海富
诸物,但身为市舶使,不欲自污尔。”作饮贤堂,绘古昔清刺史像,
日夕师拜之3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
(选自《宋史•张田传》,有删改)
[注]①方伯:泛称地方长官。②交趾:交耻国。位于今越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田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他反对扰民的提议,揭发放肆的
官员,请求减少官员们的赏赐;他在广州时,为民办实事;不幸在任
上去世。
B.张田树立威望,为官刚直。他设法立威,使一向违法乱纪的
人不敢轻举妄动;逃犯魏利安和龙以烈勾结,他抓住机会,处死魏利
安和龙以烈。
C.张田遇事镇静,有判断力。他在栏州时,有人谣传交耻国人
将要来犯,他冷静分析,避免了不必要的混乱;他在广州时,也设法
平息了谣言。
D.张田不贪钱财,廉洁自律。他洁身自好,曾经拒绝亲戚提出
的无理要求;他把古今清廉的刺史视为偶像;苏轼把他跟古代的廉吏
相提并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
(2)广旧无外郭,民悉野处,田始筑东城,赋功五十万,两旬
而成。
【例题三】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
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
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J乃谏鹄,鹄
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
正和也J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
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
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
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
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J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縻之,
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
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
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
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
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
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
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
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
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
义的。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
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
加害。
C.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
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
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
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
要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②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习题一】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拎之孙。少好学,弱冠
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
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
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
对日:“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
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
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
年谷既登,帑縻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
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躅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
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
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模。道
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
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
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深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
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
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
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
实录J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
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
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日:
“史笔当如是J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
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
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
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
牛,他担心别人会受到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
谐谑却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
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
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
法,而是减轻赋税C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
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
让皇上默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
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
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习题二】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
为亲信。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
度从焉。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
也J弘度日:“此何足畏!”败然掷下,至地无损伤。训以其拳捷,
大奇之。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之。弘度妹先
适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鳌谓迥曰:“相
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
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弘度顾
其弟弘升日:“汝可取迥头J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时行军总管
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
开皇初,纳其妹为秦孝王妃。寻迁襄州总管。弘度素贵,御下严急,
动行捶罚,吏人香气,闻其声,莫不战栗。所在之处,令行禁止,盗
贼屏迹。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弘度与素,品同而年长,
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素亦优容之。上甚
礼之,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
得欺诳」皆曰:“诺。”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间之日:
“鳖美乎?“人惧之,皆云:“鳖美J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
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
无敢欺隐。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闺门整肃,为当
时所称。未几,秦三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弘度忧恚,谢病
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
复立崔妃,遣中使就第宣旨。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使者返,
帝曰:“弘度有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帝默然,其事
竟寝。弘度忧愤,未几,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弘度胆大无畏,身手灵活。崔弘度与宇文训登上高楼顶层,
宇文训俯瞰下方而生恐惧,崔弘度竟然一跃而下,毫无损伤,令宇文
训大为惊奇。
B.崔弘度国事为重,绝私弃情。崔弘度与尉迥虽为姻亲,但攻
破邺城后,他用言语刺激尉迥,逼得尉迥自杀,并让自己的弟弟崔弘
升斩下尉迥的头去领功。
C.崔弘度在意地位,不甘屈下。杨素与崔弘度官品相当而年龄
小些,所以杨素常常谦卑对待崔弘度,但崔弘度一旦隶属于杨素,则
颇不服气,显得气度狭小。
D.崔弘度待人严酷,令人畏惧。仆人妄言鳖美,被其杖责;下
属官员见到他也恐惧流汗,不敢欺瞒;他治家如为官,即便是发已斑
白的子弟也照样被毒打。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香气,闻其声,莫不战
栗。
②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习题三】
张闿,字敬绪,丹阳人,吴辅吴将军昭之曾孙也。少孤,有志操。
大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即引为安东参军,
甚加礼遇。转丞相从事中郎,以母忧去职c既葬,帝强起之,闿固辞
疾笃。优命敦逼,遂起视事。及帝为晋王,拜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
大中正。以佐翼勋,赐爵丹阳县侯,迁侍中。
帝践昨,出补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帝下诏曰:“夫二千石
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
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
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闿遵而行之。时所部四县并以
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
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后公卿并为之言曰:
“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J帝感悟,
乃下诏曰:“丹阳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
之志也,仓縻国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为大司农。“闿陈黜免始
尔,不宜便居九列。疏奏,不许,然后就职。帝晏驾,以闿为大匠卿,
营建平陵,事毕,迁尚书。
苏峻之役,闿与王导俱入宫侍卫。峻使闿持节权督东军,王导潜
与闿谋,密宣太后诏于三吴,令速起义军c陶侃等至,假闿节,行征
虏将军,与振威将军陶回共督丹阳义军。闿到晋陵,使内史刘耽尽以
一部谷,并遣吴郡度支运四部谷,以给车骑将军都鉴。又与吴郡内史
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兵,以讨峻。峻平,
以尚书加散骑常侍,赐爵宜阳伯。迁廷尉,以疾解职,拜金紫光禄大
夫。寻卒,时年六十四,子混嗣。
(节选自《晋书张闿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闿深受皇帝器重,多衲升迁。张闿被召来担任安东参军,
皇帝对他礼遇有加,后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即便是丁忧期间皇帝还以
优厚的任命来敦促他就职。
B.张闿勤政爱民,却被免官。张闿出任晋陵内史期间,所属四
县都因为干旱歉收,他就带领百姓新建水塘来灌溉田地,却因此而被
以擅自兴造的罪名免官。
C.张闿有操守,不贪图官位。张闿被免官后,因为皇帝突然感
到后悔,就改任他为大司农,他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合适马
上就任位列九卿的职务。
D.张闿有机谋,平乱建奇功。苏峻作乱,张闿利用苏峻给他的
权力,组织义军、筹备粮食,后与他们一起讨伐苏峻;平定叛乱之后,
他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
②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
【习题四】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
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
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
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雎不逝。a
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
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
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
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
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
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
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
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
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
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
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日:“如
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横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
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
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
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J乃令
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
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
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
为若德J乃自刎而死。
注:①横(yi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
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
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
末路中的英雄本色C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
灵活现,有形有神C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习题五】
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
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
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
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
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
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
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
日:“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
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
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
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
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
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
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
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
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
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街之
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
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
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
宋孝宗年号。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
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
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
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
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无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
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2分)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3分)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3分)
【习题六】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
材干见称。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
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
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J庄
宗然之,果败契丹C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
一之功,位兼将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而宦官、伶人
用事,特不便也。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
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
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曰:“吾富有天下,岂
不能作一楼?”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
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
“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
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
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
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J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
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
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乃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
政皆决崇韬。唐军人蜀,所过迎降。王衍弟宗弼,阴送款于崇韬,求
为西川兵马留后,崇韬以节度使许之。军至成都,宗弼迁衍于西宜,
悉取衍嫔妓、珍宝表崇韬及其子廷诲。又与蜀人列状见魏王,请崇韬
留镇蜀。继岌颇疑崇韬,崇韬无以自明,因以事斩宗弼及其弟宗渥、
宗勋,没其家财。蜀人大恐。
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
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继岌监军
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
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
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
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
珠玉犀象二万,文铝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日:“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
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
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
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崇韬长于谋略,战时立下大功。他随庄宗围攻镇州时,面
对来袭的契丹军队,众将想要撤退而他坚持不退兵,最终得以战胜契
丹,庄宗即位后,他因功被封为兵部尚书和枢密使。
B.郭崇韬忠言敢谏,劝帝力戒逸豫。庄宗就营造高楼以避暑之
事来征求他的意见,他劝庄宗多思创业艰难,不要只为个人逸豫享乐
考虑,庄宗听取了他的谏言,终止了高楼的营建。
C.郭崇韬处事不周,引来权贵猜忌。唐军到达蜀地,王宗弼暗
中与他通好,他答应了王宗弼的请托并接受了馈赠,又被蜀人请求留
守蜀地,引得魏王清忌,最终他不得不杀掉王宗弼等人来表明忠心。
D.郭崇韬嫉恨宦官,招来宦官仇视。他劝魏王将来登基后一定
要撰除宦官,后又得罪宦官向延嗣,向延嗣和李从袭向庄宗进谗言共
同构陷他,最终由魏王奉被宦官篡改的诏令将他杀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c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
其热,何也?
②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复习任务
【童生试】
左氏《国语》,其文深闵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
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
庸以入尧、舜之道c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
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
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
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
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日: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
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
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冲荡演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
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源洞解情【2】
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
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手抑
人事乎若日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
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手哉!
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海洞修情:弥漫无际广阔深
远。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
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
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C.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
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
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认之者不塞则惑
吾无取乎尔也
【乡试】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
不治。曾巩至,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
无纤柜,悉委以判决。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
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
执中日:”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
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大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即位,是为
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
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
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
书日:”及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
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
”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
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柜额以示宠。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
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网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
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华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
六参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縻稍,
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
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
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赠太师,追
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
妖狱,革弊政,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
他记了十大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
案藏于家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
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
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
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
老百姓的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
义庄来供养宗亲。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柜,悉委以判决。
②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
顺坊甲第。
【会试】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
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
列侯悉就国,其说身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
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c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
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
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
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c居
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
农三家影响最深远C
B.诏令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身中心保洁合同范例
- 学校大门维修合同范例
- 物业转租合同范例
- 聚氨酯涂层地面施工方案
- 合同范例需求提交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化工仪表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抵押担保合同范例
- 渠道衬砌机施工方案
- 矩形的性质微课程设计
- 个体经验雇佣合同范例
- 心电监护的并发症
- 英语B级单词大全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智能充电站转让协议书范本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梳理
- 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
- 2024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超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小学低年级第1讲第1课时《美丽中国是我家》教学设计
- 低压不停电换表接插件技术规范
- DLT 5210.5-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5部分:焊接
- 骨科护理专科护士护理知识笔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