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衢州四校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楚文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研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之书”。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书者”均为诸侯国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追寻隶变之踪,可以一窥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选自孟鸿声《追寻隶书演变之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9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隶变是指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笔性丰富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渐趋平直的隶书。B.作者认为,“书同文”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其消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C.作者以郭店楚墓竹简为例,说明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书风,并且白成系统。D.汉字隶变的主要原因是各诸侯国史官们的探索与自然演化,次要原因是汉字俗体的推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段一反学界关于汉字隶变源起的一般观点,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隶变的踪迹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B.从论证方式看,第二段破立结合,先破后立,阐明在“书同文”的背景下,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的可能性。C.第三、四段从现有文物、文献的考证研究和书法正俗两体在隶变中的作用两个角度,阐述了汉字在隶变中彰显的人文精神。D.结论部分说明追寻汉字隶变之踪对于了解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体味汉字蕴含的人文精神、理解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简帛文字中亦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书法艺术元素,彰显了其笔理墨妙,也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B.依据战国楚简书体、字体、笔法形态的多样性特征、书法艺术元素和人文笔性等,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C.汉代简牍大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之手,使用相对统一的俗体汉字来书写,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D.中国书法有一个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如隶变,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北风里胡也频纸窗上沙沙响,照经验,又刮风了。这风是从昨天夜里刮起的,我仿佛知道。刮起风来,天气又变了。我刚刚露出头去,就觉得有一种冰凉的东西,湿贴到脸上来;棉被里面是暖和得多了。因为挂念着自己的文章被登载了没有,想看一看《太阳报》的副刊,便又露出头来,喊伙计……可是赶紧地就把这声音拉住了,这是忽然想到,欠了送报的两个月报费,前天的报就给停送了。“那只有这办法!”我决定了,便露出头来,并且把整个的身体离开那小小的温暖的世界,下床去了。风还在窗外乱叫,房子里依样充满着冷气和寂寞。我从床下拖出一只黑色旧木箱来,轻飘飘的,而这感触,猛然就使我惘然了。我知道,在这箱里面,所余剩的,只是一件烂了袖口和脱了钮子的竹布长衫,和两三条旧的或破裆的短褂裤,以及几双通底的麻纱袜子,还有的,那就是空气了。我无力地把箱盖盖下来,眼光从这满了灰尘的木箱上面迟缓地望到墙上去:那里是一张放大的雪莱的像。这时有一种稀罕的感觉通过我的脑,我笑起来,但接着就黯然了。诗人的像在放大时花了四元,镶在一个价值二元的木框上,从数目算来,共是六元钱,那么,变卖了,至少总可以得一半的价。然而我的心,立刻就浮上罪恶似的,非常惭愧了。在我眼里,年轻诗人依样是英俊的,且带着女性的美,静默着。一阵更大的风把纸窗打得急促地响,我便抖了一下。“真无法……”于是我跳上桌子,从墙上拔出一寸多长的铁钉,连着很长的白色棉纱绳,把雪莱的像拿下来了;在手上,木框冰冷。抹去了玻璃上的灰尘,很歉疚地挟着诗人的像,出去了。费了很多周折,到了一家收买旧家伙的杂货店。满屋杂乱,看着,会使人的意识变散漫了。在一只蓝花碎瓷的花瓶底下,我瞧见了,一个木框,里面镶着一张油印的外国风景画。我就欢喜起来,因为在路上,我是非常担忧人家不要这类东西的。从那很厚的蓝大布棉门帘旁边,挤出一个人来,粗壮,奸滑,一脸麻子,只瞧这模样,确凿的,便认出是这店的掌柜了。他用淡淡的眼光看我。“这,”我从臂下拿出那像框,用力地说,而声音,反变成暗哑了,“这卖——卖给你。”但这样,我已经得到说不出的无限大的轻松。那淡淡的眼光射过来,我觉得脸上是泼了一盆冷水。像框在粗黑的手上,翻转了一下。他又看我一眼,便带点鄙薄的笑意说:“要卖多少钱?这像片是外国的窑子吗?”“不是!”我摆一下头,简捷地回答,同时觉得这“窑子”两个字,是一条皮鞭,我的心就印上这皮鞭的伤痕了。“是戏子么?”“不是!”“那么,是什么人的太太吧,是总统的太太么?”“不——这是一个诗人。”“一个诗人?”他惊诧了,又现出鄙薄的笑意,把像框翻看了一下。“要卖多少钱?”“三块,”说出这话来,我仿佛是在当铺里了,胆子便无端地大了起来。“什么,”那掌柜又惊诧地说,“要三块?这差远了。”便冷冷地把像框递过来。接过这像框,对于诗人的抱歉的心情似乎轻减了一些,但忽然又感到空虚了,好像一个人走出这杂货店,就无着落似的。我终于忍耐地说:“你知道,光是这木框,也得两块钱。”“那不能这样说。买来自然是贵的,卖出就不值价了。假使那是个窑子,还可以多卖些。”听到又说“窑子”,我愤然。无端地把羞辱加到已死的诗人上面,这未免太歉疚,而且是太可伤心的事了。本来在市侩面前,说出诗人这名称来,已是自取其辱了,何况还当诗人被视为不如窑子之类的时候,然而我还得忍耐,我不能就这样气愤而走开,因为别处有无收买旧家伙的杂货店,是很难说;纵是有,我也不知道。于是我又开口了,却是说:“这像不卖,只卖像框,你说给多少钱?”“那咱们不要。”他懒懒地说。“真可恶!”我想,“这种东西会如此倔傲,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刚走出店门口,迎面就飞来狂风,混沌的灰尘,像猛兽想吃人一般,扑过来,我的头便赶紧低下了。在风中走着,我的心是堆着比风还凶的纷乱的情绪。现实的生活像一面镜子,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使我又想到,到了独寝的客舍,又得孤零零地躲到被窝里去。到了寓所,并不发气,却也用力地推开房门。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框里面,是现着一个年青的,但是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的污浊的脸。纸窗沙沙地响,房子里依样是荒野一般的寒冷的寂寞。(有删改)(注)窑子:旧时用以称妓女。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写,在增强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便于通过独白的方式书写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处境。B.“我”眼里的“年轻诗人依样是英俊的,且带着女性的美,静默着”,既表现了“我”对诗人的崇敬之情,也为下文掌柜的误会作铺垫。C.小说的人物对话简洁、利落。掌柜语带讽刺、蔑视,而“我”在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辩解、退让,内心充满了纠结与挣扎。D.小说结尾部分说现实“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写出“我”为无法改善生活而无奈、自嘲,又向往今后美好生活的矛盾心理。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画像”对塑造“我”的形象的作用。3.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废墟的辉煌刘上洋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②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这天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象美丽极了。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③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1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1.1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1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④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了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了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⑤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⑥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⑦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⑧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2.第②段列举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天使城堡和艾曼纽二世骑像纪念碑等众多罗马著名建筑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段画线句中“兽性”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与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阿房宫,两者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5.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首段设疑,末端释疑,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了“罗马废墟”的价值。B.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C.第3段详写斗兽场的规模和功用,目的是诅咒罗马这段充满野蛮与血腥的历史。D.没有故都风采和异域风情,本文匠心独运,从破旧的废墟着笔表现独特的罗马。E.罗马人纳新不吐故,这份直面废墟的勇气与胆识,体现出对历史和废墟的尊重。7.最近,“圆明园到底要不要重建?”这一话题争议又起,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修①诗序(明)袁宏道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余言,虽不大佳,然刻画飣餖②,傅以相如、太冲之法,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顾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旁及西方之书③、教外④之语,备极研究。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其视妻子之.相聚,如鹿豕之与群而不相属也;其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党人偷乐,众女谣诼,不揆中情,信谗齌怒,⑤皆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选自《袁宏道集笺校》)(注)①小修: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字小修。②飣餖:比喻堆砌、杂凑。③西方之书:指佛教典籍。④教外:即外教,佛教称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为外教。⑤“不揆”二句:屈原《离骚》:“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言而齌怒。”说人君(楚怀王)不察我忠信之情,反信谗言而疾怒于我。齌(jì),炊火猛烈,引申为急疾。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视:比照。B.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日:每天,一天天地。C.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恨:憎恨。D.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闾阎:泛指民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弟少也慧吾其还也B.任性而发弃甲曳兵而走C.其视妻子之相聚树之以桑D.则虽欲存焉而不能瞻之在前,忽焉在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修特立独行,过着任性自适的生活,他虽然有缺点,但决不虚伪庸俗,这就使得其作品具有“真人”的性情。B.袁宏道为小修的诗集作序,不仅宣扬公安派的创作观念,还饱含对弟弟才华的尽情赞赏,对其不幸遭遇的深挚同情。C.袁宏道批评了今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秦汉之人也是因学习《六经》而成就了秦汉之文,这体现出一种文学进化观念。D.文章中段以“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引出对复古派笼罩的文坛扼杀了创作生机的抨击,兼用排比顶针反问,一气呵成,酣畅淋漓。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2)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唐)无名氏叵耐①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②。“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注)①叵(pǒ)耐:不可耐,可恼。②休共语:不要和他说话1.首句中的“谩语”的意思是_________。该首词从题材上属于_________。2.后半阕读来颇有情趣,古人云“语浅情深”是谓也。请赏析后半阕词。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2)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5)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畅通,但过多使用融雪剂也有很多危害,如破坏路面、污染地下水、伤害路边植物、侵蚀汽车轮胎及底盘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实施绿色清雪行动,除市区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适当使用融雪剂外,其他道路的清雪以机械和人工为主,严控融雪剂使用。这一举措实施后,市区清雪速度明显迟缓,这给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有网民发出不满声音: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得体。120字左右。8、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②近日某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严肃课堂纪律,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③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给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合乎情理;不超过150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李文亮医生逝世后,网上出现了几种声音。主要分歧在于对他“吹哨人”角色的定位。一种是,认为他是“英雄”,为真相挺身而出,吹响了预警疫情的哨声;另一种是,认为他就是个善良的“普通人”,所发之言仅是为了保护私圈袍泽,虽有可敬之处,但不该上升到吹哨英雄的高度;还有一种是,认为他的贡献仅在于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最后牺牲在防疫的一线;但他的“吹哨”对疫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干扰了防疫工作”。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树人中学”校报以“学习战疫英雄,担当公民职责”为主题发起了一次征文活动,请以“声音”为笔名,写一篇文章参与投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C2.A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A项,“线条圆转、笔性丰富的篆书”错误,依据第一段“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可知,A项将形容隶书特点的“笔性丰富”一词用于形容篆书,故张冠李戴。B项,“作者认为”错误,依据第二段“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可知,这是学术界的观点,而不是作者的观点,且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D项,“主要原因是各诸侯国史官们的探索与自然演化,次要原因是汉字俗体的推动”错误,依据第四段“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可知,作者认为汉字演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并没有明确其主次,故“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无中生有。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A项,“可追寻到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错误,依据第一段“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可知,A项丢掉了“部分”一词,故A项说法有误。故选A。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C项,“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错误,依据第四段“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可知,原文只说了“汉代简牍大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之手,使用相对统一的俗体汉字来书写”之意,而C项“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的推断,则文中缺少依据。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2、1.D2.①挂画像并装裱,体现“我”的文学理想和热情;②卖画像,显示“我”生活贫困;③与掌柜争执并带回画像,表现“我”敏感自尊。④最终画像与我的镜中像形成反差,凸显了“我”对理想的幻灭感。3.①暗示北风一直在吹,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用环境描写暗示“我”的生活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衬托“我”内心的悲凉;③以景物描写作结,强化了寒冷、压抑的氛围。【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又向往今后美好生活的”错误。“光明”在这里不是“有希望”的意思,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没有什么对“今后美好生活向往”的意思。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画像’对塑造‘我’的形象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三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结合“眼光从这满了灰尘的木箱上面迟缓地望到墙上去:那里是一张放大的雪莱的像”“诗人的像在放大时花了四元,镶在一个价值二元的木框上,从数目算来,共是六元钱”分析,挂画像并装裱,体现“我”的文学理想和热情;结合“于是我跳上桌子,从墙上拔出一寸多长的铁钉,连着很长的白色棉纱绳,把雪莱的像拿下来了;在手上,木框冰冷”“抹去了玻璃上的灰尘,很歉疚地挟着诗人的像,出去了”分析,卖画像,显示“我”生活贫困;结合“‘要卖多少钱?这像片是外国的窑子吗?’……那掌柜又惊诧地说,‘要三块?这差远了。’便冷冷地把像框递过来”“‘真可恶!’我想,‘这种东西会如此倔傲,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分析,与掌柜争执并带回画像,表现“我”敏感自尊。结合“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框里面,是现着一个年青的,但是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的污浊的脸”分析,最终画像与我的镜中像形成反差,凸显了“我”对理想的幻灭感。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内容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艺术技巧、结构位置、情感主旨等方面分析。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纸窗沙沙地响”分析,暗示北风一直在吹。结合“北风里”“纸窗上沙沙响,照经验,又刮风了”“这风是从昨天夜里刮起的,我仿佛知道”分析,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结合“‘那咱们不要。’他懒懒地说”“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刚走出店门口,迎面就飞来狂风,混沌的灰尘,像猛兽想吃人一般,扑过来,我的头便赶紧低下了。在风中走着,我的心是堆着比风还凶的纷乱的情绪”“到了独寝的客舍,又得孤零零地躲到被窝里去”等分析,用环境描写暗示“我”的生活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衬托“我”内心的悲凉。这句景物描写,结合“寒冷”“寂寞”分析,强化了寒冷、压抑的氛围。【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3、2.表现作者想象中的罗马的美丽和繁华,反衬真实罗马的陈旧。3.斗兽场上野兽的嗜血凶残统治者和权贵们的野蛮残忍4.本文以处处布满废墟的罗马与早已湮没的阿房宫作对比,表达了对着力保护历史建筑废墟的罗马人敬佩,对中国缺乏古建筑废墟保护意识的遗憾。《阿房宫赋》旨在借古讽今:嘲讽秦王朝的残暴与贪婪;警告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后尘。5.运用排比,突出罗马城“废墟的世界”的特征,表达对罗马人原封不动保存废墟的惊叹与钦佩。2.BC7.(1)我不支持重建。(2)理由是:①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圆明园本是皇家园林,其美丽与魅力自不必说。看到废墟,可以想象当初的繁盛。②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美丽的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破坏,掠夺,最终成为了废墟,保留废墟,更能让国人铭记这段耻辱的历史,进而产生奋进的力量。③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重建圆明园就是要毁掉废墟,对圆明园来说,废墟意义重大,远胜于重建。【解析】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题干说作者的“用意”,其实就是在问作用。第二段“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从内容上看,这段内容可以由此概括为:写出了作者想象中罗马的美丽和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然而”表示转折,写这段内容,是为了和后文内容对比反衬。后文内容写出了真实罗马的陈旧。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原文第三段:“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这里有人与兽的搏斗,一般情况下,人很难与猛兽相搏,这里鲜血流尽了了,当指人的鲜血流尽了,后文说兽性满足了,当首先是野兽得到了满足,这是表层义。“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可见,兽性还指统治者和权贵们野蛮残忍。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从作品本身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还须从作品本身出发,在文章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作答,尤其是文章主题方面。本题要求对本文和《阿房宫赋》创作意图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首先说,《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作者杜牧在文章最后揭示其创作意图: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见,其创作意图指向秦亡的教训和后世的鉴戒。而本文提到阿房宫是在第三段:“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文中“庆幸”的是罗马队古建筑废墟的保存,与之相反的是阿房宫之类的建筑荡然无存。创作目的便在于此。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1)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本题运用方法(3)(4)(1)即可做出答案。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扩展语境,即结合上下文来丰富答案,提示或加深理解。第五段的划线句紧承“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后文又说“尤其让人惊讶的”,可见,作者对“废墟的世界”的惊叹和赞美,划线句构成排比,强调废墟触目可见,罗马成为一个“废墟的世界”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归纳错误。先扬后抑,先表扬,再控制、压抑,批评。第二自然段先写景色的美以及听说和想象中的美好繁华的罗马,“然而”一转写到眼前所见罗马“一切都是旧的”。这一段确实有“先扬后抑”的手法,但是“扬”和“抑”的内容表述错误。应该是想象和印象中的罗马(人文景观)和真实所见的罗马之间形成对比衬托关系,即“先扬后抑”,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罗马之间并非先扬后抑的对比关系。C项,“第3段详写斗兽场的规模和功用,目的是诅咒罗马这段充满野蛮与血腥的历史”,表述错误,文中“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作者用大量笔墨在写“保存至今而庆幸”,可见其目的不仅仅是诅咒。故选BC。7.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属于向外延伸。可以同意重建,也可以不同意。态度一定要明确,理由一定要充分。根据本文内容,选择不支持重建更好回答。文中部分内容可以作文自己借鉴的理由。如:第四段结尾、第五段结尾、第七段的中间部分“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如果支持重建,也要从文明、历史等角度作答,自圆其说即可。答题的时候还要注意问题是“圆明园要不要重建”,应该体现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点睛】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无中生有:即题目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出现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出现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找到相关依据。2、混淆范围
:命题者经常故意删掉原句的有关部门部分,使选项与原文对应句相比,或扩大了表达的范围,或扭曲了意义内涵。3、夸大其词
:这种设题,或在范围上将原文的部分变为全部,或在程度上将原文轻的变为重的。4、正反混淆1、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6、以偏概全
:故意缺漏某一方面的内容,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0题A项也属于这一类型。7、张冠李戴
: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8、由或然推出必然
:这种错误,原文用了“可能”“可以”“能够”“也许”等词语,而推断中常常用了“必定”“必将”“一定”“定然”“定要”等词语,因而造成了错误。9、由未然推出已然
:也就是原文中表达事物的可能性,在选项中当成了现实性来表述;原文中的预测,在选择项中却当成了事实。4、1.C2.B3.C4.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5.(1)只是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本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2)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却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C项,“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意思是“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恨”意思是“遗憾”。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都表修饰。A项,前者是助词,句中表停顿,后者是助词,句末祈使语气。C项,前者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助词,用在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义。D项,前者是代词,相当于“之”,后者相当于“然”,词尾,可译为“……的”。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秦汉之人因学习《六经》而成就了秦汉之文”与原文不符,原文“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用假设语气,否定的这种做法。故选C。4.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本题中,从句式的角度来看,“故尝贫”“故尝病”“故多愁”三句结构一致,可以断出这几处;“故”意思是“所以”,前面都是说“尝贫”“尝病”“多愁”的原因,“百金到手”主谓宾俱全,可以断开,“沉湎嬉戏”是说“沉湎于游玩嬉戏”,“不知樽节”是说“不懂得节制”,前者是行为,后者的评价,可以断开,“贫复不任贫”和“病复不任病”的结构一致,可以断开。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唯”,只是;“升降”,盛衰兴亡;“沿”,沿袭;“极”,穷尽;“穷”,尽情表现;“原”,原本;“以”,用;“论”,评定。(2)中,“病”意动用法,以……为毛病;“曾”,却;“逐”,随着;“但”,只;“何露之有”宾语前置,有何露,有什么直露。【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我的弟弟小修的诗歌散失得很多,存留下来的很少。我害怕它再次丢失,所以将它们刻印成册。我的弟弟小修,从小就很聪慧,十来岁就创作了《黄山》《雪》二赋,将近五千多字,虽然不是最好,但刻画铺陈,佐以司马相如左思铺张扬厉的特点,和今天文士们看重并流芳百世的文章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但弟弟自己厌恶鄙视它们,弃之不理。唯独喜欢读老子、庄周、列御寇几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长大后,器量愈加壮阔,见识更加开朗,鲜明的以豪杰自命。他看妻子儿女聚会如同母鹿小猪群居(般庸俗,所以)不与他们聚合;看乡里那些庸俗的文人,如同行走在牛马之后,(污秽不堪),一天也不能与他们相处下去。于是泛舟于长江之上,驰马奔走塞外,遍览天下,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诗文大都独立抒发自己的性情,不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缚,如果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就不愿下笔写作。他的诗文之中有优点,也有瑕疵,优点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处也多质朴自然自我独创的语言。可是我却极为喜欢他诗文的瑕疵之处;这是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好的地方,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还没能完全摆脱近代文人的风气习惯呀。大概诗文到近代已变得卑弱极了,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一字一句学习了《六经》呢?诗歌以盛唐为标准,盛唐人何尝一字一句模仿了汉魏的呢?只不过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来并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况且世上的事物,独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没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废弃它也办不到。雷同的却可以没有,可以没有,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来也无法办到。因此我说如今的诗文难以流传啊。其中一万篇中有一篇能流传下来的,或许就是现在民间妇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像这样没有见闻学识的率真之人所创造的作品,所以多真实的心声,不效法汉魏,不模仿盛唐,而是听凭自然本性地行事发展,还能够与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愿望相连通,这是值得高兴的。我的弟弟因为不得志于时,所以多感慨;又生性喜欢豪放铺张,不安于贫困窘迫;喜爱留恋繁华景致,不甘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间花费尽净,所以贫困交加;且沉湎于游玩嬉戏,不懂得节制,所以曾疾病缠身;贫困又不能安于贫困,疾病又不能听任疾病,所以多忧愁。忧愁到了极点就吟诗,所以常常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到诗歌当中,常常如哭如笑,充满了他哀叹人生、感慨失意的情感。我读了,为之感到悲伤。大概情感极为真实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就是真正的诗,是可以流传的。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却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况且《离骚》气氛怨恨到极点,明白唾骂,哪里有所说的怨而不过份呢?穷困愁苦的时候,痛哭流泪,语言颠倒反复,无暇顾及,这种哀怨不满,哪里有不伤心难过的呢(意思是情之所至,不可能还能有意克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分伤痛。这是儒家中庸诗教的原则)?况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湿的情况就不一样,不同秉性的人会有刚强柔和的性格的不同,至于那刚劲朴质而多怨愤,严厉急躁而直白,这叫做楚人的风格,又有什么疑义的呢!5、1.谩语:没有准儿的话。闺怨2.借托喜鹊,用喜鹊的独白,拟人化手法,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喜鹊的气恼与抱怨,正是女子思念之深的写照,而这又与前文女子的薄怒叠加在一起,更显得富有情趣。喜鹊好心却被捉与锁,显得女子无理之极,而恰恰是无理,才凸显思念之深。在抒情上,表现得浓而不腻,口语化的词妙趣横生,语浅情深,细细读来,非常清新,自带美感。【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意思以及诗歌题材的判断能力。解答词语的意思,先要着眼于字面意思,然后放入语境中揣摩它的语境义。诗歌的题材要通过题目、诗歌内容、作者、背景、注释等信息综合把握。“谩语”的“谩”有“欺骗、蒙蔽”的意思;再结合句子,这是女子再埋怨喜鹊,民间有灵鹊报喜的说法,而“送喜何曾有凭据”,说明喜鹊并没有带来喜讯,因此“谩语”的意思是“没有准儿的话”。这首词的题材,根据前四句“送喜何曾有凭据”“锁上金笼休共语”等埋怨、娇嗔的语气,以及灵鹊的独白“欲他征夫早归来”可知,应当是一首思妇盼归的词,题材是“闺怨”词。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注意题干当中的“情趣”“语浅情深”等词语,这就暗示考生,这段话写得很有意思,既然让我们赏析,就有可能用到了艺术手法,要找出来,加以赏析;而“情深”则需要我们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后半阕采用拟人手法,以喜鹊独白的方式表现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大意是,本来是好心来早早给她报个喜讯的,想给她的寂寞一点安慰。可是她却把好心当作了驴肝肺!竟然把俺捉了锁进笼子。唉!她的心情俺还是理解的,不跟她计较了,但愿她的那个人早日归来,哈哈,那个时候就知道俺是好心了,就会欢天喜地的把俺放出来的。下阙表面写喜鹊的气恼与抱怨,实则以这种方式表现女子对丈夫思念之深,以至于迁怒于喜鹊,读来富有情趣,由此增强了词作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使这阕词写活了。感情上,喜鹊好心却被捉与锁,显得女子无理之极,而恰恰是无理,才凸显思念之深。此词舍弃了通常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避开了作者感情的直接抒发,却巧妙地实写了少妇和灵鹊的两段心曲。词上片是少妇语,下片是灵鹊语。全词纯用口语,模拟心理,在抒情上,表现得浓而不腻,口语化的词妙趣横生,语浅情深,细细读来,非常清新,自带美感。【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喻于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劫、苇、凌、鲲。【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不赞同。虽然人工清雪面临困难很大,为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红,造福子孙后代,环卫处坚持实施绿色清雪,我们应该理解。使用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开春后其盐类残留物全部堆积在农田和绿化带里,使土壤盐碱化,破坏植被。【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解答此试,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这个观点,做出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回复。可以结合实施绿色清雪行动的好处和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带来的危害角度分析。如“腐蚀道路、桥梁等路政设施”“污染地下水资源”“融雪剂还可能腐蚀底盘”等。融雪剂的危害性是长久的,范围之广,还有一些未知的危害性。虽然人工清雪面临困难很大,但是环保,可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1)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各自的门户。“惊蛰”来了,万物复苏。青草破土而出,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田野里,十几只无规则疾飞鸣叫的小鸟,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云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2)我支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安装监控系统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督促措施。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有益的。诚然,没有人喜欢一直生活在监控之下,但是从课堂的意义来看,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园地,是莘莘学子勇攀知识高峰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无旁骛的学习才是正途。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若是我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就算按照监控系统也不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3)也许您只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不知名的陌生人,但是您在我心中留下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让我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渺小。也许您的身份是卑微的,但您的行为却是高尚的,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冷漠。不知名的车夫,请接受我的敬意!【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本题“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回顾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再加以描述。如“惊蛰”,考生可以思考如下问题:你听到雷声了吗?蛰伏在土壤中小动物们醒了吗?如“春分”,考生可以思考如下问题:有没有注意到昼夜差不多平分了,开花的植物越来越多了?如“清明”,可以思考如下问题: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桃李梅杏你是否还傻傻分不清?如“谷雨”,雨水增多了,谷类长势甚好,又有一些植物开始开花了。如“立夏”,吃了椿芽,感受到夏天的气息,虫子也多了起来。知道了这些,然后进行描写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本题“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然后分析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什么,支持者的理由是什么,反对者的理由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即可进行写作。从材料来看,事件是“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的目的是督促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好的,所以支持者可以从这种做法的目的、学生的责任以及课堂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反对可以从这种做法侵犯学生的隐私方面分析。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表明观点,然后陈述理由。(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本题“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给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合乎情理;不超过150字”,然后回顾这些文章,找出文中谁对谁有“悔恨之情”,“悔恨”的原因是什么,接着安装要求进行写作即可。如《呐喊》中的《一件小事》,文中主要塑造两个人物形象,“我”和“车夫”,人力车夫撞到人但并没有其他人看见,他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我”一开始对“车夫”的做法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老妇人并没有受伤,便对车夫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还怪车夫多事,后来“我”认识到了自己思想的武断,掏出一大把铜元给车夫。从中可以看出,“我”一开始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最后想要用钱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显然也是错误的,所以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表达对车夫的悔恨之情。9、例文:向战疫英雄致敬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这是一个永远铭刻在春天里的记忆。让我们满怀敬意,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致敬医德双馨的英雄!当疫情来袭,面对一个个特殊的患者,李文亮凭借自己多年从医的经验,无比强大敏感的职业嗅觉、勇敢而坚强的职业担当和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良心,于2019年12月30日小范围发布了“华南海鲜水果市场发现7例SARS”,从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吹响了警觉的哨声。李文亮不仅提醒人们注意防范,而且他昼夜奋战在救护的最前线。他在抢救病人而不幸感染病毒后,继续坚持工作。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与死,想到的是“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现在疫情还在扩散,我不想当逃兵”。这体现了战疫群体里英雄的乐观与顽强。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李文亮和众多的医务工作者都是含着泪水深爱这片土地的人,是永恒铭刻在人们心间的新时代的伟大英雄。致敬无私奉献的英雄!古语说的好: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想说,英雄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有医者仁心、大公无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停车位建设合同
- 地下雨水处理厂深基坑施工合同
- 自愿解除婚姻合同
- 设备租赁合同:建筑工具
- 酒吧公益活动策划合作协议
- 建筑装饰彩钢房施工协议
- 2024版花岗岩大宗买卖专项协议版B版
- 建筑供照明联合施工合同
- 办公区饮料店租赁协议样本
- 体育场馆附近便利店租赁合同
- 夫妻间经济合同模板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静安区继续教育学校附属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300道及答案
- 服装企业员工手册模板范文
- 《低空航空器起降点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 2024中轻度游戏全球市场趋势洞察
-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专家讲座
-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前预习单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协议书
- 2024年4月自考02799兽医临床医学试题
- 市政工程劳动力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