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政治热点冲刺复习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政治热点冲刺复习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政治热点冲刺复习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政治热点冲刺复习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政治热点冲刺复习探索认识的奥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政治热点冲刺复习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3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6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哲学第7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哲学基本理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知识体系对立对立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状态怎样?能否认识?怎样认识?本原是什么

?整个世界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部分课程逻辑对立考情解读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建议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24选择题:山东卷、浙江卷1.高频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发展的特点。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3.热点预测:考查时可能结合太空探索、党和国家政策变化、法律的修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研学等为背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认识论相关考点。2023选择题: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卷、浙江卷、北京卷、辽宁卷、湖南卷2022选择题:全国卷、北京卷、山东卷、浙江卷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024选择题:全国卷、山东卷、湖北卷主观题:江苏卷2023选择题:全国卷、河北卷、海南卷、广东卷、山东卷、湖北卷2022选择题:全国卷、湖北卷、主观题:天津卷课程标准: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两个阶段(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形式特点地位联系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直接性和形象性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1)含义:

(2)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农业生产)、变革社会的实践(即改革、革命)、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注意:①实践是人类特有②实践是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活动,不包括主观世界③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④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是主观见之于与客观的活动)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2.实践(3)基本特征:①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结果受规律制约②主观能动性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指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最终会导致实践活动失败。强调“团队合作配合”受横向空间因素影响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相区别强调阶段过程与条件,受纵向时间因素影响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侧重点整体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来源

途径

亲身实践,直接经验读书学习,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②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把认识与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①原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怎样: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认识的目的(归宿)认识要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①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②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

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

践认

识(决定或基础)

(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强调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强调认识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有条件的1.真理的含义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注: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谬误认识客观对象相符合不符合

区别:

联系: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属于认识论。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考点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有条件的2.真理的特点

原理内容真理与谬误关系方法论要求拓展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②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严明,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绝对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①要正确对待谬误;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相对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结论: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考点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特点

表现(含义)原因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限制B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B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C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高考真题1、(2024,山东,T10)2024年,浙江安吉、福建平潭等地旅游市场表现亮眼,彰显出县域小城文旅的巨大潜力。梳理这些“表现亮眼”之地发现,这些地方都凸显出“底蕴”“个性化”“性价比”三个关键词。从哲学上看,探索县域小城文旅火热的“密码”,是因为()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指导具体实践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③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揭示事物自身的规律性④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区分开来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高考真题2、(2024,辽,吉,黑,T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高考真题3、(2024·浙江·高考真题)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①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③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④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高考真题4.(2024,广东,T11)中国名贵古典家具常以黄花梨、紫檀等木材为原料,其结构源于建筑,线条取于书法,气韵近于雕塑,劲势法于武术,格调承于诗赋,历受追捧。假名人之手或经历史事件的洗礼,文化价值就更加凸显,受到收藏界的青睐。由此可见(

)①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须保留旧因素

②实践的目的是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③价值判断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高考真题5、(2024,山东,T11)1979年,互花米草作为保滩护堤的“卫士”引入我国,对固滩、消浪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互花米草繁殖力强,抢占了盐地碱蓬、海草床等的生存空间;根系发达,将底栖生物困死其中。鸟儿因无处觅食而飞走。2022年,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互花米草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③认识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④真理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高考真题6、(2024,湖北T13)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①实践与认识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②认识的真理性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检验③认识都能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能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A7、(2022·广东)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高考真题观点开篇立论正方:偏见可以克服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反方:偏见不可克服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