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最后一卷(5月份)·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什克洛夫斯基十分关注小说家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他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时,以托尔斯泰在小说《耻辱》中对鞭笞的陌生化描写为例,指出:“托尔斯泰通过避免直接指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办法,使事物变得新奇陌生。他的描写使人觉得是初次见到事物,或者感觉到某事为初次发生的那样。”什克洛夫斯基这里所强调的“初次”,就是事物的新鲜感,也就是“陌生化”的新奇效果。此外,什克洛夫斯基还提到托尔斯泰在《霍尔斯托密尔》中以一匹马为叙事者,通过这匹马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的内容和场景显得陌生,以动物的无是无非的眼光无声地披露了人类社会的自私和贪婪。视角问题是小说叙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美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曾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的调节。”20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有关视角问题的分类。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叙事者对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了若指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亦能明察秋毫。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I•A•理查兹曾将语言分为指称性的实用语言和非指称性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对实用语言的陌生化,人物有限视角则是对全知叙事视角的陌生化。全知叙事视角将事件、人物的过往和将来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其结果往往是纷至沓来的信息使读者流于无意识的、被动的阅读。在这样的作品里,事件得到了强调,而读者对事件的感受则被自动化、机械化。采用人物有限视角叙事的作品则相反,事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受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福楼拜堪称自觉在创作中采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第一位作家。例如,在《包法利夫人》“马车里的沦落”一节中,包法利夫人和她的情人赖昂在奔驰的马车上纵情寻欢,然而叙事者并不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对马车内的场面作细致入微的描写,而是让读者置身于车夫和市民的有限视角,展示马车外发生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是运用非指称性的语言来描写的,即人们似乎第一次看见这样一系列画面。有限叙事视角在这里的运用,使人们熟悉的对象陌生化了,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并激发了读者进行有效阅读、填充文本空白的积极性。(摘编自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材料二:“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一文中提出的:“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这里的“反常化”即是“陌生化”。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言谈、动作、行为等,一旦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东西,便变得带有机械性,沉入人的无意识中而无法引起人的注意。“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却对它视而不见。”而文学的功能则在于使人摆脱这种麻木、迟钝的状态,唤起人对生活的新鲜、强烈的感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陌生化”。也就是说,“文学中所表现的事物应超越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以一套新鲜的语词突出出来”。从研究角度看,陌生化不仅表现于叙事文本结构中有限叙事视角,更主要集中于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语言分析方面,研究者认为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语音层面,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词相对于诗,白话诗相对于古典诗词等都在音节、押韵等方面构成了“陌生化”;二是语法层面,主要是语法上的不合规则构成“陌生化”效果;三是语义层面,主要是词语所指的改变。有不少学者从作品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如辛弃疾词中大量典故,折射出词人的主体品性之美,组织结构方式也十分巧妙,正是对于前人词作的“陌生化”;又如盛唐诗歌在“入神”“天然”的诗美方面,后人再难企及,因此,宋诗的尚“逸”求“奇”就是对唐诗的“陌生化”。(摘编自陈静《近十年“陌生化”理论研究评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人物有限视角或非指称性诗歌语言进行表述,是取得陌生化效果的有效途径。B.全知叙事视角往往会减少文学作品独具魅力的空白与悬念,影响读者的审美体验。C.有限视角贴合人们生活中感知新事物的渐进过程,更易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D.文学的“陌生化”可以激发人们因为生活的机械重复而变得麻木迟钝的初始感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霍尔斯托密尔》以马为叙事者取得“陌生化”效果,方能披露人类社会的自私贪婪。B.非指称性诗歌语言不以准确指示目标对象为目的,其意在引发人们对事物的新鲜感,追求艺术效果的创设。C.“陌生化”文本能增强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使读者在充分体验事物的新颖别致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D.作家们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突破前人形成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发展。(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论证“陌生化”理论观点的一项是A.《城南旧事》以英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出儿童固有的直觉性和非理性特征,赋予小说浓厚的儿童色彩,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B.《红楼梦》以一块通灵石头讲述其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与世态炎凉的故事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神秘的茫茫宇宙、渺渺乾坤。C.《三国演义》内容驳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千头万绪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D.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打破寻常语法规则,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4)材料二第一自然段中,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从哪些方面阐释这一观点的?(5)请结合材料观点,简要分析下面文段是如何体现“陌生化”效果的。刘姥姥只听得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柜筛面一般,不免东瞧西瞧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光荣(节选)孙犁大家知道,滹沱河在山里受着约束,昼夜不停地号叫,到平原,就今年向南一滚,明年往北一冲,自由自在地奔流。河两岸的居民,年年受害,就南北打起堤来,两条堤中间全是河滩荒地,到了五六月间,河里没水,河滩上长起一层水柳、红荆和深深的芦草。常常发水,柴禾很缺,这一带的男女青年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在炎炎的热天,背上一个草筐,拿上一把镰刀,散在河滩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长长的芦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五月底,那芦草已经能遮住那些孩子们的各色各样的头巾。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渐渐东南面和西南面也响起炮来,证明敌人已经打过去了,这里已经亡了国。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骚扰抢劫老百姓。是从这时候激起了人们保家自卫的思想,北边,高阳、肃宁已经有人民自卫军的组织。那时候,是一声雷响,风雨齐来,自卫的组织,比什么都传流得快,今天这村成立了大队部,明天那村也就安上了大锅。青年们把所有的枪枝,把村中埋藏的、地主看家的、巡警局里抓赌的枪枝,都弄了出来,背在肩上。枪,成了最重要的、最必需的、人们最喜爱的物件。渐渐人们想起来:卡住这些逃跑的军队,留下他们的枪枝。这意思很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敌压境,你们不说打仗,反倒逃跑,好,留下枪枝,交给我们,看我们的吧!先是在村里设好圈套,卡一个班或是小队逃兵的枪;那常常是先摆下酒宴,送上洋钱,然后动手。后来,有些勇敢的人,赤手空拳,站在大道边上就卡住了枪枝。那办法就简单了。这渡口上原有一只大船,现在河里没水,翻过船底,晒在河滩上。船主名叫尹廷玉,是个五十多的老头子,他有一个儿子刚刚十五岁,名叫原生,河里有水的时候,帮父亲弄弄船,看过飞机,割芦苇草。这一天,割满了草筐,天也晚了,刚刚要杀紧绳子往回里走,他听得背后有人叫了他一声。“原生!”他回头一看,是村西头的一个姑娘,叫秀梅的,穿着一件短袖破白褂,拖着一双破花鞋,提着小镰跑过来,跑到原生跟前,一扯原生的袖子,就用镰刀往东一指,东面是深深一片芦苇,正叫晚风吹得摇摆。“什么?”原生问。秀梅低声说:“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枝枪。原生问:“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秀梅喘喘气咬咬嘴唇,“崭新的一枝大枪。”“人们全回去了没有?”原生周围一看,想集合一些同伴,可是太阳已经下山,天边只有一抹红云,看来河滩里是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了。“你一个人还不行吗?”秀梅仰着头问。原生看见了这女孩子的两只大眼睛里放射着光芒,就紧握他那镰刀,拨动苇草往东边去了。秀梅看了看自己那一把弯弯的明亮的小镰,跟在后边,低声说:“去吧,我帮着你。”“你不用来。”原生说。原生从那个逃兵身后过去,那逃兵已经疲累得很,正低着头包裹脚上的燎泡,枪枝放在一边。原生一脚把他踢趴,拿起枪枝,回头就跑,秀梅也就跟着跑起来,遮在头上的小小的白布手巾也飘落下来,丢在后面。到了村边,两个人才站下来喘喘气,秀梅说:“我们也有一枝枪了,明天你就去当游击队!”原生说:“也有你的一份呢,咱两个伙着吧!”秀梅一撇嘴说:“你当是一个雀虫蛋哩,两个人伙着!你拿着去当兵吧,我要那个有什么用?”原生说:“对,我就去当兵。你听见人家唱了没: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救会。咱们一块去吧!”“我不和你一块去,叫你媳妇小五和你一块去吧!”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回家了。走了几步回头说:“我把草筐和手巾丢了,吃了饭,你得和我拿去,要不爹要骂我哩!”原生答应了。原生从此就成了人民军队的战士,背着这枝枪打仗,后来也许换成“三八”,现在也许换成“美国自动步”了。他登上自家的渡船,同伙伴们开走的时候,原生也不过望着那抱着小弟弟站在堤岸柳树下面的秀梅和一群男女孩子们,嘻嘻笑了一阵。这不像离别,又不像是欢送。从这开始,这个十五岁的青年人,就在平原上夜晚行军,黎明作战;在阜平大黑山下砂石滩上艰苦练兵,在孟平听那滹沱河清冷的急促的号叫;在五台雪夜的山林放哨;在黄昏的塞外,迎着晚风歌唱了。他那个卡枪的伙伴秀梅,也真的在村里当了干部。村里参军的青年很多,她差不多忘记了那个小小的原生。战争,时间过得多快,每个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么丰富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民党军队弃战溃逃、骚扰百姓等种种行径,与百姓投身抗战、保卫家乡的积极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B.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交代社会生活背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抗战现实,为后文原生挺身夺枪做了铺垫。C.小说在描述二人商量夺枪的情节时多用语言描写,借助简明的人物对话,形象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心理。D.“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回家了”颇具意味,既有成功夺枪的喜悦自豪,也有调侃原生的洋洋得意。(2)下列有关“夺枪”这一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梅发现河滩上带枪的逃兵之后,并没有贸然动手夺枪,说明当时她是心存顾虑的。B.原生的一句“你不用来”,说明了在秀梅的鼓励之下,他对成功夺枪已是胸有成竹。C.夺枪后转身飞跑,急速离开,这是人的本能之举,真实体现出人物的特定心理状态。D.秀梅遇事有主见等品性在夺枪一事中得以体现,后来她能成为干部自然在情理之中。(3)小说中画线句子交代了原生等人参军的送别场面,试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4)本文同《荷花淀》一样,体现了孙犁小说“诗意化”的特点,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杨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初,在朔方为部军前锋,常有功,授甘泉果毅。建中初,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及怀光反于河中,朝晟被胁在军。上幸梁、洋,韩游瑰退于邠宁。怀光以尝在邠宁,迫制如属城,以贼党张昕在邠州总后务。昕惧难作,乃大索军资,征卒乘,约潜发归于怀光。时朝晟父怀宾为游瑰将,因夜以数十骑斩昕及同谋,游瑰即日使怀宾奉表闻奏,上召劳问,授兼御史中丞,正除游瑰邠宁节度使。间谍至河中,朝晟闻其事。泣告怀光曰:“父立功于国,子合诛戮,不可主兵矣。”怀光遂系之。及诸军进围河中,韩游瑰营于长春宫,怀宾身当战伐。及怀光平,上念其忠,俾副元帅浑瑊特原朝晟,遂为游瑰都虞候。九年,城盐州,征兵以护外境,朝晟分统士马镇木波。献甫卒,诏以朝晟代之。其年,丁母忧,起复左金吾大将军同正、邠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十三年春,朝晟奏:“方渠、合道、木波,皆贼路也,请城其地以备之。”诏问:“所须几何?”朝晟奏曰:“臣部下兵自可集事,不烦外助。”复问:“前筑盐州,凡兴师七万,今何其易也?”朝晟曰:“盐州之役,诸军蕃戎尽知之。今臣境迫虏,若大兴兵,即蕃戎来寇;来寇则战,战则无暇城矣。今请密发军士,不十日至塞下,未旬而功毕。番人始知,已无奈何。”上从之。已事,军还至马岭,吐蕃始来,数日而退。是夏,以防秋移军宁州,遘疾,旬余而卒。(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九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华锋B.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C.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D.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意为统管,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的“总”意思不同。B.闻,意为上奏、报告,与《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的“闻”意思相同。C.系,意为关押、囚禁,与《苏武传》中“加以老母系保宫”的“系”意思相同。D.已,意为已经,与《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昕是叛将李怀光的同党,在韩游瑰退守邠宁后,担心出事,便大肆索取军饷,招募人马,打算投奔李怀光,结果与同谋者一起被杨怀宾斩杀。B.杨朝晟是杨怀宾之子,曾被李怀光胁迫在军;李怀光被平定后,皇上念及杨怀宾的忠心,派人赦免了杨朝晟,并任命杨怀宾为韩游瑰的都虞候。C.盐州城修筑完成,朝廷需要征兵保护边境,派杨朝晟镇守木波堡。同年,杨朝晟母亲去世,丧期未满即被起用担任左金吾大将军同正等职务。D.皇上对于只需杨朝晟手下兵马就能修筑三城一事有些疑虑,杨朝晟向皇上陈述了暗中调拨军士、迅速完成修城的计划,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诸军进围河中,韩游瑰营于长春宫,怀宾身当战伐。②今臣境迫虏,若大兴兵,即番戎来寇;来寇则战,战则无暇城矣。(5)杨朝晟有勇有谋,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凌云高处刘过①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②。【注】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摄衣登楼,既是对诗歌题目的照应,又是下文所见所感的缘起。B.颔联以“转毂”喻天地运转,以“虚舟”喻身世沉浮,贴切形象,内涵丰厚。C.颈联描绘了草木湿润、山川辽阔的深秋景象,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D.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意境高远。(2)尾联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一句和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都用蛟龙起舞来衬托音乐的美妙动听。(2)陶渊明安贫乐道,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他用“,”两句表明自己虽然居住在狭小简陋的房子里,却感到精神的富足。(3)碣石,山名,古代诗词之中不乏它的影踪,除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外,写到“碣石”的诗词还有“,”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实在说来,这些年市面上有关陶瓷的书籍可谓缤纷多彩,洋洋大观。①但其中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可以说屈指可数。近年来,由于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坊间也②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行销问世,但不是花里胡哨,就是抄抄编编,难得有靠谱实用的普及性读③物面世。可以说,这一领域的书籍向来鱼龙混杂,甚至成为“国宝帮”觊觎的灰色地盘。④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风格各异,既有时代的超越,也有多种风格的相互启发。回望中国瓷器发展,可谓层峦叠嶂,奇峰迭起。呈现中国瓷器历史,如果用“老夫子掉书袋”的写法,试图面面俱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有鉴于此,陈克伦的《瓷器中国》,不厌其烦,大胆根据釉彩工⑤艺特点将瓷器分成七类,逐一予以阐述,好比给我们打开七间宝库或者七个宝盒,分门别类,如数家珍,让人一目了然。⑥(1)文中标了序号的6处成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①(序号)处应换成。②(序号)处应换成。③(序号)处应换成。(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回答问题。都说春暖花开,为何冰天雪地中也有植物开花?其实,植物开花、展叶、结实等,都反映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植物只有在恰当的时节开花,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从而达到繁衍自身、延续基因的目的。①也遵循这条规律。通常来说,春、夏、秋三季温度较高,昆虫、鸟类等动物较多、较活跃,更容易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冬天依然有蜂类、蛾类等传粉动物在活动,虽然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此时开花的植物也变少了。因此,腊梅等植物在冬季开花,就可以躲开激烈的传粉竞争,成功实现繁衍。虽然冰天雪地中植物也可以开花,但是②。因为在极端低温下,腊梅等植物也无法顺利开花。它们往往选择在初冬或者冬末气温略微回升时“绽开笑颜”。此外,由于叶片不如花朵耐寒,为了避免先生长的叶片受到低温伤害,腊梅等植物还进化出③,所以寒冬里腊梅繁花满枝时,叶片依然稀少。(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传粉竞争异常激烈B.但是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C.但是因为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开花的植物也很多D.但是开花的植物很多,引发异常激烈的传粉竞争(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段时间,一款聊天机器人ChatCPT横空出世,它会聊天,回答各种问题,还能写作业、写小说、写论文、写代码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有人疑惑,既然机器什么都会,我们还需要学习吗?有人说,需要调整我们学习的内容,转变学习的方式。也有人说。形势逼人,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学习,以保证人类安全,维护自身的尊严……为此,班级计划举行“人工智能与学习”主题班会。请拟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一话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最后一卷(5月份)·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什克洛夫斯基十分关注小说家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他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时,以托尔斯泰在小说《耻辱》中对鞭笞的陌生化描写为例,指出:“托尔斯泰通过避免直接指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办法,使事物变得新奇陌生。他的描写使人觉得是初次见到事物,或者感觉到某事为初次发生的那样。”什克洛夫斯基这里所强调的“初次”,就是事物的新鲜感,也就是“陌生化”的新奇效果。此外,什克洛夫斯基还提到托尔斯泰在《霍尔斯托密尔》中以一匹马为叙事者,通过这匹马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的内容和场景显得陌生,以动物的无是无非的眼光无声地披露了人类社会的自私和贪婪。视角问题是小说叙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美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曾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的调节。”20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有关视角问题的分类。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叙事者对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了若指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亦能明察秋毫。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I•A•理查兹曾将语言分为指称性的实用语言和非指称性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对实用语言的陌生化,人物有限视角则是对全知叙事视角的陌生化。全知叙事视角将事件、人物的过往和将来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其结果往往是纷至沓来的信息使读者流于无意识的、被动的阅读。在这样的作品里,事件得到了强调,而读者对事件的感受则被自动化、机械化。采用人物有限视角叙事的作品则相反,事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受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福楼拜堪称自觉在创作中采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第一位作家。例如,在《包法利夫人》“马车里的沦落”一节中,包法利夫人和她的情人赖昂在奔驰的马车上纵情寻欢,然而叙事者并不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对马车内的场面作细致入微的描写,而是让读者置身于车夫和市民的有限视角,展示马车外发生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是运用非指称性的语言来描写的,即人们似乎第一次看见这样一系列画面。有限叙事视角在这里的运用,使人们熟悉的对象陌生化了,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并激发了读者进行有效阅读、填充文本空白的积极性。(摘编自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材料二:“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之一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一文中提出的:“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这里的“反常化”即是“陌生化”。在日常生活中,一切言谈、动作、行为等,一旦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东西,便变得带有机械性,沉入人的无意识中而无法引起人的注意。“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却对它视而不见。”而文学的功能则在于使人摆脱这种麻木、迟钝的状态,唤起人对生活的新鲜、强烈的感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陌生化”。也就是说,“文学中所表现的事物应超越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以一套新鲜的语词突出出来”。从研究角度看,陌生化不仅表现于叙事文本结构中有限叙事视角,更主要集中于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语言分析方面,研究者认为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语音层面,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词相对于诗,白话诗相对于古典诗词等都在音节、押韵等方面构成了“陌生化”;二是语法层面,主要是语法上的不合规则构成“陌生化”效果;三是语义层面,主要是词语所指的改变。有不少学者从作品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如辛弃疾词中大量典故,折射出词人的主体品性之美,组织结构方式也十分巧妙,正是对于前人词作的“陌生化”;又如盛唐诗歌在“入神”“天然”的诗美方面,后人再难企及,因此,宋诗的尚“逸”求“奇”就是对唐诗的“陌生化”。(摘编自陈静《近十年“陌生化”理论研究评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运用人物有限视角或非指称性诗歌语言进行表述,是取得陌生化效果的有效途径。B.全知叙事视角往往会减少文学作品独具魅力的空白与悬念,影响读者的审美体验。C.有限视角贴合人们生活中感知新事物的渐进过程,更易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D.文学的“陌生化”可以激发人们因为生活的机械重复而变得麻木迟钝的初始感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霍尔斯托密尔》以马为叙事者取得“陌生化”效果,方能披露人类社会的自私贪婪。B.非指称性诗歌语言不以准确指示目标对象为目的,其意在引发人们对事物的新鲜感,追求艺术效果的创设。C.“陌生化”文本能增强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使读者在充分体验事物的新颖别致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D.作家们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突破前人形成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发展。(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论证“陌生化”理论观点的一项是CA.《城南旧事》以英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出儿童固有的直觉性和非理性特征,赋予小说浓厚的儿童色彩,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B.《红楼梦》以一块通灵石头讲述其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与世态炎凉的故事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神秘的茫茫宇宙、渺渺乾坤。C.《三国演义》内容驳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千头万绪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D.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打破寻常语法规则,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4)材料二第一自然段中,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从哪些方面阐释这一观点的?(5)请结合材料观点,简要分析下面文段是如何体现“陌生化”效果的。刘姥姥只听得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柜筛面一般,不免东瞧西瞧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能否支撑题干涉及的观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找出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论证的思路。(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相关内容及题干中的文段,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更易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错。材料一原文“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有限视角与准确表现作品思想主题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2)A.“方能”不合逻辑。“《霍尔斯托密尔》以马为叙事者取得‘陌生化’效果”与“方能披露人类社会的自私贪婪”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故选A。(3)“陌生化”理论观点说的是用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C.《三国演义》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只是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并不能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故选C。(4)①由“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提出观点:艺术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②由原文“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受如同你所见的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这三个分句可知,作者分三层进行阐释:一是强调这种感受是非理性认知;二是说明这种感受依靠“反常化”手法实现;三是点明这种感受重在体验。(5)①由材料一原文“有限视角再现了人们在生活中感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渐进过程,读者在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充分领略、欣赏事物,沉醉于对它的感觉和体验之中,这既延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可知,叙事上,采取有限视角,借未见世面的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去认识、感受贾府的种种新奇,从而使读者获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如“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可见刘姥姥没见过世面。②由材料二原文“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陌生化’。也就是说,‘文学中所表现的事物应超越人们习以为常的认识,以一套新鲜的语词突出出来’”可知,语言上,选用“打锣柜筛面”“秤砣”等平常物、通俗语来描述当时的舶来品、奢侈物挂钟,二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给人新颖别致之感,进而唤起读者对事物的新鲜独特感受,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以刘姥姥从未见过的“匣子”和她的心理描写,衬出贾府的华贵。答案:(1)C(2)A(3)C(4)①观点:艺术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感受。②分三层进行阐释:一是强调这种感受是非理性认知;二是说明这种感受依靠“反常化”手法实现;三是点明这种感受重在体验。(5)①叙事上,采取有限视角,借未见世面的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去认识、感受贾府的种种新奇,从而使读者获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②语言上,选用“打锣柜筛面”“秤砣”等平常物、通俗语来描述当时的舶来品、奢侈物挂钟,二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给人新颖别致之感,进而唤起读者对事物的新鲜独特感受。(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光荣(节选)孙犁大家知道,滹沱河在山里受着约束,昼夜不停地号叫,到平原,就今年向南一滚,明年往北一冲,自由自在地奔流。河两岸的居民,年年受害,就南北打起堤来,两条堤中间全是河滩荒地,到了五六月间,河里没水,河滩上长起一层水柳、红荆和深深的芦草。常常发水,柴禾很缺,这一带的男女青年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在炎炎的热天,背上一个草筐,拿上一把镰刀,散在河滩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长长的芦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五月底,那芦草已经能遮住那些孩子们的各色各样的头巾。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渐渐东南面和西南面也响起炮来,证明敌人已经打过去了,这里已经亡了国。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骚扰抢劫老百姓。是从这时候激起了人们保家自卫的思想,北边,高阳、肃宁已经有人民自卫军的组织。那时候,是一声雷响,风雨齐来,自卫的组织,比什么都传流得快,今天这村成立了大队部,明天那村也就安上了大锅。青年们把所有的枪枝,把村中埋藏的、地主看家的、巡警局里抓赌的枪枝,都弄了出来,背在肩上。枪,成了最重要的、最必需的、人们最喜爱的物件。渐渐人们想起来:卡住这些逃跑的军队,留下他们的枪枝。这意思很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敌压境,你们不说打仗,反倒逃跑,好,留下枪枝,交给我们,看我们的吧!先是在村里设好圈套,卡一个班或是小队逃兵的枪;那常常是先摆下酒宴,送上洋钱,然后动手。后来,有些勇敢的人,赤手空拳,站在大道边上就卡住了枪枝。那办法就简单了。这渡口上原有一只大船,现在河里没水,翻过船底,晒在河滩上。船主名叫尹廷玉,是个五十多的老头子,他有一个儿子刚刚十五岁,名叫原生,河里有水的时候,帮父亲弄弄船,看过飞机,割芦苇草。这一天,割满了草筐,天也晚了,刚刚要杀紧绳子往回里走,他听得背后有人叫了他一声。“原生!”他回头一看,是村西头的一个姑娘,叫秀梅的,穿着一件短袖破白褂,拖着一双破花鞋,提着小镰跑过来,跑到原生跟前,一扯原生的袖子,就用镰刀往东一指,东面是深深一片芦苇,正叫晚风吹得摇摆。“什么?”原生问。秀梅低声说:“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枝枪。原生问:“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秀梅喘喘气咬咬嘴唇,“崭新的一枝大枪。”“人们全回去了没有?”原生周围一看,想集合一些同伴,可是太阳已经下山,天边只有一抹红云,看来河滩里是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了。“你一个人还不行吗?”秀梅仰着头问。原生看见了这女孩子的两只大眼睛里放射着光芒,就紧握他那镰刀,拨动苇草往东边去了。秀梅看了看自己那一把弯弯的明亮的小镰,跟在后边,低声说:“去吧,我帮着你。”“你不用来。”原生说。原生从那个逃兵身后过去,那逃兵已经疲累得很,正低着头包裹脚上的燎泡,枪枝放在一边。原生一脚把他踢趴,拿起枪枝,回头就跑,秀梅也就跟着跑起来,遮在头上的小小的白布手巾也飘落下来,丢在后面。到了村边,两个人才站下来喘喘气,秀梅说:“我们也有一枝枪了,明天你就去当游击队!”原生说:“也有你的一份呢,咱两个伙着吧!”秀梅一撇嘴说:“你当是一个雀虫蛋哩,两个人伙着!你拿着去当兵吧,我要那个有什么用?”原生说:“对,我就去当兵。你听见人家唱了没: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救会。咱们一块去吧!”“我不和你一块去,叫你媳妇小五和你一块去吧!”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回家了。走了几步回头说:“我把草筐和手巾丢了,吃了饭,你得和我拿去,要不爹要骂我哩!”原生答应了。原生从此就成了人民军队的战士,背着这枝枪打仗,后来也许换成“三八”,现在也许换成“美国自动步”了。他登上自家的渡船,同伙伴们开走的时候,原生也不过望着那抱着小弟弟站在堤岸柳树下面的秀梅和一群男女孩子们,嘻嘻笑了一阵。这不像离别,又不像是欢送。从这开始,这个十五岁的青年人,就在平原上夜晚行军,黎明作战;在阜平大黑山下砂石滩上艰苦练兵,在孟平听那滹沱河清冷的急促的号叫;在五台雪夜的山林放哨;在黄昏的塞外,迎着晚风歌唱了。他那个卡枪的伙伴秀梅,也真的在村里当了干部。村里参军的青年很多,她差不多忘记了那个小小的原生。战争,时间过得多快,每个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么丰富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国民党军队弃战溃逃、骚扰百姓等种种行径,与百姓投身抗战、保卫家乡的积极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B.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交代社会生活背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抗战现实,为后文原生挺身夺枪做了铺垫。C.小说在描述二人商量夺枪的情节时多用语言描写,借助简明的人物对话,形象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心理。D.“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回家了”颇具意味,既有成功夺枪的喜悦自豪,也有调侃原生的洋洋得意。(2)下列有关“夺枪”这一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秀梅发现河滩上带枪的逃兵之后,并没有贸然动手夺枪,说明当时她是心存顾虑的。B.原生的一句“你不用来”,说明了在秀梅的鼓励之下,他对成功夺枪已是胸有成竹。C.夺枪后转身飞跑,急速离开,这是人的本能之举,真实体现出人物的特定心理状态。D.秀梅遇事有主见等品性在夺枪一事中得以体现,后来她能成为干部自然在情理之中。(3)小说中画线句子交代了原生等人参军的送别场面,试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4)本文同《荷花淀》一样,体现了孙犁小说“诗意化”的特点,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作用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文本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环境、人物、情节、语言等角度加以分析。【解答】(1)C.“形象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心理”错。通过对话交代夺枪时的情况,没有表现恐惧心理。故选C。(2)B.“他对成功夺枪已是胸有成竹”错。“你不用来”是表现原生的勇敢和对秀梅的爱护。故选B。(3)“他登上自家的渡船,同伙伴们开走的时候,原生也不过望着那抱着小弟弟站在堤岸柳树下面的秀梅和一群男女孩子们,嘻嘻笑了一阵。这不像离别,又不像是欢送”,小说中离开家乡去当兵的原生十五岁,给他送行的伙伴们也是这个年龄,送别场面既无悲伤不舍,也不庄重热烈,这样写切合人物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他们没有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也不觉得参军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故能态度自然,感情平和。“我就去当兵。你听见人家唱了没: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救会。咱们一块去吧”“村里参军的青年很多,她差不多忘记了那个小小的原生”,结合原生的话和秀梅的态度可知,保卫家乡,毅然参军,在当时已是司空见惯之事,这样写符合生活实际,故能坦然处之;“是从这时候激起了人们保家自卫的思想,北边,高阳、肃宁已经有人民自卫军的组织。那时候,是一声雷响,风雨齐来,自卫的组织,比什么都传流得快”,文章写“七七”事变之后人们的抗日热情和自觉,送别场面数语带过,不作重点渲染,更能彰显民众真实、朴素、自然的爱国之情,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精神境界。(4)“滹沱河在山里受着约束,昼夜不停地号叫,到平原,就今年向南一滚,明年往北一冲,自由自在地奔流”“河两岸的居民,年年受害,就南北打起堤来,两条堤中间全是河滩荒地,到了五六月间,河里没水,河滩上长起一层水柳、红荆和深深的芦草”“这一带的男女青年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在炎炎的热天,背上一个草筐,拿上一把镰刀,散在河滩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长长的芦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小说描绘了滹沱河两岸的自然风貌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劳动场景,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时代特点,体现画面的诗意之美;“我就去当兵。你听见人家唱了没: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救会。咱们一块去吧”“他那个卡枪的伙伴秀梅,也真的在村里当了干部。村里参军的青年很多,她差不多忘记了那个小小的原生”,小说没有表现战场上斗争残酷的一面,而是重在表现秀梅和原生朴素的革命自觉,淡化故事情节,凸显人性的诗意之美;“背上一个草筐,拿上一把镰刀,散在河滩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长长的芦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穿着一件短袖破白褂,拖着一双破花鞋,提着小镰跑过来,跑到原生跟前,一扯原生的袖子,就用镰刀往东一指,东面是深深一片芦苇,正叫晚风吹得摇摆”“这个十五岁的青年人,就在平原上夜晚行军,黎明作战;在阜平大黑山下砂石滩上艰苦练兵,在孟平听那滹沱河清冷的急促的号叫;在五台雪夜的山林放哨;在黄昏的塞外,迎着晚风歌唱了”,小说语言不管是叙述还是描写都真挚自然,朴实清新,极富生活化,彰显语言的诗意之美。答案:(1)C(2)B(3)①送别场面既无悲伤不舍,也不庄重热烈,这样写切合人物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他们没有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也不觉得参军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故能态度自然,感情平和;②这样写符合生活实际,保卫家乡,毅然参军,在当时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故能坦然处之;③送别场面数语带过,不作重点渲染,更能彰显民众真实、朴素、自然的爱国之情,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精神境界。(4)①小说描绘了滹沱河两岸的自然风貌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劳动场景,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时代特点,体现画面的诗意之美;②小说淡化故事情节,不渲染战争的残酷,重在表现秀梅和原生朴素的革命自觉,凸显人性的诗意之美;③小说语言不事绚烂,真挚自然,朴实清新,极富生活化,彰显语言的诗意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杨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初,在朔方为部军前锋,常有功,授甘泉果毅。建中初,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及怀光反于河中,朝晟被胁在军。上幸梁、洋,韩游瑰退于邠宁。怀光以尝在邠宁,迫制如属城,以贼党张昕在邠州总后务。昕惧难作,乃大索军资,征卒乘,约潜发归于怀光。时朝晟父怀宾为游瑰将,因夜以数十骑斩昕及同谋,游瑰即日使怀宾奉表闻奏,上召劳问,授兼御史中丞,正除游瑰邠宁节度使。间谍至河中,朝晟闻其事。泣告怀光曰:“父立功于国,子合诛戮,不可主兵矣。”怀光遂系之。及诸军进围河中,韩游瑰营于长春宫,怀宾身当战伐。及怀光平,上念其忠,俾副元帅浑瑊特原朝晟,遂为游瑰都虞候。九年,城盐州,征兵以护外境,朝晟分统士马镇木波。献甫卒,诏以朝晟代之。其年,丁母忧,起复左金吾大将军同正、邠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十三年春,朝晟奏:“方渠、合道、木波,皆贼路也,请城其地以备之。”诏问:“所须几何?”朝晟奏曰:“臣部下兵自可集事,不烦外助。”复问:“前筑盐州,凡兴师七万,今何其易也?”朝晟曰:“盐州之役,诸军蕃戎尽知之。今臣境迫虏,若大兴兵,即蕃戎来寇;来寇则战,战则无暇城矣。今请密发军士,不十日至塞下,未旬而功毕。番人始知,已无奈何。”上从之。已事,军还至马岭,吐蕃始来,数日而退。是夏,以防秋移军宁州,遘疾,旬余而卒。(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九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华锋B.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C.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D.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授骠骑大将军/稍迁右先锋兵马使/后李纳寇徐州/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总,意为统管,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的“总”意思不同。B.闻,意为上奏、报告,与《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的“闻”意思相同。C.系,意为关押、囚禁,与《苏武传》中“加以老母系保宫”的“系”意思相同。D.已,意为已经,与《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张昕是叛将李怀光的同党,在韩游瑰退守邠宁后,担心出事,便大肆索取军饷,招募人马,打算投奔李怀光,结果与同谋者一起被杨怀宾斩杀。B.杨朝晟是杨怀宾之子,曾被李怀光胁迫在军;李怀光被平定后,皇上念及杨怀宾的忠心,派人赦免了杨朝晟,并任命杨怀宾为韩游瑰的都虞候。C.盐州城修筑完成,朝廷需要征兵保护边境,派杨朝晟镇守木波堡。同年,杨朝晟母亲去世,丧期未满即被起用担任左金吾大将军同正等职务。D.皇上对于只需杨朝晟手下兵马就能修筑三城一事有些疑虑,杨朝晟向皇上陈述了暗中调拨军士、迅速完成修城的计划,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诸军进围河中,韩游瑰营于长春宫,怀宾身当战伐。②今臣境迫虏,若大兴兵,即番戎来寇;来寇则战,战则无暇城矣。(5)杨朝晟有勇有谋,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词语,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在读懂所给语段的基础上找出能够反应或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句段,然后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形成文字答案。【解答】(1)句意:他跟从李怀光在泾州讨伐刘文喜,斩杀和俘虏的人很多,被授予骠骑大将军,逐渐升迁为右先锋兵马使。后来李纳进犯徐州,杨朝晟跟从唐朝臣征讨李纳,常常勇冠全军。“于泾州”是“讨刘文喜”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右先锋兵马使”是“迁”的宾语,“后”是后来的意思,为下句话状语,故不能在“后”后边断开,排除B。故选:A。(2)A.正确。统管;总结归纳。两句的“总”意思不同。句意:让其党羽张昕在邠州总管后方政务/总结归纳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B.正确。句意:韩游瑰当天派杨怀宾奉表上奏/臣通过上表仔细陈述让您听到(我的想法),推辞(这份职务)不去就职。C.正确。句意:李怀光于是囚禁了他/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D.“已,意为已经”错误。完成,结束;不久后。句意:三城修城完毕/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不久后又砌成了墙。故选:D。(3)B.“并任命杨怀宾为韩游瑰的都虞侯”错误。根据原文“上念其忠,俾副元帅浑瑊特原朝晟,遂为游瑰都虞候”可知,被任命的是杨朝晟。故选:B。(4)①“及”,等到;“营”,扎营;“身”,亲自。译文:等到各路军马进攻包围河中,韩游瑰在长春宫扎营,杨怀宾亲自上场作战。②“迫”,靠近;“寇”,侵犯;“城”,筑城。译文:现在我守卫的边境靠近敌人,如果大规模兴兵,敌人就会来侵犯,来侵犯就要迎战,迎战就没有时间筑城了。(5)①由原文“从李怀光讨刘文喜于泾州,斩获擒生居多”“从唐朝臣征讨,常冠军锋”可知,杨朝晟作战中斩获众多,勇冠全军;②由原文“泣告怀光曰:‘父立功于国,子合诛戮,不可主兵矣’”可知,被叛军胁迫时,以父亲立功为由,主动请罪,保全自身;③由原文“今请密发军士,不十日至塞下,未旬而功毕。番人始知,已无奈何”可知,密发军士,迅速修筑三座城池,让敌人无计可施。答案:(1)A(2)D(3)B(4)①等到各路军马进攻包围河中,韩游瑰在长春宫扎营,杨怀宾亲自上场作战。②现在我守卫的边境靠近敌人,如果大规模兴兵,敌人就会来侵犯,来侵犯就要迎战,迎战就没有时间筑城了。(5)①杨朝晟作战中斩获众多,勇冠全军;②被叛军胁迫时,以父亲立功为由,主动请罪,保全自身;③密发军士,迅速修筑三座城池,让敌人无计可施。参考译文:杨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起初,他在朔方担任部军前锋,常常获得战功,被授予甘泉果毅。建中初年,他跟从李怀光在泾州讨伐刘文喜,斩杀和俘虏的人很多,被授予骠骑大将军,逐渐升迁为右先锋兵马使。后来李纳进犯徐州,杨朝晟跟从唐朝臣征讨李纳,常常勇冠全军。到李怀光在河中谋反时,杨朝晟遭到胁迫留在军中。皇帝巡幸(流亡)梁、洋二州,韩游瑰退兵到邠宁。李怀光因为曾在邠宁任职,就把这里强行当作属地来管制,让其党羽张昕在邠州总管后方政务。张昕害怕发生灾祸,于是大肆索取军饷,招募人马,约定暗中举兵投奔李怀光。当时杨朝晟的父亲杨怀宾是韩游瑰的部将,趁着夜色带几十名骑兵斩杀了张昕和他的同谋。韩游瑰当天派杨怀宾奉表上奏,皇上召见慰问杨怀宾,让他兼任御史中丞,正式任命韩游瑰为邠宁节度使。打探消息的人回到河中,杨朝晟得知此事,哭着对李怀光说:“我的父亲(杀张昕)为国家立下功劳,我作为他的儿子应当被诛杀,不可再掌管军事。”李怀光于是囚禁了他。等到各路军马进攻包围河中,韩游瑰在长春宫扎营,杨怀宾亲自上场作战。等到李怀光被平定,皇上念及杨怀宾的忠心,派副元帅浑瑊前往特赦杨朝晟,并任命他担任韩游瑰的都虞侯。贞元九年,朝廷修筑盐州城,征集军队来保护边境,杨朝晟被分派率领人马镇守木波堡。张献甫去世,朝廷下诏让杨朝晟接替他的职务。同年,杨朝晟母亲去世,丧期未满即被起用担任左金吾大将军同正、邠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贞元十三年春,杨朝晟上奏朝廷:“方渠、合道、木波,都处在敌方的交通要道,请允许我在这些地方修城来防备敌军。”皇上下诏询问:“需要多少兵马?”杨朝晟回奏说:“我手下兵马就可合力完成此事,不必劳烦外力协助。”皇上又下诏问:“先前修筑盐州城,共动用七万兵马,如今为什么这么容易呢?”杨朝晟回奏说:“修筑盐州城时,把各路兵马都聚集起来,敌人对此一清二楚。现在我守卫的边境靠近敌人,如果大规模兴兵,敌人就会来侵犯,来侵犯就要迎战,迎战就没有时间筑城了。现在我请求暗中征调兵马,不到十天就能赶到边境,再不过十天就修筑完毕,等吐蕃知道了,已经没有办法。”唐德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三城修城完毕,杨朝晟的军队回到马岭,吐蕃才发兵前来,几天后撤兵离去。这年夏天,为防御吐蕃秋季进犯,杨朝晟移兵至宁州,这时他得了病,十多天后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凌云高处刘过①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②。【注】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写诗人摄衣登楼,既是对诗歌题目的照应,又是下文所见所感的缘起。B.颔联以“转毂”喻天地运转,以“虚舟”喻身世沉浮,贴切形象,内涵丰厚。C.颈联描绘了草木湿润、山川辽阔的深秋景象,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D.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意境高远。(2)尾联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丰富意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尾联,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错误。“岚烟湿”“海气浮”描绘了一副烟波缥缈虚无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命运前途无法把握的沉浮之感。故选C。(2)由尾联“杖藜”可知诗人此时已经年迈,“穷望眼”刻画了一个登高、远望,希望自己能驰目千里、穷尽望眼的老者形象。“何处认神州”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虽然极目远眺,但可惜已无法看到中原故土。依据“真转毂”“付虚舟”“岚烟湿”“海气浮”“何处认神州”等内容可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岁月空流走的无奈、辛酸与痛苦。更是对收复中原腹地强烈愿望失落的无限感慨,传达出了诗人曾理想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伟大爱国抱负。答案:(1)C(2)①尾联两句写诗人年迈登高,希望能驰目千里、穷尽望眼,可惜已无法看到中原故土。②表达了诗人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辛酸与痛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和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一句,都用蛟龙起舞来衬托音乐的美妙动听。(2)陶渊明安贫乐道,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他用“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表明自己虽然居住在狭小简陋的房子里,却感到精神的富足。(3)碣石,山名,古代诗词之中不乏它的影踪,除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外,写到“碣石”的诗词还有“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等。【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故答案为:(1)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重点字:幽、壑)(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重点字:倚)(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重点字:潇、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实在说来,这些年市面上有关陶瓷的书籍可谓缤纷多彩,洋洋大观。①但其中写给大众的通俗读物可以说屈指可数。近年来,由于在收藏热、文化热甚至网红经济的裹挟下,坊间也②有不少陶瓷鉴赏、收藏等方面的书籍行销问世,但不是花里胡哨,就是抄抄编编,难得有靠谱实用的普及性读③物面世。可以说,这一领域的书籍向来鱼龙混杂,甚至成为“国宝帮”觊觎的灰色地盘。④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窑口众多,风格各异,既有时代的超越,也有多种风格的相互启发。回望中国瓷器发展,可谓层峦叠嶂,奇峰迭起。呈现中国瓷器历史,如果用“老夫子掉书袋”的写法,试图面面俱到,势必会大费周章,读者也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有鉴于此,陈克伦的《瓷器中国》,不厌其烦,大胆根据釉彩工⑤艺特点将瓷器分成七类,逐一予以阐述,好比给我们打开七间宝库或者七个宝盒,分门别类,如数家珍,让人一目了然。⑥(1)文中标了序号的6处成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①①(序号)处应换成汗牛充栋。②④(序号)处应换成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齐)。③⑤(序号)处应换成化繁为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然后据此判断使用哪个成语。(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画线句子,找出其中的语病,然后针对语病一一加以修改。(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句式、修辞、风格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①处,“缤纷多彩”,过的多姿多彩,绚丽繁华,活的有滋味。此处语境是指有关陶瓷的书籍非常多不能用“缤纷多彩”,应该用“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用来形容藏书非常多。④处,“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形容的对象是“书籍”,应该用“鱼目混珠”,或者“泥沙俱下”“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漫行业合同范例
- 店铺合伙合同范例
- 工商装修合同范例
-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装电缆合同范例
- 旅游人包车合同范例
- 运送柴油运费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不干胶制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类专业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 医学伦理学全套课件
- 证券投资购买(出售)授权书
- 小动物怎样过冬课件
- 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选树实施方案
- 电商平台产品质量保障服务合同
- 小学生人际交往篇-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 电气工程预算课程设计
-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活动手册答案
- 教官协作服务合同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