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_第1页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_第2页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_第3页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_第4页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相对危(wei)险度概念、填空、多选(5个)、判断、计算、问答中文出中文答,可以带计算器一、概念1、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学家学习与应用了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了临床医学的实际,按照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测量和科学的评价等原则,通过患者个体和患者群体特征来讨论和总结某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后和防治的规律的学科。2、病死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某时期内(一年)某病死亡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k=100%)通常用于急性疾病,较少用于慢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应医疗和诊断水平病死率=(某病的死亡率/某病发病率)*k3、患病率(现患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历所占比例。(1)时点患病率(少于1个月)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2)期间患病率(大于一个月)期间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反应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助于医疗设施、质量、经费的评估;有助于疾病潜在市场的预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4、横断面研究中有病或者无病的人,同时,了解他们暴露于可疑因素的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吸烟习惯等。又如:调查某时期住院病人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查出某抗生素的副作用等。5、随机化衡的分布在各组中。(1)简单随机:抓阄、抽签、掷币等。正规简单随机法:随机数表。 (2)区组随机:按研究对象相同条件先分成相等的若干区组,再将每一个区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使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数目相等。 (3)分层随机:依据某些临床特点、预后因素或者危(wei)险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统计学称为层),后再将每层不同数量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观察组或者对照组。(4)比例随机:某些情况两组观察对象可不均衡,规定一定比例进行随机分组。法究对象接受的是何种干预措施,称谓盲法。可消除测量性偏倚。如: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等。分为单盲、双盲、三盲、联合盲法、非盲。病(死亡)密度之比,又称率比(rateratio,RR)。或者暴露组的积累发病率(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积累发病率(死亡率)之比,又称危(wei)险比(riskratio,RR)。8、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特征)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无特征)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问询,实验室检查或者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wei)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故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果个因病例组暴露非暴露暴露频率差异比较暴露对照组非暴露某人群中新病例(死亡)数与该人群中所有个体观察时间和之比。ID=I/ΣTi临床研究中人为的某种(些)因素导致的研究结果与真值情况的系统差异,称为偏倚。偏倚 阶段;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主要产生于设计、资料分析阶段。带来的效益没有那末多。控制的最好方法是严格实施盲法。性好;反之依从性不好或者不依从。分为:彻底依从、部份依从、拒绝依从。如:病理学诊断(活体病理组织检查;尸检);手术探查;病原微生物培养;特殊的影像学检查;临床长期随访所获得的肯定诊断等。17、阳性似然比病例组阳性概率与对照组阳性概率的比值,即诊断试验正确判断阳性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或者敏感度与误诊率之间的比值。LR+=[a/(a+c)]/[b/(b+d)]=敏感度/误诊率比值越大,诊断试验临床应用价值越大。18、率先时间偏倚/超前期偏倚/病人自我选择性偏倚自确诊患病时刻算起,经检查检出的病例组的存活时间要比根据症状确诊的对照组存活时间长,是率先时间所致的假象。19、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和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理作用的关系:一种为A型B型药物不良反应。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结局(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和死亡等)所作别等,均需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Log-ranktest,又称时序检验。用来比较两个或者多个生存率,运用χ2检验分析实际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意义大小22、疾病自然史是在没有医疗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包括四个时期:生物学发病期、亚临床期、临床期、结局。23、临床病程到医疗干预(包括各种治疗措施)而发生改变,从而使预后发生改变。24、终检人寿命表法中的失访人;观察时限不满整年的病例;改用其它其他疗法病人;死于其他病因。25、终末消毒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二、填空1、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精髓是(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评价evaluation)。2、(病死率)常作为短病程容易死亡的疾病的结局指标。3、临床医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观察分析)为主。4、描述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5、临床科研设计中常用的对照有(随机对照)(交叉对照)(先后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历史对照)。6、RCT要遵循的原则/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随机)(对照)(盲法)。7、临床治疗研究时,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执行者)。8、在随机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中常见的指标是(相对危(wei)险度RR)(归因危(wei)险度AR)(归因9、队列研究主要的偏倚是()。10、病因联系强度在队列研究时计算(RR——相对危(wei)险度),病例对照研究时要计算(OR—11、临床科研常见的偏倚/系统误差有(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12、提高诊断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在高危人群中应用诊断试验)(采用联合试验方法(复合13、两个诊断试验并联使用可提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串联使用时可提高(特异度和14、疾病早期诊断方法有/早期发现疾病的方法(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病例搜索)(群众15、评价诊断试验准确性的基本方法是与(黄金标准)进行(盲法)和(同步)的比较。16、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可以分为(A型ADR)和(B型ADR)。17、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系统综18、预后研究包括(纵向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19、预后研究的最佳研究方案是(队列研究),包括(回顾性队列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临床疗效评价最佳的设计方案是(RCT)。20、终检人主要指(随访期间的失访者)(观察年限不到的病例)。21、?慢性病的预后研究除考虑(队列寿命表法)外,还应考虑(Kaplan-Meier分析)。22、疾病的危(wei)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个人行为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保健因素)。23、?要了解一种疾病的存在状态时,主要应从(发生)(发展)(结局)方面进行描述。24、?医院内感染主要分为(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传染)。25、?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共有(37)种,其中乙类有(23)。26、?疾病的分布是描述疾病在(人群)(时间)和(地区)中的频率与分布现象。27、预防接种种类包括()()()。三、问答?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者患某病的人中,经过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占的比例。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的研究中常应用。(1)分析性研究(假设+,干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2)描述性研究(假设—,干预—)(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在临床科研中的意义是什么?常用的对照方法有哪些?(1)控制非试验因素的影响和偏倚;(2)反映治疗的真实结果;(3)确定差异是否来自研究因素;(4)判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常用方法:随机对照RCT、交叉对照COD、先后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历史对照HCT、配比对照、相互对照、标准对照、潜在对照。(1)探索疾病的病因和致病因素;(2)探讨发病机理;(3)观察患病后机体形态学以及功能学的变化;(4)解释疾病引起的症状、体征及其预后;(5)提高诊断水平,研究新诊断方法(早期诊断);(6)选择确有实效的治疗措施,解除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伤残率,恢复(7)阐明药物、手术及其它治疗措施的疗效机理;(8)研究、评价各种预防措施的效果等。(1)随机衡的分布在各组中。(2)对照选择除了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外,其他条件,如:年龄、性别、病情、行为状态分级等,具有可比性的两组或者几组病例同步进行观察,然后对照参照,称谓对照。(3)盲法究对象接受的是何种干预措施,称谓盲法。可消除测量性偏倚。如: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6、临床研究Ⅰ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哪两种方法的论证强度最强?随机同期对照试验、交叉对照研究、前-后对照研究、随机同期对照序贯试验、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历史性对照研究随机同期对照试验、交叉对照研究的论证强度最强。除了个体间的差异,增加两组间的可比性。②可用较少样本完成试验:同期对照的方式包括组间对照缺点①临床上只能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的对症治疗的研究。否则难以完成交叉使研究难以实施。③整个研究的持续时间要长于RCT.④受试者在第二阶段治疗前的情况很难彻底与第一阶段治疗前的一样。对于经过第一阶段干预后,有些已治愈,好转或者死亡的对象,则无法进入第二阶段。了研究周期。8、何谓安慰剂效应?临床疗效研究时使用安慰剂的目的何在?些副作用,为安慰剂效应。主要是病人的心理作用所致。目的是排除心理作用对药物客观效果的影响和对药物客观效果的评价,从而真正评判药物对人体试验的效果,可以消除测量性偏倚。性好;反之依从性不好或者不依从。分为:彻底依从、部份依从、拒绝依从。用药量、方法、每日次数、复诊日期等。但一次不应交待太多、还应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保持医护人员与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的良好关系。此外,应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发动患者的亲朋好友催促研究对象认真执行医嘱,坚持按时用药并完成疗程。10、何为偏倚?采取哪些措施可控制临床科研中已发生和易产生的偏倚?临床研究中人为的某种(些)因素导致的研究结果与真值情况的系统差异,称为偏倚。偏倚 (selectionbias)-主要产生于设计阶段;测量偏倚(informationbias)-主要产生于实施阶段;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主要产生于设计、资料分析阶段。(1)选择性偏倚的控制方法(2)信息偏倚的控制方法②客观指标资料③广泛采集④科学态度⑤提高医患的依从性(3)混杂偏倚的控制②配比(matching)③随机化(randomization)④分层(stratification)⑤标准化(standardization)⑥多因素分析(multivariateanalysis)(1)筛检通过快速检验、检查或者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2)定期健康检查检,亦可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体检。(3)病例搜索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早期发现病人。(4)群众自检通过科普宣传或者举办学习班,使病人自己掌握疾病苗头,及时求医,以早期发现疾病。(2)生存质量评价(1)真实性的评价①是否为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RCT是临床疗效研究设计首选的金方案。②是否报告了全部研究结果③是否对纳入对象全部完成为了所有治疗(2)重要性的评价——对临床治疗水平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①临床价值绝对危(wei)险降低率ARR:ARR是试验组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之间的绝对差值。相对危(wei)险降低率RRR:RRR是绝对危(wei)险降低率占对照组事件发生率的比需要治疗的人数NNT:即促使(预防)1例(不良)事件发生所需治疗的例数。NNT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治疗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对评价某一治疗措施的临床价值及经济价NNT,说明治疗效果越好,临床价值就大。RR=EER/CER②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经济学意义(3)临床实用性的评价——可行性评价,看是否合用于自己病人和所处环境。①研究对象的特点是否子细描述;②治疗方法和措施是否可行13、评价疗效时其统计学的意义和临床的意义不是总是统一的,该如何考虑?(1)研究结果有临床意义,统计学显著性检验P<0.05,提示:结果有临床及统计学意义;(2)组间有显著临床差异,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此时应扩大样本量继续做试验;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并不能对临床意义下结论。 (3)组间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这种研究结果无实际临床价值;(4)研究的结果组间无差异,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提示:结果没有临床及统计学意义(1)疾病本身的特征(2)患者的机体状况(3)医疗干预条件(4)依从性(5)早期诊断、及时治疗(6)患者的普通状况(1)真实性评价方法。起始点又称“零时”,是对进入队列的各个患者被随访始点所做的规定,如:以症状浮现、诊断时偶尔治疗开始的时间为始点。每一病人的始点都应相同。;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3)临床意义的评价临床预后结局观察常采用三种指标:②中位生存时间(mediansurvivaltime)50%患者死亡时的随访时间。③生存率曲线,反应疾病预后的全过程。析过程中应从三个方面综合描述才干反应预后的全貌。些?请举例说明。(1)不良的嗜好:吸烟、酗酒;(2)不良的饮食习惯:进食速度快、暴饮暴食、高盐饮食、硬、烫食、少食蔬菜和水果等;(3)不良的文体活动习惯:无氧锻炼、赌博、长期看电视等;(4)不健康的性行为:不道德性行为、高危性伴侣引起性疾病传播。(5)营养结构不合理:纯肉食或者纯素食。(6)不良医疗习惯:滥用药物、不及时求医、不遵从医嘱、乱投医、不良卫生习惯等;(7)不良心理因素:紧张、恐怖、焦虑、孤傲、生闷气、压抑、绝望及与周围人不和睦等;(8)不遵守法律等:行贿、受贿;不遵守交通规则。(1)不同时间流行不同的慢性疾病;(2)发病与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3)具有一定的人群分布特点;(4)具有一定的自然史;(5)发病具有一定的危(wei)险因素。重点补充1、临床医学的研究对象也可来自于某人群全病病例。 (1)医院病例:比较典型,病情重,多有并发症,轻型病例则较少,用医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获得结果的外推性较差。(2)某个人群内的全部病例:对象代表性较好,结果外推性较好。2、病因研究方法(根据论证强度可将其分为三类):(1)试验性研究(假设+,干预+)①临床试验②干预试验③预防试验(2)观察性研究①分析性研究(假设+,干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②描述性研究(假设—,干预—)(病例报告、病例分析)3、临床医学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必须有严谨的科研设计并采取以观察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 (1)试验性的——强调人为的分组和施加措施,以干预为主 (2)非试验性的——以观察分析为主,强调在“自然”情况下比较不同“暴露”结果差异。4、机遇抽样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即机遇,又称为抽样误差、或者自然误差。确度若一项临床观察确实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则认为是准确的。(1)内部准确度/内部真实性(internalvalidity):是指将一项研究或者观察的结果推论到所研究的人群时其正确的程度。由于它只合用于所观察的某特定人群的特殊情况,而不是推论到其它人群,故称为内部准确度。(2)外部准确度/外部真实性(externalvalidity):是指将某批研究对象的观察结果应用于其他病人时的正确程度,又称概括性。往不佳,预后较差。如果把这样的结果作为该类所有病例的结果则容易夸大疾病的严重性。所以在考虑结果外推性时应该很谨慎。可知,一项临床研究结论既要有很高的内部准确性,又要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即外部准确性。6、(1)临床上的一致性:临床一致性或者可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同一医生连续多次检查或者几位医生同时检查一例病人,所能获得基本一致的阳性或者阴性结果。(2)临床上不一致性:是临床一致性的反向。即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或者不同的医生对同一病人检查结7、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死亡率(DeathRate;MortalityRate)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预某病(或者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反映总的死亡水平,用来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wei)险的指标。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k=100%or1000‰or100000/10万8、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或者现患指标发病率(IncidenceRate):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浮现的频率。衡量某时期某地人群中发生某病危(wei)险性的大小。某病发病率=(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例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100%or1000‰or100000/10万第一类研究者可以控制其防治措施或者受试者与可疑致病因素的接触(试验性)1.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前瞻性2.交叉对照研究前瞻性3.前-后对照研究前瞻性4.随机同期对照序贯试验前瞻性5.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前瞻性6.历史性对照研究前瞻性第二类研究者不能控制其防治措施或者受试者与可疑致病因素的接触Ⅱ型方案:论证强度较高前瞻性6.队列研究前瞻性1)同一人群中分组对照2)不同人群中进行对照7.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8.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9.叙述性研究(病例分析)10.个案报导10、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的概念及意义验组实施干预措施(intervention),对照组不赋予该项干预措施或者仅赋予安慰剂(placebo)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客观效应指标,经过对研究对象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后,比较两组干预与否的差别。RCT的意义:控制研究的选择性偏倚。11、对照的概念选择除了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外的其他条件,如:年龄、性别、病情、行为状态分级等,具有可比性的两组或者几组病例同步进行观察,然后对照参照,称谓对照。12、对照的种类随机对照RCT、交叉对照COD、先后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历史对照HCT、配比对照、相互对照、标准对照、潜在对照。(1)随机对照RCT精髓: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随机化分组;设立对照;实施盲法;应用安故RCT被誉为临床试验的金标准方案。①采用随机分组和同期对照,可以消除、控制许多已知或者未知的选择性偏倚。②RCT设计中应用盲法,减少了测量性偏倚,使得试验结果能够客观和真实。③统计检验以随机抽样为基础,简单易行。在进行两组结果显著性检验时,RCT分组更适于χ2检验和t检验。④所获得的资料可比性好。察和采集资料(2)交叉对照COD照组。第一阶段结束后,经过一段歇息时期(又称为洗脱期),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将(3)前-后对照设计(before-afterstudy)前-后对照研究也是RCT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将同一受试对象在应用处理措施先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分为试验前、后相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应用对照措施,第二阶段应用试验性措施。试验结束时,将先后两阶段的观察效果进行比较。(4)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NRCT)(non-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未按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组,由临床医师确定研究对象分组或者按不同地点组,采用新疗法;另一医院病人为一组,采用传统的疗法,然后比较两组的疗效。(5)历史性对照研究(historicalcontrolledtrial,HCT)受过传统疗法或者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结果以判断干预措施的疗效。13、(1)队列:共同暴露(exposure)于某因素或者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组人群。 (2)队列研究概念研究病人(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种因素的暴露情况,将研究对象按照因素的有无生存率、药物反应率、病死率等),以验证假设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3)暴露组:暴露于(接受)某因素的队列。非暴露组:未暴露(未接受)于该因素的队列。(4)队列研究类型①前瞻性队列可信性强,偏倚小;观察时间长,定期随访,费时间、人、物力。②历史性队列(回顾性队列)需要时间短;省人、物力;出结果快;暴露与结局跨度时间长;偏倚大;准确性差。③双向性队列(5)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ID)(死亡密度)某人群中新病例(死亡)数与该人群中所有个体观察时间和之比。ID=I/ΣTi(6)积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CI)(积累死亡率)一定期间内,在固定的人群中,从未患某种疾病变为患这种疾病的人所占的比率。CI=I/P*100%(I为观察期间发生的新病例数,P为暴露人口数)14、比值比(OR)的意义:暴露组发病或者发生死亡的机会是非暴露组发病或者发生死亡机会的倍数。15、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三类:选择、信息、混杂偏倚16、叙述性研究(病例分析)调查现有患者可能的危(wei)险因素、疗效、毒副作用;未设对照组优势未设对照组只能凭常识或者经验判断所推论的危(wei)险因素的作用或者治疗有效率的价值。个案报告病例数量少(普通少于15例),未设立对照组,故论证强度差。(1)选择性偏倚(selectionbias)-主要产生于设计阶段;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不当,使入选者与其所代表的总体偶尔不同组的研究对象间某些特征具有答偏倚、失访偏倚、志愿者偏倚、成员偏倚、易感性偏倚、迁移性偏倚、诊断偏倚、错误分类偏倚(2)测量偏倚(informationbias)-主要产生于实施阶段;(3)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主要产生于设计、资料分析阶段。密切相关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掩盖或者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该病的关系为混杂偏倚。18、诊断试验的疾病或者健康状况,也用于人群的疾病筛检及对各科诊断标准的评价。19、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四格表诊断试验+计黄金标准病a(真阳性)c(假阴性/漏诊)无病b(假阳性/误诊)d(真阴性)计a+b+c+d(1)准确度/符合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度准确度=(a+d)/N*100%(2)患病率PR某个时点人群中存在某种疾病(新+旧)的频率。患病率=(a+c)/N*100%(3)敏感度/真阳性率Se在患者组中用该实验检查得到阳性结果的百分比敏感度=a/(a+c)*100%漏诊率/假阴性率=c/(a+c)*100%=1—敏感度(4)特异度/真阴性率Sp在无病者中,应用该试验获得阴性结果(真阴性)的比例。特异度=d/(b+d)*100%误诊率/假阳性率=b/(b+d)*100%=1-特异度(5)阳性预测值PV+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者中,真正患该病者所占的比例。阳性预测值=a/(a+b)*100%临床意义:已知某诊断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时,患病的可能性多大。(6)阴性预测值PV-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者中,真正没患该病者所占的比例。阴性预测值=d/(c+d)*100%(7)阳性似然比LR+病例组阳性概率与对照组阳性概率的比值,即诊断试验正确判断阳性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或者敏感度与误诊率之间的比值。LR+=[a/(a+c)]/[b/(b+d)]=敏感度/误诊率比值越大,诊断试验临床应用价值越大。(8)阴性似然比LR-病例组阴性概率与对照组阴性概率的比值,即诊断试验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或者漏诊率与特异度之间的比值。LR-==[c/(a+c)]/[d/(b+d)]=漏诊率/特异度比值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大。(9)Bayes公式PV+=Se*PR/[(Se*PR)+(1-Sp)*(1-PR)]*100%PV-=Se*(1-PR)/[(1-Se)*PR+Sp*(1-PR)]*100%20、(1)并联实验/平行试验度和阴性预测值。却降低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2)串联试验/系列试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20、疗效研究方案的选择(1)试验性研究方案PCT案。(2)非试验性研究方案(3)多中心临床试验如果在试验过程中浮现了退出和失访者,应该进行ITT分析。ITT分析是将所有纳入随机分保证结论更真实可靠。22、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和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23、药物不良反应分类(1)A型药物不良反应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量变型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它的特点包括:与药物用量有关,有剂量依赖性,反应的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可以预测。若能坚持合理用药原则,可以降低或者彻底避免此(2)B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如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24、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原则 (1)开始用药的时间与可疑不良反应浮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先服药后不良反应(2)可疑的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3)所怀疑的不良反应能否用患者的病理状况、并用药、并用疗法或者曾经用疗法的影响来解(4)停药或者降低剂量后,可疑不良反应是否消失或者减轻;(5)再次接触同样药物后是否重新浮现同样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级判定肯定++—++很可能++—+?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