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到懂行且对他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一堂扬扬洒洒的擎(zhudn)刻课。喜欢而
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莒义Si)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
B.当(mb)地,叮叮淙淙响起古筝声,却是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十指娴熟地弹着我听了千百遍的《姑苏好风
光》,我的心仿佛也被这音乐填满了似的充承(yin)而富足。
C.汉柏劫后余生,仅存一脉生机。那些受尽岁月盘剥(bG),变得赤裸裸的枝丫,依然苍劲(jing)有力地直
指天穹,它质问的姿态,显然不是针对曾经的风霜和雨雪,而是生命本身。
D.鼻腔深处强烈地一酸,喉头处像硬硬地理(gdng)了一个什么硬物,他觉得自己的泪水带着一股温热迅疾
地流下来了,他连忙转过头,有些踉粒(qidng)地疾疾地走了过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2019年7月6日,随着世界遗产大会的一锤定音,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考古人员通过近30年的努力,才
逐步揭开了良渚文化的冰山一角,而今良渚文化实至名归,成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良渚古城遗
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胜坨•<>
(乙)尽管良渚遗产的发现、研的、保护、利用、传承成果显著,但我们依然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继
续发现和挖掘良渚遗产的内涵和底蕴,助力当代社会文化发展?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相融合,拉动良渚遗产
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级?如何发挥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自觉的积极作用?
(丙)7月16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是良
滑文化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的首次隆重亮相,展览从全国17家文博单位精选了玉琮王和玉钺王等260
件文幼,再现了一座“艮渚古城”。
2.文段中的加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山一角B.实至名归C.胜地I).尽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五年来,从品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剪接体三维结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从中国高校走出,中国高等教育迸发
的力量,正在推动中国科技走到世界最前沿。
B.绍兴是鲁迅的故乡,绍兴提出要建设文学之城,以与世界接轨,并运用鲁迅的影响力实施大师对话,探索中
国文化巨匠走向世界的新途径。
C.随着旅游消费的变革升级,游客需求趋于品质化,今年国庆假期自驾自助游成为主流一一邻近省市间的
“串门式旅游”和京津鲁豫游成为热门。
D.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美国、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
冷冻电镜技术发展中取得的开拓性贡献。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3分)
恰如中国文化的源起十分复杂一样,①。但是,这并不是说各种源头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同样
重大的影响。比较而言,对于西方文化,希腊和希伯来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源头,就像对于中国,②
o如果说中国美学中,③,而道家型造了“妙”的理念的话,那么在比较的念义,看,“双
希精神,,也孕育了不同的美学观念和范畴。
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题目。(6分)
图1图2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选择图,标题:(2分)
(2)分别简要分析图1、图2的创意。(4分)
图1:
图2: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g题。(10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
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埃埋或焚烧,产生的毒物
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
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
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
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
认清楚冬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知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
对垃圾分类知识基本不了解
一宜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3^%
实
有时对垃圾进行分类52.6%
践
从未晏试进行垃圾分类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
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
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
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校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
分涛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
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坡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
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去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
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
政府主体贵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
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
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
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
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
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渐去渐远的炊烟
徐水法
①我在一个暮包渐合的傍晚回到家乡的。
②夕阳在天边写着最后的诗篇,一片金黄,亮得有些晃人眼睛。越过村南狮子岩的上空,那或粗或细的一
条条灰白的炊烟,袅袅娜娜升起在空中。我仿佛在沙漠中找到了路标,血管里的流淌的鲜红液体开始泛滥,开
始沸腾。
③炊烟是我回家的路标。小时候,无论在东山背放牛,还是在西山坞割草砍柴,夕阳西下,宿鸟归巢,抬头
看见村子上空一条条粗细不等的炊烟渐渐升腾起来,我就知道,可以回室吃晚饭了1,炊包就是一根老天赐予
的幸运之绳,绳的一头系着我温暖的家,系着父母家人合家团圆的欢欣。
④家在浙中龙门山脉的余支,四面耸峙的群山中间,有一块太师椅一样的凹地,我村的始祖辈择居这里。
全村不过百来户人家,起先倒是循祖训按族中兄弟分房而居,每人房头本家兄弟的住房以房中厅堂为中轴线,
燕翅一样平分在两边,这也符合传统聚族而居的习俗。后来繁衍三多,两个厅堂两边住不了,就在村中两道浅
浅山弯里觅地另建。在我小时候很长一段记忆里,村里的房子基本散落在一个“V”字形的山谷里。于是,有
懂风水堪舆的人说村子状如鸡窠影,家鸡在窠里什么也吃不到,跳出鸡窠才有白米吃,于是村人自古以来就
有出村去打工、经商等谋生计的传统。
⑤我也在祖辈要求跳出鸡窠云寻白米的训诫中,刚迈过二十岁的门槛就出门打工,经过多年的经睑积累,
就自己创业,多年打拼,终于在县城谋得可以安放一张书桌的地方,成为所谓的城里人。
⑥城里有交叉错杂的马路,有高低错落的大楼。城里看不见欢烟,看不见炊烟的来自山村的我,总觉得自
己像在虚空中漂浮,活在梦里一样不太真实。经夜的梦境里,总是看见群山环抱的谷地,粉墙黛瓦之间,夕阳
把树■影拉得长长的,炊烟开始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吞吐起伏。粗的,细的,袅袅如莲步轻描的,肯定是勤劳人
家,柴火干燥,灶火旺则炊烟淡如流云:突突似老牛吐气的,则是柴火没干,灶洞里半是烟来半是火,这烟囱里
自然面出粗大的烟柱。张家的、李家的,一支支炊烟柱子升上天空,就像一张网遮住山村,山村就进入安宁、
静道的漫漫长夜,富有诗意的山村之夜。
⑦回家的村路从泥泞小跑到简易沙石公路,又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应该说回家的路越来越宽阔。只是
在我们每一个游子的心中,他乡的生计辛劳,生活的辗战奔波,这回村的路仿佛在不断地延伸,家乡的炊烟也
在渐行渐远。
⑧栖身都市的角落,每个人都有一本安居不易的难以述说的账,回家的机会是愈来愈少,家乡的炊烟总
是在清晰的升腾中渐渐模糊,终至淡化,最后眼前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焦灼的不变之心,为家乡
为炊烟在日复日经受难以抉择的灰熬,祈祷山里的父老乡亲能够永远拥有一个安详、平和的梦。
⑨有一次去看一位学有所成的老乡的画展,在一幅水墨丹青前,我挪不动脚步了。黛黑的背景上影,黑色
的瓦片,雪白的墙,灰白的炊烟,一根根粗细不等,漫到村子上空交织成一层薄薄云岚,似云非云,似雾非雾,
使原来平常的村居,仿佛笼罩在云山雾海之中,若隐若现,几疑琼楼仙阁。这不正是我千百次梦里出现的场景
吗!我忍不住久久伫立在画前,眼泪潸然而下。
⑩我问画家可以割爱吗?他说,只有这幅是他自己无数次梦里出现的家乡场景,他画成后密不示人,悄悄
挂在画室里,每天必看的。最后,他一连深情地说,炊烟是我们回家的路标啊!看见炊烟仿佛看见年迈的母亲
在灶前忙绿一家人的晚崔,仿佛听见村里弄堂口传来父母叫呼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的声音。炊烟离开我们的
生活越来越远,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亲切啊!
⑪我俩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不放,双目凝视,仿佛彼此想从对方的眼眸中寻找出家乡升腾的炊烟。
10.简要概括炊烟“渐去渐远”的原因。(4分)
11.第⑨段写看老乡的画展,有何用意?(4分)
12.请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5分)
13.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炊烟是“回家的路标”的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18题。(20分)
上张仆射①书
[唐]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
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辄不许出。当时斗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日:人各有能有
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切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
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与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以,其所取者犹在
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
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盂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大好臣其所受
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
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
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密供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③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
终百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无下之人间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自:执事之好」也如此,执事之待」以
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又籽日:韩愈之
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居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
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静愈哀
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
矣,将以称于天下日: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释: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贞元酢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
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②牒:任命的文书。③寅:十二时辰之一,凌晨3点到5点。辰:早上
7点到9点。申:下午3点到5点。酉:下午5点到7点。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有疾病事故事故:变古女
B,抑而行之抑:压制,强迫
C.若富假厚之宽假:宽容、
D.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厚:(感情)深厚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②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B.①则安得而不言②则耻师焉
C.①凡执事之・择于•愈者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①若使随行而•入②渔父见而♦问之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封书信是韩愈任徐州节度使推官时,因不堪忍受“晨入夜归”的规章制度,上书给张仆射商谈上班时间
问题的,体现了他不平则鸣的耿直个性.
B.韩愈认为要根据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不拘一格地任用人,而不是用苛刻的作息制度来约束下属,并以孔
孟之道来批评重用“闻命而奔走”者的错误。
C.韩愈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赞扬张仆射是善听意见的上司,然后运用对比手法请求对方同意自己的
建议,最后表达了未能与之成为知己的遗憾。
D.韩愈表面上是在极力为“迟到早退”辩解,实际上是在抒发而自我价值没有被发现、人才被埋没的不满。
行文直率大胆,气势雄伟,糠慨激昂,自然流畅。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己耳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4分)
(2)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悯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思黯南墅”赏牡丹
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⑦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①思黯南堂,牛僧孺的别墅。②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
19.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同写牡丹,但一“惜”一“赞”,情感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B.白居易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着相同的意趣。
C.刘禹锡的“天教晚发赛诸花”为牡丹虽艳冠群芳却较晚开放而鸣不平。
D.两首诗都写庭院里的牡丹,但白诗从细小处落笔,刘诗则强调整体感观。
20.两首诗都以虚写称妙,试从“虚”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①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
②闵子侍侧,闵闵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
③第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21.孔子对子路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蕴涵着哪些意味?(3分)
22.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孔子的教育实践对当代中国教育有哪些启示。(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子游对口:•'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论语》)
(2)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3)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
表》)
(4)嗟乎!大阉之乱,四海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5)江南忆,:山寺月中寻桂子,o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
二)》)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分)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走“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意思是
“苦”字的一揪如果放不开,就成了“苦”字,“各”字的一捺如果收住了,就成了“名”字,一撇一捺即为
“人”字,这就是“撇捺人生这
这副对联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刚刚迈入高三的你,怎样理解和规划自己的“撇捺人生”?请给自己最
好的朋友写一封信,与他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到懂行且对他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一堂扬扬洒洒的*篆(zhuGn)刻课。喜欢而
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茎%(di)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
B.事(mb)地,叮叮淙淙响起古筝声,却是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十指娴熟地弹着我听了千百遍的《姑苏好风
光》,我的心仿佛也被这音乐填满了似的充裁(yin)而富足。
C.汉柏劫后余生,仅存一脉生机。那些受尽岁月盘剥(b6),变得赤裸裸的枝丫,依然苍劭(jing)有力地直
指天穹,它质问的姿态,显然不是针对曾经的风霜和雨雪,而是生命本身。
D.鼻腔深处强烈地一酸,喉头处像硬硬地理(g&ng)了一个什么硬物,他觉得自己的泪水带着一股温热迅疾
地流卜.来了,他连忙转过头,有些跟踮(qiang)地疾疾地走了过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杳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辨识错别字的能力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A项,题干中“扬扬
洒洒”,应为“洋洋洒洒”,洋洋洒洒: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非常宏大。
扬扬洒洒:多用来形容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要比‘洋洋洒洒’直白、浅显很多。题干中修饰中心词“篆刻
课”,故应为“洋洋洒洒”。B项,题干中“充盈(yin)”应为“充盈(ying)”,盈(拼音:yfng)是现代汉语
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春秋金文。本意是盛满、充满,引申为多出、有余,用于“盈余”等。又引申为丰满、
饱满、圆满无缺、满足、盛多、增长,由满足义又引申为自满、骄傲。I)项,题干中“展”应为“哽”,“城'
释义:1.地势高起的长条地方。2.用泥土筑成的堤防。“哽”释义:1.声音阻塞。2.堵住喉咙。3.食物堵塞
喉咙不能下咽。4.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哽咽。题干中主语为“喉头处”,故应改为“哽”。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2019年7月6日,随着世界遗产大会的一锤定音,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考古人员通过近30年的努力,才
逐步揭开了艮渚文化的冰山一角,而今艮渚文化实至名归,成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艮渚古城遗
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胜地。
(乙)尽管良渚遗产的发现、研究、保护、利用、传承成果显著,但我们依然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继
续发现和挖掘良渚遗产的内涵和底蕴,助力当代社会文化发展?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相融合,推动良渚遗产
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级?如何发挥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漕进文化自觉的积极作用?
(丙)7月16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是良
渚文化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的首次隆重亮相,展览从全国17家文博单位精选了玉琮王和玉钺王等260
件文物,再现了一座“良渚古城”。
2.文段中的加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O(3分)
A.冰山一角B.实至名归C.胜地D.尽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使用正确。
B项,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使用正确。C项,胜地:有名
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此处使用不当,应用“圣地”。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D项,尽管:
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使用正确。
故选C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丙处,展览名不应用书名号,应用引号。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五年来,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剪接体三维结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从中国高校走出,中国高等教育进发
的力量,正在推动中国科技走到世界最前沿。
B.绍兴是鲁迅的故乡,绍兴提出要建设文学之城,以与世界接轨,并运用鲁迅的影响力实施大师对话,探索中
国文化巨匠走向世界的新途径。
C.随着旅游消费的变革升级,游客需求趋于品质化,今年国庆假期自驾自助游成为主流一一邻近省市间的
“串门式旅游”和京津鲁豫游成为热门。
D.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美国、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
冷冻电镜技术发展中取得的开拓性贡献。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题A项,搭配不当,“走出”的应是“世界级难题的答案”,而
不是“世界级难题”。B项,成分残缺。“实施”缺少宾语,在“大师对话”后加“工程”;1)项,搭配不当。“取
得……贡献”不搭配,将“取得”改为“做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3分)
恰如中国文化的源起十分复杂一样,①。但是,这并不是说各种源头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同样
重大的影响。比较而言,对于西方文化,希腊和希伯来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源头,就像对于中国,②
o如果说中国美学中,③,而道家塑造了“妙”的理念的话,那么在比较的意义上看,“双
希精神”也孕育了不同的美学观念和范畴。
【答案】西方文化的源头也很多元儒家和道家文化是重要的源头儒家创立了“和”的美学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能力。第一空处,前文说“恰如中国文化的源起十分复杂一样”,后文写“这并不是
说各种源头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同样重大的影响”,可以推测这里主语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所说事件是
“源头多”,整合答案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也很多元"。第二空处,前文描述“比较而言,对于西方文化,希腊
和希伯来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源头,就像对于中国”,可知这里应描述中国的重要源头,再根据“而道家塑
造了……”,答案就出来了:儒家和道家文化是重要的源头。第三空处,结合前文”如果说中国美学中”,可
知这里是在论述中国美学,然后看下文“而道家塑造了‘妙’的理念的话”,一个转折连词“而”,结合第二
空处所填句子,可知这里应写“儒家”,结合语境整理答案为:儒家创立了“和”的美学观念。
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题目。(6分)
图1图2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选择图,标题:(2分)
(2)分别简要分析图1、图2的创意。(4分)
图1:
图2:
【答案】(1)1休想出来(或:2防控疫情,反对聚集)
(2)图1:由拿着注射器无死角防疫、抗“疫”的医生组成特殊的华容道,禁止病毒通行,再用“禁止通过”
四字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图2:用戴口罩、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风雪中垂钓的图片,
搭配柳宗元《江雪》一诗的内容,并将题目改为“防疫”,再加上反对聚集的标志,表明了疫情当前,推崇独
处反对聚集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要求“宣传抗'疫防
疫的图片二准确把握画面内容,能看出图片1中的人物是医生,拿着注射相。上方第一行中间的图形代表病
毒。图片2中主体对象是坐在船上垂钓的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一下便可想到柳宗元《江雪》一诗。理解
图片寓意,并用文字简明、准确地拟写标题。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10个字二(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
力。解答此题,一要观察全面,不可遗漏画面的信息,如图2中配有禁止符号的“聚";二要准确理解画面的
寓意,如图1“华容道”的新旧含义。理解“华容道“禁止”“通过”等词语的字面意思,以及潼层含义。熟
悉华容道相关的故事:据《资治通鉴》注释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
相传当年曹操曾经败走此地。由于当时的华容道是一片沼泽,所以曹操大军要割草填地,不少士兵更惨被活
埋,惨烈非常。在今天,华容道是•个和历史有关系的益智游戏。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g题。(io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
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
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
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
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
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
清楚冬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
对垃圾分类知识基本不了斛
一克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
有时对垃圾进行分类
从未晏试进行垃圾分类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口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
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
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贪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
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
分泠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
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
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
本点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
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
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
已经成熟c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I).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是……主要原因”与原文不符,依据材料二第
2段,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饰率较低,是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之一。故选I)。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
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
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
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项,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作用的评价错,原文主要
从居民和政府两方的责任谈,并未涉及媒体。C项,原文没有否认“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的说法,
只是在材料二第3段中说,“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己”。D项,《生活垃圾分类
制度实施方案》给出的是“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没有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故选A。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
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本题考官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埋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二”垃圾分类处埋是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
放是居民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
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
分类的积极性”以及“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
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概括出“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
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渐去渐远的炊烟
徐水法
①我在一个暮色渐合的傍晚回到家乡的。
②夕阳在天边写着最后的诗篇,一片金黄,亮得有些晃人眼睛。越过村南狮子岩的上空,那或粗或细的一
条条灰白的炊烟,袅袅娜娜升起在空中。我仿佛在沙漠中找到了路标,血管里的流淌的鲜红液体开始泛滥,开
始沸腌。
③炊烟是我回家的路标。小时候,无论在东山背放牛,还是在西山坞割草砍柴,夕阳西下,宿鸟归巢,抬头
看见村子上空一条条粗细不等的炊烟渐渐升腾起来,我就知道,可以回家吃晚饭了。炊烟就是一根老天赐予
的幸运之绳,绳的一头系着我温暖的家,系着父母家人合家团圆的欢欣。
④家在浙中龙门山脉的余支,四面耸峙的群山中间,有一块太师椅一样的凹地,我村的始祖辈择居这里。
全村不过百来户人家,起先倒是循祖训按族中兄弟分房而居,每人房头本家兄弟的住房以房中厅堂为中轴线,
燕超一样平分在两边,这也符合传统聚族而居的习俗。后来繁衍[多,两个厅堂两边住不了,就在村中两道浅
浅山弯里觅地另建。在我小时候很长一段记忆里,村里的房子基本散落在一个“V”字形的山谷里。于是,有
懂风水堪舆的人说村子状如鸡窠彬,家鸡在窠里什么也吃不到,挑出鸡窠才有白米吃,于是村人自古以来就
有出村去打工、经商等谋生计的传统。
⑤我也在祖辈要求跳出鸡窠至寻白米的训诫中,刚迈过二十岁的门槛就出门打工,经过多年的经脸积累,
就自己创业,多年打拼,终于在县城谋得可以安放一张书桌的地方,成为所谓的城里人。
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