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检测题含答案_第1页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检测题含答案_第2页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检测题含答案_第3页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检测题含答案_第4页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检测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

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寻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

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讯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

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

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

如见其人。脸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

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理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

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

远元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

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

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

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

何劳平地战就躲。”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

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

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

材料二: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

急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

“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癫峰

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二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战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

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

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

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以“,

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

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

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硫

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

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做,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

词借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材料三: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

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

界,创造高格。

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

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

但少了“邻于理想”6勺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

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

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

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

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

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

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B.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

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

点。

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乂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

子”品格是相同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

这恰是对文化臼信的具体例释。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词巾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

B.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

关怀。

C.《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与概的敬佩。

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腱随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年青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上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传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卑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寻寻呢?

我只听人说到过XX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的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

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

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

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美。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完歌,情调与

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我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肮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

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禅房,很洒脱的坐到工夫

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的蜜茶。

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儿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

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是,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

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都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到后又谈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

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就到了

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

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仍然就到了船边。

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看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

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杳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远天好象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你瞧,星子全在啖眼!”

“是咧,不要紧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船上喝吧,好坐。”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

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拔刀割鹿肉吃,哥哥把酒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

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怎么?”

“我想若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送一船药。”

“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

识。”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

把和尚作中心,谈到后来,那一葫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轲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

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鸣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

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

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此到时星子会出的。”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肉已经告罄,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

向船边奔去。

他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

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

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千处,赤身的慢慢杷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

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

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卜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

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

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

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鸟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津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节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

性格有异。

B.“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睦,

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雨”“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

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著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

加丰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作了

铺垫。

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

节发展。

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

D.小说风格别致,既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乂有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美的遐想.

8.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4分)

9.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

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孝景学守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奚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

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放天下。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护养。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潦、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

济南王辟光、茁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绪道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

婴人尉周亚夫将后速之六月乙亥救亡军及毙元王子获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

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苗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

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装。

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兔徒隶作阳陵者。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

赐爵一级,除禁锢。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酬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装衣七J布,

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十月,租长陵田。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挎。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

冠。?于,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元所与。太子

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

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

诸侯骄达,吴首为乱,京师行误,七国伏辜,天下翕然,火安殷富。作《孝景本纪》。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盅/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

及楚元王子萩等与谋反者/

B.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救亡军

及楚元王子萩等/与谋反者/

C.天子为诛/晁错造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遗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救亡军

及楚元王子萩等/与谋反者/

D.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闹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

及楚元王子萩等与谋反者/

II.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S(3分)

A.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蜗皇、黄帝等。

B.和亲,即“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烟。

C.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用于皇帝高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等。

D.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居六十纪年循环首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排行中间,福运加身。生母窦太后得宠后,前一个王后去世,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景帝方得以

继承帝位。

B.景帝宽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诏减去一半出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庙时,也诏令群臣

不必为此上朝拜贺。

c.景帝施政惠民,废除禁钢。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废除不准商人、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

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旧令。

D.景帝节俭用度,重视农业。粮食歉收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减少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把

长陵附近官田租给农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布,止马舂。

(2)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14.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历,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态度,请简要说明。(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016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飓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跳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B.“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句正面点题,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写了秋风的劲疾肃爽。

C.“一年颜状镜中来”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诗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D.首尾两句都将秋风称为“君”,表达了作者对给万物带来生机的秋风的喜爱。

16.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歌“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唐诗别裁集》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出“英气勃发”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占诗词常以“月”生托情谊,互诉衷肠,《春江花月夜》中

“,”写游子与思妇互相望月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只能希望随着月光去照耀对方,

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2)习书记在2020新年贺词中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意在告诫我们要珍惜当下一分一秒的时光,才能

不辜负最好的年华。屈原在《离骚》(节选)中也有“,”的诗句,表明时不我待,

一定要珍惜时间。

(3)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也由此衍生出了独特的“酒文化”。孟郊有“且持酒满杯,狂歌

狂笑来”,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而《归去来兮

辞》中陶潜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院中的树木,心情愉快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

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

建露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

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教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金碧辉煌的皇城,变

成“一片孤城万彻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修涂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重峦叠嶂。其实,紫

禁城不只宜雪,也宜雨。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

的抛物线。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

而防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3分)

A.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一一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今天好热啊!一一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D.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一一还有你,我的孩子!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育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控烟力度加强,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公

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o③不过,各地监督违法吸烟仍主要依靠公共场所工作人

员和其他公众。④为了弥补传统控烟手段的不足,⑤近日,深圳启动“电子眼”控烟试点。⑥深圳市控烟办

选取禁烟区域测试点安装控烟环境监测器,24小时监控公共场所吸烟行为。⑦从某种程度上说,控烟环境监

测器是一种“控烟神器”,可以有效防止在禁烟区域内违法吸烟。⑧从提升城市文明、捍卫法制公信、保护

公众健康等角度来说,各地都应采用“电子眼”控烟措施。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5分)

西湖是属于荷花的,相比于白堤稍纵即逝的桃花,荷花却长久地占据了西湖的晨昏。从“小荷”凌水而

出到“接天”的满湖春翡翠色,①,西湖的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气息,人们的视线也离不开

荷花的色彩。秋风起时,②涅槃为心心相印的果实,水面上是莲蓬,水面下是莲藕。花瓣

凋落,枯叶低垂,没有了荷盘翠盖的簇拥,支支枯荷如根根断弦,立于湖面,莲、叶、水、彩相映成趣,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如行合一。”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道风景。但在某校

组织高二暑期赴省外进行山水研学之旅时,遭到了“冷遇”。“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从来没有独自

外出过,谁能照顾我?”“去省外,又这么多天,怕家长担心。”“打开网络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

面对各种不同的理由,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

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疣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

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包,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

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

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

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

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

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

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

远元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注,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

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

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

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

何劳平地战貌蛛。”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

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

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册归攵)

材料二: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

急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

“忧国忧民二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

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战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

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

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

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

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英属了。朱寰论杜甫人格,招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引

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克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

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

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像,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夺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

词借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材料三: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

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干诗人提高境

界,创造高格。

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

作,以及“梨花体”“鸟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中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

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

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背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

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

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

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

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

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B.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

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

点。

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

子”品格足相同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

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词巾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

B.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

关怀。

C.《出塞》中“但使龙城K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与概的敬佩。

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1.A2.B3.C

4.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名家作品为论据,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②采用递进式(先提出

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

例正法、类比论证等。

5.(1)要有高境界多视角大胸怀(2)要有真情实感、付诸实践,有理想和追求(3)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

普遍性,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的文章。

【解析】

1.B项,“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错误。

原文内容是这样的一一“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

“合乎自然”的一面,……,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可见选项中“都少了”表述绝对,原文意思是“大

都”“这些诗B项不正确。C项,“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

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错误。材料一的观点有两个一一“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

多”“在中国诗歌史上,'言#心声’的情况也很多”,而杜甫的诗歌只能证明其一“文如其人”,可见选

项中“全面论证”的表述是绝对的。C项不正确。D项,”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

‘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错误。材料一倡导的君子品格

是家国情怀,而材料三中“邻于理想”应该是更广义的内容,包含家国情怀在内的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所有

内容。可见选项“相同的”概括不准,应该是包含关系。D项不E确。A项,参考材料一第一段可以看出是正

确的。故选A。

2.B项,“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