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州区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试卷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甲、乙行星分别是()A.地球、天王星 B.金星、海王星C.水星、天王星 D.木星、海王星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毗邻的行星是()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C.水星、木星 D.火星、金星3.关于太阳系的正确叙述是()A.中心天体是木星B.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金星轨道之间C.与地球相邻的行星都是类地行星D.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周期都相同【答案】1.A2.D3.C【解析】分析】【1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甲为地球,乙为天王星。选A。【2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毗邻地球的是金星和火星。选D。【3题详解】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A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错误;毗邻地球的金星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C正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周期不同,D错误。所以选C。【点睛】不同主要考查太阳系的相关知识。北京时间2008年3月3日晚,位于78°N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上空,由于受到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影响,出现了美丽的极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5.除挪威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A英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 C.意大利、新加坡 D.印度、巴基斯坦6.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上产生()A.强热带风暴 B.雷鸣闪电 C.“磁暴”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答案】4.D5.B6.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4题详解】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读图,甲为光球层,乙和丙为色球层,丁为日冕层。太阳日冕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高层大气,产生了发光现象,叫做极光,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是来自图中的丁处,故D正确,A、B、C错误。【5题详解】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结合选项可知,加拿大、美国纬度较高,故B项正确,A、C、D错误。【6题详解】强热带风暴和雷鸣闪电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故A、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上秘鲁渔场附近异常升温的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C正确。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A.①为大气辐射 B.②为反射太阳辐射 C.③为大气吸收作用 D.④为大气反射作用8.晚秋时节,华北地区地表温度时常骤降到0°C以下,农作物因此受到霜冻灾害的影响。过去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烟熏法”防御箱冻的原理是使()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①为太阳辐射,A错误;②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B正确;③为地面长波辐射,C错误;④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烟熏法”防御霜冻是通过制造大量烟雾,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增强,C错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④增强,D正确;晚上对①太阳辐射和②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影响,AB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我小了气温日较差,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缓和。如果没有大气气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会下降到-18℃,那么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正是大气的保温作用,才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提高到15℃左右,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读“2001~2002年世界某种经济作物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由图判断,该作物理想的生长环境是A.降水充沛,土壤呈酸性B.冬季干燥夏季湿润,无霜期短C.日照充足,气候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10.该作物主产区还盛产A.柑橘、葡萄 B.水稻、油菜C.小麦、大豆 D.橄榄、甘蔗【答案】9.D10.A【解析】【分析】本题组以2001~2002年世界某种经济作物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地中海气候特征、地中海农业的主要农作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9题详解】图中显示,该作物主要分布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这些国家均位于地中海沿岸,因此该作物理想的生长环境应该是地中海气候区的环境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特征,选项D符合题意。降水充沛、冬季干燥夏季湿润,无霜期短、气候干燥不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排除A、B、C。所以选D。【10题详解】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该作物主产区位于地中海沿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地区的优势农产品还有柑橘、葡萄、无花果等亚热带水果,选项A符合题意。水稻、油菜、小麦、大豆、甘蔗都不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排除B、C、D。所以选A。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2.1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3.与该大陆西北地区夏季风向成因相同的是()A.东亚西北季风 B.东亚东南季风 C.南亚西南季风 D.南亚东北季风【答案】11.A12.A13.C【解析】【11题详解】如图所示,该地1月大陆气压较低,西北部形成低压中心,7月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气压状况差异形成原因是: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澳大利亚大陆为夏季,大陆吸热升温快,形成热低压;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澳大利亚大陆为冬季,陆地放热降温快,形成冷高压,因此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的,①②正确。地形和洋流的分布不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③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12题详解】据图可知,一月份甲地北部气压较低,南部气压较高,气压梯度力指向大致由南向北,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影响,盛行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该大陆西北地区夏季盛行西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因此C正确;东亚西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南亚东北季风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ABD错误。故选C。【点睛】东亚地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冬季的西北季风、南亚地区冬季的东北季风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成因之外,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15.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A.① B.③ C.④ D.⑤【答案】14.C15.D【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①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应为水汽输送。长江属于地表径流,即图中⑤,不能实现水汽输送功能,排除A;副热带高气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不能实现水汽输送,排除B;我国的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不能实现从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排除D;我国的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实现水汽输送功能,C符合题意。故选C。【15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③为海洋蒸发,④为陆地上的降水,⑤为地表径流。南水北调是改变地表水空间分布的工程措施,因此,它对地表径流(⑤)施加了影响,D符合题意;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汽输送(①)、海洋蒸发(③)、陆地降水影响小或无影响,排除ABC。故选D。【点睛】水循环类型:根据发生领域不同,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第2卷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具有与地幔、地核不同的结构特点。下图为地壳结构垂直剖面图。(1)判断地壳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密度差异,并说明理由。(2)概括图示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答案】(1)硅铝层密度小于硅镁层。理由:硅铝层位于硅镁层之上。(2)垂直方向: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水平方向:硅铝层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部分,在海洋底部则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硅镁层连续分布(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壳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根据硅铝层和硅镁层的位置判断其密度的差异。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硅铝层位于硅镁层之上,由此可知,硅铝层密度相对较小,硅镁层的密度相对较大。小问2详解】从地壳厚度和硅镁层、硅铝层的分布是否连续两方面概括图示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结合图中莫霍界面的深度可知,在垂直方向上,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区莫霍界面深度较深,其地壳较厚,海洋地区莫霍界面深度较浅,其地壳较薄。在水平方向上,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硅铝层主要分布在大陆部分,在海洋底部则显著变薄,甚至缺失,而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呈连续分布的特点。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较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1)指出在外力作用下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的变化。(2)说明七百弄地区“深洼地”形成的过程。(3)全新世(距今1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推测短期内地壳相对稳定对“深洼地”的影响。【答案】(1)地表起伏加剧;平原面逐渐破碎;出现多个峰丛洼地,且洼地面积、深度均逐渐变大。(2)该地区地壳上升运动强烈,流水下切作用强烈;发育早期,地表沿岩石裂隙汇聚,溶蚀、侵蚀加强;周围岩体坍塌,洼地不断扩大、加深;地下溶洞顶部被溶蚀切穿、垮塌,促进了洼地规模的扩大。(3)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深洼地"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向深洼地汇聚,沉积增强,可能导致"深洼地"变浅。【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析图文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详解】(1)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七百弄地区地表变化是流水溶蚀的结果。随着流水溶蚀的不断进行,地势变低进而地表变崎岖;岩溶平原逐渐破碎;随着岩石裂隙不断变大变深,后出现多个峰丛洼地,且洼地面积逐渐变大、深度不断变深。(2)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进行分析,该地区地壳上升,地势起伏变大,落差变大,流水下切作用强烈;读图,发育早期,地表径流沿岩石裂隙汇聚,向下溶蚀、侵蚀作用加强;随着岩石裂隙不断变大加深,周围岩体坍塌,出现了洼地,且不断变大、加深;发育后期,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水量增大,溶蚀作用增强,地下河不断扩张,河流顶部变薄,同时洼地沉积和崩塌物逐渐堆积,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河顶部发生坍塌,从而形成深度和体积更大的洼地。(3)由题干信息可知,全新世(距今1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深洼地可以持续稳定的受到溶蚀,但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深洼地”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继续向深洼地汇聚,两侧峰丛或峰林逐渐坍塌,沉积作用增强,洼地堆积物较厚,可能导致“深洼地”变浅。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2015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城区立体绿化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不断丰富绿化方式和手段,形成‘桥柱挂绿、屋顶铺绿、墙面覆绿、窗台布绿’的多样化立体绿化发展格局”。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1)指出杭州主城区西侧的白天与夜晚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2)说明夏季西部山区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杭州市立体绿化地带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答案】(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原因:白天,城区西侧盛行谷风,但白天热岛效应强度弱,城市风对谷风的削弱力度弱,故吹偏东风(谷风)。夜晚:城区西侧盛行山风,与城市风重叠,故吹偏西风(山风)(2)夏季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3)覆盖植被的绿地起到遮荫效果,建筑和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绿地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绿地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弱;绿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解析】【分析】本题以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海陆风成因、热力环流应用、热岛效应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如图示杭州主城区西侧是山区,东侧是杭州湾,白天城区西侧盛行谷风,而白天热岛效应较夜间强度弱,城市风对谷风的削弱力度弱,所以故吹偏东风(谷风)。夜晚城区西侧盛行山风(偏西风),与城市风(偏西风)重叠,西风风力较大,故吹偏西风(山风)。【小问2详解】空气流动性越好,大气污染物越不易集聚,大气环境越好,夏季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山风)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加强主城区的空气流动,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小问3详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主要是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排放大量的废热导致气温高于郊区,立体绿化地带会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植被有遮荫效果,可减少一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建筑和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绿地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导致气温下降;绿地能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气温下降;绿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促使城市降温。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下面图1示意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图2示意4月末种植农作物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水循环过程。(2)据图分析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实践证明,种植在砂田的瓜果比种植在裸田的瓜果更加香甜,请说明原因。【答案】(1)地表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集成河,最后注入海洋。(2)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