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期半期考试地理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符合题意,40个小题,每题2分,共80分)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体的是()A.进入大气层的“神舟十五号” B.等待发射的“神舟十五号”C.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五号”返回舱 D.环绕地球飞行的“神舟十五号”2.据现场媒体报道,“神舟十五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A.卫星 B.流星 C.彗星 D.极光【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进入大气层的“神舟十五号”,等待发射的“神舟十五号”,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五号”返回舱,这些均是地球这个天体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排除ABC;环绕地球飞行的“神舟十五号”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属于人造天体,D符合题意。故选D。【2题详解】“神舟十五号”飞船高速进入稠密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生热,使得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这与流星体闯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流星现象的原理相似,B符合题意;卫星在行星的引力下环绕行星运行,与“烧焦”痕迹的形成原因不同,排除A;彗星是沿扁长轨道环绕太阳公转的冰物质为主的天体,其形成原理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排除C;极光是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形成原因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排除D。故选B。【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车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表示火星的序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4.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位于()A.河外星系 B.其他恒星系 C.其他行星系 D.地月系5.天体④的地表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①天体的公转周期长②天体的自转周期长③与太阳的距离较近④天体外围的大气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3.B4.C5.B【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图中土星位置可推断出,图中①为地球、②为火星、③为木星,④为金星,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4题详解】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探测器脱离了地月系,与火星构成其他行星系,但这一行星系统仍然位于太阳系、银河系,不会位于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5题详解】根据前题分析可知,图中天体④为金星,与地球相比,它离太阳更近,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多,加上金星自转周期长,白天增温时间长,因此地表最高温远高于地球,②、③符合题意;金星离太阳更近,其公转周期比地球短,①不符合题意;金星外围的大气比地球厚,大气密度比地球大,但大气厚可能导致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大气厚不是金星地表最高温远高于地球的主要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行星系统)、太阳系(恒星系统)、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和总星系。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因停电而熄灭,一分半钟之后,停电现象将会遍及整个美国本土东部地区,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遭遇同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完成下面小题。6.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7.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看到极光”、“电网会突然闪烁”等现象与太阳打“喷嚏”相关,根据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可知,该“喷嚏”应属于太阳活动带来的影响,耀斑爆发会抛出大量的带电粒子流冲击两极,产生极光,A正确;太阳目前为壮年时期,不会发生爆炸,B错误;太阳活动时期,太阳辐射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该“喷嚏”是太阳活动中耀斑爆发所导致,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包括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A不符合题意;耀斑爆发还可以产生磁暴,磁场异常,主要依靠磁场指引方向的信鸽可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等,BC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优质的煤层储存在沉积岩地层中,常乌黑发亮。地质工作者在某一煤层勘探中找到了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分别是()A.地层和化石 B.生物和化石 C.地层和气候 D.气候和生物9.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0.推测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温暖的浅海环境 B.湿热的草原环境 C.干旱的陆地环境 D.湿热的森林环境【答案】8.A9.C10.D【解析】【8题详解】地球有长达46亿年的历史,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可以通过不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推测地球的历史。化石是了解地质时期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A正确,BC错误。气候和生物,也是通过地层和化石来研究的,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沉积岩层中存在裸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存在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元古宙的植被为蓝藻等原核生物,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新生代的代表植被为被子植物,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茂,而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植物,所以当时的地理环境为湿热的森林环境,D正确;干旱的陆地环境和草原环境均不会形成高大的植被,BC错误;浅海环境应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A错误。故选D。【点睛】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各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B.水圈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圈层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12.右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____和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A.大气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 C.水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答案】11.A12.C13.B【解析】【11题详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三个圈层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A对;B、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水是流体,没有规则的形态,因此无规则,不是被陆地分割导致的,B错;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是整个上地幔,C错;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其中氮和氧占比高,D错。故选A。【12题详解】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由供氧所示箭头可推出③为生物圈,氧气进入大气圈,故④为大气圈;植物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土壤位于岩石圈,而由养分箭头由②指向③,可知②为岩石圈,则①为水圈(生物从岩石圈中吸收养分,从水圈中吸收水分,最后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圈释放氧气),①②③④序号依次为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由此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13题详解】落红是落花,为植物。泥属于岩石圈,故二者反映了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B对,ACD错。故选B。【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3个圈层,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4.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 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1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红外线而增温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解】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法被分解,AB错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正确。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吸收地面辐射后,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①正确。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②正确。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保护地球生物,③错误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16.下列城市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A.广州(23°N) B.新加坡(1°N) C.北京(40°N) D.莫斯科(55°N)【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对流层的厚度取决于对流运动的强度,太阳辐射在地球各纬度分布不均,低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对流运动强,对流层厚度大,高纬度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对流运动弱,对流层厚度小。在广州(23°N)、新加坡(1°N)、北京(40°N)、莫斯科(55°N)四个城市中,新加坡纬度最低,平均气温最高,对流层运动最强,对流层厚度最大,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当地农民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冻害。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关于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蓝莓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堆雪覆盖,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堆雪覆盖,增强地面辐射C.堆雪覆盖,减少地表热量散失 D.积雪消融释放热量,可以维持大气温度18.人们发现,与半山坡的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温度高B.夜晚刮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在谷底集聚C.冬季夜晚盛行谷风,使山坡温度升高D.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答案】17.C18.B【解析】【17题详解】雪较蓬松,孔隙多,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还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C正确;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堆雪覆盖减弱了地面和蓝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错误;堆雪覆盖无法增强地面辐射,B错误;积雪消融吸收热量,不利于防寒,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夜晚山坡降温快,刮山风,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A错误、B正确;山谷地区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C错误;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是半山坡受到冻害少,利于植株生长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雪层能够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冬季,雪层可以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从而减轻冻害。2.雪层下的土壤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保护蓝莓树体免受低温侵害。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在不同的大气层中,有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A.以晴天为主,适合航空飞行——A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层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层 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C层20.有关A层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海拔的上升温度开高B.中纬度地区厚度为10—12千米C.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D.整个大气圈质量的3/5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21.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有()①该层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②水汽和杂质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③大气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④二氧化碳和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9.D20.B21.A【解析】【1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层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晴天为主,适合航空飞行;有臭氧层,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层为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由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A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0~12千米,B正确,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飞机的飞行,C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而不是3/5,D错。故选B。【21题详解】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易成云致雨,①②正确,A正确。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和大气辐射、二氧化碳无关,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大气共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又可细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为确保2023年成都大运会的顺利开幕,组委会于开幕式(7月28日)前夕进行了人工驱云,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中的箭头①、④分别代表两种作用,②、③代表两种辐射。完成下面小题。22.箭头①、②、③、④代表削弱作用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3.一天中,辐射③最强的时间是()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午后2点 D.子夜时分24.人工驱云会使开幕式当天()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不变 D.④增强【答案】22A23.C24.A【解析】【22题详解】注意材料信息“图中的箭头①、④分别代表两种作用,②、③代表两种辐射”。①由大气指向太阳,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③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故选A。【23题详解】③为大气逆辐射,其强弱与气温直接相关,气温越高则该辐射越强。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所以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是午后2点,C正确;日出前后、正午时分、子夜时分气温都不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大气逆辐射不是最强的时候,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人工驱云使得云层变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减弱,①④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地温增高,地面辐射增强,②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增高,大气逆辐射也增强,③增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北京煤改电新增18.9万户。下图为“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6.北京煤改电后,将导致()A.甲减弱 B.乙增强 C.丙无变化 D.丁减弱2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甲—丁—丙 B.甲—乙—丁 C.丁—丙—乙 D.丙—乙—丁28.与晴天相比,阴天()A.白天乙强,夜晚丙弱,昼夜温差大 B.白天乙弱,夜晚丙强,昼夜温差小C.白天乙弱,夜晚丙弱,昼夜温差大 D.白天乙强,夜晚丙强,昼夜温差小【答案】25.C26.B27.B28.B【解析】【25题详解】由图可知,甲为太阳辐射,乙为经过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丁为地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其他几个无这种效果,C对,A、B、D错。故选C。【26题详解】北京煤改电后,二氧化碳排及大气污染物放量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即乙增强,B正确;太阳辐射热量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即丁增强,D错误;大气污染物减少,吸收减少,逆辐射减弱,即丙减弱,C错误;甲无变化,A错误。故选B。【27题详解】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首先是太阳辐射即甲过程,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到达地面即乙过程,地面升温之后向大气释放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即丁过程,所以传递过程为甲—乙—丁,B对,A、C、D错。故选B。【28题详解】与晴天相比,阴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白天乙减弱,A、D错;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丙作用强,昼夜温差小,B对,C错。故选B。【点睛】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开始推广“煤改电”、“煤改气”,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有重要作用。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完成下面小题。29.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A. B. C. D.30.人为制造“穿堂风”产生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生活用能③降低室内温度④提高室内湿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29.A30.B【解析】【29题详解】热力环流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房屋前后热力差异越大,穿堂风越明显,图A中房前为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为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树林和水泥地热力差异最大,穿堂风最明显,A正确。故选A。【30题详解】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人为制造穿堂风主要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可减少生活用能,②③正确;白天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可能导致湿度增加,夜晚风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可能导致湿度下降,④错误;穿堂风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①错误。所以选B。【点睛】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风向一般为背阴处一侧至有阳光一侧,风速根据两侧温度差决定,温差越大,风速越大,以春、秋季居多。下图是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市区人口集中②郊区工业发达③市区建筑物密集④市区多大型绿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图中的气温分布差异会导致()A.市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B.市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C.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 D.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答案】31.B32.D【解析】【31题详解】图示市区较郊区气温高,故判断为城市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建筑物密集,排放大量废热不易散失而形成热岛,①③正确;郊区工业较市区相比欠发达,②错误;相对于郊区,市区绿地面积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题详解】市中心温度高,故空气上升,水汽容易凝结,雨量比郊区大,云雾也较多,而郊区形成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AB错误;近地面的水平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而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4.图中①地风向为()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3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重力【答案】33.C34.B35.A【解析】【33题详解】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③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34题详解】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之后考虑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即可画出①地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35题详解】风属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而后产生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继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故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而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只是影响风向或风速的因素,不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BD错误;浮力与风的形成无关,C错误。故选A。【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一到雨季,我国很多城市都变成一片汪洋,在城市看“海”不再遥远。目前上海、安徽等地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渗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A.①增大 B.④减小 C.②增大 D.③减小37.针对上海、安徽的试点,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其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人为原因()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多发②城镇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积水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36.C37.C【解析】【36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环节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环节,③为地下径流,④为降水环节,结合水循环所需的内容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利用一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增加地表水的截留,因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导致①环节减少,有利于②和③的增多,海绵城市对④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37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虽然是人为导致的,但是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多发仍然是气候因素,不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人为原因,①错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使城市地表水无法下渗转化为地下水,②正确;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地势低洼、容易积水,③错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使河湖的水域面积缩小严重,城市河湖的蓄泄洪能力下降,同时由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不合理,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难以及时排出积水,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人为原因,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改善水循环,调节小气候。海绵城市建设主张低影响开发,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都是通过植被来滞留雨水,等到天晴,滞留的雨水完全可以蒸发。而透水路面因为地表孔隙率很大,雨水下渗后滞留在底下,等到天晴时多余的水分也会随着地表空隙被蒸发。所以海绵城市建设是为了解决城市内涝,改善水循环系统,补充地下水,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问题而提出的。“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归注于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8.图中的数码最能解释文字中“是故百川发源---归注于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在是()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39.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C.高山冰川融化 D.跨流域调水工程40.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是()A.大气运动和太阳能 B.水的三态变化和地球重力C.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D.大气运动和地球重力【答案】38D39.B40.C【解析】【38题详解】图中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文字描述中“归注于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D对,排除ABC。故选D。【39题详解】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把太平洋或印度洋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环节②为水汽输送,故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具有环节②的作用,B对;塔里木河水蒸发,属蒸发环节;高山冰川融化,形成径流;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ACD错。故选B。【4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特性,因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出现,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才成为可能。外因是太阳的辐射和地心的引力,因太阳辐射是地表热能的主要源泉,它促使冰雪融化、水分蒸发、空气流动等;地心引力则使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径流等得以进行。所以说,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是水循环的动力。即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特点及意义: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上内循环,发生领域: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特点及意义: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典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特点及意义: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着重要作用;典例: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4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横波、纵波)。(2)D界面为地下平均33Km处不连续界面,名称是____,D界面以上的C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是____。(3)软流层位于哪一层填字母____,可能是____的主要发源地之一。(4)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哪个圈层填字母____,地震发生时,在野外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____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5)H+G是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之一,其名称是____,G层A波消失,B波突然降速,推断其物质形态为____(固态、液态)。【答案】(1)①.横波②.纵波(2)①.莫霍界面②.地壳(3)①.E②.岩浆(4)①.C②.D
(5)①.地核②.液态【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为材料,设置5个小题,涉及地震波的种类及差异、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下不连续界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贸商务信函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数值分析初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Dream homes Grammar教学实录 (新版)牛津版
- 游艇生产采购合同范例
- 外墙翻修安全合同范例
- 政府卖杨树合同范例
- 唐山学院《商务智能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侯区保安合同范例
- 商业大厦租赁合同范例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实录1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 严禁在学校组织宗教活动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某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 (完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练习题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附解析
- 《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GB/T 28569-2024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及答案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