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单元7生物与环境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2_第1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单元7生物与环境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2_第2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单元7生物与环境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2_第3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单元7生物与环境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2_第4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大单元7生物与环境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学生用书P201

1.(2024·湖南一模)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极易发生蝗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揭示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飞蝗群聚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醚),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B.在繁殖季节,利用标记重捕法能估算出蝗虫的种群密度C.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D.4VA通过正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可知,环境中的水分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种群的出生率,水分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A项错误;标记重捕法只能用于估算蝗虫的成虫数量,不能用于蝗虫的幼虫和卵的估算,所以在繁殖季节,利用标记重捕法不能估算出蝗虫的种群密度,且对于昆虫来说,一般使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项错误;由题干可知4VA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即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改变蝗虫种群的空间结构,但是无法判断是否改变了性别比例,C项错误;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说明4VA通过正反馈调节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D项正确。2.(2024·湖南衡阳模拟)珙桐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1500~2200m的湿润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某坡地上的珙桐数量可以采用样方法也可以逐个计数B.为了保护这些孑遗植物,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扩大种植范围C.研究野生珙桐的生态位,除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外,还要研究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株高等D.珙桐数量少的主要原因不是它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是它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处于劣势答案B解析珙桐属孑遗植物,数量少,故调查某坡地上的珙桐数量可以采用样方法也可以逐个计数,A项正确;为了保护这些孑遗植物,最有效的办法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B项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野生珙桐的生态位,除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外,还要研究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株高等,C项正确;分析题意,珙桐不耐瘠薄,不耐干旱,据此推测珙桐数量少的主要原因不是它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是它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处于劣势,D项正确。3.(2024·湖南邵阳模拟)某科研团队对某牧区两块灌丛草地分别采用了放牧和封育管理两种处理措施。27年后进行调查时发现,封育样地灌丛高度显著大于放牧样地灌丛高度,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样地草本植物土壤土壤动物物种数/种密度/(株·m2)高度/cm全氮/(mg·kg1)有机碳/(μg·kg1)物种数/种放牧灌丛内429.6710.150.080.6445灌丛外537.273.260.040.6037封育灌丛内420.1314.870.090.7252灌丛外763.337.680.040.6140A.放牧样地灌丛内、外植物高度差异体现出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草本植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小,竞争结果有利于生态位的分化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标记物应对小动物生存无影响D.封育后灌丛的动植物种类数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答案D解析放牧样地灌丛内、外植物的高度差异体现出该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草本植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种间竞争越大,竞争结果有利于生态位的分化,B项错误;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易做标记调查,因此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不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而应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C项错误;封育后灌丛的动植物种类数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项正确。4.(2024·湖南二模)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实施河蟹共生养殖,通过河蟹爬动改善稻田土壤,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可实现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绿色生产。在这种模式下,河蟹清除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排遗物还可肥田,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微生物分解排遗物加快了物质循环,有利于排遗物中的能量流入生产者B.河蟹与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及种间竞争关系,与水稻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随季节更替,水稻田的空间结构与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演替D.引入河蟹延长了水稻田中的食物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D解析河蟹可疏松稻田土壤,利于微生物对排遗物进行分解,产生了较多的矿质营养,有利于植物生长,排遗物中的能量流入了分解者,A项错误;河蟹清除杂草,害虫吃水稻和杂草,河蟹吃害虫,故河蟹与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及种间竞争关系,由于水稻和河蟹可以分开培育,且分开培育之后生活不受影响,故两者之间不是互利共生关系,B项错误;随季节更替,水稻田的空间结构与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的季节性,并非群落演替,C项错误;引入河蟹延长了水稻田中的食物链,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项正确。5.(2024·湖南衡阳三模)彩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景观美学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彩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B.彩叶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C.彩叶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始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D.植物体内的能量经捕食、寄生、腐生等途径可被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利用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A项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够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项错误;彩叶林生态系统为自然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为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分为捕食链、寄生链和腐食链等,故植物体内的能量经捕食、寄生、腐生等途径可被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利用,D项正确。6.(2024·河北卷)(11分)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大熊猫实施保护,但在其栖息地一定范围内依旧存在人类活动的干扰。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六个山系,各山系的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回答下列问题。(1)割竹挖笋和放牧使大熊猫食物资源减少,人和家畜属于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因素。采矿和旅游开发等使大熊猫栖息地的部分森林转化为裸岩或草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森林面积减少,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下降,这些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和呈正相关。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且资源增多,提高了栖息地对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而旅游开发和路网扩张等使大熊猫栖息地丧失和,导致大熊猫被分为33个局域种群,种群增长受限。

(3)调查结果表明,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竹林面积最大,秦岭山系的秦岭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资源最丰富,这些环境特征有利于提高种群的繁殖能力。据此分析,环境资源如何通过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大熊猫种群密度:

(4)综合分析,除了就地保护,另提出两条保护大熊猫的措施:。

答案(1)密度制约(或生物)减少间接(2)栖息地面积竹林面积食物碎片化(3)当环境资源充足时,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增大;当环境资源有限时,种内竞争加剧,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密度减小(4)建立大熊猫繁育中心,建立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大熊猫的基因进行保护,完善保护大熊猫的相关法律法规(任选两条即可)解析(1)由题意可知,割竹挖笋和放牧使大熊猫食物资源减少,会进一步影响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人和家畜对大熊猫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大熊猫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同时,人和家畜属于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采矿和旅游开发等使大熊猫栖息地的部分森林转化为裸岩和草地,导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消费者的摄入量减少,从而使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减少。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例如,森林具有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2)由题图可知,大熊猫种群数量与栖息地面积和竹林面积呈正相关。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天然林保护等措施扩大了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使食物资源增多,提高了栖息地对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旅游开发和路网扩张等人类活动使得大熊猫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从而导致其种群增长受限。(3)当环境资源充足时,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增大;当环境资源有限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导致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密度减小。(4)除了就地保护,还可以对大熊猫进行易地保护,比如建立大熊猫繁育中心,建立基因库。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对大熊猫的基因进行保护,通过加强立法如完善保护大熊猫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保护大熊猫。7.(2024·江西卷)(12分)福寿螺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因其食性广泛、繁殖力强,给输入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以水稻为食,鸭以福寿螺为食。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消费者是。

(2)研究人员统计发现,福寿螺入侵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食物和天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均匀度指群落内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一定条件下,物种均匀度提高,多样性也会提高)。研究人员统计了福寿螺入侵某湿地生态系统前后,群落中各科植物的种类及占比(见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发现,福寿螺的入侵使得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判断依据是

科入侵前入侵后物种数目/种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物种数目/种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甲104.6~4.881.1~1.8乙93.1~3.371.8~2.5丙53.1~3.343.0~3.2丁32.7~2.8319.2~22.8总个体数/个:2530总个体数/个:2550(4)通过“稻鸭共育”技术在稻田中引入鸭防治福寿螺的危害,属于防治。为了验证“稻鸭共育”技术防治福寿螺的效果,研究人员在引入鸭之前,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占比分别为70%、20%和10%);引入鸭一段时间后,发现鸭对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的捕食率分别为95.2%、60.3%和1.2%,结果表明该技术能防治福寿螺危害。从种群年龄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1)福寿螺和鸭(2)福寿螺可以吃的生物种类多,且没有捕食福寿螺的天敌,数量增长较快(3)提高入侵后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总和大于入侵前,即物种均匀度提高(4)生物引入鸭一段时间后,发现鸭对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的捕食率分别为95.2%、60.3%和1.2%,这会导致之后福寿螺种群中幼龄和中龄的个体数剩余少于老龄个体数,年龄结构会逐渐变为衰退型,最终数量减少甚至灭绝解析(1)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以水稻为食,鸭以福寿螺为食,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水稻为生产者,福寿螺和鸭为消费者。(2)福寿螺入侵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福寿螺可以吃的生物种类多,且没有捕食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