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治理智慧1、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2、治国理政——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3、“六合同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4、革故鼎新——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与治乱兴衰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国家权力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全面掌控地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基础线索梳理]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1、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户籍、宗室籍、宦籍和市籍等汉朝西汉时,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户籍散乱隋朝“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从中检查隐漏户口,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即为“大索貌阅”……通过这一措施,新增成年人数44.3万,新附人口164万。[基础线索梳理]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1、户籍制度宋朝户籍分为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与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清朝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例题】(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3)东晋初期,南迁侨民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所以不承担赋税徭役。为增加收入,东晋和南朝多次推行“土断”政策,即将侨居人口编入所在州县户籍,承担赋役,并严惩豪门隐匿户口,如会稽大族庾亮就因藏匿千余侨民而被处死。由此可知,“土断”政策(
)A.迟滞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
B.刺激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加剧了土著与侨民的矛盾
D.强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例题】(2021-湖南株洲—模·5)北朝时期,朝廷有军户(营户、府户)、伎作户、乐户,屠户、屯田户、牧户、金户、盐户、绫罗户、驿户等,他们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越籍通婚,这种状况延续到清朝时期逐渐消解。据此可知,古代的户籍制(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
B.是游牧民族政治文明的延续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例题】(2023-吉林高三一模·5)从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现的唐前期的户籍残卷来看,唐代的户籍首先详细记录户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身份。然后就是各类土地的数量、应授田数、已授田数。并且户籍管理十分严格,对于不觉脱漏(户口)者,轻则笞四十,重则徒三年,这表明唐朝前期的户籍制度(
)A.反映出国家赋税制度的实际需要
B.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普遍推广C.持久性地维护了封建小农经济D.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深化历史知识]全面认识户籍制度1、主要功能
稽查户口、征派赋役(主要)、维护统治秩序,是对百姓进行经济和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2、特点(1)历史悠久,由简单到复杂;(2)控制人口,限制流动;(3)有等级性,有特权户种等类别。(4)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如军户、匠户。(5)被赋予社会治安职能:宋以后出现了保甲制,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被赋予社会治安功能。(6)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7)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8)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深化历史知识]全面认识户籍制度3、影响①保障赋税来源,增加财政收入②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稳定③遏制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④适应小农经济发展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⑤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重人民赋役负担[基础线索梳理]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2、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时期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秦汉乡里制度(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什伍组织(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乡里制、村坊制(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邻保制度(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相互监督)北宋乡里制保甲制(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五甲编为一保,设保长)时期基层组织社会治理明朝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十家牌法(十家为一牌,牌上注明各家的丁口、籍贯、职业,轮流巡查。一家隐匿盗贼,其余九家连坐。如有人口变动,需向官府申报,不然被认定为“黑户”)清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和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基础线索梳理]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2、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例题】(2023-湖南怀化高三上期末·4)两宋州县衙门因乡间词讼纷涌,出现了案牍积滞的现象。百姓讼牒日数千纸,两宋地方司法力量捉襟见肘,有些官员晨昏听讼,仍有未了之案。据此可以推知(
)A.商品经济发展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B.社会秩序混乱急需重建信仰体系C.社会基层治理力量出现某种缺失
D.印刷术发展推动了法律知识普及【例题】(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3)明朝正德以前,法令只允许有官衔品级的达官贵族设立祠堂祭祀沮先,平民百姓建祠堂是不合法的。嘉靖时期,才正式允许庶民修建祠堂,民间修葺祠堂之风开始兴盛起来。这一政策的转变旨在()A.发挥民间宗族治理功能
B.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C.
打击贵族强化中央权力
D.弥补中央集权统治的不足【例题】(2023-安徽皖优联盟高三·8)明中叶以后,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被迫放弃许多固有的行政职能,而许多本该政府承担的地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比如水利、教育、交通、慈善救济、地方治安等等,地方政府也无力承担,只好转移给地方乡绅和地方宗族等乡族力量来承办。明代地方政府的这些做法(
)A.利于基层社会的自治并减轻政府负担
B.加剧了政府吏治的腐败C.标志着宗族关系已经成为执政的基础
D.是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1)宗族势力强大,皇权与族权相结合,地方自治色彩鲜明。
中国社会宗族内互助性非常强,宗族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安定相一致。宗族势力得到皇权的认可,使行政组织与宗族组织合而为一。(2)忠孝治理乡村,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具有家国同构特征,家国意识反映在乡村政治文化中,就是忠孝治村。忠和孝作为两个重要的价值观,维系了乡村的政治秩序。(3)乡绅有限自治,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
乡绅作为国家的代理人,要帮助国家做事;作为乡村的代表,需要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乡绅是和“士”阶层联系在一起的,入庙堂则为士,出庙堂即为绅。[深化历史知识]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1、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2、治国理政——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3、“六合同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4、革故鼎新——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与治乱兴衰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国家权力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全面掌控地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基础线索梳理]治国理政——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1)礼法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围绕着德治和法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法家思想受到各国诸侯的重视。(2)礼法结合①西汉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方向发展。②《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法律儒家化的完成,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唐律号称“一准乎礼”,明确宣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在“十恶”罪中,关乎孝道的有罪逆、不孝、不睦;在刑罚制度中,大力贯彻矜恤老幼原则;在民事家庭制度中,极力强化父权,并以无子、不顺公婆作为丈夫休妻的法定理由;在国家政策上,大力褒奖、宣扬孝子贤孙事迹。
——龙大轩《孝道: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核心》【例题】(2021-福建福州三模·2)西汉时,文帝欲废连坐之律,遭周勃、陈平等重臣反对,一番争论后最终下诏废除。其后,新垣平因欺君事败而谋反,文帝诛其三族。这反映了汉文帝时期(
)A.律法的人治色彩浓厚
B.君主打破律令成为常态C.刑律的判罚趋于严苛
D.独尊儒术推动以儒入法【例题】(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4)唐律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必须奏报裁决,有司不得专擅。此外,八类达官显贵犯罪的处罚“轻重不在刑书”。上述规定表明唐律(
)
A.变革了封建礼仪制度
B.推行了以法为教理念C.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
D.贯彻了礼法结合原则【例题】(2023-安傲皖江名校高三摸底联考-25)奏代《睡虎地秦墓竹简》载:子、娘“殴大父母者,黥为城旦舂(注:城旦即筑城,舂即舂米,属秦朝刑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载:“子贼杀伤父..……..其首市”;《唐律疏议》载∶直系亲属“诸詈(骂)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这些规定反映出中国古代(
)A.法律注重维护家族伦理
B.父权侵犯问题日益凸显C.严刑峻法成为治国思想
D.亲属犯菲直接危及皇权[深化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法律特点①以刑为主,诸法合一: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律始终以刑法为主,民法、诉讼法、行政法诸法合一,民刑不分。②德主刑辅,以礼入刑,礼法并用:儒家思想对古代法律影响深刻。③法有等级,法外特权: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其次是统治集团的成员,在不危害皇权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享受法外特权,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④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统治[基础线索梳理]治国理政——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2、中国古代的教化途径和方法1、强调示范,树立榜样:我国古代实施社会教化基本上采用的是儒家提倡的“上行下效”。2、设官教民3、依靠家训族规乡约以化民成俗:依靠乡里、宗族与家庭的力量来施行社会教化。4、利用儒学经典教育与通俗道德教育读本推行社会教化5、注重学风(学校教育)与世风的密切关系:与学校教育直接有关的取士考试制度,更加直接地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成为影响世风的一个重要手段。【例题】(2023-湖南永州二模·5)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
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例题】(2023-湖北部分市州元月高三调研-5)理学家鼓吹的治国之道,朱元璋基本接受了.….明代洪武一朝编修了大星史鉴书,约两类三十多种,一类是以古为戒,如《君诫》《女诫》﹔另一类是以今事为戒,如《逆臣录》《祖训录》《醒贪墨录》等。这反映出明初(
)A.君主重视吏治维护统治
B.社会伦理纲常失序C.
重视教化树立行为规范
D.正统史学渐趋衰退【典例】(2021全国Ⅰ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例题】(2022-北京市高三综合练习·5)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明清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
)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B.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C.朝廷法律—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D.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深化历史知识]中国古代的乡村教化——演变趋势①由以民间性自治组织为主演变为以政府主导为主。②以地缘性乡约组织为主,宗族性乡约组织为辅。③社会基层的自治组织演变为里甲、保甲等基层管理组织。④宣讲内容由劝善惩恶、治安防御的道德教化演变为宣讲“圣谕”,与法律逐步趋于合流(中央集权延伸到乡村教化领域)。⑤乡约组织机构日益健全、活动逐步趋于规范。1、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2、治国理政——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3、“六合同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4、革故鼎新——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与治乱兴衰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国家权力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全面掌控地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基础线索梳理]“六合同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期,民族政策相对开明,边疆各族加强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但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和形式(1)民族迁徙:如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2)民族战争(表现为反对外族侵扰、平定分裂叛乱):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争。(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边境贸易)的设置。(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国的绍兴和议。(7)册封授官:中央政权承认少数民族政权首领的统治,由中央册封官爵。如唐玄宗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8)设置行政机构:如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新疆;明朝设立奴尔干都司管理东北。[深化历史知识]【例题】(2023-吉林白山一模·8)清代前期,官府对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采取限制和利用相结合的不同管理体制。内属蒙古的札萨克盟拥有兵权,而外藩蒙古的札萨克盟则没有兵权。这可以说明,清朝前期对蒙政策(
)A.利于巩固大—统的局面
B.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C.以权力的掣肘为根本
D.保证了民族的和睦共处【例题】(2023-安儆卓越县高三联考·10)明代,政府敕修永宁寺(今黑龙江地区),永宁寺建成后,当地民众,欢忻感戴,当地各族表示“世世臣服”。黑龙江下游的卫所通过“海西东水陆城站”的连接“以时朝贡”,女真卫所的朝贡使络绎不绝于途。据此推知,明代()A.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边疆地区祸患的根除C.对外朝贡贸易得到发展
D.经略边疆方式多样化(2023-广东茂名一模·2)两汉时期,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这些措施(
)A.推动了土司制度的确立B.加强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D.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影响[深化历史知识](1)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少数民族的汉化封建化(3)加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1、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2、治国理政——中国古代的法治和教化3、“六合同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4、革故鼎新——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与治乱兴衰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国家权力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全面掌控地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基础线索梳理]革故鼎新——中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失智症老人的护理
- 硫回收装置安全
- 汽车金融流程
- 公共安全大赛
- 制造业薪酬规定
- 住宅小区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农村教育保障与住宅用地管理
- 航空公司商标印刷规范
- 研发项目招投标资质审核细则
- 能源工程电焊施工合同
- 俄罗斯教育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参考答案
- 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矿区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 NY∕T 3349-2021 畜禽屠宰加工人员岗位技能要求
- 一体板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照护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药理学》机考终结性3套真题题库及答案7
- DB32-T 2695-2014地理标志产品 金坛雀舌茶-(高清现行)
- 重庆市长寿区乡镇地图矢量可编辑PPT行政区划边界高清(重庆市)
- 火法高冰镍VS湿法镍成本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