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令者人主之大柄,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治平之世,明盛之君,必务德泽,罕用刑法。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三单元第8课目标导航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1.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理解中国先秦时期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德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内容。2.树立时空观念,梳理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发展脉络,分析法律儒家化的主要原因。3.认识宋元至明清法律与教化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作出解释。1课程标准2学习聚焦礼法争鸣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时期法律实践活动夏商西周《禹刑》《汤刑》《九刑》德治思想的渊源

西周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法治思想的渊源习惯法成文法刑书鼎礼法之争合作探究VS孟子见梁惠王商鞅见秦孝公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故吾以彊(强)国之术说君。思考:当时的君主会采纳哪家主张?对立观点儒家德治法家法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的治国理念性本善性本恶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实行仁政轻徭薄赋,以民为本,周礼教化以法治国,法术势驭,赏罚分明法不阿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人性观治理观

法家思想更适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的中央集权国家。符合时代需要法家礼法结合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二请欣赏短剧《秦律》《九章律》《二年律令》律博士

《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秦汉魏晋唐礼法对立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律令进一步儒家化礼法结合成型甲西汉魏晋隋唐“误伤己父”案

“血亲复仇”案

“醉酒杀人”案按照法律断案:《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杀伤父母……枭其首市。”按照法律断案:《晋律》“准五服以制罪。”按照法律断案:《唐律疏议·捕亡》“杀人者斩。”实际断案:甲不当坐。理由:董仲舒断,臣愚以父子至亲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摘自《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实际断案:世祖嘉其义,虑相复报,乃遣谦之随曹虎西行。理由: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摘自《晋书》卷五五实际断案:诏许免死配流。理由:上官兴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摘自《旧唐书·王彦威传》引经决狱纳礼入律一准乎礼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谦之年数岁,所生母亡,昭之(父)假葬田侧,为族人朱幼方(伯)燎火所焚。同产姊密语之,谦之虽小,便哀戚如持丧……永明中,手刃杀幼方,诣狱自系。

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汉:引经决狱魏晋南北朝:引礼入律唐:一准乎礼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儒家学说法典化,礼法结合的典范,中华法系确立

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势必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渗透,而它在维护礼教秩序上的优势,必然得到皇帝的支持,儒家思想进一步被注入法律制定和法律解释之中。知识小结礼法普及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三请欣赏短剧宋元至明清法律发展的表现及教化在基层的普及过程。时期法律发展礼法普及(基层教化)宋元

明清

理学传播朱熹《家礼》《小学》第一部《吕氏乡约》《宋刑统》《天圣令》乡约宣讲朱元璋“六谕”乡约与法律合流《大明律》《大清律例》《问刑条例》乡约宣讲康熙“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圣谕广训》,也常引用《大清律例》司法实践引唐律《乡土中国》选段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大儿子很反对父亲这嗜好。小儿子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以便分润一些。有一次长子看见了,痛打弟弟,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人大闹,拉乡绅来评理。

乡绅首先照例认为这是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大骂小儿子是败类,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没有管教好儿子,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

农村社会中的乡绅、士绅与政府共同制定乡约,强化儒家价值观,规范百姓生活,维护基层秩序。皇帝无为而天下治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法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法治的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法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法律结构。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法自君出,凸显皇权;民刑不分,诸法合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法外特权,人治浓厚。要求(1)小组交流讨论,时长5分钟;(2)确定小组代表;(3)点评:①从格式、书写、答案和语言组织角度分析;②如不认可或有补充请说明本组观点;(4)相关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请认真听讲并思考。他是中华法系的守护者,是中华法系的化身,是礼法结合的典范二十九岁中进士“除大理评事,……以父母皆在,辞不就。”“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非吾子若孙也。”

——《宋史·包拯传》包公为什么在百姓心中会有如此高之推崇?

中华法系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清明官员身上,广大中等以上的官员或多或少也在思考着与实践着这些精神……基本上起到了惩恶扬善的巨大作用,绝大部分民众和官吏都力图避免违反礼制和法刑。--邓勇《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回到包公法治?礼治?礼法结合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