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8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_第1页
专题28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_第2页
专题28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_第3页
专题28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_第4页
专题28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二)1.《曹刿论战》一、作者作品。编年体史。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称为“春秋三传”。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之战”。二、内容简介。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三、朗读节奏。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四、字音字形曹刿(ɡuì)又何间(jiàn弗(fú)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败绩(jì)遂(suì)逐(zhú)齐师五、词语汇总旗靡()(一)重点词语释义第1页共30页.1.齐师伐我师:.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肉食者鄙.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专:独自享有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遍:遍及、普遍..5.对曰.6.小惠未徧.7.虽不能察察:.8.必以情情:.9.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从:属:类..10.战则请从.11.齐师败绩败绩:..1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既:.13.既克.14.一鼓作气作:.15.彼竭我盈竭: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6.难测也测:伏:.17.惧有伏焉.18.望其旗靡靡:.(二)通假字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监狱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2.牺牲玉帛..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4.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古义:第二次古义:实情今义:增加.5.再而衰今义:又一次.6.必以信今义:书信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7.忠之属也.(四)词类活用第2页共30页.1.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孚:使动用法,使……信服.2.公将鼓之.3.小信未孚.4.忠之属也忠:形容词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下:名词作状语,向下。.5.下视其辙.(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公问其故(缘故,原因)②民弗从也(服从、听从)②战则请从(请让我)2.故:①故克之(因此,所以)3.从:①战则请从(跟随)4.请:①曹刿请见(请求)5.信:必以信(实情)②小信未孚(信用)(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吾视其辙乱2.以:可以一战必以信代词,他,这里指曹刿代词,他们,指齐军必以分人把3.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助词,的代词,代曹刿代词,代这件事音节助词,不译肉食者谋之公将鼓之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倒装句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3.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七、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第3页共30页.译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省略句)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省略句)译文:4.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对方没有士气了,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士气已经枯竭了。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九、内容理解:1.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这表现在哪些方面?(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2、鲁庄公形象分析。《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第4页共30页.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优点:(1)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2)善于纳谏。不仅见,还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士卒,亲临前线。(5)他不固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3、本文的两条线索是什么?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4、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5、曹刿论战的内容:(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曹刿三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未有专门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为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第5页共30页.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十、文章主旨文章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十一、写作特点。1.中心清楚,详略得当。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十二、成语及释义。一鼓作气: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做完。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作者作品。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的意思是接受,接纳。2.《战国策》是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订。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3.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二、内容概括第6页共30页.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文章共分三段:第1段:写进谏的缘起。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第3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纳谏的结果——齐国大治。三、朗读节奏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字音字形zhāo)服衣冠(guān)窥(bàng.....皆朝(cháo时时而间(jiàn...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错误。)2.而形貌昳丽(形貌:相貌昳丽:光彩美丽)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孰:谁)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若:不如,比不上)第7页共30页.5.孰视之(孰:通“熟”,仔细)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7.皆以美于徐公(以:认为8.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于:比)9.莫不私王(莫:没有谁)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过:过失)11.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讽刺)12.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间:偶尔)13.期年之后(二)通假字(期年:满一年)“孰”通“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2.窥镜古义: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今义:讽刺古义:察看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今义:某一区域;部位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今义:明天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5.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古义:侍从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7.臣之妻私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今义:自私古义:偏爱8.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议论古义:即使今义:诽谤嘲讽9.虽欲言,无可进者(四)词类活用今义:虽然1.朝服衣冠(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做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五)一词多义(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第8页共30页.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皆朝于齐(朝拜)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通“熟”,仔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帝感其诚(确实,的确)(诚心、诚意)(确实、的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门庭若市(像)(表假设,如果、果真)不如徐公美(美丽)妾之美我者(认为……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六)虚词归纳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孰视之(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俆公)(代指这件事)(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臣之妻私臣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省略句:“皆以美于徐公”“以”后省略了“我”。第9页共30页.3.倒装句:(1)“忌不自信”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正确语序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七、重点句子翻译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然后再问他的妾侍:“我与徐公比谁更美?”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译文: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6.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译文: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译文: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王。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1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1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第10页共30页.译文: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八、理解性默写: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者受中赏,“”者受下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4.齐王下令赏进谏者的最终效果是“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九、内容理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2、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什么?委婉含蓄,益于接受。4.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十、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广泛地。十一、写作特点。第11页共30页.300文中只两个动作,贤君形象却跃然纸上。2.巧设比喻,以小喻大。以生活小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娓娓道来,人情人理。却只作概括叙述。4.语言生动幽默。如邹忌的三问,内容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内容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不大一样。十二、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门庭若市: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3.《出师表》一、作者作品。课文节选自年-234孔明,卧龙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234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二、文体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三、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四、内容概括第12页共30页.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写作思路如下: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第三部分(8-9)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五、朗读节奏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第13页共30页.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六、字音字形崩殂(cú)疲弊()恢弘(hóng))罚臧否(pǐ)以遗(wèi)陛(bì)下裨(bì)补阙()漏夙(sù行(háng)阵和睦以彰(zhāng其咎()驽钝(núdùn)妄自菲()自枉屈)诹(zōu)七、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盖追先帝之殊遇(追:追念殊遇:厚遇)6、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7、以光先帝(发扬光大)8、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9、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0、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11、以塞忠谏之路(堵塞)12、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13、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15、不宜偏私(偏爱)16、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17、志虑忠纯(忠诚无二)18、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19、悉以咨之(咨询)20、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21、性行淑均(淑:善)(均:平)第14页共30页.22、晓畅军事(通晓)23、举宠为督(推举)24、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25、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26、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27、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28、躬耕于南阳(亲自)29、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不求闻达于诸侯(显达,扬名)30、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1、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2、由是感激(感动奋发)33、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4、后值倾覆(兵败)35、夙夜忧叹(早晚,日日夜夜)36、深入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37、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38、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39、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40、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41、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42、咨诹善道(询问)43、察纳雅言(正言)44、临表涕零(落泪)(二)通假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拣。)②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三)古今异义第15页共30页.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诚宜开张圣听③引喻失义古义:时刻、时候。今义:秋季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憎恨⑤由是感激⑥先帝不以臣卑鄙(四)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古义:感动激动。今义:非常感谢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优劣得所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攘除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五)一词多义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1.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好处)(增加)(遗留)2.遗: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3.效: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奏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4.感激:由是感激(感动,激动)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六)虚词归纳1.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愚以为宫中之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第16页共30页(来)(以致)(认为)(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遂许先帝以驱驰(拿)(替、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躬耕于南阳(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还于旧都危急存亡之秋也欲报之于陛下也悉以咨之(到)(的)(代先帝的殊遇)(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代他,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愿陛下亲之信之八、重点句子翻译(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存亡的关键时候啊。(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文:先帝的特别厚待,想要把它报答给陛下啊。(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译文勇气,不应该自己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臧否:善恶。)(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文: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第17页共30页.(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文:(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文:盛就能够指日可待了。(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贵。(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10)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1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后来正遇上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际奉命出使东吴。(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译文: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啊。九、理解性默写:1.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2.作者分析当时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3.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4.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5.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第18页共30页.亲贤臣,远小人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8.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十、内容理解: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核心是哪一条?提出了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核心是:亲贤远佞。3.作者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第19页共30页.4.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5.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6.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方,做好战备。7.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十一、文章主旨:反复劝勉刘禅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知恩图报、鞠躬尽瘁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优秀品质。十二、写作特点。“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十三、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1.危急存亡: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2.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第20页共30页.3.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4.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5.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6.三顾茅庐:用来指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7.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9.不毛之地: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10.感激涕零:形容非常感激。4.《陈涉世家》一、作者作品145—前90历史学家文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纪传3000130篇,篇,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课文内容概括。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他非凡的谋略和卓越的领导才干。三、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第21页共30页.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四、字音字形阳夏(jiǎ)辍(chuò)嗟(jiē)鸿鹄()当行(hánɡ)度(duó)已失期以数谏(shuòjiàn)上使外将(jiànɡ陈胜王(wànɡ)罾(zēnɡ)间(jiàn祠(cí)篝(ɡōu闾(lǘ適戍(shù)忿恚(huì毋(wú)笞(chī)宁(nìnɡ)有种乎为(wéi)坛而盟蕲()铚(zhì)酂(cuó)苦()柘(zhè)谯(qiáo)会(huì)计事社稷(jì)杀之以应(yìnɡ)五、朗读节奏\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第22页共30页.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六、词语汇总(一)通假字1.发闾左戍渔阳。2.固怪之矣。“適”通“谪”,发配。“以”通“已”,已经。“唱”通“倡”,首倡。“被”通“披”,穿着。“无”通“毋”,勿,不要。3.为天下。4.将军身坚执锐。5.苟富贵,无相忘。(二)词类活用1.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破读为wànɡ,称王,当王。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3.置人所罾鱼腹中.4.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5.夜篝火.6.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7.死国可乎死:名词为动用法,为……而死。.8.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指。..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9.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10.上使外将兵外: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在外边、在外面。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铁甲;.11.将军身被坚执锐..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12.皆刑其长吏.(三)古今异义1.等死古义:同样是死。今义:等待死亡。第23页共30页.2.卒中往往语3.楚人怜之4.固十六七古义:到处,处处。古义:爱戴。今义:经常,常常。今义:可怜,怜悯,怜爱。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5.藉第令毋斩6.今亡亦死古义:逃走,逃跑,逃亡。古义:“暗中,暗地里”。今义:死亡。今义:中间。7.又间令吴广8.之次所旁丛祠中9.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自己。今义:人,动物的躯体。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今义:比较,比方。1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11.比至陈12.会天大雨13.会计古义:等到。古义:适逢,恰巧。今义:会议,集会等。古义:huìjì,集会计事,聚会谋划。今义:kuàijì,财会人员。14.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今义:指在野外或开阔地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四)一词多义。1.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介词,处在;名词,编次。)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①会天大雨(副词,适逢,恰巧遇到。)(动词,聚集,集合,集会。)(jiànɡ,动词,带领,率领。)(jiànɡ,名词,将领,带兵的人。)(jiānɡ,双音节名词,将领,带兵的人。)(wéi,动词,担任。)②与皆来会计事3.将:①上使外将兵②项燕为楚将③自立为将军4.为:①为屯长②为天下唱(wèi,介词,作为。)③士卒多为用者④为坛而盟(wéi,介词,被。)(wéi,动词,修筑。)⑤项燕为楚将(wéi,判断动词,是。).第24页共30页5.书:①乃丹书帛曰②得鱼腹中书(动词,写。)(名词,帛书、书信、字条。)6.数:①数有功、广故数言欲亡、扶苏以数谏故(shuò,副词,屡次,多次。)②卒数万人7.号:①号令召三老、豪杰②号为张楚(shù,数词,表示概数,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几。)(动词,号令、命令。)(名词用作动词,定国号、定称号。)(介词,因为。)8.以:①扶苏以数谏故②固以怪之矣(副词,通“已”,已经。)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用、拿、把。)④祭以尉首⑤或以为死(介词,用。)(和“为”组成动词,以为,认为。)(介词,来、以便。)⑥以激怒其众9.行: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乃行卜(hánɡ,名词,行列、队伍。)(xínɡ,动词,进行。)③行收兵(xínɡ,动词,行军。)10.故:①广故数言欲亡②扶苏以数谏故11.上:①辍耕之垄上②上使外将兵(副词,故意,特意,专门。)(名词,缘故,缘由,原因。)(方位名词,上面。)(名词,皇上。)12.道:①道不通②伐无道(名词,道路。)(名词,仁道,道义。)13.然:①吴广以为然②然足下卜之鬼乎14.指:①卜这知其指意②皆指目陈胜(代词,这样。)(转折连词,然而。)(“指”通“旨”,意图、用意。)(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指。)(副词,相同,一样。)15.等: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公等遇雨(辅助性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短语,相当于“……的东西”。)16.所:①置人所罾鱼腹中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名词,处所。)第25页共30页.17.令: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②令辱之(动词,派、派遣。)(动词,使、让、叫。)(动词,命令。)③召令徒属、号令召三老④陈守令皆不在(名词,县令。)18.当: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不当立(介词,处在。)(助动词,应当、应该。)(介词,相当于“正在……的时候”。)(助动词,想、想要。)(名词,欲望、愿望。)③当此时19.欲:①广故数言欲亡②从民欲也(五)重点虚词: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动词,到,去,往。)(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意义。)(代词,他,这里指代公子扶苏。)(结构助词,的。)(代词,它,这里指代鱼腹中书,即鱼肚子中的帛书。)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⑤固以怪之矣乃: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陈胜乃立为王七、特殊句式:省略句:(表判断,是。)(于是,就。)1.然足下卜之鬼乎!(省略介词“于”,应为“卜之于鬼乎”)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省略宾语,应为“夺剑而杀尉”。)3.上使外将兵。(省略宾语“之”,应为“上使之外将兵”。)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2.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者,……也”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乃”表示判断。)4.号为张楚(动词“为”表示判断。)被动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倒装句祭以尉首(介宾短语后置,中心词是“祭”,即“以尉首祭”。)第26页共30页.八、重点语句翻译。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3.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上书进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6.苟富贵,无相忘。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