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握诗歌的节奏。2.感悟诗歌意境,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意境。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游子心中的牵挂。诗人王湾借北归的大雁捎去对家乡的思念,同样身处异乡的马致远,将一个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愁寄于乡村山水之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小令——《天净沙·秋思》,与马致远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诗人独特的秋思。(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热衷于功名,但一直未得志,长期漂泊在外。因此郁郁寡欢,这首小令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所作。题解:“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文体常识: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散曲,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个的曲子,和现代的歌曲大致相近,常用于写景、抒情。1.听读录音,读准字音和节奏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朗读诗歌,知意体情(1)这首小令写了什么?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提示: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看见一个小村子的一些景物,思念起自己的家乡。(2)整首小令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明确:悲伤、凄凉。(三)品读诗歌,精讲释疑1.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2.想象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明确:“枯”,枯萎,一株没有光泽的藤蔓缠绕在苍老的树上,“昏”字点明了时间,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落在树上,连乌鸦都能回到自己的家,此时的诗人难免会感到落寞。在一条古老的道路上,刮着悲凉的秋风,只有“我”一个人孤单的牵着一匹瘦弱的马走着。“瘦”字给人一种无力感,说明马走了很多路,历经风霜,侧面表现了作者羁旅生活的艰辛。九种意象的组合,用白描勾勒出一幅深秋游子漂泊图,整个给人的感觉是萧条、悲凉的。3.赏析“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想象画面。提示: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此时黄昏时分,远处的人家炊烟袅袅,做工的家人和上学的孩子早已归家,给人温馨和谐之感,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乐景称哀情,作者的孤独、悲凉之感更加浓烈。4.最后两句写了什么?提示:前三句连用九个意象,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灰色调的,这里一句“夕阳西下”,给整个画面添上一道亮色,一个因远离家乡、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这一抹夕阳下,他的悲秋怀乡之情更加浓烈。(四)再读诗歌,读出感情(五)课堂总结,拓展延申1.课堂总结:这首小令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悲秋怀乡之情。2.拓展延申:阅读白朴的《天净沙·秋》描绘诗歌画面。附: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反衬)悲凉天净沙·秋思 悲秋怀乡 夕阳西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