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辽宁中考综合模拟测试卷一(人教辽宁版)_第1页
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辽宁中考综合模拟测试卷一(人教辽宁版)_第2页
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辽宁中考综合模拟测试卷一(人教辽宁版)_第3页
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辽宁中考综合模拟测试卷一(人教辽宁版)_第4页
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辽宁中考综合模拟测试卷一(人教辽宁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辽宁中考综合模拟测试卷一(人教辽宁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Na-23Mg-24Cl-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序12345678910答案1.博物馆常用保护气保存珍贵名画,下列物质最适合用作保护气的是()A.O2 B.N2C.H2 D.CO22.近年来鸭绿江水质逐渐变好,其特产“面条鱼”富含的营养物质为()A.蛋白质 B.糖类C.油脂 D.维生素3.下列表示两个分子的是()A.O2- B.2O2C.SO2 D.2O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5.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硅原子的质子数是14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8C.原子序数是14D.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焊接铁制品时,可用稀盐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B.烧碱易吸水,可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C.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可减少酸雨的形成D.不宜用铁桶盛放农药波尔多液7.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医学入门》:“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水飞”“去石”指的是过滤B.《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C.《抱朴子内篇》:“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该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D.《汉书》:“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是石油8.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O=CO2+N2B.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2∶39.KNO3常用作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成分。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30℃时,可配制成45.8%的硝酸钾溶液C.图中A点对应的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D.将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3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B除去CaO中的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C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将6g氯化钠与200g水混合均匀D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11.(9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野外生存和救援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野外生存技巧Ⅰ.合理着装(1)羊毛织物的服装保暖性强、吸湿性好。含羊毛的布料灼烧后能闻到________________。(2)登山鞋沾湿后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Ⅱ.健康用水(3)野外常见的溪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净水器,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Ⅲ.安全用火(5)野外生火时,用干草引燃木柴。从燃烧条件看,干草、木柴属于______。(6)野外用火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二)野外应急救援“氧烛”作为一种固态氧源,适用于救援,结构如图2所示。早期产氧药块选用KClO3,但因其不易启动等缺点,后期改用化学性质相似的NaClO3(受热分解生成NaCl和O2)。(7)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KClO3和NaClO3均可作为产氧药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产氧药块中会加入一些较活泼的金属作为燃料,但用量不宜过多,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某“氧烛”的产氧药块中含1065gNaClO3和24g镁粉,请计算理论上最多能产生O2______g。(不考虑其他物质参与反应)12.(11分)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和二氧化碳相关的探究和实验。【活动一】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滴入1~2滴石蕊溶液,按图Ⅰ、Ⅱ、Ⅲ依次进行实验。(1)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2)Ⅱ中试管内使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4)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迁移】(6)资料一: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制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固态二氧化碳叫作______,其制冰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资料二: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科学家设想,镁可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9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略有吸水性,易溶于温水、乙醇,味苦涩,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功能。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茶多酚易被氧化,如图1是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氧化的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4种物质)。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不同,这与茶叶的加工工艺以及发酵程度有关,下表为中国六大类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结果。样品名称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发酵程度未发酵微发酵轻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茶多酚含量/%54.7932.5332.3320.0417.3617.08研究人员选用绿茶与白茶,分别提取出不同浓度茶多酚提取液,进行总抗氧化能力(FRAP)实验,并与高效抗氧化剂Vc的总抗氧化能力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表明,茶多酚确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饮茶获得。一般来说,茶汤越浓、越苦涩、回甘越好说明茶汤中含的茶多酚浓度越大,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茶,有胃病的人如果饮茶过量或过浓,易引起胃肠道的病理变化,并形成溃疡。(1)写出茶多酚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2)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汤分离,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3)喝茶时需先洗茶,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为减少茶多酚流失,洗茶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4)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氧化的过程中,代表酶的是______(填“a”“b”“c”或“d”)。(5)pH为4.5~6.5的土壤是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土壤。(6)根据表中信息分析,______茶中茶多酚含量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7)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茶叶应密封保存②提取茶多酚,除可用水浸的方式外,也可以用乙醇浸取③茶汤越浓,茶多酚含量越高,因此人人都应多喝茶,且越浓越好14.(11分)“固体酒精”是餐饮行业中常用的燃料。同学们对用“乙醇、硬脂酸、NaOH”混合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在液态乙醇中加入适当的固化剂可得到“固体酒精”,硬脂酸钠为最常见的固化剂;②在标准大气压下,乙醇的沸点为78℃。③制备“固体酒精”的操作:向乙醇中加入硬脂酸、NaOH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趁热倒入模具中,待自然冷却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分析与解释】(1)硬脂酸与NaOH混合后生成硬脂酸钠,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17H35COOH+NaOH=C17H35COONa+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2)在较高温度下,上述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均匀地分散在乙醇中,冷却后形成“固体酒精”。由此可知,“固体酒精”______(填“是”或“不是”)固态乙醇。(3)“固体酒精”与液态乙醇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写一点)。实验Ⅰ:探究加料方式对制备“固体酒精”的影响一定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用量相同时,用不同的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及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记录如表:序号①②③加料方式硬脂酸和NaOH同时加入乙醇中先将硬脂酸溶于乙醇,再加入NaOH将硬脂酸和NaOH分别充分溶于2份等量乙醇后,再混合时间60min45min30min(4)由上表分析可知,③为最佳加料方式,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探究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在不同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用量相同时,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表:实验序号温度/℃现象④30混合后立即生成“固体酒精”,产品不能混合均匀⑤40混合后立即生成少量“固体酒精”,产品局部混合不均匀⑥60混合后不立刻生成“固体酒精”,可以混合均匀(5)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是______。(6)不选择70℃的温度做对比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Ⅲ:探究硬脂酸的含量对“固体酒精”燃烧时凝固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温度下,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制备“固体酒精”并点燃,实验现象记录如表:实验序号乙醇/g硬脂酸/g氢氧化钠/g燃烧现象⑦9631熔化流淌⑧9361少量熔化流淌⑨92x1不熔化流淌(7)实验⑨,x=______。对比实验⑦~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与解释】(8)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可以参考的因素是__________(写一个)。(9)制备“固体酒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有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1.B2.A3.B4.C5.D6.B7.C8.C9.B10.D11.(1)烧焦羽毛的气味(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3)混合物(4)吸附色素和异味(5)可燃物(6)及时灭火(合理即可)(7)二者都含有氧元素(8)若金属用量过多,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导致产氧量降低(9)46412.(1)振荡(2)碳酸;CO2+H2O=H2CO3(3)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4)试管内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能;观察到浑浊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6)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水凝结成冰(7)2Mg+CO2eq\o(=,\s\up7(点燃))2MgO+C13.(1)易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