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设置规范》_第1页
《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设置规范》_第2页
《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设置规范》_第3页
《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设置规范》_第4页
《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设置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30

CCSQ85

团体标准

T/CASXXXX—202X

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设置规范

Regulationsforthesettingofurbansmartriversensing

facilitie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

T/CASXXX—20XX

团体标准的结构与编写指南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的系统架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等。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河道的智慧感知设施设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M/T0054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DB33/T2359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

智慧河道Smartriver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化设施设

备和智慧河道监管平台感知、采集、分析和处理河道数据,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河道。

1.2

感知设施Perceptionfacility

在身份、位置、图像、环境、机电设备、安全等领域,集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芯片等核心电子元

器件,具备现场感知、数据处理、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功能的基础设施。

1.3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

学接触。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大、数据加密、存储数据容量大、信息更改简单等特

点,还可实现多个标签的防冲突操作。

1

T/CASXXX—202X

基本要求

1.4河道管控范围见表1。

表1河道管控范围

序号河道分类河道管控范围

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迎水坡、两

1有堤防的河道

岸堤防及护堤地

1、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2无堤防的河道2、平原地区的河道为两岸之间的水域、滩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

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2m的区域

1.5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的设置应保障河道行洪、排涝、蓄水、灌溉、航运、环境、生态、景观、

文化等综合功能的正常运行,实现水质达标、引排畅通、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

1.6应根据各区域河道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建立责任明确、协调

配合、易于实施的设施长效管控机制。

1.7应落实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管护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并为其配置相应的管护装备;设施管

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护能力,熟悉设备管护的有关规定,并经过安全、技能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和

培训。

1.8应按照国家和区域有关规定配备相应智慧河道感知设施。

1.9智慧河道感知设施的配置应与区域建设规划相匹配。

1.10智慧河道感知设施配置完成后应经过设施管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系统架构

1.11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

1.11.1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包括设施运行监控、水量监控、水质监控和水环境预警等。

1.11.2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能对各类感知设施进行集中监视和综合管理,实现数据统一存储、

显示和管理。应能及时对各子系统故障进行预警和报警,同时支持远程推送。

1.11.3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能实时监视系统各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设备间的拓扑结构,并以图

形、文字、动画的方式显示出来。

1.11.4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实现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及分析功能,制定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分析突发事

件,综合管理、调动各子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b)应实现故障报警综合处理功能,故障警报信息应具实时性、定位准确性;

c)应具有报警管理功能和报警等级划分,同时支持以短信微信等方式按照不同等级推送

到相关人群;

2

T/CASXXX—20XX

d)应实现各子系统间联动控制,实现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工作,同时与应急预案进行联

动;

e)应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将各个系统传送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并按规则进

行记录,并应能产生管理报告、报表,同时给出运维建议;

f)应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提供系统运行记录、故障报警记录和用户日志的查询,

查询结果可以生成报表;

g)应提供直观、方便的管理工具,支持用户多级管理、权限控制和审计。

1.11.5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将应用软件、数据资源、通信网络感知设施等组成一个完整协调

的系统,并且系统应具备与各子系统的联动能力;

b)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各子系统应具有独立的监控功能;

c)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可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定制,能确保系统扩充的方便性

和经济性;

d)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具有报警管理功能,应有多级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并且系统应支

持多种报警传输方式。

1.11.6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的系统数据应包含下列内容:

a)基础数据:通过感知层获取的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

b)共享数据:共享交换产生的数据;

c)业务数据:通过各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

1.12数据共享交换

1.12.1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遵循现行的数据共享交换规范DB33/T2359等有关规定,系统需

保证较强的兼容性,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接口,预留给第三方系统对接使用。

1.12.2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具备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结构

化数据的接入能力,并支持海量多源异构异网数据的接入能力。

1.12.3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有注册认证与鉴权机制,确保数据共享交换的安全性。

1.12.4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接口应遵循统一、标准、开放的原则,能够按需对接其他第三方平

台。

1.12.5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支持对系统接口进行授权管理和分组管理,能够对系统接口调用

进行控制及统计,并能够对系统接口的异常状态进行监测。

1.13信息安全

1.13.1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根据数据业务安全要求设置安全等级,并设置安全防范管理等要

求,运用电子信息、信息网络和安全防范等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安全维护。

1.13.2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采取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合理划分网络边界采用逻辑或者物

理隔离。

1.13.3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采取入侵防范、访问控制等网络边界安全防范措施。

3

T/CASXXX—202X

1.13.4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采取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安全计算环境防护措施。

1.13.5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中涉及人员身份隐私信息类的数据应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并支持

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密算法,应采取数据库审计等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1.13.6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制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预案。

1.13.7城市智慧河道感知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M/T0054、GB50348、GB50394和GB50395

等有关规定。

设计

1.14水位监测应用的感知功能应根据感知范围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有联网及脱机运行能力;

b)应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实时监测水位变化;

c)应具有快速查看数据功能;

d)应具有超限自动报警功能;

e)应具有数据自动记录上传功能,及时传递数据于管理者WEB端或手机APP;

f)应具有人工开关功能;

g)应具有低电量报警功能;

h)应具有站点档案查看功能;

i)应具有信息确认功能。

1.15闸门启闭监测应用的感知功能应根据感知范围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有远程控制设备功能,1台终端可同时控制多台闸门;

b)应具有闸门电机运行电流、电压监测功能;

c)应具有闸门开到位、关到位及闸位监测功能;

d)应具有闸前、闸后渠道流量及水位监测;

e)应具有GPRS、CDMA、5G或光纤远程通信和信息交互功能;

f)应具有电流/电压异常、设备故障、数据越限时自动远程告警功能;

g)应具有支持现场照片、实时视频在线监控功能;

h)应具有支持扩展土壤墒情、降雨量、风速、风向等监测的功能;

i)应具有太阳能低功耗供电功能,解决供电难题;

j)可具有设备、人员等轨迹显示、记录、存档功能。

1.16盗采河沙监测预警应用的感知功能应根据感知范围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有数字巡航功能;

b)应具有全时段视频监控GIS可视化管理功能;

c)应具有实时采集与处理图像、语音、船载AIS数据等功能;

d)应具有立即触发告警与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制止功能;

e)应具有船舶动态信息监控功能;

f)应具有重点区域监控协同观测功能;

g)应具有快速智能预报警功能;

h)应具有警示标志遥测功能;

4

T/CASXXX—20XX

i)应具有多元数据同步回放取证功能;

j)应具有采量及河床监测管理功能。

1.17水面漂浮物监测预警应用的感知功能应根据感知范围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有7×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水面功能;

b)应具有水面出现漂浮物自动报警的功能;

c)应具有主动触发报警、存档并同步推送报警信息至后台提醒巡检人员及时处理的功能;

d)应具有人员溺水识别等功能;

e)应具有自动触发现场语音提示功能。

1.18水岸异物应用的感知功能应根据感知范围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有人员闯入危险水域等功能;

b)应具有自动触发现场语音提示功能。

1.19安全感知设施的感知功能应根据感知范围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具有满足供电、防盗窃、防破坏、防水防潮、防极端温度的功能;

b)应具有满足信号防干扰、防屏蔽、防阻挡的功能;

c)应具有行为抓拍、非法行为鉴别的功能;

d)应具有河道环境安全监测的功能;

e)应具有与日常监管/应急处置设施联动的功能;

f)可具有检测河道安全的功能;

g)宜具有突发事件检测的功能。

施工

1.20一般规定

1.20.1安装、调试用的各类计量及器具应检定合格。

1.20.2设施配置时应做好隐蔽工程的安装。

1.20.3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安装应牢固、安全,应具备相关防火、防水、防尘和防雷等措施。

1.21安装

1.21.1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支、吊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支架安装在砖或混凝土墙上时,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底座;

b)支架安装在复合型壁板、彩钢板墙及立柱上时,应做加固处理;

c)吊架不得直接固定在吊顶轻钢龙骨上。

1.21.2摄像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安装前应逐一通电进行检测调整;

b)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摄像机安装高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5

T/CASXXX—202X

表2摄像机安装高度

序号种类安装高度

1云台摄像机2.5m~3.0m

2室外固定摄像机3.0m~5.0m

3室外云台摄像4.0m以上

c)摄像机外露电缆部分应采用软管保护,且不得影响云台转动;

d)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及逆光安装;

e)高温多尘场所应加装风冷防尘保护设施。

1.21.3对射探测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采用支架在墙上、桩柱上安装,发射器与接收器的中心线应严格对准,收发器之间应无

遮挡;

b)安装在周界围墙上,光束中心距围墙顶部宜为0.3m。

1.21.4被动红外探测器、双鉴探测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墙上安装时,其俯角宜为15°~45°,距地高度宜为2.0m~2.5m;

b)不宜面对玻璃门窗;

c)不宜正对易摆动的物体;

d)不宜正对温度快速改变的物体。

1.21.5线缆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同轴视频电缆与设备应采用BNC、Q9等接头进行连接,视频线与接头的连接应焊接;

b)网络双绞线与设备的连接应符合综合布线端接的相关规定;

c)光缆的连接宜采用熔接方式;

d)线路与排插线的连接应焊接,并在接头处套热缩管或具有其它绝缘处理措施;

e)其它线路宜采用端子压接或焊接进行连接,应保证线缆与接线端子可靠连接。

1.22调试

1.22.1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调试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a)施工安装完成,并自检合格;

b)自带控制单元的感知设备能正常运行;

c)数字通信接口通过接口测试;

d)针对各子系统编制的应用软件编制完成;

e)应测试系统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1.22.2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的调试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a)系统校线调试;

b)单体设备调试;

c)网络通信调试;

d)各感知设备的功能调试;

e)设备之间的联动功能调试;

6

T/CASXXX—20XX

f)集成系统平台调试;

g)管理功能调试。

验收

1.23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验收前应进行系统检测,检测结果作为质量验收的依据。

1.24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验收应具备下列条件:

a)应完成系统设计文件要求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b)应完成系统设施调试,并出具调试报告记录;

c)应完成系统设施自检,并出具自检报告;

d)分项工程质量应验收合格,并出具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e)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应验收合格,并出具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f)应完成系统设施试运行,并出具试运行报告;

g)系统设施应检测合格,并出具检测记录;

h)应完成技术培训,并出具培训记录。

1.25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a)应检查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

b)应检查各子系统性能指标的检测记录;

c)应复核各子系统安全及主要功能;

d)应检查验收资料。

1.26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验收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a)开工报告;

b)工程竣工验收通知书;

c)工程预验收记录;

d)竣工图纸;

e)设计变更记录和工程洽商记录;

f)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和设备开箱检验记录;

g)隐蔽工程(随工检查)验收记录;

h)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i)试运行记录;

j)系统检测记录;

k)培训记录及培训资料。

1.27城市智慧河道感知设施验收记录应符合当地建设工程档案编制的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