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7讲风移舵转-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点向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教师用书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7讲风移舵转-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点向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教师用书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7讲风移舵转-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点向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教师用书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7讲风移舵转-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点向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教师用书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2编中国近现代史第7讲风移舵转-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点向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向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核心价值引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区域,如科学的卫生观念、近代交通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命题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除了选择题,主观题在此命题也较多。史料形式多样化,重点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及探究新问题的实力,凸显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复习备考时,留意从时代背景角度相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演化特征、缘由。在特定时空下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的理解和历史说明。突出立德树人和家国情怀。必备知识贯通主干整合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越来越多的人相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俗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新风尚、新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模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阔人民自食其力、艰苦奋斗,涌现出多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劳动光荣: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改革开放时期人均收入:中国共产党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教化优先:国家接着把教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中国教化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文化发展: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城市化: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社会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重难突破1.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更(1)鸦片斗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2)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见“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调。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丧仪式进一步变革。(4)五四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婚姻观念、婚俗等发生变更,彰显了自由、同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5)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比较匮乏,很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安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6)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更。2.交通事业的进步(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①铁路: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南、西北地区的沟通。②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马路大桥。(4)改革开放以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信工具的变迁(1)清朝晚期,电报、电话起先出现。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4.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扬自己主见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旺盛景象。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为夺取革命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2)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先起步。20世纪三四十年头,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3)1958年,北京电视台起先试播,标记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4)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更着人们的生产、学习、消遣方式。5.医学成就(1)中医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朝气。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②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整理中医典籍,屠呦呦发觉青蒿素。(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并将爱护人民的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6.货币的演化(1)晚清时,政府起先铸造银元。(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3)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银元—法币—金圆券—银圆券。(4)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起先统一发行人民币。(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7.关税主权发展演化(1)鸦片斗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验了丢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2)鸦片斗争后,中国起先丢失关税自主权,甚至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3)近代时期,中国人民为收回关税自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尽管南京国民政府曾宣告关税自主,也通过“改订新约”的措施收回了部分主权,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完全驾驭了关税自主权,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8.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1)起步于民国时期。(2)北洋政府: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3)南京国民政府: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起先征收个人所得税。(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在安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整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主动作用。9.当代中国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及城市化(1)基层群众自治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服务、自我监督。(2)社会保障①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②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问题1953—1957年伴随着“一五”安排的顺当进行,大量农夫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1978—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实践,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城市化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1992年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典题实达素养1.(2024·浙江1月)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头,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运用(A)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亲密相关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③为居民创建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依据“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结合所学可知,与上海是通商口岸亲密相关,①正确;依据“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可知,“煤气灯”在上海的运用,为居民创建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③正确,A项正确;④错在“开启了”,解除④,解除B、D项;材料无法体现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解除②,解除C项。故选A项。2.(2024·湖北卷)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夫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夫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与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A)A.依据地的阅历持续至新中国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当开展【解析】据材料可知,抗日依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的阅历和措施,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的复原和日后要进行的三大改造积累了阅历,故依据地的阅历持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农业互助组这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无法得出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技术领域创新的内容,解除C项;1953年至1956年开展了三大改造,解除D项。故选A项。3.(2024·湖南卷)抗战时期,冀中依据地的公粮征收经验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依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B)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B.大大减轻了农夫阶级的税负压力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D.比较合理地安排了各阶层的负担【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见贫农、中农所负担的税率较低,B项正确;从材料的税率安排不能反映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起先征收个人所得税,解除C项;“依据对各阶层的调查”作出的税率的安排不等于“比较合理地安排了各阶层的负担”,此项是干扰项,解除D项。故选B项。4.(2024·北京卷)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非常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D)A.政府意在削减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化社会各行业C.民众渐渐接受了休闲消遣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加民众的体质【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熬炼,增加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熬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削减劳动和学习时间,解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确定,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解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熬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看法,解除C项。故选D项。5.(2024·北京卷)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接连绽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A)A.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B.标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打算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村村通”工程,即在农村发展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这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农村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力的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解除B项;三线建设的时间是20世纪60—70年头,目的是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材料和三线建设无关,解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早在1956年底就已经完成,解除D项。故选A项。6.(2024·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打算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安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供应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终64人成行。招工简章引起湖南学问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终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指责湖南学问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化程度、工作实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学问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挽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学问分子新一轮指责。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指责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假如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精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楚。)【答案】评析:学问分子指责女工工时太长,有害身体健康。指责女工工资过低、侵扰女工自由人权,指责资本家是剥削者和主见劳工神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国际上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影响到中国学问分子重新选择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学问分子的指责建立在维护工人阶级合法权益基础上是值得确定的,体现了社会进步。纱厂指责学问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差距和工人素养低,认为工人待遇比其他阶层要好。20世纪初,受到一战的影响和政府的支持以及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地发展,确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企业的入侵。因此纱厂的主见建立在中西资本主义发展差距和劳动者素养基础上,纱厂主主见发展实业来救国。综上分析,学问分子的指责和纱厂主的主见都有确定合理性,而且资本主义经济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时湖南女工却置身事外,妇女届代表认为女工比起其他劳动者的待遇较好,因此,学问分子不能忽视工人的现实状况。同时,纱厂主对女工的剥削是的确存在的。那么,维护工人的眼前和长远利益和资本家的合法权益,则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既限制资本家的过度剥削,又要切实有效地爱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解析】首先,细致阅读材料,分析争议的表现和背景。学问分子的看法:据材料“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