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主题情境制作“品景物之美·感四季芳华”主题绘本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班级准备制作一本以“品景物之美·感四季芳华”为主题的绘本,请你一起参与。前言1.下面是小语为绘本拟写的前言,请你阅读并帮她修改完善。亲爱的读者:欢迎来到“品景物之美·感四季芳华”的绘本世界!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探索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四季带来的丰盈韵味。每一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景色和景趣:走进春日纷烦的花海中,欣赏那一抹清新娇媚的姿态;穿梭在夏日嘹亮的虫鸣声中,感受热闹非凡的氛围;漫步在秋日晰沥的细雨中,享受(安适安定)惬意的时光;踏进冬日银装素裹的天地,领略(静穆静谧)空灵的世界。希望您能沉浸在这美妙的四时画卷之中,与我们一同品味自然的韵律,感受四季的芳华。祝您阅读愉快!(1)请你帮她给加点字注音。娇媚()嘹亮()(2)前言中有两个词语书写有误,请你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3)请你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词语填写在横线处。(4)下列对前言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惬意”的“惬”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Q”,再找音节“qiè”。B.“独特”“沉浸”在前言中都作动词。C.第二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层次分明。D.提取画横线句子的主干应为:我们探索美丽。【答案】(1)①.mèi②.liáo(2)①.纷烦②.纷繁③.晰沥④.淅沥(3)安适静谧(4)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娇媚(jiāomèi):撒娇妩媚的样子。嘹亮(liáoliàng):(声音)清脆响亮。【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纷烦——纷繁:多而复杂。晰沥——淅沥: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安适:指安闲而舒适。多指人类的一种生活体态,人类在无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安定:指(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第一空:根据语境“漫步在秋日晰沥的细雨中,享受(安适安定)惬意的时光”可知,句中用于描写享受秋日舒适惬意的时光,应使用“安适”;静穆:安静庄严。静谧: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样子。根据语境“踏进冬日银装素裹的天地,领略(静穆静谧)空灵的世界”可知,句中用于描写冬天景象的空灵恬静,应使用“静谧”。【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知识运用。B.根据语境“有着独特的景色和景趣”可知,“独特”是用来修饰“景色和景趣”,应是形容词,而不是动词;故选B。触摸春天的心跳2.名句默写。(1)夕阳西下,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时序交替,赞美新生力量的两个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3)水何澹澹,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__________》)。【答案】①.断肠人在天涯②.马致远③.海日生残夜④.江春入旧年⑤.山岛竦峙⑥.百草丰茂⑦.秋风萧瑟⑧.观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涯、生、竦峙、茂、萧瑟”等字词容易写错。3.下面是小文围绕“夏”拟写的语段,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夏天的天气像娃姓的脸,说变就变-它开心的时候就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它愤怒的时候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夏天的絮语是阳光和炎热的呢喃,是雨水和草木的交响曲。当夏天聆听我们的絮语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能感受到夏日的热情和美好(1)第一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请你在横线处再补写一句,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式。【答案】(1)将破折号改为冒号。(2)将“夏天”与“我们”调换位置。(3)示例:它伤心的时候就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根据“夏天的天气像娃姓的脸,说变就变”“它开心的时候就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它愤怒的时候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可知,后文的句子是对前文“说变就变”具体内容的阐释,应使用冒号而不是破折号。破折号在中文标点符号中,主要用于标明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意思的转换、跃进等。冒号在中文中主要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当它对后文起提示作用时,表示后面要说的话是对前面内容的说明或解释。然而,在此处,“夏天的天气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是一个总起句,用于引出后面对夏天天气变化的详细描述,故应使用冒号。【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画线句主客体颠倒。“当夏天聆听我们的絮语时”主客体颠倒,“夏天”是一个季节,没有办法像人一样“聆听”,并且后文分句的主语也应是“我们”,应将“夏天”和“我们”互换位置。【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根据题干要求,仿写一组句子和原文构成排比句。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上要描写夏天所代表的一种心理感受及自然现象表现,形式上应满足“它……(心理感受)的时候就……(自然现象)、……(自然现象)”的结构,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它忧郁时候就细雨绵绵、阴沉昏暗。品味秋天的成熟4.小文拍摄了下面两幅照片,想为其配一副对联放入绘本中。请你根据照片和上联,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合出下联。备选词语:点缀飘零黄红枫叶梧桐千万一抹上联:竹影摇曳千重绿下联:【答案】枫叶点缀一抹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根据上联“竹影摇曳千重绿”可知,其结构为:名词+动词+数量词+形容词,下联也应使用相同的结构;根据图片可知,图上画的是枫树,故应选择名词“枫叶”与“竹影”相对;在秋天的肃杀氛围中,枫叶的红鲜明突出,能够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点缀”有装饰的意思,与“枫叶”搭配恰当,故应使用“点缀”与“摇曳”相对;备选词语中“一抹”是数量词,一般修饰色彩,故应选用“一抹”与“千重”相对;因为枫叶是红色,故最后应选择“红”与“绿”相对;故下联为:枫叶点缀一抹红。5.秋天代表着成熟、丰收。请你联系学习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收获秋的硕果。【答案】示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硕果需要经过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耕耘,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保持耐心,不断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辛勤耕耘,持续积累,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累累硕果,实现自己的目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秋天代表着成熟、丰收”,可知: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题目要求联系学习生活谈收获成果的做法,即需要阐述在学习过程中类似播种、耕耘的行动以及和收获成果之间的联系。示例:秋天是成熟与丰收的象征,那满枝的硕果是大自然对春夏辛勤劳作的馈赠。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像对待秋天的收获一样对待知识的积累。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同播种时选择合适的种子,知道自己想要收获什么,为自己的学习设定方向。然后,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勤奋刻苦,就像夏天里农民精心呵护庄稼,不怕烈日骄阳。我们不能畏惧难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挑战,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实验、每一次思考。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归纳,如同在果园里对果实进行分类挑选,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在学习的秋天里,收获沉甸甸的知识硕果,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享受冬天的蕴藏6.同学想为下面这首有关冬季的诗歌录制音频并放在绘本有声区,请你和他一起给这首诗歌进行朗读设计。雪花飘飘一二雪花飘飘雪花飘飘有几朵落在了树腰有几朵流浪荒野海角倾听两只掉队的燕子给岩石野草缝双被在枝头私语拥抱给菊花把眉指三四雪花飘飘雪花飘飘有几朵落在了妈妈的发梢千朵万朵还在空中逍遥白了的屋顶,篱笆小桥两大排红富士,正在朝着皱纹边的微笑阳光的方向奔跑(1)给这首诗歌进行朗读配乐,下面的乐曲风格中最适合的一种是()A.慷慨激昂 B.沉郁凝重 C.凄婉伤感 D.柔和舒缓(2)(中考新考法·提供知识支架)下面是小蓓给画横线句子做的朗读设计,其中有一处设计有误,请你结合知识补充,找出并说明理由。知识补充:重音,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面;停顿可以用“1”“A”标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雪花1(A)飘飘有几朵落在1(B)了妈妈的发梢(C)【答案】(1)D(2)B处有误。“落在”作“雪花”的谓语,“了”表示“落”的状态,“落在了”是关系紧密的词组,中间不应停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朗读风格的设计。阅读这首诗歌可知,诗歌通过“雪花飘飘”这一核心意象,展开了一系列对冬日雪景的描绘。雪花落在树腰、流浪荒野海角、给岩石野草缝被、给菊花把眉指等,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雪花的轻盈和飘逸,还赋予了雪花以生命力和情感。诗歌节奏轻快,语言富有童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宁静与温馨的冬日画面。整体来说,这首诗洋溢着柔和舒缓的情感,是一幅具象而诗意的冬日风景画。因此在朗读时,适合采用柔和舒缓的配乐,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与诗歌中描绘的冬日雪景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相得益彰。同时,柔和舒缓的配乐也能够引导听众放松心情,更好地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设计。B.在诗歌朗诵中,保持句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至关重要。“落在”是“雪花”的谓语,“了”写出了雪花落的状态。这是一个关系紧密的动词短语,“落在了”连接主语“几朵雪花”和地点状语“妈妈的发梢”,使句子意思完整、连贯。B处的停顿会在“落在”与“了”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分离感,从而破坏了雪花轻盈落下这一连续动作的完整性。所以不应停顿;故选B。二、名著阅读(4分)7.《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请你结合作品内容,从作者情感角度出发,补全下面表格。人物人物言行“小鲁迅”的感受“大鲁迅”的感受阿长“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1)________荒诞,觉得阿长无知父亲“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无奈、失落,觉得父亲扫兴(2)_____________【答案】①.惊异、认为阿长有伟大的神力,并对其产生特别的敬意②.认为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了儿童的天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第①空:在原文中,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提到了长毛攻城时让女人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抵御大炮的荒诞情节。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个故事是新鲜而奇特的,尤其是阿长严肃认真的讲述态度,让“我”在惊讶之余,也对阿长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敬意,认为她似乎有着非凡的经历和见识(虽然这种经历是基于一个荒诞的故事)。因此,“小鲁迅”的感受可以概括为“惊异,认为阿长有伟大的神力,并对阿长产生敬意”。第②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大鲁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他觉得,父亲的要求虽然出于好意(希望“我”能好好学习),但方式却过于简单粗暴,忽视了“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我”感到无奈和失落,更可能在无形中扼杀了“我”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因此,“大鲁迅”对这段往事的感受可以概括为“认为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了儿童的天性”。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来诗意浓陈爱民①“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跫(qióng)音就已经响起。大地还是一片沉寂,随着日子的深入,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擦拭着清新。几天过去,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变得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呢,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②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滑翔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和急速的波浪,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见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叫时光变得灵动起来。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当然,在返青的日子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春风放胆来梳柳”,“放胆”,说的是风儿多少有些劲头,而一个“梳”字,倒是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吹面不寒杨柳风”,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春光灿烂的光景了,柳树呢,已然一派翩翩的风姿。“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的确,柳树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蕾,一挂挂的枝条晃悠着白色的逗点,接着,叶蕾绽开,河堤上、池塘边就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写意。④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秉性。“【甲】”,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山茶花也尤为难得,“【乙】”,盛开之后,“花繁艳红,深夺晓霞”,它的丰盈和高雅,正是春天的又一种风情。“【丙】”,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既秾丽,又娇媚,特别叫人神摇目夺。当然,“【丁】”,一些时候,杏花也显朦胧之美。⑤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中,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把田埂和塘坝加固好是十分必要的。要到田间多加巡看,把那些沟渠清理疏通好,可以避免使油菜等作物发生渍害。还要把稻种精选几次,选好天气再好好晒上几回。“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这也是必修课。还有,对于犁田机、插秧机等许多现代化农机,也要反复检查,确保它们大闹春耕时欢快有力。“立春栽菜,压断扁担”,无论晴天雨天,菜园里总有忙碌的身影。对于持家人来说,每天要细细照看母鸡抱窝孵仔,争取二月初二前后第一窝鸡仔能破壳而出。这样,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蹦蹦跳跳的虫子。⑥春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劲头。这日子打开后,便止不住奔跑的步子,一天天绿意更浓了,诗意也更浓了。(刊载于2024年3月14日,有删改)8.作者从多个方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致,请你阅读文章第②-④段,将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9.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诗句还原至文章第④段。(填选项即可)A.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D.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10.有同学认为文章最后一段颇有意蕴,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1.本文和朱自清的《春》都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下面的知识补充,简要分析两文在语言风格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答出两点即可)知识补充-语言风格的分析角度①修辞手法角度②句式角度③词语角度【答案】8.(1)鸭子振奋着精神,在池塘里扑腾翅膀、滑翔戏水(2)枯草攒劲推陈出新(3)梅花孤傲高洁,超脱洒落(4)山茶花丰盈高雅9.①.C②.D③.B④.A10.示例: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大自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种变化使人们的心情变得明朗和欢快,所以作者说春天是一种心情。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它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去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奔跑、不断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变得更好,收获也会一天天变得更多,所以作者说春天是一种劲头,只要不停奔跑,就会迎来更浓的绿意和诗意。11.示例:①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两文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本文中“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树木在春天蓬勃生长的景象;《春》中,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花朵在春日盛开得繁复、热烈的景象。②从句式角度分析:两文都注重长短句结合,使句式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如本文“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春》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等句。③从词语角度分析:两文都通过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如本文中“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蹦蹦跳跳的虫子”;《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春天的到来。文章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从风、雨、动植物等多角度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尤其在禽鸟、草木、花朵的描写中,表现了万物复苏的动感与活力。结尾强调春天不仅是一种景象,更是一种精神,呼应了人们在春天里的忙碌与希望,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第①空:根据题干“禽鸟”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②段“‘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滑翔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和急速的波浪……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叫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可概括为:鸭子振奋着精神,在池塘里扑腾翅膀、滑翔戏水;第②空:根据题干“草木”“柳树轻盈、风姿翩翩”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③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可概括为:枯草攒劲推陈出新;第③空:已知题干“花朵”“迎春花带雪冲寒,亮出金黄”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④段“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秉性”,再结合后句“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可概括为:梅花孤傲高洁,超脱洒落;第④空:根据第④段“山茶花也尤为难得,‘【乙】’,盛开之后,‘花繁艳红,深夺晓霞’,它的丰盈和高雅,正是春天的又一种风情。”可概括为:山茶花丰盈高雅。【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A.“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意为:一树繁花,红白相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晴朗的阳光照耀下,花朵绚烂耀眼,让人难以看清其真实的模样。与【丁】处“一些时候,杏花也显朦胧之美”相吻合,故应放在【丁】处。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生动描绘了杏花盛开的热闹景象,与【丙】处描述的杏花“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等特征相吻合,故应放下【丙】处。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表现是梅花谦逊、不争春的特点,但同时也在报告春天的到来,与【甲】处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的形象特点吻合,符合梅花报春的主题,故应放在【甲】处。D.“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写在早春时节,山茶花独自在枝条上绽放花蕾,与梅花一起迎风斗雪。这句话通过描绘山茶花的坚韧和勇敢,表达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与【乙】处山茶花“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丰盈和高雅相符,因此适合填入【乙】处。【甲】——C,【乙】——D,【丙】——B,【丁】——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首先,“春天是一种心情”这句话,将春天与人的心情相联系,表达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愉悦和舒畅。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生机,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活力,这种美好和活力也感染了人们的心情,使人们感到愉悦和舒畅。这种心情的愉悦和舒畅,不仅仅是因为春天的景色和生机,更是因为春天所代表的希望和新生。其次,“更是一种劲头”这句话,则强调了春天所蕴含的生机和活力,以及人们迎接春天的积极态度和奋斗精神。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农家在春天里的忙碌和奋斗,展现了人们迎接春天的积极态度和奋斗精神。这种劲头,不仅仅是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不断奋斗,去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这日子打开后,便止不住奔跑的步子,一天天绿意更浓了,诗意也更浓了”这句话,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春天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以及人们迎接春天的积极态度和奋斗精神,将不断推动人们前行,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同时,这句话也寓意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将不断延续和扩展,使整个世界都充满绿意和诗意。【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分析。根据所给角度任选其中两个,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修辞手法角度:两文都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本文中“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写意”等句子,将树木和柳树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样,朱自清的《春》中也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等拟人化的描写,以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比喻句,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句式角度:两文都采用了整齐而富有变化的句式。本文在描绘春天的景色时,既有短句如“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也有长句如“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清亮的写意”,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朱自清的《春》同样如此,既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样的短句,也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样的排比句,使得文章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此外,从词语角度来看,两文都使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春天的景象。例如,本文中“攒劲推陈出新”“率先吐出叶蕾”“晃悠着白色的逗点”等词语,都富有画面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而朱自清的《春》中也有类似的生动词语,如“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等,都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色彩和质感。(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石上松李天鹤①一只鸟沿着怒江飞往果穴的途中,被两岸的山色所迷,一时(),自口中遗落了一粒松子,松子恰好落在江心一个石头上。于是松子借着江涛拍石的水珠,以及一场又一场雨水,于石头缝里努力生根发芽,直至长成一棵真正的小松。无声无息间,完成一次自我拯救的壮举。——当我站在距贡山县茨开镇约十公里的观景点,隔着半条怒江水,凭栏远望江心那一处巨石和巨石上的小松时,我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这样的画面。②江风阵阵。五月,雨水尚未到来,怒江的江涛却隐隐有了拍岸的势头。一阵阵黄浑的江水看似平缓地淌来,到了江心的大石头处,谁也不肯退让。水流要推,石头要挡,两厢较量下,江水认输,不得不被巨石一分为二,继续淌向远方。但它却仍有些不服气,拐弯前,作势扬起高高的江涛,一下一下重重地拍在巨石上,直把自己拍碎成洋洋洒洒的水滴溅落江面,也溅到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小松上。③那小松并不粗壮,远远望去,似只有一指粗,从上到下总共也只有五层枝丫,立在状若窄三角体的巨石顶上,随着江风来去顾颤巍巍。看到这样的场景,让人觉得心惊,仿佛一个大浪打来,便能将小松拦腰折断。但这世间事,往往看似坚硬的反而易碎,看似柔弱的反而更有韧性。譬如刚出生的婴儿,或石上的小松。婴儿自生出来就要拼尽全力发出一生中第一声啼哭,吃下一生中第一口奶。石上的小松便是自那颗被鸟儿遗落的松子里诞生出的婴儿。与人类的婴儿不同的是,当它睁开眼睛,见四下荒芜,没有同类,没有花木,只有硬邦邦、冷冰冰的大石头时,它没有发出啼哭声,也不管周遭经过了多少风声,岸边又走过多少旅人。它只是一心遵循着古老的生存法则,自发芽开始,便做好了与天地抗争,与命运抗争的准备。没有土壤?就努力顺着石缝把根扎进去。石头留不住雨水?就珍惜每一场雨水的到来和每一次浪涛的拍打。把努力当成一种活法,努力汲取着每一滴水,由此,日复一日叠加的坚持终于让它长成了一棵小松。当有一天,它终于被人们看见时,竞还有人说,它不会挑地发芽,再不济,顺着江石滚落江水里,说不定便能被一个浪头推到只有数米之隔的江岸上,如此也能搏出几分扎根大地的可能。而如今,生在石上,缺了大地的(),再怎么努力也是瘦弱的小松,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④可那又怎么样呢?生命的成功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对于遗落了松子的鸟儿来说,半路遗落松子或许是遗憾,但飞越了怒江大峡谷便是成功。遗落的松子没有落到土壤上是遗憾,但能长成一棵小松已是壮举。【赏析式批注:(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试问,倘若自己是那一颗松子,有几个能抓住那微小的契机,在那样的困境里为自已搏出一条生路?想到这里,面前被高山江流环绕着的石上小松突然就有了一种顶天立地的豪气。风把我的头发吹向水边,也把小松吹向水边,风里湿漉漉的水汽慢慢在我的发梢上结成小水珠,我与小松间仿佛有了些()的默契,这令我由衷地欢喜。⑤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曾作一首诗《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若将头两句改为“亭亭石上松,瑟瑟江中风”用在这小松上,便觉甚是贴切。⑥当傍晚的最后一缕晖光在某座山头隐去,怒江两岸的山都已呈现出了深黛色,半江之隔的小松也染了茸茸的一层薄灰。这一刻,江水平静,游人喧嚣。小松依然稳稳地站在巨石上,像之前无数个日夜那般,无声无息,努力生长着。(刊载于2024年3月4日,有删改)12.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入文章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恍惚滋润隐避 B.恍然滋养隐秘 C.恍然滋润隐避 D.恍惚滋养隐秘13.请你阅读文章,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给画横线的句子做一条赏析式批注。14.小益觉得文章第⑤段略显赘余,可以删去。请你向他说明不能删去的理由。15.有热爱古诗文的同学发现本文和《观沧海》都运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并制作了下表,请你帮他完善。篇目《观沧海》《石上松》手法虚实结合具体体现实写诗人登上碣石山所看到的大海的具体景象,虚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1)___情感(2)_____________(3)___16.这篇文章哲理丰富、意味深长,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从小松身上获得的启示。【答案】12.D13.“壮举”一词,突出了小松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敬畏。14.内容上,该段通过对古诗的引用和改写,突出了小松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的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小松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与前文对小松生长环境的描述相呼应,也与结尾对小松在江风中稳稳站立的画面的描绘相衔接。表达效果上,引用古诗也为文章增添了一种诗意和文学色彩,提升了文章的艺术价值。15.①.实写小松的生长环境和外在形态,虚写小松由一粒松子长成一棵真正的小松的过程。②.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襟怀和宏伟的抱负。③.表达了对小松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16.示例:小松即使生活在环境恶劣、艰险的巨石上,也不放弃生的希望。这启示我;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应该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解析】【导语】文章通过描绘一颗顽强生长在巨石上的小松,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卓越之美。作者通过凝练的笔触,营造出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难以置信的坚韧和优雅的讴歌。文章围绕小松不畏艰难的成长过程,揭示出尽管环境困厄,生命也能在微小的契机中蓬勃发展的哲理。此外,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深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恍然:形容忽然醒悟。在文中,一只鸟被怒江两岸的山色所迷,精神不集中,以至于从口中遗落了一粒松子。用“恍惚”能形象地表现出鸟在欣赏美景时的投入状态。第二空:滋润:湿润,不干燥;滋养:供给养分,补养。文中强调的是大地能为小松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滋养”更能准确地表达出小松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与后文小松在缺乏大地滋养的情况下努力生长形成对比。第三空:隐避:隐藏躲避;隐秘:隐蔽不外露。这里要形容“我”与小松之间那种不为人知的默契,“隐秘”符合语境。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在“遗落的松子没有落到土壤上是遗憾,但能长成一棵小松已是壮举”这句话中,“壮举”通常用来形容伟大而壮烈的行动或事迹。从语境来看,松子本应落在土壤上才能更好地生长,然而它却落在了江心的石头上,这是一种遗憾的情况。但就是在这样看似毫无生机的环境中,小松凭借着江涛拍石的水珠和雨水,努力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一棵小松。这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确实堪称“壮举”。作者通过使用“壮举”一词,表达了对生命力量的敬畏和对顽强生命力的歌颂。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也能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光彩。【14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第⑤段引用了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首诗描绘了山上的松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挺拔坚韧的形象。作者将其头两句改为“亭亭石上松,瑟瑟江中风”用在文中的小松上,非常贴切。这进一步突出了小松在江心巨石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的品质。同时,通过引用古诗并进行改写,抒发了作者对小松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即歌颂生命在困境中的顽强与不屈。从结构上看,前文第②段“五月,雨水尚未到来,怒江的江涛却隐隐有了拍岸的势头。一阵阵黄浑的江水看似平缓地淌来,到了江心的大石头处,谁也不肯退让”以及第③段“它只是一心遵循着古老的生存法则,自发芽开始,便做好了与天地抗争,与命运抗争的准备。没有土壤?就努力顺着石缝把根扎进去。石头留不住雨水?就珍惜每一场雨水的到来和每一次浪涛的拍打”详细描写了江心巨石上的小松面临着没有土壤、留不住雨水等艰难处境,却依然努力生长。第⑤段引用古诗并改写后的“亭亭石上松,瑟瑟江中风”与这些描写相呼应。同时,也与结尾第⑥段“当傍晚的最后一缕晖光在某座山头隐去,怒江两岸的山都已呈现出了深黛色,半江之隔的小松也染了茸茸的一层薄灰”,对小松在江风中稳稳站立、努力生长的画面的描绘相衔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古诗为文章增添了一种诗意和文学色彩。古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与作者对小松的描写相得益彰,提升了文章的艺术价值,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更强烈的美感和文化底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1)文中第②段“江风阵阵。五月,雨水尚未到来,怒江的江涛却隐隐有了拍岸的势头……直把自己拍碎成洋洋洒洒的水滴溅落江面,也溅到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小松上”以及第③段“那小松并不粗壮,远远望去,似只有一指粗,从上到下总共也只有五层枝丫,立在状若窄三角体的巨石顶上,随着江风来去顾颤巍巍”等内容,具体描写了小松所处的江心巨石的位置、怒江的江涛以及小松的外在形态,这些都是实写小松的生长环境和外在形态。文中第①段“一只鸟沿着怒江飞往果穴的途中,被两岸的山色所迷,一时恍惚,自口中遗落了一粒松子,松子恰好落在江心一个石头上。于是松子借着江涛拍石的水珠,以及一场又一场雨水,于石头缝里努力生根发芽,直至长成一棵真正的小松。无声无息间,完成一次自我拯救的壮举”,这里并没有详细地描述松子具体如何一步步长成小松的过程,而是通过想象和推测来呈现,属于虚写。(2)《观沧海》中,诗人通过对大海波澜壮阔的实景描写,以及对大海吞吐日月星辰这一宏大虚景的想象,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襟怀。(3)在《石上松》中,作者通过对小松生长环境的实写以及对其生长过程的虚写,突出了小松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品质。如小松在没有土壤的巨石上,努力顺着石缝把根扎进去,珍惜每一场雨水和每一次浪涛的拍打,最终长成一棵小松。联系第⑥段“这一刻,江水平静,游人喧嚣。小松依然稳稳地站在巨石上,像之前无数个日夜那般,无声无息,努力生长着”可知,作者对小松的这种精神品质进行赞美,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即生命在困境中也能绽放出顽强的光彩,努力抗争就能为自己搏出一条生路。【16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在文章中,小松生长在江心的巨石上,面临着诸多艰难处境。如第③段“那小松并不粗壮,远远望去,似只有一指粗,从上到下总共也只有五层枝丫,立在状若窄三角体的巨石顶上,随着江风来去顾颤巍巍”“它只是一心遵循着古老的生存法则,自发芽开始,便做好了与天地抗争,与命运抗争的准备。没有土壤?就努力顺着石缝把根扎进去。石头留不住雨水?就珍惜每一场雨水的到来和每一次浪涛的拍打”。小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放弃生的希望,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当面临困境时,不能轻易言败。就像小松身处江心巨石之上,没有土壤和充足的水分,却依然努力寻找生存的机会。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应坚定信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被困境所打倒。联系结尾第⑥段“当傍晚的最后一缕晖光在某座山头隐去,怒江两岸的山都已呈现出了深黛色,半江之隔的小松也染了茸茸的一层薄灰。这一刻,江水平静,游人喧嚣。小松依然稳稳地站在巨石上,像之前无数个日夜那般,无声无息,努力生长着”可知,小松在巨石上勇敢地面对江风江涛,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姿态。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不能退缩。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都要勇敢地向前迈进,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小松在缺乏土壤和充足养分的巨石上努力生长,珍惜每一场雨水和每一次浪涛的拍打。这启示我:在生活中,即使资源匮乏、条件艰苦,我们也不能抱怨,而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机会,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以顽强的毅力去实现人生目标。四、古诗文阅读(15分)(一)(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7.本诗首句是如何体现“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显”这一写作特色的?18.古人常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使句子富有感染力,请你分析本诗最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传达的情意。【答案】17.本诗是诗人听闻友人被贬后而作,首句中的“杨花”“子规”点明了闻讯的时令为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暗喻友人前途未卜,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诗人借此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赴异地的友人。首句中的景物营造了悲伤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同情,体现了“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显”这一写作特色。18.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把这些情感带给友人,同时,以明月寄情,也体现了诗人奇特的想象。【解析】【导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表达友人送别情谊的诗作。诗的前两句通过自然景物“杨花”“子规”渲染离别的伤感情绪,最后两句借“明月”寄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挂念和不舍之情。诗歌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动人。【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首先,“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杨花飘落,给人一种飘零、无依之感,恰似友人被贬后前途的渺茫与不确定,这是“景因情而生”。子规啼叫,其声悲切,“不如归去”的啼鸣仿佛是诗人内心对友人的呼唤,希望友人能早日脱离困境归来,此为借景抒情,情寓景中。诗人在听闻友人被贬的消息时,眼前的杨花、子规之景自然染上了悲伤的色彩。这种悲伤的气氛正是诗人内心对友人前途命运关切和同情的外在体现,是“情因景而显”。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景与情相互交融,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人遭遇的担忧,从而完美体现了“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显”的写作特色。【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情感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明月本是无生命的天体,却被赋予了人的特性,仿佛它能理解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主动承担起传递情感的使命。诗人无法亲自陪伴友人前往遥远的龙标,便想象让明月带着自己的“愁心”一路相随,直至友人所在的夜郎西。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深。诗人把难以言传的愁思寄托给明月,让明月成为情感的载体,跨越千山万水去慰藉友人。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奇特的想象力,他突破了现实的局限,以一种浪漫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诗人内心的那份牵挂与不舍。(二)(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山以黄名,志旧迹也。昔者春申君①尝读书于此,因以名。其山下有竹林,特产方竹。迤②北为渔庄,板桥三尺,流水一湾,竹径茅庐,鳞次栉比。仲春之月,新趣盈眸,宠燕啄花,娇莺坐柳,宛然如在画图中也。登高东望,大江接天,沙鸟风帆,出没变现。隆冬雨雪,云气郁然③,雪色江芦,千里一白。一年之内,致各不同。(节选自《游黄山记》,有删减)【注释】①春申君:指黄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臣。②迤(yī):斜行。③郁然:高远。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山以黄名名:____________(2)志旧迹也志:____________(3)新趣盈眸盈:____________(4)千里一白一:____________20.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昔者春申君尝读书于此,因以名。21.本文描写了黄山两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季节景物特点仲春燕子、鲜花、黄莺、柳树、大江、沙鸟、风帆(1)____________隆冬(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22.请你发挥想象,简要描绘文中“隆冬雨雪,云气郁然,雪色江芦,千里一白”的景象。【答案】19.①.命名,取名②.记述,记载③.满④.全20.从前春申君曾经在这个地方读书,因此用(他的姓)来命名(这座山)。21.①.示例:生机勃勃②.雪、云气、江边芦苇③.示例:银装素裹22.示例:隆冬时节,天空中细密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降落,空中云气缭绕,雾气浓重,雪越下越大,放眼望去,江边的芦苇都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千里江面一片雪白,与天地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无瑕的冰雪世界。【解析】【导语】这篇文章用简练的文言文描绘了黄山的自然景色,展现出其四季皆宜的美丽风光。作者通过对春季和冬季景色的描写,展示了黄山春有花鸟争春、冬有银装素裹的独特魅力。文中提及春申君曾在此读书,赋予黄山历史厚重感。多用比喻与对仗,语言优美,字句间流露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令人情不自禁地向往这如画的山水胜地。【1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山用“黄”来命名。名,命名,取名;(2)句意:是为了纪述过去遗迹。志,记述,记载;(3)句意:新鲜的景色充满眼中。盈,充满;(4)句意:千里一片洁白。一,全,满。【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昔者,从前,过去;尝,曾经;因,于是,因此;名,命名。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第一空:“仲春之月,新趣盈眸,宠燕啄花,娇莺坐柳,宛然如在画图中也。登高东望,大江接天,沙鸟风帆,出没变现。”这里描写了雏燕啄花、娇莺坐柳的活泼景象,以及大江接天、沙鸟风帆的动态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可以用“生机勃勃”来概括其特点。第二、三空:“隆冬雨雪,云气郁然,雪色江芦,千里一白。”此句描写了隆冬时节的雪、高远的云气以及雪白色的江边芦苇,整个大地千里一片洁白,呈现出一种被雪覆盖后的纯净、洁白之态,如同银装素裹一般,可以用“银装素裹”来概括其特点。【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首先明确这句话所描绘的主要景物为隆冬的雨雪、云气、江边芦苇。然后分别从这些景物的特点入手进行想象和描述。云气郁然,可以想象云气浓厚、高远的样子,给人一种苍茫、宏大之感。雪色江芦,千里一白,着重描写雪覆盖下的江边芦苇和大地一片洁白的壮阔景象,可从颜色、形态等方面进行具体描绘,如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江边的芦苇被白雪覆盖,像是一个个白色的卫士,大地一片洁白,无边无际,仿佛一个纯净的童话世界。最后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隆冬雪景图。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隆冬之际,雪花如棉絮般簌簌飘落,漫天飞舞。天空中云气郁然,似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大地。江边的芦苇在白雪的覆盖下,宛如一个个白色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千里之地,皆是一片洁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雪净化了,纯洁而安宁,让人沉醉在这银装素裹的绝美画卷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北师大版劳动实践】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漂流的图书·“漂流”吧图书》
- 开题报告: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发展的关键瓶颈与突破路径研究
- 季华路西延道路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开题报告:新时代香港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
-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合同
-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与实践》周考卷1答
- 2024年中班教案社会《我升中班啦》
- 2024年xyz科技公司关于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合同
- 《全面的骨科讲义》课件
- 2024常用施工监理协议格式范本版B版
- 学校长远发展规划
-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例)
-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2G101三维图集解析
- 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正式版)SHT 3225-2024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设计规范
- 2024版国开电大专科《理工英语1》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 2024北京西城区初二(上)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硬件研发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