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1页
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2页
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3页
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4页
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市社科联聚焦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乏力等问题,以培育秉承**先生学术品格与爱国精神的杰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为目标,创新实施“**学者培育工程”,构建“**学者+”基层社科人才体系,建成全省第一个市级社科人才工程。2020年以来,累计培养81名优秀中青年社科人才骨干,其中,2人入选**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经验做法得到省社科院课题组高度评价,并入选《**人才发展蓝皮书(2023)》。一、把好“三个关口”,选准选优培育对象**学者培育工程着力为**本土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以42周岁以下中青年社科骨干人才为培育主体,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严格遴选程序,全力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一是把好政治关。联合多部门共同印发《**学者培育工程实施办法》,把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首要考量条件。明确推荐单位对人选政治把关的主体责任,以确保入选人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的坚定性与正确性。二是把好学术关。以高职称、高学历、高学术水平的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主要遴选对象,要求各单位所推荐的培育对象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同时,将违反科研诚信作为人才评价“一票否决”项,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科研环境。三是把好程序关。先后出台《**学者培育工程考核管理细则》《**学者青年计划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健全“选、育、退”工作机制,**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的遴选需经过资格初审、审核评审、考察公示等环节,通过综合评定确定人选名单。二、强化“四项机制”,助力人才全面成长**学者培育工程以“两年过程培育”代替“一评终身制”,立足提高培育对象综合素质,注重开拓视野、启发创新,促进培育对象全面成长。一是“第一课程”强自学。印发《开展常态化大学习的通知》,向培育对象赠阅《习近平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理论报刊,提升工程入选专家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为多出成果、出好人才筑牢根基。二是专题研修拓视野。先后邀请10余名省内外高水平专家为培育对象集中授课,开展专题研修、学术辅导,并借助**智库联盟等高端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全方位提升培训对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课题委托促成长。每年安排培育对象主持1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优先推荐其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学术成果的产出。积极落实人才补贴政策,“**学者培育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发放人才补贴125.5万元。四是全程考核促提升。在两年培育期内,培育对象需完成论文、课题、学术活动等多项任务。同时,实行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并行的方式,将通过考核并获得命名的**学者纳入“水城优才”管理范畴。三、搭建“三个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支撑平台建设,促进各省级、市级科研平台之间资源共享、机会共融,协调推动**学者培育对象参与省市各级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助力**学术“走出去”。一是搭建科研平台。全力支持**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在高端社科智库中国——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合作中心、首批“**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市级重点研究基地中施展才华。积极创办学术年会,打造**学术高端讲坛,为培育对象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催生高端成果,**学者撰写的文章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光明日报》刊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二是搭建实践平台。深入实施“习语‘聊’亮”凝心铸魂工程,组建首支以**学者培育工程入选专家为骨干力量的**市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乡镇机关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累计开展宣讲600余场次,成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相关做法获中宣部、《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三是搭建咨询平台。引导**学者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满足人民群众诉求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学者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先后获得教育部及国家有关部门批示,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刊发,实现了**社科工作者在该刊发表文章的零突破。四、延伸“培育链条”,实现“**学者+”多元覆盖充分发挥**学者的示范激励作用,延伸**学者培育链条,构建梯队衔接、携手共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结构。一是实施**学者青年计划。主要针对38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者进行培育,以2年为培育期,经考核合格后命名为“**市青年学术带头人”“**市青年专家”,为“**学者”储备人才。截至目前已评选四批,共有52人入选,27人被命名。二是实施**学者名家计划。以60周岁以上的高职称、高学术水平的老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主体,获评者即命名为“**市社会科学名家”,激励他们发挥余热,指导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共有10人被命名。三是实施**学者创新团队计划。以**学者、**学者青年专家等优秀中青年学者为依托,组建创新团队,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提升**学者培育工程的影响力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群体的研究实力。四是实施后备人才计划。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育库,针对5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研究骨干进行培育,为高层次人才培育储备充足的后备力量。目前,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育库已入库350人,其中5人结束培育,1人被命名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五、优化“服务保障”,厚植人才发展沃土秉持着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悉心关怀,全方位筑牢服务根基,让**学者及各类培育人才心无旁骛投身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诚意与温暖。一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持续加大财政资金倾斜力度,专门设立**学者培育工程专项资金,每年按比例递增,专项用于科研课题资助、学术活动开展、人才补贴发放等关键环节。除既定的人才补贴外,对入选者主持的重大课题给予高额资助,依据课题级别与研究难度,资助金额从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切实解决科研资金“后顾之忧”,激发创新探索热情。二是精细生活配套服务。聚焦人才生活需求痛点,协同多部门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驿站,为培育对象提供住房租赁、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全方位协助。在优质房源调配中优先满足人才居住需求,开辟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保障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针对配偶就业难题,依据专业技能与职业意向,积极牵线搭桥、推荐岗位,让人才扎根无忧。三是构建荣誉激励体系。设立多层次荣誉称号,除既有命名外,增设“年度杰出**学者”“卓越创新团队”等年度奖项,于年度盛典上隆重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牌与丰厚奖金,同时借助本地主流媒体、城市地标大屏等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与科研成果,彰显社会尊崇,提升人才荣誉感、使命感,凝聚奋勇争先浓厚氛围。六、深化“协同联动”,汇聚人才工作合力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多元资源,内外协同、上下联动,编织紧密高效人才协作网,为**学者培育工程注入磅礴动力,助推**社科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内部跨部门协同。组织、宣传、人社、财政及社科联等多部门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围绕人才遴选、培育考核、资金调配、成果推广等核心事务深度研讨、协同决策。人社部门精准把控职称评审政策风向,助力人才职称晋升顺畅;财政部门全力保障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宣传部门深挖人才故事,拓宽成果传播广度深度;社科联发挥专业社团纽带作用,联结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向心力。二是外部产学研融合。积极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金三角”,推动**学者及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把脉问诊、挖掘课题,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提升文化内涵;高校院所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等优质资源,供培育对象科研使用,互派人员交流学习、联合培养研究生,实现知识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催生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成果。三是区域间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等人才高地辐射圈,与周边城市及发达地区签订社科人才合作协议,互派**学者交流挂职、开展联合课题研究,组织人才参与区域高端学术论坛、科研竞赛等活动,学习前沿理念、拓宽国际视野,吸引外部优质社科资源“走进来”,助力**社科人才“走出去”,提升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新效能。七、聚焦“成果转化”,彰显人才价值贡献着力打通科研成果从“纸面”到“地面”转化通道,推动**学者科研产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凸显人才培育显著成效。一是助力文化传承创新。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引导**学者挖掘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等精髓,开展系列文化研究专著撰写、纪录片拍摄、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让古老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如创作的运河文化主题系列文创作品热销本地旅游市场,为文旅融合添砖加瓦。二是赋能产业升级转型。聚焦**传统制造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等重点领域,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产业调研、战略咨询,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催生智能制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