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赵宪章中国古代书信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就现存文献来看,当在秦汉之后,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史家通常将《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相提并论,因为阐发《史记》写作的动因和宗旨是它们的共同主题,对于研究司马迁的人生阅历和史学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前者面对知己任少卿,从个人立场出发宣泄私人真情,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无所顾忌;后者从公众立场出发表达自己的修史大志,严谨得体,语气平缓,措辞讲究。这就是“书”与“文”的不同,即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报任安书》之所以是“民间书信”而不是“公牍文”,首先在于它是个人私情的充分倾诉,即所谓“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而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的身心造成重大创痛的“李陵之祸”,只能深深地掩埋在纸背文后。另外,《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有司马迁的家世及阅历的自述,以表达自己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但其叙事的策略和语调却大相径庭。《太史公自序》虽然名曰“自序”,实则是假借他人视角进行叙述,即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报任安书》就不同了,作为致友人的书信,不可能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第一人称”是所有书信文体无以选择的叙事视角,从而为宣泄个人感情预设了“无障碍通道”。就此而言,民间书信作为最典型的“第一人称文体”,“私语真情”是其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之最显著的特点,是民间书信之所以被文学史所接纳的重要原因。“私语真情”之所以是书信文体之“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文学属性。它不需要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从而为民间书信进入文学世界开具了最便捷的通行证。包括情书、家书等一切民间私人书信具备自身特有的“安全言说”的文体形式,所诉说的情感往往不能外言,是私密的。这也是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之所以动人和诱人之处,它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和知己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就此而言,现代电信、E﹣mail和网络对话只延续了书信的实用功能,作为“私语真情”的文体属性已经稀释或隐退。书信的言说实际上是在说“不可(与他人)言说之说”。而“说不可说之说”恰恰就是文学的言说,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当然,书信的言说同文学的言说尽管都是“说不可说之说”,但是并非意味着可以将二者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书信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文学的文学魅力:它以现实的私密性诱发了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其现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真实赢得了类似于文学的动情力。当然,书信的“艺术性”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成因,诸如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信封和邮票的艺术设计等,甚至包括整个邮政事务在内的传递活动,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这些因素和趣味显然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是书信的艺术性之所在。但是毫无疑问,在书信的所有艺术性因素中,“私语真情”是其最具文学诱惑力的内在成因。(节选自《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有删改)(1)下列关于《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自述家世及阅历,以交代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B.《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的差别在于“李陵之祸”的表述。C.《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文体性质上的不同,可视为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D.《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将阐发《史记》写作动因和宗旨作为它们的共同主题。(2)下列对“私语真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私语真情”是书信文体“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原因在于书信具有个人化和情感性这一文学属性。B.“私语真情”是民间书信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的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史接纳民间书信的重要原因。C.“私语真情”本身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个体情感,不像宏大叙事作品需要借助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D.“私语真情”往往不能外言,有私密性,这种特点使得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有了动人和诱人之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切民间书信的言说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它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B.“说不可说之说”是书信的言说特点,也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但两者并非可以将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C.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设计等都包含着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的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也是书信的艺术性因素。D.中国古代书信在秦汉之后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进入文学世界,就现存文献来看,应当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材料一:ㅤㅤ2019年8月22日,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与邻居家13岁女孩小雨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结果她们使用的高浓度酒精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燃,导致两人被烧伤,其中哲哲因伤情过重身亡。这件事随后引爆网络议论,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和视频平台。据《成都商报》报道,“办公室小野”是中国最火的美食视频博主之一。在舆论压力下,“办公室小野”删除了这条发布于2017年的视频,但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摘编自王志昭《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及治理》)材料二:ㅤ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使时间管理变差。多数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占比43.2%。此外,使学习变差的比例有37.4%,使生活习惯变差的比例有24.8%,使个人信息保护变差的比例为18.5%,使消费行为变差的比例有17.4%。(摘编自孙宏艳、李佳悦《看短视频到底影响不影响学习》)ㅤㅤ将中小学生的一些心理感受与是否使用短视频进行分析发现,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迷惘的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更高。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通过使用短视频来缓解心理压力。经常感到孤独的、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其中,经常有孤独感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比没有孤独感的学生高出15.6%,经常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学生,比没有感到心理压力的学生,比例同样高出15.6%。(摘编自孙宏艳、李佳悦《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迷短视频》)材料三:ㅤㅤ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契合了国家教育战略、青少年用户需求以及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趋势。ㅤㅤ我国传统的课堂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单向传输知识为目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往往是“考前突击,考后就忘”,学习效果不佳。而短视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的提纯、生动形象的场景设置、幽默风趣的“段子”输出,增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习效果。ㅤㅤ中国好邻居用被子接住坠楼的孩童,陌生阿姨在“半马”比赛中陪跑轮椅女孩等短视频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团中央权益部发布的《我会保护我自己》系列动画短视频,普及了安全知识。短视频涵盖了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内容等艺术门类,是开展艺术教育的优质平台。“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我要笑出国粹范”、《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质活动和节目通过短视频的传播,引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每日赛事集锦、幕后花絮和赛事新闻,吸引了青少年关心体育赛事,疫情中涌现的大量健身短视频可以进行体育教学。通过短视频进行家政、食育、手工等技能培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ㅤㅤ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目前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而短视频覆盖人群广,在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用户中有较大市场占有率。通过短视频进行知识传播,大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有助于消除知识鸿沟,减少教育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实现知识普惠,保障受教育权得到切实有效的实现。(摘编自郑宁《如何促进和规范短视频+青少年教育》)(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视频+青少年教育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它符合我国教育战略和青少年用户的需求,也是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趋势。B.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可弥补我国传统课堂教育存在的诸如教育目的、方式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习效果。C.利用短视频,可以强化德、体、美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推进素质教育。D.短视频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利于消除知识鸿沟,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的教育差距,保障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对两个女孩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而造成的一死一伤事件应负一定责任,但许多人认为更应该负责任的是视频平台。B.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当前,社会上对此非常关注,有关机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发表了调查报告。C.被调查中的一大半青少年在看短视频时,不能自觉地控制看短视频的时间,有超过三分之一学业成绩下降,近四分之一的生活习惯变差。D.调查显示,心里常感到孤独或有心理压力的学生看短视频的比没有孤独感或没有心理压力的学生要高近六分之一,这是因为观看短视频会增加心理压力。(3)怎样消除短视频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到橘子林去李广田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2)“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ㅤㅤ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①;知古衔之。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春,正月,癸卯,以卢怀慎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史,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注】①过官:唐制,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必通过门下省审定,量其阶资,较其才用,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劣退回再衡量,称过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B.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C.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D.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京都在长安时,东都指洛阳。B.工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屯田、水利等事。C.癸卯:以干支循环组合是古代纪年、纪日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癸卯”指纪日。D.管晏: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二人皆为战国时齐国的贤相,《史记》中有“管晏列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崇让魏知古代理吏部尚书职务、主持东都的授选官吏事务、另委派宋璟负责审核他的工作,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心生不满。B.皇帝信任且器重姚崇,曾召见姚崇询问姚崇儿子的品行,想授予他们官职,姚崇为此万分感激;但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C.皇帝听了姚崇的回答,认为姚崇公正无私,魏知古有负于姚崇的恩情,想要罢黜魏知古的职务,姚崇请求皇帝不要这样做。D.皇帝非常关心姚崇,姚崇患疟疾期间,皇帝派遣使者去他所住的罔极寺,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达数十次之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②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诗歌,完成问题。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谈笑之间使得“”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3)王勃在《滕王阁序》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傍晚天边一片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是“,。”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典音乐并不是小众艺术,而是一直被看做高雅音乐、严肃音乐,因此令人。于是我为音乐讲座拟了一个标题,叫做“穿T恤听古典音乐”。()平时听古典音乐会,我们都是穿上晚礼服,穿越大半个城市,到音乐厅里面。当然这种仪式感是很必要的,尤其在新年音乐会的时候,我们非常需要一些仪式感,与逝去的时间道珍重再见。在西方,因为古典音乐一直是贵族阶层的消遣,所以遗留下不少仪式,如今,所有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这一西方高级精神文明遗产的热爱与敬仰。可是,仪式一多,时间一长,古典音乐的庄严就变了味道,就像西方贵族礼仪的,慢慢变得虚荣乏味,就像我们习惯淹没在很多规则中,度过自以为安稳踏实其实麻木的一生。(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望而却步不苟言笑连篇累牍B.望洋兴叹不苟言笑繁文缛节C.望而却步正襟危坐繁文缛节D.望洋兴叹正襟危坐连篇累牍(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一颗平常心,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B.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小众的一面,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C.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因为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小众的一面。D.这倒并不是轻慢艺术,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毫无压力地来听古典音乐,因为我相信再高冷的艺术也都有一颗平常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西方,因为古典音乐一直是贵族阶层的消遣,所以遗留下不少仪式,如今,所有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这一西方高级精神文明成果的热爱与敬仰。B.在西方,古典音乐因为一直是贵族阶层的消遣,所以遗留下不少仪式,如今,所有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这一西方高级精神文明成果的敬仰与热爱。C.在西方,因为古典音乐一直是贵族阶层的消遣,所以遗留下不少仪式,如今,所有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这一西方高级精神文明遗产的敬仰与热爱。D.在西方,古典音乐因为一直是贵族阶层的消遣,所以遗留下不少仪式,如今,所有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这一西方高级精神文明遗产的热爱与敬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钙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元素,人体内90%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①。骨骼中的钙使骨骼结实而强壮,但骨骼里的钙含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与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不断交换,达成一个稳定的平衡。骨骼中的钙质如果丢失过多,就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出现哪些情况,要怀疑已出现骨质疏松呢?脆性骨折是治疗针对骨质疏松的最重要目标,也是骨质疏松比较常见和严重的表现。脆性骨折就是在很轻微的动作后,比如打喷嚏或是很轻微的外伤之后就出现了骨折,比较常见的是脊椎的压缩骨折、前臂手腕以及髋部的骨折。②,如不明原因的全身疼病,包括腰背部、四肢、颈肩等,尤其在夜间较明显,且可能会伴随抽搐和夜汗多等情况。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高逐渐变矮、出现驼背,也要怀疑存在骨质疏松。此外,如果体检时③,也要高度怀疑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测中比较重要的是骨密度测量值,其中T值是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的比值,而Z值是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的比值。(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六、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以676分的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专业?”“留守家庭应该选毕业后能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钟芳蓉的选择遭到了网友的质疑。“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考古专家樊锦诗如此诠释自己的幸福观。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而不是“差别在于‘李陵之祸’”.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私语真情”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C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是书信文体‘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文学属性.它不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因为它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可知,偷换概念,此项表述的是“书信”的特点.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D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中国古代书信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就现存文献来看,当在秦汉之后,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可知,“发端于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于文无据.故选D.答案:(1)B(2)C(3)D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2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析。【解答】(1)D.“短视频降低了知识的难度”错误,原文是“通过短视频进行知识传播,大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是“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2)A.“更应该负责任的是视频平台”错误,原文为“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和视频平台”,选项曲解文意。B.正确。C.“被调查中的一大半青少年……”错误,“一大半”意思是“超过一半”即大于50%,原文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占比43.2%”,选项扩大范围。D.“这是因为观看短视频会增加心理压力”错误,原文为“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通过使用短视频来缓解心理压力”,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3)结合“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与邻居家13岁女孩小雨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结果她们使用的高浓度酒精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燃,导致两人被烧伤,其中哲哲因伤情过重身亡……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等内容可分析出,视频平台与视频博主要保证短视频内容正确、健康,不误导青少年。结合“多数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等内容可分析出,要指导青少年科学管理时间,限制看短视频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消费行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结合“经常感到孤独的、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其中,经常有孤独感的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比没有孤独感的学生高出15.6%”等内容可分析出,对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迷惘的学生要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其沉溺于短视频中。答案:(1)D(2)B(3)①视频平台与视频博主要保证短视频内容正确、健康,不误导青少年。②要指导青少年科学管理时间,限制看短视频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消费行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③对感到孤独、心理上有压力迷惘的学生要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其沉溺于短视频中。④将优质教育资源融入短视频,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等。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小说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从揭示文章主题、概括文意、表现行文思路结构、传达作者情感和吸引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主要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和结构手法等方面入手。【解答】(1)A.“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错,结合“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分析,选项表述绝对,还因为“好兴致”。B.“出游兴致变高了”错,“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可见并非出游兴致变高了,而是出游路上的遇见引发我感触良多。D.“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错,没有失落,结合“‘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分析,并非失落,而是小孩子的注意力转变,心思不在橘子林了。结合“我心里笑了”分析“我”不仅不失落,反而倍感欣慰,为孩子的成长——“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故选C。(2)本文题目是“到橘子林去”,文中也一再强调橘子林,如从文章开头的女儿的话语“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到最终我同意去橘子林,然后父女二人前往橘子林,再写路途中看到的景象,最后写没有去成橘子林,父女俩于黄昏时分回家。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先是交待孩子要去橘子林,然后写一路所见的街道上的人,以及自然美景,后来重点写两人看赶车人给马修脚的事情。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故可以以“到橘子林去”为题。“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主要也是为了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3)文章形容小岫“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小岫提议去橘子林,还不等爸爸回答,赶紧找理由解释,唯恐爸爸不去,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去橘子林的途中,“我”被沿途风景吸引,小岫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一直拉着我向前走”,此时此刻她心里只想着到橘子林去,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小岫想回家的原因是“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一边说着,还一边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这是属于孩童的独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出孩童的天真可爱。答案:(1)C(2)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②“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③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3)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解答】(1)划线句的意思是: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做了卿相的高官,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时分送亲朋故旧,结果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竟难以遮风挡雨。“清谨俭素”均作“卢怀慎”的谓语,意为卢怀慎清廉谨慎节俭朴素,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D;“随散”的宾语为“亲旧”,“妻子”为“不免饥寒”的主语,“亲旧”后面需要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故选:B。(2)D.“战国时”错误。管晏皆为春秋时齐国的贤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晏婴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故选:D。(3)B.“想授予他们官职,姚崇为此万分感激,但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表述错误,文中皇帝的询问是想确认魏知古上报姚崇儿子向他求取请托的事是否属实,姚崇感激的是皇上不治儿子的罪,坚决请求皇上不要斥逐魏知古。故选:B。(4)①“苟”,如果;“逐”,斥逐;“为私”,偏袒,偏护;“政”,德政。译文: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上的德政。②“委”,委托,委派;“坐镇”,驻于一地,亲临督促工作等;“耳”,罢了。译文:我把天下的事委托给姚崇,让你安坐于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中以德威服人罢了。答案:(1)B(2)D(3)B(4)①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上的德政。②我把天下的事委托给姚崇,让你安坐于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中以德威服人罢了。参考译文:黄门监魏知古,本来就是一个小吏出身。他凭借着姚崇的引荐,后来才做到能够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从内心里就有些看不起他,因此让他代理吏部尚书职务主持东都洛阳的授选官吏事务的同时,又另外委派吏部尚书宋璟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拟定的六品以下职事官,魏知古知道这件事后对姚崇心生很多不满。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就大肆揽权,甚至私下为他人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长安后,把这些事全都告诉了当时的在位皇帝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过了几天,皇帝漫不经心地向姚崇问道:“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么样?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啊?”姚崇揣摸到了皇帝的心思,便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行为也很不怎么检点;现在他们一定是有事私下嘱托魏知古,只不过是臣还没有来得及去详细询问他们。”皇帝最初以为姚崇一定会替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姚崇回答说:“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时,臣曾经多方关照他。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感激臣的恩德并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请托干求。”皇帝因此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他。姚崇坚决地请求玄宗不要这样做,他说:“此事乃是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臣已经是感到万幸了;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上的德政。”皇帝沉吟了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请求。辛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春季正月二十日,皇帝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做了卿相的高官,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时分送亲朋故旧,结果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竟难以遮风挡雨。姚崇死了一个儿子因此请了十几天的假,这样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并为此而感到十分惶恐,于是就入朝向皇帝谢罪。皇帝对他说:“我把天下的事委托给姚崇,让你安坐于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中以德威服人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工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脸上颇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说:“我做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比呢?”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有无差别?”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施行于后世,但尚且能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就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匡救时下的宰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扔下手中的笔说:“一位匡救时下的宰相,难道也是很容易找到的吗!”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因此就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疟疾向皇帝请假。皇帝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高达数十次之多。源乾曜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皇帝的旨意的时候皇帝总会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如果有时的回答不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就说:“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源乾曜也常常向皇帝道歉,承认确实是如此。朝中一有大事,皇帝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征求姚崇的意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线索、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解答】(1)B.“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错,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故选B。(2)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如首联“幅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调。颔联写景,借景抒情,“烽火”“秋雁”的意象均使人愁。颈联直抒胸臆,感叹“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梁州”,愁情益发深沉。答案:(1)B(2)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译文: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赏析: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头两句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第二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最后一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全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爱国热情跃然纸上。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必会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作者在此发问: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很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