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习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习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习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习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习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系统地纠正了党内的主观主义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C.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答案:B解析:1978年5月,在邓小平的支持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故选B项。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D.彻底消除“左”的错误答案:A解析:平反冤假错案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A项正确;B、C两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彻底消除”说法欠妥,排除D项。3.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答案:A4.1991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上议事日程。题干中《解放日报》是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舆论环境,故D项正确。5.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创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在1992年,我国出现了一次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当时出现创业浪潮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D.改革开放基本政策的明确提出答案:A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答案:A7.“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告台湾同胞书》B.“八一宣言”C.《反分裂国家法》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答案:A二、非选择题8.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人数(1982—2000年)(单位:万人)时期城镇总人口增加量人口转移人数劳动力转移人数人口转移年平均人数劳动力转移年平均人数1982—1990年8715651032088144011990—1995年4979390120207804041996—2000年1073210237573220301146——《中国统计摘要(2002年)》材料二2004年全国城市建城区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4%;城市人口3.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5%,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城市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农村仅为6.85年;城市(不包括县镇)GDP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在2/3以上;税收占全国总量4/5以上,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规模效益最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参考答案:(1)特点: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加;城市实行改革开放,城市工业生产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2)国内: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工业的发展;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下面“主要内容”属于()主要内容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停止了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故D项正确。2.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道:“我们来到了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镇经济发展是由于()A.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B.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C.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1981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正确。3.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其表明包干到户()A.没有改变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B.没有改变我国农村生产关系C.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是在中央直接推动下出现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调整了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4.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有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5.下表为某报刊对“打倒”一词在不同年份出现的频率所做的统计(单位:次/百万字)。导致20世纪80年代该词出现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67年1977年1987年频率83.8753.62.85A.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B.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A解析: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77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1987年我国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家工作着重点已经转移,所以作为阶级斗争代名词的“打倒”出现的频率大幅下降,故A项正确;“打倒”出现频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无关,排除B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C、D两项。6.下图是《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情况统计表》,其中2001年后对外贸易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推动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统计表反映了2001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7.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大部分商品处于短缺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大部分商品供应充裕。进入21世纪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出()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B.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D.我国总体上仍然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反映了我国商品从短缺走向供应充裕,中国工业生产从低效走向优质,而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正确。8.观察下图,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9.中英政府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答案:D10.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7年在评价香港回归20周年时说:“二十年前,中英两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香港问题,它既是邓小平的智慧,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类共同的财富”是指()A.“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B.香港回归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发展C.香港回归祖国给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D.邓小平对香港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和平的方式”“人类共同的财富”,突出的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世界意义,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材料二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2)材料二中的历史情形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内涵:体制转型是指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是指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说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设立,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意义: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序号重大事件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②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④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⑦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⑧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依赖于我们今天的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也与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