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单元以“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

文。这些课文,有的是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认识和解释,有的是对日常

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身边的事物展开的探究,有的则是对未来科技

展开的奇特想象,呈现了人们不同的思考和探索。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会写“援、俱”等24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37个词语。

◎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欣赏赵孟顺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倾及其楷书的

特点。

◎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阅读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二则》。

◎能概括文中事例,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能根据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探索精神。

口头表达

◎能围绕辩题收集、整理材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抓住对方讲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用语文明。

◎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面表达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能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奇特而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能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

课时分配

真理

诞生他们

文言于表里那时

口语语文

内容文一百的候习作合计

交际园地

二则个问生物多有

号之趣啊

课时222112212

14文言文二则

语文要素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3.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

说明观点的依据。

人文主题

1.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难点: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

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完成本课

“预习卡”。

2.查找孟子、孔子的相关资料。

3.根据课后练习,默读课文,尝试自己解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L会读写“援、俱、弗”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学弈》。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并能用自

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

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

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

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由题目

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解题:(出示插图)“学弈”是什么意思?(学习下围棋。“弈”

表示“下棋”)

3.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下

棋的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

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一书主要由孟子的言论汇编而成,

是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

二、读通课文,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缴、与、弗、矣”的字音。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

(2)教师聚焦易读错字音,出示句子: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为是其智弗若与?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注释进行判断。第一句中的“为”

是认为的意思,所以读w6i。第二句中的“为”是因为的意思,所以

读w。i。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1)学生自由朗读,读通句子,尝试读出停顿。

(2)教师范读。出示标有停顿的原文,引导学生把古文的节奏读

出来。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同桌对读,相互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恰当。

(4)学生有节奏地齐读课文。

3.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

说说课文大意,不理解处作标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梳理出课

文大意,将有疑问或争议处记下来,请教老师或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供大家讨论。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名一组展示,其余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聚焦难理解的词句,进行难点突破。

通国之善弈者也。

教师提示:

①启发思考:题目是“学弈”,谁来学?有学则有教,谁来教?

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预设:二人学,弈秋教。我是从“使弈秋诲二人弈”这句话中了

解到的。而理解“诲”的意思,则可以联系《论语》中“诲人不倦”

一句,就是讲教育人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这个“诲”也是“教”

的意思。

②追问:为什么请弈秋来教?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理由?

预设:因为弈秋是全国下棋下得最好的人。文中“弈秋,通国之

善弈者也”这句话说明了理由。

③点拨:“善弈者”指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可见“善……者”就

是指“善于做某事的人:那善于唱歌的人或是善于跳舞的人,可以

怎样称呼?

预设:可分别称为善歌者、善舞者。

思援弓缴而射之。

教师提示:

①提问:这里的“之”指的是什么?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预设:可结合上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推测出“之”在此

代指上句中的“鸿鹄”。

②说说文中其他“之”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

虽与3俱学。(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弗若本矣。(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通国考善弈者也。(的)

惟弈秋考为听。(助词)

③教师小结:“之”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上文中出现过的内容。

用“之”字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简洁。通过联系上下文,读者就

能推测出语句中“之”的意思。

(4)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课文大意,互相检查讲述是否清楚、完

整。

4.写字指导。

(1)由学生担任“小老师”,提示“援、俱、弗”中容易写错的地

方。

预设:要注意“援”右半部分的“爰”和“爱”的区分;“俱”

右半部分的“具”中有三横,而且长度相等;写“弗”字时要注意笔

顺。

(2)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然后教师选择个别同学的作品进

行展示并组织学生互评。

三、体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1.聚焦异同,对比态度。

(1)启发思考:围棋国手弈秋“诲二人弈”,二人“俱学”,却产

生了其中一人“弗若之(另一人)矣”的不同结果,这是为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造成二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

国出来。

预设:由“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两句可知,二人学下棋时的

表现截然不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采用走进情境、展开想象等方式朗读,旨在

引导学生读出两人不同的表现,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并最终揭示文中的道理。

2.情境朗读,揭示道理。

(1)出示小组活动要求:可通过小组成员合作朗读的方式,展现

棋盘前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组员在朗读中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

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先在组内练习朗读,然后

在全班展示。

(3)启发思考:结合大家的表演以及书上的插图,想一想他们二

人当时可能在想什么。

(4)追问: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

预设: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另一人:

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

(5)教师小结: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

同的学习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一学习需要

专心致志。

四、理解背诵,拓展运用

1.师生、生生对答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收获。

3.教师总结:其实,学弈就是学做人。只要我们走的每一步人

生之棋都是认真的,专心致志的,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

4.写信劝说。眼看第二个人什么也没学会,大家想不想劝他几

句?平时我们班上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如果当面不好劝,可以写一

封信。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

2.写一封信给学习三心二意的同学,劝说他/她改正态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辩”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的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

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开展了背诵《论语》《弟子规》的经

典诵读活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指读)大家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吗?(孔子)关于孔子

这个人物,你知道些什么?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知道就

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表现)的确,孔子是这样

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列子♦汤问》里记载

的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两小儿辩日)学生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大家看题目,“辩”是什么意思?(争斗、辩论)

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弄懂哪些问题?(预设:

他们为什么争辩?怎样辩论的?辩论的结果怎样?)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还得熟悉故事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二、读通课文,理解大意

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盂、为、沧、孰、汝、知”,

读长句时注意读准停顿。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用的朗读方法: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如果遇到多音字,联系语境,想一想字的意思再判断读音;长句子应

读出恰当的停顿。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

长句子时尝试读出停顿。

3.教师提示易读错字音。

(1)出示句子: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孰为汝多知乎?

(2)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因义定音:第一、二句中的“为”表示

“是”的意思,读wei;第三句中的“为”通“谓。表示“说”的

意思,读泥i;第三句中的“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读zhi。

4.教师提示难读通语句的停顿,出示学生停顿有困难的句子,

师生合作读。教师可抓住对话句式的相似特点,指导学生注意停顿,

有节奏地朗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教师提示:

点拨停顿:“日初出”后面的停顿十分恰当。联系上一句,我们

不难推测出“日初出”的意思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在表示时间的词

后面,我们往往会停顿一下。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

/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

/而/远者凉乎?”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试读、模仿读,以及

思考停顿理由,旨在提升学生对

文言文断句的感性认识。

教师提示:

观察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读好前一句的停顿,对你

读好后一句的停顿,有什么帮助吗?(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几乎一样,

它们的停顿应该也是类似的)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同桌对读,相互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确、停顿是否恰当。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学习第1自然段,课文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预设: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

起因。(重点讲解“辩斗”、“故二根据注释试着翻译句子)

2.学习第2〜5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1)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任务。(课件出示)

①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②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教师提示: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双方在争论,往往会根据他们各自所说

的话来判断谁更有道理。在文中,听完两个孩子的辩论,孔子作何反

应?“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预设:孔子无法判断谁说得对。可见,“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作决定、作判断。

(2)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课文大意,互相检查是否清楚完整。

四、朗读课文,读出辩论的语气

1.借助表格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

(1)边读边思,边找边画,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理清

层次。

要点:这就是两小儿争辩的过程。

(2)利用表格,指导学生分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

人物观点事理依据(事实)

日始出时去人近,近者大,远者日初出大如车盖,

一小儿

日中时远小及日中则如盘盂

(3)学生汇报,交流发现。

预设:说的都符合事实,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

点。

设计意图:

创设分角色朗读的情景,旨在引

领学生进入“辩”的状态,在朗

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

过这种趣味性的分角色朗读,达

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启发思考:两小儿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他

们既然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2.情景表演,深化理解。

(1)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一读两人的对话。

师生交流生活中与人争论时的语气、语速,共同梳理出朗读的要

求:读出与人争辩时说话语气比较强硬、语速快、声音高等特点;通

过朗读突出表现观点尖锐对立的关键词;可以结合神态、动作。

(2)启发思考: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偏偏“孔子不能

决也”,这是为什么?

预设1:仅从两小儿所言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

预设2:受时代所限,当时无法判断两小儿说的孰是孰非,孔子

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3)学生或教师补充太阳与地球距离相关的科学资料,解答“两

小儿”的疑惑。

五、迁移运用,“智”的启迪

1.情境创设:两个孩子的理由都十分充分,以至于连孔子这样

的大圣人都无法决断,还引来了两个孩子的笑话。出示: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指导朗读。

2.学生练笔: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

怎么说?请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

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要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呀!

3.教师小结: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这个问题,今天在我们看来,

是一个科学常识,并不太难。但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个难题。不但

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

子。但是作为一种人生智慧,两小儿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的

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却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照耀着我们。我们不

仅需要自然界的太阳,也需要智慧的太阳!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本课的课后习题。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3.背诵这两篇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学弈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一一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