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的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的规律。教学难点:学生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计算器计算。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既快捷又准确。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探索一条很重要的数学规律,那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这条规律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十分有用,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我想你们一定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二、教学新课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出示:36×30=1080(1)、猜想师:在这个算式中,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指名口答,说说是怎么想的?(2)、实验验证师: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猜想,人类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可是这个猜想正确吗?怎样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师:你们打算举怎样的例子验证呢?师:老师把同学们说的意思画成这样的表格,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表格来举例验证。师:先看一看表格,明白表格的意思吗?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填一填,填的时候想一想:每一行里哪个因数没变,另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的,积又是怎样变化的?师:把你填的和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是什么?符合前面的猜想吗?(3)、归纳概括在36×30=1080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也会乘这个数。(4)、再次猜想、验证师: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其它算式中也存在这样的结论吗?你打算怎么办呢?(当学生说出再举例验证后师提示学生可以画像例题中的表格,举两个例子,这样全班举的例子就多了。)师:谁来说说你举的是怎样的例子?结论是什么?(5)、得出结论师:有没有发现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不同的情况?说明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师总结规律:根据以上的探索,我们可以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了,你认为是什么?师板书完整的积的变化规律。三、巩固练习1、用规律解释(1)、口算24×30时可以怎么想?你能用刚才的规律解释吗?(2)、笔算150×12可以怎样简便计算呢?2、用规律计算(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填表格第三行的空格。提问:这里的60你是怎样得到的?如果学生说是先计算4×3=12,再算5×12=60,可提问:还有别的办法得到吗?再完成其余的表格。(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做题。提问:第一组题做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从第二次开始每次购买的数量与第一次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总价呢?两个数的积是20,如果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将会怎么变化?师:这应该是一种猜想,你打算怎用怎样的方法得出真正的结论呢?课后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探索出完整的规律。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们用计算器探索出了一条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探索的?你对哪些过程最感兴趣?你还想知道什么?五.作业:教学反思: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这条规律。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方法。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课前准备:挂图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研究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是什么规律吗?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个结论的?师:这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有了它,很多乘法计算变的十分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除法中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二、教学新课1、探索商的变化规律出示:8400÷40,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补充板书成:8400÷40=210。(1)、猜想师:首先我们来研究的是把这个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板书),商有什么变化?师:先大胆的猜想一下。(交流了学生的猜想后板书:不变?)(2)、实验验证师:针对这个算式你们作出了猜想,接下来该……师:你们打算怎样去验证?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被除数8400和除数40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一个数,看看商变不变?那就请每人举一个例子,先在心里想好你打算同时乘或除以哪个数字,再写出新的被除数和除数,用计算器算出商。最后把你写的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师把学生汇报的算式按乘或除分类各板书成一列。师:有没有同学把8400和40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后商不再是210的?如果有,让其说出算式,共同分析、纠正。师:根据左边的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右边的一列算式呢?(多指定几人回答)师:刚才大家利用8400÷40这道题得出了结论。在其他除法题中是否也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呢?你能够再找一些例子,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再次进行研究吗?这次每人写出一道除法算式算出得数后,再写两道算式,一道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的,另一道是同时除以一个数的,也都要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再与原来的除法算式进行比较。在小组内交流,要特别注意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如果有在小组内共同检查订正。师:在做例题时,你们有所发现,提出了猜想,后来又找到很多例子证明了自己的发现。现在能理直气壮地把你们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引导学生得到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板书这一结论)把书翻到第84页,读“茄子”卡通的话。提问:“茄子”卡通的结论与你们总结出的结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回答)这里注明的“0除外”是说哪个数不能是O?师:那么为什么要注明0除外呢?0作除数会出现什么问题。师:如果除数是0,例如3÷0,也就是想找到一个与O相乘得3的数,即0×()=3,括号里能填哪个数?填哪个数都不行,所以数学上规定O不能作除数。现在我们再一起把这节课发现的规律读一遍,读后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做题。提问:第一组题做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从第二次开始每次购买的数量与第一次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总价呢?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找到了一条什么规律?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这条规律与上节课找到的积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这节课还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除法的简便算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问题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的除法的简便算法加深加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教学难点:教学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有余数的除法,对余数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标题目根据360÷30=12,直接写出下面的商720÷30=180÷50=60÷5=让说出是怎样想的?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转化成简单的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二、教学新课1、探究如何使除法计算简便。出示例题:篮球的单价是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师:怎样列出算式?师:观察算式900÷50,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能不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商不变?教师小结学生的观点: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想使计算简便可以把它们同时除以一个数再计算。出示竖式后提问:你打算把900和50同时除以几能使笔算简便?师:你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了这个数,新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什么?商变不变?(指别的同学)你是除以几的?(问3~4个同学,尽量问出有除以10的同学)请同学们用新的被除数除以除数,看看商是多少?(指名板演)2、探究用商不变规律计算后余数的变化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竖式上只要怎么办?教师在原先的竖式中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O。师:这样就是把900除以50转化成了90除以5,好算吗?谁来说计算过程,我把它写下来。师: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师:再用这种方法算一遍,并在第85页的横线上填一上得数。谈话:现在如果篮球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师:(指学生板演的算式)你们能看出他是怎么使计算简便的吗?师(指着式中余下的“2”师:余数是2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验算一下。这道题你会验算吗?如果你认为余数是2也可以验算一下。师:通过验算.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余数应该是20。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几算。做好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提问:怎样算能算得又对又快?学生说算法,集体交流反馈。提问:像480÷20这样的题目过去你们也会口算,谁能说一说,现在的口算与过去的口算相比,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进步?2、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观察算式,找出题目中的错误之处。在小组里讨论错在哪里。提问:谁能说说这两题计算得对吗?不对,错在哪里?学生交流,分析错题原因,各自在书上改正,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改得对不对。提问:这两道题给你的体会是什么?四、全课总结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七教学目标:1、基于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积的变化,以及积不变的规律。2、基于商不变性质,进一步学习商的变化规律。3、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建构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选择运用规律使计算简便。教学难点:乘法算式中积不变的道理。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三节课,我们分别学了: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规律,简算(板书)分别说说“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规律”的具体内容,并写在作业本上。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练习七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发现新的规律?二、完成练习七,1、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直接写出各题的得数。师:观察两组算式,分别说说里面用到了什么知识?再说说具体是怎么想的?学生读题学生讨论、交流如第1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积也乘3。……第2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还是37。……师:刚才的口算还给了你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要灵活选择适合参照的算式,使计算更简便)2、探索积不变的道理先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师:下面的4题都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有变化的,你觉得哪几题的变化比较简单?为什么?哪几题变化有点复杂?你是怎么记的?3、用商不变规律解决问题指出:积的变化分两种,一种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此时积的变化和那个变的因数一样变。另一种是两个因数都变,一个乘几另一个乘几,积就要乘两个数的积。那积有没有不变的时候呢?看第3题:说说第1组因数是如何变的?积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利用这个发现先说说下面两组题因数是怎样变化的?所得的积会不会变化?再算一算。直接写出得数。分别选几题指名说说是怎么思考的。5、在作业本上完成第5题。交流你有什么简便的方法?6、学生读题后完成表格的填写。交流并板书:100÷20=5(次)
200÷20=10(次)
400÷20=20(次)
500÷20=25(次)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除数没变,被除数乘几,积也乘几)看了这个新发现,你觉得你还想探究别的变化规律吗?引导学生想出下面的算式,并板书:100÷20=5100÷10=10100÷5=20100÷4=25100÷2=50……说说你现在有什么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指出:其实类似的发现还有,如果硬记住这些结论很难,所以除了最基本的两条(指板书“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性质”)最好记住,其他的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算式来举例说明。三、拓展提高出示88页思考题师:为了便于发现规律,咱们先来写出一个算式,谁来说,老师写。师:按书上的要求是先把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看看商有什么变化?师:说说从这些算式中你能总结出什么?师:再按第2个要求,把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看看商有什么变化?师:说说从这些算式中你能总结出什么?师:你能把刚才发现的规律连起来说一说吗?师:应用发现的规律,先观察书上的三道算式,再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教学反思: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路。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出示: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问:能从题目中找到可以直接求出面积的数量关系吗?这道题数量关系不明显。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它的数量关系变得清晰?提问:怎样画图呢?能试着画一画吗?重点讲解画图:先画原来的长方形花圃,长8米,就画一条线段表示长8米,宽不知道,我们就大约地画出宽(图1)图1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这些已知条件,应该怎样画呢?(画图重点讲解)3米在哪里画?大约画多长?哪一部分是18平方米?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图上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示范画出图(图2)展示个别学生画的图进一步分析题意要求这个长方形(指着原来的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提问: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先求出长方形的宽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尝试独立计算小结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来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三、试一试提问:这一题与例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图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长增加了5厘米后,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求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一个长方形的宽是20厘米,宽减少了5厘米后,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厘米,求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想想做做”1、2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用的什么策略?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五.作业:教学反思: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行程问题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1、学会准确合理地运用线段图表示相关信息。2、“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老师请一个“演员”和我一起走一走:请一位学生,老师和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前的最左和最右。说:他站的地方是他家,我站的地方是我家,中间讲台是学校。早上我们同时从家出发来学校。(开始走,直到相遇)放学后,我们又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2、看完我们的表演,你知道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吗?小结:这是一个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板书关系式)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提问: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哪两位同学到前边来演示一下小明和小芳是怎样从家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进行整理?2、学生汇报整理信息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只要能把题目的数量关系清楚准确的表现出来教师就予以肯定。教师进一步把画图、列表这两种方法的重点地方强调,使方法完善。具体指导画线段图的方法步骤:eq\o\ac(○,1)确定两点表示小明和小芳家,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线段上标出学校,学校应离小芳家近一些。eq\o\ac(○,2)把小明家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小芳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表示1分钟行走的路程。4段表示行走的时间。eq\o\ac(○,3)标注条件和问题。3、提问:根据你整理的信息,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应该先算什么?4、追问:现在你们能独立解决吗?明确:可以先分别算出两人4分钟各行的路程,然后求总路程;也可以先算两人1分钟共行的路程,再求总路程。5、展示学生不同的解法6、反思解题过程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把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写成等式看一看符合什么规律?明确: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又一次证明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由一种计算方法想到另一种计算方法。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明确:理解题意画线段图或列表整理信息根据线段图或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三、拓展运用1、指导完成“试一试”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画的线段图加以完善。②指名板演综合算式,并说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追问:你能由这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解法吗?写出算式后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课件进行变式练习变“试一试”的线段图为环形跑道,动态演示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而行,两人最终相遇。在示意图上标注条件和问题,求跑道的长就是求什么?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解决的又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与上一节课有什么不同?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一般常用哪种解题策略?你还有什么收获?五.作业:教学反思: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采用什么策略来整理信息?采用这样的策略有什么好处?课件逐一出示补充题:二、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1、小明和小芳在环形跑道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小明每秒跑5米,小芳每秒跑7米,经过50秒两人相遇。跑道长多少米?2、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芳家原来有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的养鱼池,今年将鱼池扩建,宽增加了5米,面积增加了240平方米。现在养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李爷爷家有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现在因旁边的土地被征用,长减少了6米,宽减少了5米。菜地的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每次出示一题,在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是用什么策略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的?再请学生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式。三、运用策略解决一般的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问题想想做做”第5题指名读题,提问相关信息提问: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完成表格吗?指名汇报表格内容提问:要求还要挖多少天,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每个人根据表格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指名汇报思考方法、过程提问:你能根据表格整理的信息算出还要挖多少天吗?巡视、个别指导指名板演,检查汇报分析表格、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思路(交流时注意帮扶本组学困生):先算出第二周要挖的米数,再求还要多少天……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并练习说思路认真听,反馈(能否听懂)评议自由学习的请况(求小星离少年宫的米数,就是求小明比小星多走的米数)互相交流思路四.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教学反思:课题统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引入出示课本主题图。师: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出示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并进行分析:师: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分析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课本中的折线统计图)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2、揭示课题二、教学新课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师: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师: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慢吗?师: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2、联系生活举例。师: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统计这些方面的数据呢?生交流汇报: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了解结构。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师: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问: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师: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请你根据年龄的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四、全课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五、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统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会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预测。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处理办法,发展统计观念,激发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板书)指出: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说说我们通常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哪些信息?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什么统计图?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二、教学新课1、观察比较,合理选择师:两种统计图各有优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1)、分别读第97、98页上的两份统计表,读完后思考、讨论:它们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表一用折线统计图,因为更能清楚地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二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2)、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图一横轴下的一月、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图二横轴下的北京、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3)、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降水量”的常识。2、制作两幅统计图(1)、师:现在你能把这两题用合适的统计图画出来吗?(2)、交流:图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指出:当连出的线很陡时,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很大。这张图里的八月和九月降水量就相差最多。当连的线不怎么陡时,就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不大,比如说一月和二月。从图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老师适当补充)(3)、校对填写制图日期:有明确统计时间的,一般取后面的一个月;没有明确统计时间的,可以填现在的时间。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师:谁能说出“五岳”是哪五个?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表格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你认为画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师:那就请同学们在书中画一画。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你知道了哪些?师:想一想,把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3、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特殊吗?(纵轴上带曲线)说说这是为什么?完成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估计2001、20XX年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有多少元吗?指出: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做一些预测。四、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要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要反映同类事物在相同时间内的数量大小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五.作业:教学反思:课题练习八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两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学会了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时,如何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老师想考考你们,你能选几个合适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吗?(可能会有学生会讲到某生运动前后的心跳情况),补充问:如果老师要调查这一个组6个同学的心跳情况,也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吗?为什么?师:6个同学的心跳情况彼此是独立的,不会互相变化。所以应该用条形统计图。也请你说几个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师:今天这节课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练习八中的问题。二、教学新课1、完成第1题(1)、看折线统计图,完成表格。注意单位:万辆(2)、完成书上的问题:20XX年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多少万辆?(3)、你还知道了什么?2、完成第2题(1)、出示第2题中的表格,师:先请同学们仔细的看看表格中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表格中的平平的体重画成统计图,你打算画成什么统计图?为什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要画折线统计图的?)(2)、师:请同学们在书上画一画,画好后和同桌进行交流。(交流时请几个可能有困难的学生依次说说是怎么找到这些具体的数据点的?)(3)、师:根据画好的统计图,说说平平体重的增长情况。3、完成第3题(1)、师:请同学们看第3题,从表格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吗?师:你知道“亿人次”是什么意思吗?解释“人次”(可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说)比如作业尚未交的学生中,语文作业:……,数学作业:……,英语作业:……其中有这几个同学都是重复了,他几样作业都还没交。所以在统计人次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有3人次。今天缺交作业的人有×人,但缺交作业的人次是×人次。(2)、把这张统计表制作成统计图,应该画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请同学们画一画(注意检查学生数据点是否找得准确)(3)、从图中能看出什么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三、全课总结师:这堂课,练习了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华师范大学《日语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251操作系统期末试题答案
- 西昌学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神奇的阿拉伯数字画教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大纲
- HJ25-4-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 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公司保卫安全上墙制度
- 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件 任务1 车轮与轮胎检查、换位及更换
-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知识提纲
- 博尔赫斯简介课件
- 公司战略规划和落地方法之:五看三定工具解析课件
- 2021年山东交投矿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应用宋文阁课件
-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的指南
- 2023-2023学年第一学期“1530”安全警示教育记录
- 提高内镜中心内镜洗消合格率PDCA
- The Golden Ax金斧头的故事英语伊索寓言
- 调机品管理规定
- GB∕T 3089-2020 不锈钢极薄壁无缝钢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