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红岩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一,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红岩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契合性。在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融入红岩精神,能够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词:红岩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德树人;价值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红岩精神源于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传承、弘扬伟大的精神,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教育广大青年学子,进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主动、积极地融入红岩精神是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途径等问题,进而不断增强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实现。一、红岩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内在融合性伟大的革命实践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革命精神推动伟大的革命实践发展。红岩精神是在以周恩来为代表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革命家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培育、锻造的伟大精神。其科学内涵后来被提炼、概括为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这是厚植大學生爱国情怀,激扬大学生凛然斗志,增强大学生斗争本领的重要资源。推动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首先要思考的是两者的相融相通问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和红岩精神在理论上具有同源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政课,承担了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侧重从历史的角度讲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精神的感召下,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红岩精神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抗战时期的具体表现,是党史、国史教育和研究的重要主题。红岩精神从具体的事例中回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教学目标。另外,从学科属性上看,红岩精神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红岩精神在内的党史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红岩精神,传承红岩精神,弘扬红岩精神,培养大学生永葆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和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和红岩精神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主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点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红岩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百年追梦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简言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题是红岩精神的实践过程。从课程的内容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红岩精神存在众多融合点。例如,教材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点讲述日本法西斯势力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全民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是红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涉及到“重庆谈判”,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等重大议题,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积极参与以上活动的开展,推动和平民主事业的发展,体现出了红岩精神中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力量。当然,还有不少分散在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均与红岩精神有密切关联,不再赘述。综上,通过以上内容的探讨,发现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完全可行的。二、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价值意蕴红岩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构筑的伟大精神,“集中体现和升华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提供了重大的价值引领。具体来讲,可从红岩精神的内涵进行详细解读。(一)用崇高的思想境界引领大学生“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和根本立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出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2],是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胜利的保障。红岩精神是共产党人“人民至上”观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体现。抗战时期,南方局始终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群众工作宗旨,自觉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解决了群众的苦难,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脉的联系。青年大学生要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必须筑牢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深挖红岩精神的“崇高思想境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我们的党史和国史,清楚知道我们国家的发展源泉在于人民;可以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理论,养成“人民为主体”的思想自觉;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利己主义思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二)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抗战时期,南方局的广大党员干部怀抱必胜的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经受住了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战胜了一切困难和敌人,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无数的红岩烈士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住了自己的初心,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而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必须筑牢信仰之基,才能激发出前进的不竭动力,增强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自觉和时代责任。理想信念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头脑固有的,需要后天的培育、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重要的一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中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课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讲述共产党人凝结的红岩精神,讲述红岩精神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帮助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大学生许党报国、立鸿鹄之志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三)以巨大的人格力量感染大学生红岩精神中的巨大人格力量是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外化。抗战时期,在重庆,与国民党人贪污腐败、纸醉金迷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局人像六月的风荷,保持了“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高尚品格。面对国民党频繁的军、警、宪、特盘查和监视,南方局人时刻铭记周恩来提出的“遇到突然事变,共产党员要有骨气”。总之,在风雨如磐的斗争环境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红岩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闪耀着崇高道德风范的人格光芒,进而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新时代的青年投身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锻造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这就需要高效重视发挥红岩精神的激励作用,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引导作用,将蕴含巨大人格力量的红岩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机融合,帮助青年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坚定的意志,涵养优良的作风、充沛的正气,在新时代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四)以浩然的革命正气熏陶大学生浩然革命正气不仅体现在南方局共产党人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更展现在面对生活的困难、物质的诱惑、生命的威胁、死亡的考验等重要时刻的选择。可以说它是共产党人高尚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完善人格素质的试金石。翻阅历史,我们看到从南方局的领导人,到各个战线的红岩干部、战士,他们在面临生命威胁时,在面对名利诱惑时,面对家国抉择时,舍生取义,以身殉道。在这个战斗的过程中,他们秉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艰难的环境中培育、凝结了浩然的革命正气,表现出“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铸成了共产党人坚定不摧的革命意志,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生活在一个物资丰盈、生活舒适、关怀备至的环境中,极少经历大的苦难和波折。如何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抗挫能力,乐观、勇敢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无畏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民族复兴凝聚起青春的力量,显然,借助思政课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烈的故事,学习英雄的精神,高扬英雄的旗帜,逐渐塑造他们的英雄情怀,养成英雄的品格,并增强斗争的本领,发扬斗争的精神,从容应对人生中的风险挑战。三、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路径思考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关键是找到适合的途径、方法,帮助大学生弄懂学透红岩精神,进而自觉产生认同感,从而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最后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一)加强红岩精神与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这决定了知识点不可能平均着墨,即便是教材的核心问题叙述也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就有必要进行教材建设,对教材未涉及但又意義重大的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如以伟大红岩精神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教材体系。总体来讲,将红岩精神的“四大内涵”和“五大特点”积极主动地融入教材,转换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制定教学大纲、组织课堂教学提供基本的遵循和标准。当然,这就要求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梳理出融合的重点。具体的切入点前文已举例说明,不再赘述。如此,才能实现课程目标性和内容性相统一的目的。同时,在教材建设方面,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将伟大红岩精神的相关史实和研究成果充实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教材中,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二是重视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编写红岩精神辅助读本,研制教学讲义等。简言之,充分利用、挖掘“教材”的功用,保障红岩精神有效进入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二)丰富红岩精神融入课程的教学方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现红岩精神的育人作用,教材体系的建构是基础,关键一环是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价值。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应多思考,研究新的、符合学生认知的、提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将红岩精神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实现其信仰体系的转换。具体讲,进行红岩精神的专题式教学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在思政课改革过程中,专题化教学被认为是“落实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和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回应现实重大关切、提升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有效途径”[3]。红岩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借助这一形式。例如,在课程的第六、七章,可以设计单独的专题对红岩精神进行系统的讲授和阐发,讲述伟大红岩精神的历史生成、含义、特征、当代价值,及其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红岩精神,清楚红岩精神的历史逻辑和时代价值,从而养成对红岩精神的整体认知思维。(三)重视社会实践,巩固提高课程学习教育的成效社會实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高校铸魂育人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与红岩精神相关的课程实践,进一步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感受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目标。具体来讲,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和筹划。一是重视与相关文博单位的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继承、发扬红岩精神,要加强与红岩精神密切相关的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合作,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合作举办展览,设立相关的科研项目,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等。这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育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良好结合。二是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组建“红岩社团”。学生社团是开展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依托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举例说明,可以引导学生组建“红岩英雄社团”,通过丰富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从中体会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不朽精神,进一步加深对斗争精神、英雄气概、家国情怀的理解,从而树立坚定的信仰,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如此,主动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大学英语听说(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
- 提升急救效率的科技应用计划
- 财务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计划
- 股票增值权协议三篇
- 财务管理系统的集成与优化计划
- 信阳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班级媒体宣传的创新方式计划
- 单位(子单位)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表
- 市政工程施工总体部署
- 护士准入申请表
- 宠物公园项目策划书课件
-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完整版课件
- 环境经济学-第十二章-环境经济政策课件
- HDICT营销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更新版)
- 立式圆筒形储罐总体试验记录
-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的应用课件
- 2022年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麻醉恢复期安全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