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知识要点_第1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要点_第2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要点_第3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要点_第4页
基础护理学知识要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护理学要点

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

1.抢救物品的“五定”: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

期检查维修

2.护理工作中的“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3.病室湿度、温度的高低对患者的影响:

(温度):①空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呼吸和消化功能,不利于休

热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

②室温过低则使病人畏缩不安、肌肉紧张、缺乏动力、也容易在诊疗护

理时受凉

(湿度):①湿度过高,蒸发散热作用减弱,抑制汗液排出,病人感到潮湿、气

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

②湿度过低,室内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可引起口干咽痛、烦

渴等不适,对气管切开或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尤其不利

4.病室适宜温度:普通病房适宜温度18-22℃,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老年

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2224℃

5.铺床法的注意事项:

①病人进餐或接收治疗时,应暂停铺床

②用物准备齐全,折叠正确应按使用先后顺序放置

③操作中应用节力原则:减少走动次数,避免无效动作,身体靠近床边,两腿根

据情况左右、前后分开,稍屈膝,以扩大支撑面,增加身体稳定

④铺麻醉床时应更换干净的被单,保证术后病人安全舒适,预防感染

⑤中单要完全遮盖橡胶中单,避免橡胶中单与皮肤直接接触

第二章入院和出院护理

1.分级护理的使用对象及巡视时间:

①特级护理:随时抢救的病人、重症监护病人、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病人、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杀伤的病人、肾脏替代治疗(CRRT)。专人24h护理

②一级护理: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

热、大出血、肝肾衰竭和早产儿等。(每lh)

③二级护理: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病人。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年老体弱者、

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每2h)

④三级护理: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病人。一般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病人

和择期手术前的病人等(每3h)

第三章舒适与安全

1.被迫卧位的概念:指病人意识清楚,也有变换的能力,但由于疾病影响或为治

疗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2.卧位的分类:(按卧位的自主性分)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

(按卧位平衡稳定性分)稳定性卧位,不稳定性卧位

3.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①颜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减少局部出血,减少肿胀。

②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

③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手术后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

以缓解疼痛、促进舒适,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④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有利于向站立位过渡

4.三阶梯镇痛疗法的内容:

①第一阶段:轻度疼痛的病人。选用非阿片药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

氨基酚等

②第二阶段: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卡因

③第三阶段:重度和剧烈癌痛。如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嚏(度冷丁)、

美沙酮

5.中凹卧位的姿势:病人仰卧,双臂置于身体两侧,抬高头胸部10℃-20°,抬

高下肢20℃-300

6.常用保护具的适用人群:儿科病人,坠床高危病人,某些术后病,皮肤瘙痒

病人,精神疾病病人,长期卧床、极度消瘦、虚弱及其他易发生压力性溃疡者

7.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端坐位的适用范围:

①头低足高位:体位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胎膜且破、预防脐带脱垂,跟骨牵引

或胫骨结节牵引

②头高足低位:颅骨牵引,颅脑疾病颅脑手术后病人、预防脑水肿

③端坐位:左心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由于极度呼吸困难,

病人被迫昼夜采取端坐位

8.体位引流采取的卧位:头低足高位

9.肌力的分级: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5级:肌力正常

10.ROM操作方法:见p60页

11.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固定松紧适宜(以能伸入1-2个手指为标准),每2h

松懈1次或结合病人意愿给予松解。约束期间,需随时观察受约束部位的皮肤和

血液循环。及时记录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灭菌、无菌技术、医院感染的概念

①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以

及细菌芽抱的过程

②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上,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③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狭义上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

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

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

始或入院时己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广义上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

在医院活动的人群

2.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3.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法的特点:①物理监测法:将留点温度计的水银端甩至

50以下,放入需灭菌包内,待灭菌后检查读数是否达到灭菌温度

②化学监测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常规检测手段

③生物监测法:是最兀靠的检测方法

4.无菌物品的有效期:

①一般未开包的无菌包有效期为7天,已开过包的有效期为24h

②无菌持物钳干燥保存法有效期4h.,而湿式保存法有效期为7天

③无菌容器内应定期消毒面菌;一经打开有效期为24小时

④已开瓶的无菌溶液,有效期24小时

⑤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4h

隔离衣的注意事项:

①穿隔离衣前,应备齐操作所需一切用物,检查隔离应有无潮湿破损,长短需遮

盖工作服

②穿脱隔离衣时,避免污染清洁面和面部

③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接触清洁物品,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活动,双臂应

保持在腰部以上,肩部以下视野范围以内

④隔离衣应每天更换,接触不同种病人时,应更换隔离衣,如有潮湿或污染,应

立即更换

⑤脱下的是隔离还需使用时,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

面向外

6.戴脱无菌手套的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②手套大小合适,修剪指甲

③戴手套时,手套外面不可触及非无菌物品和未戴手套的手,戴手套后双手始终

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如发型手套破损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

换,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手套外面勿触及皮肤,脱手套后应洗手。

7.隔离区域的划分:

①清洁区:是指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人员的值班室,更衣室,

配膳室,浴室以及库房

②潜在污染区:指凡有可能被一定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灰护办公室,治疗室、

护士站、内走廊

③污染区: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并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室,处置

室,污物间、外走廊,厕所。

8.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①病人的隔离:病人口鼻分泌物需经严格消毒后再倾倒,病人的专用的痰杯要定

期消毒,被病人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焚烧或做消毒一清洁一消毒一清洁

②严格进行空气消毒

③预防: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

脱,并正确处理使用过的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穿好护

服,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9.戊二醛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p79

8.使用百部酊灭头虱时头发包裹的时间:24h

9.炎性浸润期大、小水疱的处理方法:对未破的小水疱可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减

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

器抽出疱内液体,不正剪去表皮

10.取下的义齿正确处理方式:在清水(冷水)中保存

第六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波动范围不超过

多见于肺炎性球菌肺炎、伤寒等

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温差可达1℃以上,多见于败

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疾病等

潮式呼吸:乂称陈-施呼吸,特点是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

逐渐变为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20s)后,又重新重复以上变化的

周期性呼吸,其形态就如潮水起伏

吸痰法:是指由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

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2.体温表放置部位:

①将体温计汞端斜放于舌下热窝,测量时间3分钟

②腋窝,测量时间10分钟

③润滑巩端插入肛门3~4cmemcm,测量时间3分钟

3.成人正常体温平均值及波动范围:

①口腔:37.0℃(36.3-37.2℃)②肛温:37.5℃(36.5-37.7℃)

③腋下:36.5℃(36.0-37.0℃)

4.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①体温上H期: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苍白、畏寒、干燥无汗,严重者有寒战。体

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

②高热持续期:其代谢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为颜面潮红

③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表现为大量出汗,骤退是指体温突然下降,多见于肺

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

5.三凹征的内容:胸锁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或腹上角凹陷

6.体温测量的注意事项:

①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吸困难的病人不宜测量口

温,腋窝有创伤不宜测量腋温,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导致心律不齐)

②病人咬碎体温计,首先应立即消除口腔内玻璃碎屑,然后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

水的吸收,服用粗纤维食物促进水的排泄

7.测量呼吸的方法:

①护士测脉搏后手仍然保持诊脉姿势

②观察胸部或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③一般情况测量30s,测得数值乘以2;婴儿或异常呼吸者应测Imin

8.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①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②偏瘫、肢体

有损伤的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肢体,避免选择静脉输液一侧肢体

9.测量血压的“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10.氧气浓度叮流量的关系:吸氧浓度(蛤=21+4X氧流量(L/min)

11.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

①待安静休息30min后再测;②选择健侧肢体测量

③不可用拇指诊脉;④当脉搏细弱无法测量清楚时,可用听诊器听心率Imin

12.发热的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①低热:37.3-38.0℃②中等热38.1-39.0℃

③高热:39.1-41.0℃④超高热41℃以上

13.奇脉见于何种疾病: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病人

14.脉搏短细的特点:脉率少于心率。发生机制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常

见于心房纤颤病人

15.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①病情观察: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病人应每4h测量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3d后,改为每日2次。若出现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组等说明病情加重。小儿

高热易出现惊厥

②降温:首选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9℃,可在病人头部、胴窝、腹股沟放置冰袋、

冷毛巾,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体温高于39.5℃,可为病人做温水或乙醇拭浴等全

身冷疗方法降温

③补充营养和水分;④促进病人舒适;⑤心理批理;⑥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冷热疗法

1.冷疗法、热疗法的目的:

冷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