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建筑史1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第一节城市建设第二节宫殿建筑第三节佛教建筑第四节住宅与陵墓建筑第五节建筑技术与艺术2【教学目标】主要了解隋唐五代时期建筑发展概况,掌握城市建设与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类型,掌握中国木构架建筑成熟期的主要特征及建筑技术与艺术发展的特征。【能力要求】掌握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色掌握大明宫宫殿建筑群的总体布局艺术掌握含元殿与麟德殿的单体建筑艺术掌握佛殿建筑的木结构特征掌握佛塔的主要类型与典型实例掌握唐乾陵的规划布局艺术3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引言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本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巨大发展。重新统一都城宫殿大运河长城木构架建筑体系成熟日本韩国4第一节城市建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隋·大兴城1.首都长安:弃旧建新隋定都长安,因汉长安城已不宜居住,隋文帝决定另建新都,命宇文凯规划营建,定名“大兴城”2.大兴城形制规模格局:宫城、皇城、郭城特点:官府集中于皇城,与郭城的民居、市场分开(是其创新之处)
建成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3.奠定了唐长安城作为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的基础(明清北京城的1.4倍,汉长安城的2.4倍。)5第一节城市建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唐·长安城1.大兴
长安
城市格局:沿袭隋大兴城,在大兴城基础上,新建大明宫(郭城北墙外)、兴庆宫(城内东部)2.形制规模1)皇城、宫城前后相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2)宫城: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3)皇城:南北1843米,东西2820米4)宫城:由3组宫殿组成5)皇城:寺、监、省、署、府、卫等中央衙署6)左祖右社:太庙、太社(社稷)中轴线两侧6第一节城市建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唐·长安城2.形制规模7)城门:东、西、南各3座8)六街:6条主干道,朱雀大街宽150米9)南北中轴线:长达9公里7第一节城市建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唐·长安城2.形制规模10)里坊:108个
小枋:1里见方,1条横街大坊:2倍小枋,2条十字交叉街11)市:东西市西市:“胡街”,主营国际贸易;东市:220行商店每日中午开市中晚唐:夜市8恢弘的规模壮丽的宫殿繁华的枋市连绵起伏的寺观塔楼宽阔的街道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都城风貌第一节城市建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唐·长安城妖猫传拍摄地:襄阳唐城影视基地9第一节城市建设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唐·长安城唐长安城成为东亚城市规划范例幽州城益州城京都奈良渤海国·龙泉府10第二节宫殿建筑(大明宫)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本时期最重要的宫殿建筑代表便是唐代的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外东北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后经过陆续扩建,成为唐代主要朝会之所。11第二节宫殿建筑(大明宫)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建筑群总体布局1、地势:处高地,居高临下,眺望全城2、形状:不规则梯形3、规模:周长7.6公里,总面积3.27平方公里(近5000亩,相当于4个农大西校区,与郑州大学新校区面积相当)北京故宫的4.5倍。12第二节宫殿建筑(大明宫)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建筑群总体布局4、前朝后寝:外朝和内廷5、前朝中轴线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6、内廷:太液池为中心,殿阁楼台三四十处13第二节宫殿建筑(大明宫)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含元殿1、位置:中轴线第一殿2、功能: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献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场所3、规模:殿基高出地面15.6米,东西宽76米,南北深42米,面阔11间,面积1966平方米(与太和殿相近)14第二节宫殿建筑(大明宫)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含元殿4、建筑形制:单层、重檐庑殿顶、殿前有长70米的坡道,共7级,远望如龙尾,称“龙尾道”
殿前左右有阙楼一对,相向而立,采用飞廊与殿身连接,形成环抱之势。15第二节宫殿建筑(大明宫)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三、麟德殿1、位置:太液池西侧2、功能:天子赐宴群臣、宰臣奏事、藩臣朝见、观看伎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3、形制规模:建筑组合体,由前、中、后三殿组成。总进深17间,面阔11间,底层5000平米(太和殿3倍)16第二节宫殿建筑(大明宫)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三、麟德殿4、地位:中国古代最大的殿堂5、意义:三殿串联、楼台簇拥、高低错落的组合形式,是早期聚合性高台建筑向后期离散型殿亭建筑演变的中间形态。17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本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佛教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佛寺即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市民的公共文化中心。佛寺的平面布局多以殿堂门廊等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组群形式,殿堂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退居到后面或一侧,或建双塔,位于大殿或寺门前。18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本时期建造的佛寺、佛塔数量和规模很大。据记载,当时唐长安城内有佛寺90余座,有的寺院占了整整一坊之地。唐代建筑留存至今的只有4座木构佛殿和很多砖石塔。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出现排佛事件,史称“会昌法难”。19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木构佛殿留存至今的4座木构佛殿: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1、南禅寺大殿重修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是我国现存有明确记载年号的最早木构建筑,规模较小。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20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木构佛殿2、佛光寺大殿1)地点:山西五台2)建设时间:相传建造于北魏,唐大宗元年复建。3)寺院布局:东西向轴线、三层台地、三重院落,佛光寺大殿位于第三层台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它打破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没有唐朝木构建筑”的断言,被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21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木构佛殿2、佛光寺大殿4)规模:面阔7间、进深8架椽(4间)。5)平面: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子组成,属于“金厢斗底槽”平面形式。6)抬梁式构架22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木构佛殿2、佛光寺大殿7)单檐庑殿顶:高跨比:1:4.77,坡度平缓、稳重舒展8)斗拱:承重、装饰性。出檐深远,屋顶挑出墙身近4米,斗拱硕大9)侧脚与生起23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木构佛殿2、佛光寺大殿大殿平缓挺拔的屋面,深远舒展的出檐,造型遒劲的鸱尾,微微凹曲的正脊,雄大有机的斗拱,细腻的柱列“侧脚”与“生起”,组构了唐代建筑外观简洁、稳健、恢弘的气度,表达出豪爽的美。24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木塔砖石塔密檐式楼阁式单层25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1、楼阁式塔西安兴教寺玄奘塔西安慈恩寺大雁塔26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1、楼阁式塔西安兴教寺玄奘塔1)时间: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2)地位: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墓塔3)形制:高21米,全部用砖砌、底层南面有拱门,内有龛室,供玄奘像;二层以上全部填实;塔身共5层。整体比例匀称,形象简洁洗练27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1、楼阁式塔1)时间:唐永徽三年(652年),明代万历年间用砖对外墙进行了包砌维修2)形制:平面方形,空筒式结构,通高63米,内设木梯、木板楼,塔身收身显著,逐层减小宽高。雄伟稳重、带有简洁、雄健的唐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28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2、密檐式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云南大理千寻塔河南嵩山永泰寺塔和法王寺塔29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2、密檐式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1)时间:707年2)高度形状:平面方形,空筒式结构,残高43米,原塔为15层密檐,塔顶损毁后只剩13层。3)塔内部:塔内有砖砌磴道30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2、密檐式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4)塔身外形:塔身一层较高,南北各1门上部逐层降低,各层有出砖叠涩挑檐墙面光洁无饰塔身5层以下收分很小,6层以上急剧收杀,塔体呈流畅的抛物线外形。31第三节佛教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佛塔2、密檐式塔1)时间:五代南唐时期2)形制特点:八角密檐石塔塔高18米基座宽大:须弥座、覆莲座、千叶莲座塔身每面雕刻有佛龛南京栖霞寺舍利塔32第四节陵墓与住宅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住宅本时期的住宅没有实物遗存,但可以通过一些诗文、典章、传记等设计宅第的记述,以及敦煌壁画、传世卷轴等进行推测。1、住宅布局:
虽然廊院式还在继续,但已明显趋向合院式发展。2、等级制度
凡宫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庶士各有等差。体现在:门屋的间架数量、屋顶形式及细部装饰等各方面。33第四节陵墓与住宅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住宅3、融合自然:
自魏晋以来,文人名仕有崇尚山水田园的风气,隋唐时期的名仕住宅仍继承了这一习气。呈现出三种融合自然的方式:一是山居形式将宅屋融入自然山水;二是将山石、园池融入宅第,组构人工山水宅园三是在庭院内点缀竹木山池,构成富有自然情趣的小庭院。甘肃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住宅34第四节陵墓与住宅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陵墓
该时期的陵墓建筑,其她点主要是利用山形,即“因山为坟”。关中十八陵中,仅有4座采用秦汉时期“封土为陵”的做法,其余均仿照魏晋南北朝时期“依山为陵”。35第四节陵墓与住宅建筑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陵墓代表性建筑: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整体模仿唐长安城的格局三道门阙,象征着郭城、皇城、宫城的正门36第五节隋、唐、五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在本时期进入了“成熟期”,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筑组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第二,大型建筑得到发展,木构技术进入成熟阶段;第三,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已经有了以“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用材制度。第四,砖石建筑在本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37第五节隋、唐、五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一、大型建筑组群布局本时期的建筑组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宫殿、陵墓及宗教建筑组群等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例如:大明宫从丹凤门经外朝三殿至内廷太液池,轴线长达1600米,含元殿利用凸起的高地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形成了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38第五节隋、唐、五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木构技术的发展该时期解决了木构建筑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建造大体量建筑不再像汉代以前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逐渐摆脱夯土构筑物的扶持而发展成为独立的木构架。39第五节隋、唐、五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二、木构技术的发展在唐高宗后期及武周时期,以木构架为主体的大型殿宇已达到成熟的水平。例如:唐睿宗垂拱四年所建的武则天明堂就是初唐超大型建筑的一个突出例子。这座明堂并非高台式,而是一座大尺度的带堂心柱的3层楼,它满足了传统明堂上圆下方的传统形态,且主体结构摆脱了土台核心的扶持而代以中心堂柱的木构架,显现出这个时期大型建殿阁木结构技术的新面貌。神都洛阳紫微城(万象神宫)40第五节隋、唐、五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三、设计与施工的发展1、斗拱等构件形式和用料已经规格化,建立起用材制度2、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出现了专门从事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都料”,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房屋建成后要在梁上记下都料的名字。41第五节隋、唐、五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第三章隋、唐、五代建筑四、砖石建筑的发展本时期砖石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物赵县安济桥,建于隋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厨房承包合同
- 宿舍承包合同范本
- 2025杂工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关于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书例文
- 房子装修承包合同
- 提高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
- 2025会计工作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副食品供货合同范文
- 工程材料采购合同简单
- 2025共有产权住房 预售合同 (范本)
- 2025江苏南京市金陵饭店股份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共政策分析 课件汇 陈振明 第0-9章 导论、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政策监控
- 2025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全册单元重点知识点与语法汇编
- 《小学作文指导》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 高考作文答题卡(作文)
- 在乡村治理中深化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一张图工作方案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工程伦理第二讲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