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 统编版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 并序》第一课时 课件_第1页
高一年级 统编版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 并序》第一课时 课件_第2页
高一年级 统编版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 并序》第一课时 课件_第3页
高一年级 统编版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 并序》第一课时 课件_第4页
高一年级 统编版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琵琶行 并序》第一课时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统编版—语文—第三单元

《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

“高山流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领会到了“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遂为知音。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地说:“我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前期:仕途顺利,为民请命。讽喻诗(如《卖炭翁》)后期:贬为司马,独善其身。闲适诗、感伤诗

(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作者介绍琵琶行关于歌、行、引:行: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多用于铺叙记事,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换。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一、全诗的感情基调:悲思考诗前小序与第一段的作用。时间:被贬第二年的秋天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客人、琵琶女事情:送客闻琵琶、聆听琵琶曲、听诉身世苦本诗的写作动机:同病相怜伤迁谪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赏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2.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二、悲凉的环境烘托两位悲情的人物。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三、两个素昧平生、地位悬殊的人为何就能相识相知,琵琶女何以有机会向白居易倾诉衷肠?琵琶声是两人情感的媒介。因为有了琵琶声,才会‘主人忘归客不发’;因为有了琵琶声,白居易才会‘移船相近邀相见’,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琵琶女的琴技高超、突出音乐的美四、沦落人才懂沦落音,沦落音触发沦落情,那么点燃这沦落情的沦落音诗中共写了三次,最详细的是第二次,文章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寻”、“暗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急切、欣喜——侧面描写琵琶女琴声优美。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了琵琶女矜持、含羞、矛盾。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第二次演奏

倾诉悲情。琵琶女演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清脆圆润欢乐曲

婉转低沉沉思曲

激越雄壮悲愤曲戛然而止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传达出女子愤怒的抗争与呐喊。叠词大量比喻喻体及音乐特点《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给人无限的联想。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常用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宋·司马光《锦堂春》第三次演奏作业:1.背诵一、二段。2.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写一个场景。要求:①以环境描写为主;②符合意境,想象合理;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④不少于200字。谢谢大家!高一年级—统编版—语文—第三单元

《琵琶行并序》课堂答疑1.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明确: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2.课文中写景的诗句不多,看似随意且不露雕琢的痕迹。请把这些诗句找出来,说说他们对表现全诗的主旨和意境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中写景的诗句主要有几处。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写秋风中的枫叶、芦苇,渲染秋天的冷落萧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伤感凄凉的基调;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江水无声,秋月无言,以无声衬托有声,充分写出了听众被琵琶曲征服后,为之陶醉、静默回味的场面,且与上述秋景特色相呼应2.课文中写景的诗句不多,看似随意且不露雕琢的痕迹。请把这些诗句找出来,说说他们对表现全诗的主旨和意境有什么作用。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是琵琶女自述际遇,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④“住在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孤独无聊,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以上几处写景,看似不经意,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情思,对场面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都不可缺少。3.如何理解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形象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明确: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这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