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醉翁亭记【北宋】

欧阳修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它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又因其特色被称为“天下第一亭”,并因欧阳修为之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游玩而建。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醉翁亭内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宁静;古树婆娑,亭台错落;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翻译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啊。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露出,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

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6.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到溪水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造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可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1.朗读课文第1段,说说课文是如何介绍“醉翁亭”的位置的。文本研读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一笔勾出滁州地理环境的总特征,接着作者将镜头推近到“西南诸峰”,渐渐望见那“蔚然而深秀”之色。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作者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西南诸峰引向琅琊山、酿泉,引向泉上的醉翁亭,“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动的泉相映成趣,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2.再读课文第2段,这段写了什么内容?和第1段有什么关系?

第2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2段是第1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文本研读3.第3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与民同乐图(宴游图)。“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宴游图)。文本研读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3段写游人之乐?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文本研读5.第4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日暮醉归的情景,归结出“与民同乐”的主旨。文本研读合作探究

1.课文第3段写“太守醉也”,如何理解太守的“醉”?太守的“醉”是为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民同乐而醉。“醉”既照应了上文太守的“醉翁”自号,又开启下文,点明太守“醉”与“乐”的原因和内容。合作探究

2.课文第4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乐”?哪种“乐”的境界最高?为什么?衬托。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乐”在太守这里得到了升华。合作探究

3.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一个“醉”,作者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更借“山水之乐”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特。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了“醉翁之意”不只“在乎山水之间”。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点出全文的主旨。写法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从全文的层次结构上看,作者采取了层层递进、巧妙呼应的手法,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文章从开头的全景、远景描写,逐步收缩视野,再用特写镜头定格醉翁亭,仿佛在引导读者寻幽揽胜,充满发现的乐趣;文章中间的写景,则是早晚接续,四时递次;写游乐,先滁人而后太守。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

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文中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增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出语自然,浑然天成,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文中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些整散结合的句子,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