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高二地理试题2024.1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2021年11月8日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形势,右下角框图表示虚线框内海平面气温分布状况,a—d为气温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2.气温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a=b<c<d C.a>b>c>d D.a=b>c>d【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强,而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应该弱,但图1中显示乙地有6级以上大风,甲地风力相对较小,表明气压和气压梯度力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D;气温并不能直接影响风力大小,且图中没有信息表明两地风力大小与气温有关,排除A;地转偏向力主要影响风力方向,对于风力大小影响较小,排除B;图中显示,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乙地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因此摩擦力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正确。故选B。【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内是冷锋系统,西北是冷气团,东南是暖气团,锋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气温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因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等温线a、b、c、d数值的大小排列是a<b<c<d,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梯度力,它是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高空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低空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锡尔河源于天山山脉,注入咸海,汛期从每年3月持续到9月,其径流变化直接影响着咸海的水量平衡。20世纪60年代以来,锡尔河干流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复活岛原是咸海中部的湖心岛,近几十年来,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图示意1984年和2010年咸海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锡尔河汛期径流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太阳辐射 B.降水 C.地形地势 D.气温4.锡尔河汛期较长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中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 B.流域内雨季开始的早,结束的晚C.流域内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 D.源头冰雪面积广大,融化时间长5.导致复活岛逐渐与陆地相连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湖泊萎缩 C.地壳上升 D.围湖造田【答案】3.D4.A5.B【解析】【3题详解】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以北的天山山脉地区,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气温高,补给量大,D正确,排除ABC。故选D。【4题详解】锡尔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游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9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为主的补给,形成夏秋汛,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不同海拔地区的积雪融化时间不同,也导致了汛期延长,A正确。汛期长短和河源冰川面积广大关系不大,D错误。阿姆河深居内陆,受西西风带控制时间短,流域内雨季短,BC错误。故选A。【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复活岛是咸海内的湖心岛,由于咸海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水位下降,导致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B正确;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C错误;咸海入湖水量减少,入湖泥沙也减少,A错误;该湖为咸水湖不适宜开垦成耕地,不可能围湖造田,D错误;故选B。【点睛】上世纪60年代苏联要求中亚人民大量种植棉花,大量的开荒种植导致本应流入咸海的水被大量用来灌溉,导致咸海水量大幅下降。某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下图示意该谷地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导致沟谷到坡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土壤温度 C.降水 D.土壤水分7.该地地带性乔木类型最可能是()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答案】6.D7.B【解析】【6题详解】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有利于水生植被发育生长,因此影响该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而与气温、降水状况和土壤温度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该区域位于温带,其地带性乔木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方性分异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级的地域分异。印度是一个降水充沛、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每年5月印度常经历高温天气。下图示意1950—2016年印度逐月洪涝频次、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印度9月洪涝频次高于6月的主要原因是9月()A.西南季风势力强盛,降水强度较大 B.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能力差C.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地表径流量大 D.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快9.与7月相比,印度5月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正值旱季多晴天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受印度高压控制 D.受夏季风影响较大【答案】8.C9.A【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9月份和6月份的降水量相差不大,A错误;9月份和6月份的植被覆盖率没有差异,B错误;读图可知,印度自6月份进入雨季,降水丰沛,地表径流不断下渗使土壤湿度大,到了9月份降水总量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土壤中水分含量接近饱和,大部分降水直接转化为地表径流,形成洪水,C正确。地势起伏没有季节差异,D错误。故选C。【9题详解】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由西南季风带来,结合上题可知,5月份西南季风还没有到达,降水少,晴天多,且此时白昼时间较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A正确,D错误;印度5月与7月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B错误;印度5月受印度高压的影响小,C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于中国台湾岛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源于大陆的东北季风,降水稀少,夏季盛行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5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海水表面温度(SST)体现了海洋内、外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变化深受气候、陆地地面环境和海水动力作用的影响。下图示意长江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与该河口邻近海域SST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对长江口邻近海域SST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气温 B.洋流 C.降水 D.海浪11.下列月份中,该地区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的是()A.4月 B.6月 C.8月 D.10月【答案】10.A11.D【解析】【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多年月平均气温曲线与SST月均曲线的形状极为相似,大致呈正相关。因此可推断大气温度对河口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有决定性作用,即大气温度的变化,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从而使SST也发生明显的响应,A正确;洋流、降水、海浪都会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的SST,但是不是最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当河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与该河口邻近海域SST相差最大时,海气交换才最强。在图中对应的4、6、8、10月处分别作一条垂线将会看到它与河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及邻近海域SST分别有一个交点,再分别通过两个交点作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直线与左右坐标的交点即为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和该河口多年月平均气温。由此可判断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和该河口多年月平均气温10月份时温差最大,海气交换最强,D正确;4、6、8月的温差均小于10月,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洋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穿越海气交界面热量输送。即一种物理量的交换。主要有辐射传输、感热输送和潜热输送三种方式。海洋层结比较稳定,海水密度大,总质量比热大,太阳辐射能大部被其吸收,所以热容量很大。因此,海气之间的热交换,主要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海气热交换是双向的。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地处()A.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B.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13.相对甲地,乙地更适合种植水稻,其主要影响因素()A.热量,水分 B.水分,地形 C.热量,地形 D.水分,土壤【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地壳很不稳定,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所以火山地震频发,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所在区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也使得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几条河流上游的分水岭附近,不利于保水,不利于水稻的种植;而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可知,乙区域有平原和沼泽低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B正确;甲、乙所在区域热量、土壤条件差别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这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有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下图示意某日正午海口(110°E,20°N)某住宅小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此日日出方位()A.东稍偏北 B.北稍偏东 C.东稍偏南 D.南稍偏东15.此日后几天内,该地()A.昼长渐长 B.太阳辐射增强 C.日落偏北 D.楼影不会消失【答案】14.A15.D【解析】【14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H=90°纬度差,72°=90°(20°±a),a=2°N,因此太阳直射2°N,此时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因此日出方位位于东稍偏北,A正确,排除BCD。故选A。【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N,此日后的几天内,太阳直射点方向可能向南移,也可能向北移,因此,该地日出日落方位、昼长变化、太阳辐射的变化都不一定,ABC错误;根据太阳直射点纬度每移动一度,大约用4天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为2°N,此后几天,该地不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楼影不会消失,D正确。故选D。【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体北高南低,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下图示意高黎贡山自然带垂直分布。(1)分析高黎贡山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的原因。(2)说明高黎贡山垂直自然带多样的原因。(3)分析高黎贡山形成亚热带干暖河谷灌丛带的地形因素。【答案】(1)地壳运动抬升明显;河流侵蚀作用较强,加深河谷。(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南北跨度大,相对高度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

(3)位于横断山脉中最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山谷高差大,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明显;受局部山谷风影响,白天垂直方向上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增加谷底气温,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形成灌丛带。

【解析】【分析】本题以高黎贡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山地垂直地带性和自然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地区,该地区地壳运动活跃,造山运动强烈,导致山体抬升。同时,河流的强烈下切侵蚀作用加深了山谷,使得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小问2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高黎贡山地处亚热带地区,水分和热量条件很好,适合众多物种的生存;其次高黎贡山的南北跨度大,相对高度大,集合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高黎贡山的气候条件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物的生存,高黎贡山地处偏远,很少有人类的足迹,人类对高黎贡山的影响极小,同时伴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科学考察能力提升,人类发现未知的野生动植物也越来越多。【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最西部,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明显,通安徽由于局部的山谷风影响,白天垂直方向上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明显,这两方面原因使得谷地蒸发旺盛,所以河谷出现干暖灌丛带。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S岛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以西约1000km的赤道附近,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该岛屿沿海低地散布有灌木和仙人掌。下图示意S岛等高线(单位:m)及周边海域概况。(1)仙人掌原产于美洲热带、亚热带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析S岛沿海低地地区适宜仙人掌生长的降水条件。(2)受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的共同影响,每年6月到达M区域的气团温度较低。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适宜仙人掌生长。(2)

每年6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秘鲁寒流增强,降低沿海及附近地区的气温;周边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寒流降低海洋蒸发,降低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解析】【分析】本题以S岛等高线及周边海域概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S岛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以西约1000km的赤道附近,但受秘鲁寒流影响,沿海地区降水量少,形成干旱环境,适合耐旱植物仙人掌生长。【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每年六月,为南半球冬季,整体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秘鲁寒流影响较强,深层海水上泛,降低沿海以及附近地区水温和气温;该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周边地区寒流降低周边海洋水汽蒸发,进一步降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蒙古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当地植被的返青期(即春季植被生长的开始日期)多出现在4月底到5月初。下图示意2000—2020年当地植被返青前(即上年11月—当年4月)气温的变化,其中T线表示气温变化趋势。(1)指出2000—2020年蒙古国植被返青前气温变化特点。(2)2000—2020年蒙古国植被返青期有明显提前趋势。推测其自然原因。【答案】(1)气温呈上升趋势;白天(最高温)升温速度快;夜晚(最低温)升温速度慢;气温日较差增大。(2)气温升高,无霜期延长,植物生长期提前;冰雪和冻土融化时间提前,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返青期提前。【解析】【分析】本题以蒙古国植被返青期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从2000~2020年,蒙古国植被返青前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整体气温在呈升高趋势。由于最高温出现在白天,最低温出现在夜晚,图中最高温(白天)的升温速度明显快于最低温(夜晚)的升温速度,这意味着昼夜温差在逐渐增大。【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气温的上升会促进土壤和冰雪的解冻和融化,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更早的土壤和水分条件。春季最低气温的升高,无霜期延长,可以为植被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低温对植被的限制,有助于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