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_第1页
权威-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_第2页
权威-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_第3页
权威-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_第4页
权威-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2005年~2010年中考语文分析概述:上海中招常识上海考试体系试卷分值:05年是120分,05年至09年是150分考试所需时间:100分考试时间:2、如何填报志愿3、上海招生情况分析试卷分析1、历年试卷结构分析(近5年题型及分值变化)大题型小题型05年分值(120分)06年分值(150分)07年分值(150分)08年分值(150分)09年分值(150分)阅读文言文诗词默写1015151518古诗词解释4444古诗分析4课内文言分析67778课外文言分析1012121212现代文阅读散文26议论文1519说明文23科技文2224记叙文25302624写作命题作文50636460半命题作文63各题考查的知识点(按题型分)★题型分析一、2005年1、200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默写采用的是“八取五”的答题方式,有H版、S版、新教材供不同的考生选择。文言实词的解释一为初二《曹刿论战》“肉食者鄙”中的“鄙”,二为初一《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中的“全”,分别是“目光短浅(浅陋无知、鄙陋、没有见识)”和“整块(完整)”只要理解课文这题难度不大。课内文言短文的考查采用大分叉的形式,三篇短文均是记叙为主,难易度相仿,题型相似,都是要求写出文章作者以及朝代,文中句子翻译,文章概括,就拿《卖油翁》中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题来说,“无”和“惟”都是通假字同时也考察到了虚词“亦”。这就要求考证在注重诗词的同时也要注重虚词。着三篇文章均考文学常识、句子解释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试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文言文课外语段选取了《郑人逃暑》一文。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生平时只要认真学好课内文言文,答题一般不会出错,这是课内所学的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如“徒以从阴”、“其阴逾去”中的“徒”和“去”的解释,我们在课文《捕蛇者说》中的“非死则徒尔”、《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这两句中学到过,分别解释为“迁移”、“离开”。至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考查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从“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这一句子中,便可明白: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事物。2、现代文阅读11题是考查阅读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回答第3、第4段所论述的内容。倘若平时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掌握阅读方法,善于从段落的首、尾提炼出该段的中心句,则不难答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和“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两段所论述的内容。现代文阅读第18题是考查学生的评析能力,要求考生将《我的老师》一文的第10段与命题者提供的一段文字作比较,指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并说出理由。这道题的考查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既考查评判能力,又考查分析、表述能力。同时我们看到,第13题、18题均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13题是对文中“一扇门”自选一个词语,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行文中必须在所给的5个词语选用3个。这样能紧跟文本,又能调动积累,写出一段独特的答案。这种语言文字的表达要求有所提高。18题要求将原文结尾与另一段文字的结尾作比较阅读,说说哪段作为结尾更好,这样的引导改变了过去写读后感和鉴赏写作特点的题型,更能紧密联系文本,在比较中鉴别收尾的好处,可以各抒己见,随意说理。只要在比较中说出两种结尾的表达效果,分析出你更赞同哪一种的理由,文字流畅即可。考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现代文阅读第14题,要求考生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是考核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识别,这道题十分容易,一是试题指向明确,要求在第(2)段中寻找,二是修辞方法为常用的拟人手法,只要一般阅读,便能找对句子:“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漂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或“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3、作文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要求考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为使考生理解题意,命题者设计了一段提示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一提示语为考生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可写作的内容很多。这一命题也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中学生本身就是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充满活力的岁月》一题可谓中学生校园内外生活的写照。此外,今年的作文题,也可说是2004年中考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的延续,两题在选材方面,颇有相同之处,都是鼓励考生关注自我、关注集体、关注社会,表现中学生生机勃勃、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风采。领域去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去思考我的愉悦、我的进取、我的情怀。总而言之,中考是我们今后教学的导向,只要加强基础,注重积累,在自主阅读中强调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的人文素养必定会稳步发展,日臻完善。至于现代文阅读第15题,则是典型的基础知识考查,只要将“情不自尽”中的别字“尽”改成“禁”即可。二、2006年语文中考有所改变,卷面总分由120分扩展为150分;文言文板块增加了8分。现代文阅读增加了9分,作文增加了13分。试卷仍由阅读、写作两部分组成,阅读分为文言文、现代文。文言文阅读中的默写、解释词语和课内语段沿袭去年的一卷三分叉的考查形式。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材料均选自课外,一为议论文,一为记叙文,题量由2005年的8道增加为9道。写作部分仍要求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命题形式有所改变,由近12年来的全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1、文言文默写板块由原来的10分增加到现在的15分,同时增加文言文诗词解释。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注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要求考生理解的感悟文章。如文言文阅读部分第6题,要求H版考生阅读《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这一自然段中描写“满目萧然”之景,所表现的迁客骚人的心情。又如文言文阅读部分第9题,要求考生阅读《秦西巴纵魔》这一课外文言短文,“用文中的话回答”秦西巴“纵魔”的原因,这同样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文本材料,从材料中选用“魔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这一有关句子作答。相对于2005年的文言文阅读2006年则注重对文章具题的理解,需要考生自己去推断理解,对考生的要求也加强了。2、现代文阅读亦然。如现代文阅读第13题,要求考生阅读《水的感悟》一文,回答“作者从‘水’中得到的感悟”,文章作者的感悟有4点,命题者提供了“只要坚持积聚,有信念,有恒心,弱小也会战胜强大”这一点,要求考生写出另外3点“感悟”。由于命题者提供的那一点“感悟”是文章第3段中的句子,因此,试题就暗示考生从文章第2、4、5等三个自然段中去找,这些体现作者从“水”中得到的感悟等语句,来进行答题。至于现代文阅读第16题,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尽管试题不要求用文中语句作为答案,但这类概括性的试题,对考生阅读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在阅读中找到与试题要求相关的语句,又要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一切都应从文本出发来作答。感悟、评析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试题,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属开放性试题,所占的分值也较大。如现代文阅读第19题,要求考生就“十五年后,年轻人重返书店”“这一感恩之举谈谈你的看法”便是感悟类的试题。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主动地认知,唤起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活动。3、2006年的作文题为半命题作文:“我们的名字叫____”试卷对题目没有作提示,只要求考生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意在给考生提供更自由广阔的发挥空间。三、2007年的中考语文命题今年中考的阅读题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分值分布保持稳定,但在在考查学生的基本积累、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关注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体验。1、课内文言文阅读难度不大,课内阅读《捕蛇者说》,难度字数相对05年,不大。课外文言文阅读文章《鲍君》,相对去年的难度降低了。从词句来看,没有什么特别难理解的。第9题“不敢持归”的原因要求用文中的话回答,也都是降低难度的举措。唯有第10题的“道理”是需要一定的思维容量的,考生要从所记事情的背后去考虑本质的东西。2、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力图引导学生沉浸文本,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与以往两年的试题一样,整体阅读感知仍是考查的重点。为能更好体现语文学科和“两纲”的融合,试卷选用了《中国瓷器》这篇说明文,该文不但介绍了中国瓷器的独创技术,还生动介绍了中国瓷器高超的民间工艺及承载的丰厚文化积淀。选择《中国瓷器》作为阅读材料,意在引导中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考生通过阅读,理解中国瓷器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制造工艺,认识中国瓷器让世人叹为观止的缘由,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考题从选词入手,由浅入深。从纹饰写作顺序,看瓷器纹饰的特征比较具体。从早期的简单自然到后来的繁杂精细,让人感受“有限的空间”和“无限的韵味”的妙处。图案选择也是颇有特色,“松兰竹梅”考查了考生平时的生活观察能力,第14题则要求考生从全文的角度出发,对文章的结构以及分析的要求提高了。选文《老海棠树》既是一篇文学色彩浓郁的散文,也是一篇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生活美文”,“我”与奶奶之间虽平凡,但却温馨的祖孙情,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这一组试题都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传递的情感有关,如果考生能够以之为思考的起点,能认真品读语言,借助比较、辨析等方法,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进行揣摩,进而理解其内涵,领会其作用,也就找到了答题的捷径。第19题要求选择一个触动自己的场景写感想,既重视文本阅读,又需要考生能够由此及彼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这是有限制的开放,从命题角度来看,亦是一个不小的变化。3、2007的中考作文题是“记住这一天”,这个题目十分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凡属“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写出“我们”为什么值得“铭记”以至如何铭记就扣题了。只要正确审题,人人都有可写的内容。四、2008年的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在题量、题型、难易度控制和价值指向等方面基本稳定。1、文言文部分重视积累,无论是默写、解词还是词内语段阅读,试题的指向都是重视积累,应该不难。如解词题中涉及的四个文言词“使”“犯”“信”“汤”,都是常见的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且是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词,比较简单。但第5道理解性默写题让很多考生犯难,题目问的是“《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不是问“源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后者可以答成“避秦时乱”,前者加了“交代……的句子”,只能答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这固然有审题细致与否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否则无法应对这样的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误认》,写的是卓茂的马被人误认,而卓茂宽容大度,将自己的马牵给丢马者;马主人也讲究诚信,找到自己的失马后,立即将卓茂的马牵还给他的故事。这则故事道理浅显,理解不难,其关注点在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价值指向明确,教育内涵丰富。不过,第9题要考生回答“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体验、揣摩文中人物卓茂的心理,才能得分。这道题的考查已不只是语言知识,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2、现代文阅读部分有两道大题。第一篇阅读短文《深层海水的利用》是科学类说明文,与200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中国瓷器》同中有异。从文体上看,两者都是说明文;从内容上看,《中国瓷器》指向文化积淀,而《深层海水的利用》则指向科学知识,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热爱科学,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第二篇阅读短文《年轻的国旗》是记叙文,讲述的是5名中国女生在异国他乡的爱国行动,其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虽然没有像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那样直接采用有关四川地震的阅读材料,但其思想内容还是与现实紧密关联。从阅读题看,一是重基础知识。15题考查“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17题考查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12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都是常见的基础知识题,题目本身也出得简洁明了。这体现了中考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导向,就是要关注适用的语文知识。二是重理解体验。11题找与“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解释“肥料”在文中的意思,18题理解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13题选择“理解错误”一项,19题选择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这些题目都要求学生在对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局部问题,然后进行表达或选择。20题是片断写作题,题目“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不仅要求学生写出感动的点,还要写“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直接指向考生对文本、对自己的人生的体验与感悟。这也是一个命题导向。3、作文题《我眼中的色彩》是全命题,没有附加提示。要求学生通过“我”的视角,学会观察世界,审视自然、社会、人生的缤纷色彩,写出自己的体验感受。五、2009年上海中考语文叫往年变化较大。形式由原来的三分叉转到现在的统一。1、文言文板块,古诗词默写分值由原来的15分增加到18分,同时文言文阅读板块增加了古诗词鉴赏4分。而之前的文言文诗词解释却在文言文阅读中出现,所以在文言文方面复习一定要落在实处,抓住规定阅读和背诵的篇目。需熟知文言文复习内容的变化:1.文言文的课内部分的范围是30篇古文其中有13篇背诵篇目。对着13篇科目一定要熟记于心,30首诗歌其中10首属每周一诗的篇目也要熟记;并且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虚词3.在原考查的题型中,增加了虚词和诗词赏析类的考查。诗词赏析是2009年新增的题型,下面我就对古诗词赏析做主要的分析,今年的赏析选择的是王维的《山居秋暝》,第7题是问“诗中的王孙是指谁?”着道题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上过这篇课文很多学生可能会把王孙解释为王侯将相,其实本意思是指作者自己。这就要求考生把握和积累基础知识,熟记文中重要点。第8题则是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那一项?这就需要考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抓住要点进行赏析。课内文言文选择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比较注重文学基本常识,翻译题,选择题(对文章具体的理解概括程度要加强)。并且课外文言文阅读在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方面较往年有所加强。2、现代文阅读,选择的是说明文《城市景观花卉作》,这里首次提到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这一方面的知识积累。从第19题我们可以看出又是一题了解到这时一题了解文章结构大意的一题,往年考现代文阅读主要重视文章的上下文结构来分析或者就某一方面来分析,所以这时候考生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20题明显是一道实际运用的题目,需要考生自己去选,通过文章提供的信息的来整合,并且说出原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时一篇记叙文第22题又是一道要求写原因的题目。两篇现代文阅读都有将到原因着方面,第一篇是选择题第二篇是问答题需要考生自己从文章去找,联系上下文得去找。第26题是以小作文的形式来展现。要求考试缩写这篇文章并命名《思贤的故事》其实这个题目的用意就要考生去看思贤在文章讲的那段话了,考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要读懂这句话的本来含义“感恩”,感谢父母的恩德,这道题需要考生自己去感悟升华。3、作文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将从64分变成60分,强调写朴素的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规律总结纵观2005年到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默写方面一定要熟记十三篇古文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句子,在记忆的基础上要加于理解。文言文解释方面,对考纲规定的实词、虚词的多种解释和用法要了如指掌。并且历来中考语文考卷课内文言文阅读都比较青睐唐宋文选,比如欧然修,柳宗元,范仲淹等,2005年到2008年诗词解释单独成题并以实词为主,2009年诗词解释则放到了古文阅读当中,并且出现了虚词的解释,对虚词的关注度有所提升。09年增加了新的题型古文鉴赏,难度不大,但对考生的要求有所改变,对考生的鉴赏力理解力概括提高了,同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技巧。现代文阅读方面考生要对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表现手法有个比较笼统的了解与概括以备考试时不知如何应付。现在问阅读比较考察考生的语文能力。05年现代文阅读有纠正错别字字,06有看音写字,08纠正错别字,07没有,09看音写字,比较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并且间歇性出现要求考生写出某某原因的题目,这样的提醒就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思路清晰而又有叫好的概括理解能力,估计这样的提醒接下来有可能还会出现。作文方面一直以命题作文为主,只在06年出现一次半命题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