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17课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3忍辱签约——民族危机的加深4目录旧邦新造——戊戌维新运动1中华民族面临哪些危难?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强占租借地,直接进行殖民统治。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1.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意识觉醒。有无转机?材料: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2.经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材料:……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主张“君民共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一)背景: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1.政治:甲午战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维新思想代表人物70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90年代渐趋成熟(康梁维新)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王韬郑观应薛福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结果: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施(1)特点:“托古改制”(借助儒家经典来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2)主张:立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3)成因: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根本)②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儒表西里
器物
制度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孔子改制考》
孟子大义云:民为贵,但以民义为主,其能养民,教民者则为主,其残民、贼民者,则为民贼。——《孔子改制考》【知识拓展】康梁维新思想
01序幕02发展03高潮04失败(二)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①概况:1895年,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②影响: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序幕:“公车上书”
01序幕02发展03高潮04失败(二)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5-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报纸与学会1895北京《万国公报》1895北京强学会1895上海强学会1896上海《时务报》1897长沙时务学堂1891广州万木草堂
01序幕02发展03高潮04失败(二)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5-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内容作用政治裁撤冗员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经济废除旗人寄生特权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创办新式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军事淘汰八旗绿营旧兵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性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除旧布新局限性:①改革范围广,力度大,改革操之过急;
②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明定国是(三)变法措施材料
朕……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没有真正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特别是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制度,难以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探究】结合以上内容,你认为这场变法能否挽救民族危亡?明定国是
01序幕02发展03高潮04失败(二)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5-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戊戌政变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再次临朝听政。失败—戊戌政变③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他措施均被废除。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合作探究材料一: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0天时间里,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幕后策划者颁发了40多道改制诏令,几乎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促进农业、医学、开矿、商贸、发明、留学、军事、邮政等事业的发展。除了湖南,这些诏令几乎均未得到执行。官员们都在观望1889年归政的皇太后对这一激进的改革制度会做何反应。保守派官员当然都纷纷反对,叫嚣不已。所有的改革者除皇帝外都是汉人,皇帝废除了领皇家俸禄的闲差,威胁到了满族官员利益;提议改革寺院为学校的方案又吓坏了寺僧,这人与宫里的太监往往有着密切关系;军队改革则威胁到满洲旗兵和绿营;攻击旧式科举制度更威胁到了所有获得功名的人;打击腐败则几乎影响到了全体官员。总之,皇帝的计划一展开,他就发现整个统治基础都与他为敌,特别是他的“额娘”慈禧太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王先明《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康广仁《戊戌六君子遗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派顽固派VS维新人士光绪皇帝无兵无权慈禧太后官僚贵族大权在握势力弱小势力强大没有社会基础自然经济雄厚缺乏理论指导缺少政治经验封建思想浓厚长期把持朝政(四)失败原因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客观:守旧势力十分强大,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主观: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操之过急且具体策略失当,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根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五)历史影响一、维新变法——1898资产阶级维新派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爱国性)2、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鼓励发展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的官僚体制,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步性)3、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启蒙性)(一)背景二、义和团运动(1898-1900)材料一:顽固派以为可以靠民众,利用“民心”“民气”去对外。甲午以后,山东正有民间的义和团出现,顽固分子觉得这个义和团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武力。……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材料三:山东省冠县梨园屯(今河北省威县)玉皇庙,是当地农民的民间信仰。洋教排斥诸神,不信祖宗,要拆了玉皇庙,盖洋教堂,引起村民的反对,纠纷闹了好多年。这不仅是宗教信仰斗争,也是利益归属之争。村中有伙练武的农民号称“十八魁”,为首阎书勤,专打教会教民。后来“十八魁”又投拜了梅花拳师赵三多,他们经常趁墟市赶场,约期聚会,比较拳勇,声势大震。因与教会为敌,赵三多把他的拳坛改名“义和拳”。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①《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②反洋教斗争兴起③西方势力深入引发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扶清灭洋”材料
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用者辄置极刑……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
【思考】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一口号?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扶清”“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带有笼统排外色彩,不利于社会进步(二)口号“扶清灭洋”口号既有爱国性,又有落后性。目标要求驱逐外国侵略者,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反映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尖锐矛盾,显示了反帝爱国主义的主流,也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但也存在对清政府认识不清和盲目排外的弊端。二、义和团运动(1898-1900)1898年10月,义和团首领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竖起“扶清灭洋”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1898年1899年毓贤袁世凯暧昧宽容严厉强硬1900年1900年8月6月10日,八国联军沿天津进犯北京义和团廊坊阻击战6月中旬,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清政府“宣战”十一国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光绪西逃西安途中宣布铲除义和团从山东地区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清政府先抚后剿,运动转向直隶京津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控制京津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三)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督抚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
——《上谕》1900年6月26日“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1900年9月7日剿抚剿这种态度的变化导致什么后果?清政府丧失民心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主观: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①浓厚的迷信色彩具有落后性②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③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④斗争手段和武器装备的落后失败原因(四)评价:(探究:如何全面的认识义和团运动?)材料一:英人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说:“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致,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以行义和团未竟之志也。”这场运动让人们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和向往更加强烈了
——田海林、王振山:《义和团运动凸显反帝主题》材料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承认,“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所谓“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日]佐原笃介《八国联军志》积极:①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②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促使列强改变侵华政策;③沉重打击清政府,加快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步伐。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斗争失败局限性:(1)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弱点,分不清西方侵略与西方文明,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2)被清政府利用,其行为成为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口实(借口)。八国联军侵华天津保卫战慈禧向各国“宣战”天津陷落1900.08中旬1900.07.141900.06.101900.06中旬1900.06.21廊坊阻击战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天津向北京进发(一)原因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二)过程:北京天津大沽廊坊西摩尔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克林德碑对清王朝的侮辱,国耻坐龙椅北京,被屠杀中国人尸横城墙(三)结果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俄国乘机侵占中国东北2.南方各督抚与英、美等国:“东南互保”协议—P108说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影响:①削弱了全国抗击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国家统治,但使南方免遭战火,有利于东南地区的相对稳定;②体现地方大臣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中央地方VS势力壮大集权削弱4.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三)结果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3.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惩办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赔款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2亿两划界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
各国可派兵驻守驻军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地区驻军双禁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外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等。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以华制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四)影响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国家英国英国、法国日本英法美俄德意日奥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梳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列强侵华方式的不断深化: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②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③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④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列强侵华趋势: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经过义和团运动及庚子之变,仁人志士更加看清了清王朝的颟顸愚昧、腐朽反动。吴玉章指出:“’八国联军’的侵入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一切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感到非常耻辱和痛心。”孙中山指出:经庚子之变,“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由此,革命者推翻清廷,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对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皮鞋鞋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烧结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旋流板净化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插头延长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壁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光纤柜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铝芯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智能卡式水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Unit 4 My Family Lesson 4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中国AD丙烯酸防水乳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合理用药
- 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6篇】
- 物价知识培训课件
- QC成果地下室基础抗浮锚杆节点处防水施工方法的创新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 检修期间安全措施
- 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 安全生产条件核查表
- 中药审核处方的内容(二)
- (完整)金正昆商务礼仪答案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体系电子信息企业认证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