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循先秦老庄之木,悟道家文化之本

——《四章》《五石之瓠》联读

设计构思

本设计以课标要求,教材单元提示,课后任务群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提示为依据确定议题,议题为“循先秦老庄之木,悟道家文化之本”,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旨在通过探讨老庄的“有”“无"思想并理解其思想的辩证性,将《四章》和《五石之瓠》这两篇经典文本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悟并内化古代先贤的智慧与哲思。通过群文阅读,不仅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激发其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在具体设计上,以大单元教学为理念,做到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相结合,突出任务驱动学习的特点。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在理解单篇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结构化的群文阅读任务,以期真正做到有“单”有“群”,“单”“群"结合,“群”而更“深”,“同”且存“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胡适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尼采说:“老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英国著名哲学家李约瑟曾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也曾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有道家。"当代学者鲍鹏山说:“古代那些温习功课准备科考的士子们,他们桌子上摆着四书五经之类的高头讲章,但若我们去翻翻他们枕头底下,一定是放着一本《庄子》。有庄子垫底,他们的心里踏实多了。”道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著名的追随者;道家思想和文化引导他们的思想,润色他们的文字,增色他们的人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章》《五石之瓠》,去“循先秦老庄之木,悟道家文化之本"。

【一读:初识文会意】

请归纳出本课两篇课文你认为最难理解或者最应该注意的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倒装句等)

预设:

1.通假字:①其脆易泮(同“判”,分离)②起于累土(同“蔂”,土筐)③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④以洴澼絖为业(同“纩”,丝绵絮)

2.古今异义:①跨者不行(古义:走不远;今义:不可以)②民之从事[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某种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③强行者有志(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④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古义:江河湖海;今义:四方各地)

3.词类活用:①其未兆易谋(显露迹象)②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种植)③慎终如始(慎重对待)④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失败)⑤不贵难得之货(以……为贵)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①非不呺然大也(“非”表示否定判断)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自胜者强(宾语前置句,“自”作“胜"的宾语)(3)状语后置句:①为之于未有(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未有为之”)②治之于未乱(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未乱治之")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九层之台,于累土起")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介词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请买其方百金[状语后置句、省略句,正常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4)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人”)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为了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翻译的掌握程度,提示学生注意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二读:解辩证思想】

《四章》和《五石之瓠》中都提到了“有"和“无”及其相关的辩证思想,请小组结合相关章节讨论分析。

提示:

1.以第十一章为切口,解读老子有无相生的思想。器物实体的“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的“无”,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补充相关资料: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和“无"相互依存,“无”能发挥作用,但常被人忽视。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对立统一。

2.在“有无相生"的基础上分析,第二十四章通过踮脚尖站不久、迈大步走不远的生活现象,进一步指出四种急于表现行为的不良后果,并将其比喻为“余食赘行”,有道者不为之。得出过于彰显“有”,不注重“无”,急于求成,不符合有道之人的追求,应顺道而行。

3.第三十三章将“知人、胜人、知足"与“自知、自胜、强行”正面对比,前者久,后者寿,突出后者在修身立己方面的重要性。更应该注重看不见的“无”,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4.第六十四章分五层推进:一层曰把握先兆,二层曰重视细微,三层曰无为而治,四层曰慎终如始,五层曰顺势而为,不妄动妄为。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

5.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价值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用通达的见识,宽广的胸襟,发现事物的最大价值,更好地利用它。

小结:

《老子》从“车毂”“器皿中空部位"户牖”中发现“无"的价值,并辩证看待了事物,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庄子》能够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惠子认为大而无用的“五石之瓠”,在庄子看来具有浮于江湖的大用。老庄二者都在发现、揭示、强调“有无相生"思辨性,这种辩证思维能够突破俗见,见人所不能见,知人所不能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师生共同分析《四章》中的第十一章,明确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以此引导学生探讨《五石之瓠》中的相关辩证思想。

【三读:析继承发展】

老庄思想,一脉相承,庄子大体上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但同时庄子也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请你结合课文分析。

提示:

车毂、器皿、户牖,因为有“无”的部分,所以能够成就它们的功用,所以老子强调的是“无"本有其用,发现了“无”的价值,把它提高到应有的位置。庄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直接从常人认为的“无用"中发掘其“大用”,老子的“有无"观点强调的是我们只关注肉眼易见、作用分明的物质,却常常忽略虚空,而它才是涵容万物,使一切得以成立的基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说显性的物质形成了事物的条件,隐性的虚空成就了事物的功用。有无相生,无是相对于有而存在的概念,如果没有“无”,“有”也将不具备其意义和价值。

庄子的“无用之用”,便是“无之以为用”的一种延续与传承。虚空无用,是让一切事物在它的基础之上形成、发展并具备一定的功用和价值。化无用为有用,是通过充实内在的精神而达到一种生命自由、超脱的状态。

【四读:展精神延续】

学习了老庄的辩证思想,请你围绕学习、读书、交友、治国等具体事件,谈谈它们是如何体现老庄思想的呢?

预设:

老子总是提醒人们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庄子也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并注重事物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启示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并能超越功利,看到事物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举例:工作学习时间的安排,文学绘画中的留白、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治国理正中的休养生息等。

【结语】

今天我们循着两千多年前圣人的足迹,去感悟了道家的自然之理、有无之用、辩证之法,但这也仅仅是老庄思想的冰山一角,想要更深入的理解道家思想,我们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继续研究,悟出更丰富的哲学思想并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课标要求,教材单元提示,课后任务群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提示为依据确定议题,将《四章》和《五石之瓠》这两篇经典文本融合,确定议题为“循先秦老庄之木,悟道家文化之本”,旨在通过探讨老庄的“有”“无"思想并理解其思想的辩证性。教学目标定为:分析老子和庄子的“有无”思想,掌握老庄思想中所蕴含的辩证观。理解道家思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