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汇编: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汇编: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汇编: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汇编: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汇编: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精讲精练专项汇编-专题15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含解析考点讲解)

解题策略: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

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

体一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

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

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

条理性。

(三)说明文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据)、作比较、列(画)图表、摹状貌、

作诠释、引资料。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第1页共71页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

②分类别:分门别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或: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分门别类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XX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XX/科学事理XX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

揭示XX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列(画)图表: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概括说明。下定义有两种固定格式:“XX是……”和“……叫

XX”。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引资料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说明在文章开头,

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

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

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

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的特征/事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第2页共71页

考查字词的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

删去?

答题指导: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还要加上“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第三种题型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使用(保留)和删

去有什么不同,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

答:(1)加点字词的原意。

(2)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

(3)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常常、经常、总是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

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

样的。

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5)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

情况。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往往”一词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第3页共71页

答:(1)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不删去")。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

特殊情况。删去的话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

找带有限制性词语(如:“比较”“几乎”“主要”“绝大多数”“相当”“大约”“可能”“左右”等)的句子。

题型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

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六)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

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答题格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XX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

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

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例题:《看云识天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参考答案3种:

第4页共71页

1.该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怎样根据

云来识天气。

2.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有气势地说明了怎样根

据云来识天气。

3.该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描写,如文章第一段说明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还有议

论,如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意义和局限性,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深刻。

(七)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A、开头: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B、中间:承上启下(过渡);C、结尾:

总结上(全)文。

作为说明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

用或变通使用:

开头语段:

①开头通过写……事例,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XX的趣事(或的奇闻趣事),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使说明……。

(A)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标题很新颖别致时容易考)。

答题格式:这个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

文说明对象。

(九)说明文语段的中心句

题型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对策: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段落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中心句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

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的中心句也如此。)

第5页共71页

题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十)某个事例或名言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或某事理

对策:

答案就是事例或名言开始前的一句表明观点的话。

第6页共71页

专题15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

①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

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

现在才使用?

②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

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

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最重要

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

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

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丰富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充满着诸多挑战。

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

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

③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

氢、绿氢气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

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

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左右;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室温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

等技术,对室温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

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④氨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期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

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物

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储氢是将氢气

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具有储存容器体积小的优点;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

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与风光储一体

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

第1页共71页

⑤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

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

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

——摘自2022.06.01《中国科普博览》,有改动

【链按材料】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

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它与一般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的,因

而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氢气和氧气)是源源不断地输入的,因

此,这类电池实际上只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1.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亚建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第②段中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炭排放。

D.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

2.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

3.请你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围绕“催化分解”“化学反应”“循环”三个关键词,从科普文表述的角度,对下

面这幅氢能量转换装置简易图进行说明。(不超过80字)

4.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是否适合推荐给

广大中学生阅读?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

余建斌吴月辉谷业凯刘诗瑶

第2页共71页

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

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

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

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

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

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

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

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

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

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

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

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

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

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

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

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

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

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

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

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

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5.联系全文,指出第④段中的“三个度”是、、o

第3页共71页

6.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阅读第⑤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

8.文章第⑦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阅读《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有删改),回答下面小题。

①近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壬寅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分别为国运昌隆、虎蕴吉祥。不过,被誉

为“兽中之王”和被视为勇猛与力量象征的老虎,在邮票中似乎并不开心。

②第一张邮票上的老虎眉头紧锁,略显忧愁。第二张邮票上的老虎妈妈,带着两只崽崽也不开心,大

虎没有虎威,小虎没有灵动。

③作者回应称,画中老虎突破了动物属性,做了拟人化处理。既如此,说明邮票中的老虎的确体现了

与人相同的情感,表现出某种喜怒哀乐。

④即便老虎的悲喜与人不一样,但不可否认,作为食肉动物中的佼佼者,老虎也有复杂的心理活动,

当然存在喜、怒、忧、惧等情感,并在表情、行为上体现出来。

⑤不过,有画家比较准确的一个评价是这套邮票中的老虎确实有些胆怯,没有体现出山林之王的野性。

⑥事实上,这可能是作者对现实中老虎境况的真实反映。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2020年全球仅存野生

老虎约3900只。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需要老虎生态学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另一个统计显示,全球圈养的

老虎数量约12574只,表明野生老虎的数量显然不如圈养老虎的数量多,这也表明人们现在很难看到野生

老虎。

⑦艺术是现实和生活的反映,当野生老虎难以观察和研究时,只能由圈养老虎代替,通过对圈养老虎

的观察,画出的虎或多或少会失去野生老虎的威风凛凛,因此《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是对现实状况下老

虎的真实描画。

⑧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全球野生物种犯罪报告》指出,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非法贩卖量正在上

升。

⑨人类与老虎争夺栖息地同样造成老虎的生存危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如今30%至40%的

老虎生活在保护区之外。

⑩老虎的栖息地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动物资源,供它们猎食;有足够的水源,供它们热

时洗浴和饱食之后饮用;有足够的林木和丰草,供它们隐藏。

⑪成年虎过着独居生活,它们的领地意识强,一山不容二虎。尽管老虎活动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猎

物的丰富程度,可是一只雌虎一般需要20平方千米的领地,雄性虎的领地则大得多,为60至100平方千

米。每只雄性虎的领地,往往要与数只雌性虎的领地重叠,才能获得大范围的潜在配偶。现在不只是老虎

第4页共71页

的栖息地缩小,各个老虎栖息地之间的走廊,也经常会受到道路等设施的威胁。

⑫20世纪50年代,东北大规模的拓荒,导致野生东北虎向俄罗斯地区不断迁移,到了20世纪90年代,

野生东北虎在我国人干销声匿迹。

⑬当然,经过多年的保护,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有20至30只。如何让人与老虎和谐共存,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⑭2006年,吉林省出台的《野生动物损害人身财产的补偿办法》,有利于缓解人虎之间的矛盾,并提升

了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⑮2020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的《人虎冲突应对社区指南》,找出了降低人虎冲突的种种方

法,如怎样避免与老虎相遇,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以及危急时刻如何科学处理等。

⑯《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进一步向人们传递了保护老虎的信息,可以避免老虎陷入极危状态。未

来如果野生老虎的境遇改变,或许在下一个虎年(2034年),在邮票或画作中,人们有可能看到极具王者风

范的虎虎生威的老虎。

9.文章为什么以“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为题?

10.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11.选文第⑫段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2.请结合全文,回答野生老虎减少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

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

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登昆龙”,取意“鳏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

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忆昆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

有鱼,其名为鳏。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鳏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

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鳏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

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

第5页共71页

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

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

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

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

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

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

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

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

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

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

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

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

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第18期,有删改)

13.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B.“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

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

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14.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第6页共71页

15.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16.“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

阅读《性格古怪的“淘气包”:东北冷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性格古怪的“淘气包”:东北冷涡

①春季北方的沙尘天气、7月华北的暴雨、8月东北夏季的低温,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天气现象,都有

一个共同的“指挥官”——东北冷涡。东北冷涡是个什么“涡”?它的“脾气性格”如何?它又是如何“指挥”上述

那些天气现象的?除了“调皮捣蛋”——引发沙尘、暴雨、低温,它还做了哪些“好人好事”?让我们一起来认

识一下它。

像个电风扇?

②东北冷涡中的“东北”说的是其位置:北纬40〜50度,东经110〜125度:“冷”指的是存在于对流层中、

上层(距离地面5000米左右)的冷性气柱,它是一个冷性闭合低压环流系统:“涡’'指的是逆时针旋转形成

的低涡。东北冷涡中心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并且一边移动,一边“甩''出一股股冷空气,与当地的暖湿气流交

汇就会产生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甚至出现温度骤降、白昼如夜等天气变化。

是个“慢性子,,还爱“打架,,?

③东北冷涡一年四季均可见,在夏季的活跃度最高。中国平均每年夏季有8个?上的东北冷涡造访,

影响天数接近40天。可以说,没有东北冷涡的东北夏天,是不完整的。

④东北冷涡不光“调皮”,还很“磨人”。它是个“慢性子”,出现时,就如同一把巨伞,笼罩着某一地区,

短则三五天,长则能“赖”十余天不走。例如2012年6月,东北冷涡一连21天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冷

涡虽然“出生”在东北,但其影响绝不限于东北。它体型硕大,是夏季冷空气的重要源头。除了自己“淘气”,

还爱和其他天气“打架例如2013年,东北冷涡与蒙古气旋、副热带高压发生严重“冲突”,使得吉林省暴

雨频发、连日不绝。

⑤梅雨期和华南前汛期的降水量和东北冷涡这个"淘气包''也存在密切关系----在东北冷涡势力强大的

年份,它能“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侵,与暖湿气流在梅雨区“交战”,导致梅雨量偏多,而东北冷涡弱年梅雨量

则偏少。

东北冷涡是个“坏小孩”吗?

⑥东北冷涡带来了这么多灾害,那它是个“坏小孩”吗?当然不是!它带来的降雨能滋润土地,它的多变

能让天空蔚蓝如海。比如每年5月中旬,东北大地农作物播种后,到6月正是需水季节,东北冷涡能带来

丰沛降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⑦东北冷涡带来的连续降雨还能“洗刷”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东北冷涡虽然时

第7页共71页

而“淘气”,偶尔还会"打架闹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气系统。

(作者:崔国辉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减)

17.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18.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以上”能否删去,为什么?

20.“东北冷涡”虽不是个“坏小孩”,却是个“淘气包”,它会引发冰雹、沙尘暴、暴雨、低温等天气。对这些

灾害性天气,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防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潮”

①国潮设计流行起来了。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审美风尚上的表现。解

读“国潮”二字,“国”字凸显植根中华沃土,“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大到建筑家居,小到一盏灯、一支

笔,它们不仅是实用物品,更是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让人们受到传统文化和审

美的熏陶。

②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今天的互联网页面、电影海报和各类产品包装设计

中,人们可以随时领略汉字之美。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汉字,被设计成“中国风”的代表元素。设计者挖掘

中国书法审美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比如,电脑字库对颜体楷书的重新设计,就通过调整间架结构、笔

画间距、横竖比例、粗细大小等细节,使其更适合如今的横向阅读和电子显示需要。古老的甲骨文,也成

为国潮文创的“资源库”,不仅有甲骨文丝巾、手绘本、T恤衫等实物产品,还有社交软件表情包、“甲骨文

名字绘”等互动新媒体产品。

③除了具象的汉字,国潮设计还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不少餐具、服装、家居用品甚至电子产

品,都巧妙借用了青花瓷色彩之美。还有在光器、丝巾等文创产品中受到青睐的青绿色,蕴含着古代山水

绘画的意境。

④令人难忘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深深铃①上彤红的中国印。如今“中

国红”已成为时尚潮流,无论是服饰,还是挂饰摆件,一抹中国红寓意着端庄、吉祥。举世瞩目的2022年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其色彩系统分为五种主色、五种间色、三种辅助色,源于对自然四时、二十四节

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设计体现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

⑤国潮设计流行起来了。创新设计后的颐和园哥绣屏风《百乌朝风》图案元素,织染在潮流服饰上,

古老的刺绣手艺走进了当代生活:《山海经》里的神话形象登上时装秀场,刺绣、扎染、勾花、光胶印、数

码印花,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结合,以瑰丽的想象和约丽的色彩给人审美震撼。不少人发出感叹:“原来传

第8页共71页

统文化可以这么,潮‘!"

⑥国潮产品离不开“贴着生活走”的设计理念。不少历经时间淘洗、使用价值和审美风格得到广泛认可的

老字号,如今再立潮头。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设计者更加关注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他们运用数字化

设计、消费者共创等新技术新手段,在符号、色彩、外观、功能上进行更精心的设计。人们惊喜地发现,

日用产品原来可以这么美!

⑦国潮设计绵延着古老的文化根脉,凝结着中华智慧的光彩,在传承与创新中充满魅力。国潮设计从“古''

走来,承续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表达着时代风尚。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张明瑟有改动)

【注释】①铃(qiGn):盖(图章)

21.理清①-④段的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22.品析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3.请你设计一个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笔袋,从色彩、图案等方面简要说明。

阅读《豆腐》,回答各题。

①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

②豆腐的发明就很有中国特色,人们大家都知道火药是道士在炼丹中发明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豆腐

也与道士炼丹有渊源。据说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成就了道家经典之一,淮南子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

豆腐,豆腐历史悠久,已营养中华文明二千余年。

③豆腐的口味也含有中国特色,以黄豆为原料的豆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优点,

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豆腐和各地口味相结合,变身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

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这些以豆腐为丰省的贫民菜,也往往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④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达到“意”的境界,是豆腐最突出的中国特色。

第9页共71页

⑤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食”与“德”密不可分。《周易》言,“食以养德”。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遵循“耻于

味欲,安于俭食”的思想,简约于食。他常以豆腐修身,悟出了做人要克己寡欲的道理。清朝胡济苍有一首

题为《豆腐》的诗,其中后两句是“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在这两句诗中,他由豆腐的表现特

点悟出了深意,豆腐在做人做事、修身等方面给了古代清正儒学知识很多启示。

⑥简简单单的豆腐已不只是一种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特色。

(选文有改动)

24.为什么说“豆腐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5.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豆腐历史悠久,己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

(2)例如,四川的麻婆豆腐,北京的砂锅豆腐,东北的熏干豆腐。()

26.第3段加点词“主角”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7.第5段中写到,他是由豆腐的表现特点悟出了深意,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胡济苍由豆腐

的什么表现特点,悟出了怎样的深意?

阅读下面选文和链接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海岛绿色生命线

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

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摹车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

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

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

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

若一座绿色长城。

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

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

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

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

第10页共71页

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

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

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德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

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

现实。

⑥海防林,是海岛家园生生不息、绿色长驻的生命线。

(节选自《海之南》作者侯小健,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

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

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篮图变为现实。

【链接材料二】

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

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

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

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

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28.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搴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

2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说明了海防林涵养水源、固堤防潮的作用,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B.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C.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D.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

30.在【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31.【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

看法。

阅读《集成电路一社会信息化的“引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集成电路是通过在半导体基片上制作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导线等,控制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并

第11页共71页

封装在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人们由其形貌,给集成电路取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

芯片。

②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硅。人们常见的砂石中,就含

有硅元素。一块黑褐色的硅石片,看上去不起眼,但经过人们的创新设计和加工制造,便成为集成电路。

自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随着设计和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就处理器而言

呈每24个月增长一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上百

亿个晶体管。

③得益于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由差1.8万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

平方来,重30吨,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如今,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研究、太空探索、基因测序、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移动通信领域,也

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进步,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枝术(5G)已经普遍应用。

④手机、电脑、卫星、高铁、工业机器人中的集成电路千差万别,但都做着类似的事:信息的获取、

存结、处理和传输。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构成的信息中枢,已经融入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构

筑信息社会的基石。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更准确地进行流调,手机扫码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还有汽车导航、网购商品、数字支付,都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集成电路构成的信息终端之间,无论

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的交换。

⑤未来,集成电路将在更多维度和更大空间发展起来,前景广阔,信息化社会和数字时代需要这样的“引

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这一朝阳产业将从多维度、多方面推动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有删改)

32.请概括本文说明了哪些内容。

33.第③段中加点词“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4.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5.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丰富的元素——硅。

B.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每24个月增长一倍。

C.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D.在移动通信领域,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己经普遍应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

第12页共71页

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②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用《南节》年尊,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

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

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

③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

商品之一。

④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

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

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

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⑤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

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

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⑥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

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

之多。

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

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

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

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

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

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

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

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

⑩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

第13页共71页

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时尚。

⑪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订阅》,有删改)

36.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37.文章第②一⑥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38.第④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

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39.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据《世聿》记蒙,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

王仁湘

图为作者手绘青铜人像线图

①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让我们了解到古蜀文明的特质所在。大量金、铜、

玉、石骨牙类文物遗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考古发现大量形体高大、威严神圣、地域特色浓郁的精

美青铜文物,再现了四川先民独特的生存意象与奇幻瑰丽的心灵世界,也体现出古蜀族非凡的艺术想象力

与惊人的创造力。

②出土自三星堆二号坑中的青铜立人像经过精心修复,整体形象基本完整,成为三星堆出土青铜造像

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第14页共71页

③青铜高台立人像光华熠熠、气势磅礴,以1:1的比例仿真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立人像,在商周考

古中闻所未闻。远观立人铜像体态修长,端正直立,双臂平抬,双手对握为环形,手握之物已失。近观立

人铜像,着纹样华丽的冠服,裸露十趾,两足正立。足下是两层高台,装饰4个连接为一体的兽首,兽首

作细目翘鼻独角状。这尊铜像巍巍立定在恰以容足的高台上,双手提物,极目远眺,好似在奉献,又好似

在默祷,气度庄重肃穆,神情祥和虔诚。

④青铜立人头著筒形高冠,刺簪束发,冠分上下两层。下层饰回纹一周,纹作两排平行。上层为大眼

兽面之形,仅为一对带眉毛的大眼睛,耳鼻均无。兽面双目中的两睛略为圆形,处在冠面两侧位置,眼形

球体很大,大到涨出眼眶之外。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有一圆形装饰,或以为是太阳象征。太阳

是为天眼,兽面的双目与太阳图像同在,立人冠可称为“天目冠

⑤立人像方面宽颐,鼻梁高隆;双唇紧闭,两耳外张;重眉舒展,清目极远。坚毅中显露出一种虔诚,

和善中透射出一种肃穆,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表情。外角明显翘起的杏仁双目,让人感受到目光炯炯。

⑥立人像冠服所饰纹样繁缚,衮衣绣裳的飘逸华美透过斑驳锈色畅达地放射出来。那些细腻的刻画,

将立人本体的高贵表露无遗。立人像身躯挺拔,身穿紧袖内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下裳。内衣无领窄缘,

长袖短摆,袖长及腕,摆平及胯,向右开衫,腋下系扣。外套为半臂短袖,袖口宽缘,衣摆稍长于内衣,

向右开襟。下裳实为裙装,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