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三章 抒怀言志;第四章 思亲怀乡_第1页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三章 抒怀言志;第四章 思亲怀乡_第2页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三章 抒怀言志;第四章 思亲怀乡_第3页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三章 抒怀言志;第四章 思亲怀乡_第4页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三章 抒怀言志;第四章 思亲怀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抒怀言志引言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无疑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体,尤其是以《诗》《骚》为源头的中国古典诗歌更历来具有抒情言志的传统。同时,诗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映照民族灵魂的一面镜子。诞生于两汉时期的《诗大序》就规定了诗歌的本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而“志”的内容取向,受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的深刻影响,表现为追求理想抱负、关心社会进步、关怀国家民族命运、注重人的节操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孟子·尽心上》所概括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不同时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理念和人生价值观。由是,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倾吐仕途坎坷的悲愤无奈、怀才不遇的牢骚苦闷,以及理想幻灭的隐逸沉沦,便成为古代诗歌,也是唐诗宋词抒怀言志这类题材的集中主题。不同时代,抒怀言志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唐代中前期,地主阶级一统天下的赫赫事功激发了知识分子的自豪感与上进心,他们带着一往无前的朝气,怀抱匡时济世的宏大志向,歌唱社会人生,歌唱时代理想。而从中晚唐以至北宋,社会现实的变化、入世理想的失落,激发了诗人伤春伤别、忧时伤世的悲哀和嗟叹。此后,南宋时期民族矛盾的尖锐、王朝的苟安和灭亡,则成为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人爱国词章得以产生的深厚土壤。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诗篇生活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人,不甘憔悴于圣明之代,他们积极用世,热切从政,以功业自诩,并在诗歌中高扬了这一时代精神和主体意识。因此,抒写自己的不凡抱负和执着追求,倾吐理想在现实中碰壁的痛苦和不平,宣泄怀才不遇的失意和牢骚,成为贯穿有唐三百年间诗歌的一个主旋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最早唱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诗人的心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行路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宏大志向。歌唱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抒发理想失落、抱负成空的悲愤不平,成为他诗歌中最重要的主题。这些诗充满炽热的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独特个性。《行路难》其一是这类杰作中的一个代表: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岳阳楼》生年稍后于李白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不仅用叙事诗真实地记录了他所亲历的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而且在抒情诗中,也常常将个人的生活、遭遇和感情,同时代的风云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他所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如《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一开头,用一“昔”一“今”两个对比句,自然流畅地传达出诗人久慕洞庭盛名、今日终于得偿夙愿的喜悦。接下来写登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只见湖水浩渺无际,仿佛将古代吴国和楚国的疆域从中划开;日月星辰就好像从这湖里浮沉出没,昼夜不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十个字,真切描绘出洞庭湖开阔壮伟的气势,与孟浩然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堪称咏洞庭的双璧。第三联由写景状物转而自叙身世。诗人写作此诗是在大历三年(768)流寓岳阳之时,时年已有五十七岁,加上疾病缠身,长年漂泊,亲友关系又完全断绝,境况十分凄苦。“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正是诗人贫病交加、老无所依境遇的真实写照。这两句所写的黯淡情景与以上描写的开阔境界形成极大的反差,这固然如清人俞犀月所说,获得了“于开旷处俯仰一身,凄然欲绝”的审美效应,但更主要的是诗人紧接着由个人身世的抒发自然转入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一想到关山以北至今兵荒马乱、干戈未休,诗人倚定窗栏,禁不住涕泪交流。这一老病孤愁却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适与洞庭湖的雄伟气象情景相浃,浑然一体,所以清人黄生说:“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不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杜诗说》)不过这一宏大意境的创造,也非单凭技巧所能达到,而主要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使然。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结合在一起,使心中之情、眼前之景与时事风云相交融,这是杜甫诗歌特别是后期抒情诗忧愤特别深广的原因,也是他这类诗作的鲜明特色。《酬张少府》不同于李白的追求功业,也不同于杜甫的忧国忧民,潜心佛道、“半官半隐”的王维抒发的是另一种情怀。如《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剑客》不直抒怀抱,托物以言志,也是唐人抒怀言志诗的一种艺术手法,如贾岛《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偶书》同样托物寓志而又自出机杼的尚有刘叉的《偶书》: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忽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秋来》以奇崛冷艳、“虚荒诞幻”(杜牧《李长吉歌诗叙》)的风格自成一体的李贺诗歌,在抒怀言志时也表现出自己独超众类的鲜明特色,试看他的《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风萧瑟,桐叶飘零。时光的流逝,使空怀壮心的诗人感到触目惊心;残灯照壁,秋虫哀啼,更激起诗人深长的愁思。志业无成,岁不我与,自己呕心沥血写成的诗作有谁来问津,不过是听凭蠹虫白白蛀蚀而已!世无知音、不被理解的痛苦使诗人迂曲百结的愁肠都牵直了,只有在鬼魂中找到知己,寻求慰藉。在凄风苦雨的长夜里,古代志士才人的幽魂前来吊问他了。他们吟唱着鲍照那抑郁不平的诗篇,遗恨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偌大的人世间居然没有一个同调,只能与地下的鬼魂同病相怜,发生共鸣,现实是何等冷酷,诗人又是何等苦闷孤独,已可想而知!诗中所创造的幽冥世界,以及活跃于其中的有情有义的“香魂”,正是用来反衬现实世界的黑暗残酷,揭示包括自己在内的古今诗人的悲剧命运,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哀怨愤激乃至近乎绝望的心情,诗人的想象真可谓惊世骇俗!诗中遣词造句,也多未经人道,如写一闻秋风,就惊心光阴易逝,却将秋风说成“桐风”,是据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自铸的新词;写自己的作品无人欣赏,说“花虫粉空蠹”,想象也颇奇特;“啼寒素”“肠应直”等形容描写,也都别具匠心,出人意表。此外,“秋坟鬼唱鲍家诗”的情景是据鲍照有挽歌,引申出“鬼唱”,又由“鬼唱”推衍出“秋坟”,也是诗人奇思妙想的产物。总之,从立意、构思到语言,都充分显示了李贺抒怀诗鲜明的个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一为唐人反复吟咏的主题,到了生当末世的诗人笔下,就化为更加沉重、感伤的叹息。如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安定城楼》李商隐《安定城楼》是抒怀言志诗中颇负盛名的一篇,其中的警句更是脍炙人口,诗云: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竟未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词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论南唐后主李煜时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他区别了两种不同的主体身份创作的词:一种是歌女配乐演唱的歌词,一种是文人士大夫抒发内心情怀的词。词在唐五代时被称为“曲子词”,有词调,分上下片,而且句式长短不一。从内容上讲,词初创时主要以闺情风月、男女恋爱为主,后形成花间词风,带有很强烈的民间性,这些都是区别于近体诗之处。文人参与词的创作,不仅使词的体式、风格、境界发生了变化,也使词的内容、功能和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观。在欧阳修那里,写诗和写词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前者抒情言志、经世致用,后者赏风弄月、流连歌舞。到了苏轼那里,写诗和写词基本上是一种行为,都可以用来抒情言志,承担起书写内心和书写外部世界的功能。《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有过四年的军旅生活,他的几首词多描写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抒发将士思归和杀敌报国之情。但也有一些词抒发了他深沉的人生感慨,例如《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老成玌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鹤冲天》词人柳永延续了词中体现的市民意识,他的词题材多为男女恋爱,是婉约词的典型代表。他也有一些词如《望海潮》写了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另一些词则寄托着自己人生选择的无奈之情,例如《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浪淘沙令》王安石是北宋政坛上影响深远的人物,同时也是文坛上不可忽视的巨星。他的词作不多,但要么借词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要么在咏史怀古中寄寓自己的豪情壮志,例如《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伊”指的是伊尹,“吕”指的是吕尚。前者辅佐商汤建立王朝,后者帮助武王灭殷立周,他们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是词人开篇就说二人是“衰翁”,原来伊尹本是一个弃婴,后佣耕于莘,商汤娶莘地之女时,他作为陪嫁归属于商,这才有了以后的功业。吕尚,也就是太公望,他直到晚年还困顿不堪,垂钓于渭水之滨,后偶遇周文王,这才得以施展才华。王安石提及二人,认为他们如果不是偶然的机会遇到明主,那么只能遗憾地老死于默默无闻之中了。“遇”,不仅指伊吕二人得遇明主,更隐含着词人自己被宋神宗赏识,准备大展宏图,建立功业。下片“风虎云龙”,出自《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暗含的意思就是伊吕二臣和汤武二王犹如“风虎云龙”,君臣遇合,振兴王道建立国家只不过是谈笑之间的事情。王安石这首词明写古人,实写自己,伊吕能够建立如此功业,自己自不甘落后,一定也会建立一番不世之功。这是王安石积极进取之心的坦然流露,伊吕的存在无疑也是王安石锐意政治改革的巨大的精神鼓舞。《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是宋词发展史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词人,他全面革新了词学观念,使得词从“艳科”中独立出来,摆脱了音乐的限制,发展成为同诗一样独立的抒情体裁。在《与鲜于子骏》一文中,苏轼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主张,认为词应该与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这就大大提高了词在文学体裁中的地位,词从此光明正大地成为抒情言志的载体。苏轼一生经历了无数坎坷,由于“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人生观也随着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途中遇雨,这是生活中常有之事,常人的做法就是赶快撑伞,没有伞的时候也是抱着头在雨中狂奔,寻找庇护之所。苏轼面对这种情况,表现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坦荡襟怀。“穿林打叶声”,说明雨来得迅疾,伴随着风,词人明明听到了,可是偏偏要“莫听”。主观上让自己不要去听,这不是自我欺骗,而是希望自己忽略这雨,同时也包括人生路上的风雨。雨中吟啸徐行,这是何等的达观!拄着竹杖,穿着芒鞋,一派平民打扮,可是词人丝毫没有感到卑微,而是感觉比马还要轻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风雨,词人表态说:“谁怕?”怕吗?不怕,披着草蓬走在布满风雨的人生道路上,我早已习惯了。下片写雨停了,太阳也出来了,春风吹来,忽觉浑身发冷,头脑也清醒了很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原来人生路上的雨与晴,也不过如此,又何足挂齿呢?刘永济论及此词时评价苏轼说:“盖有学养之人,随时随地,皆能表现其精神。”清人郑文焯也评论道:“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之能事尽之矣。”(《大鹤山人词话》)从他们的评论可以看出,苏轼正是通过这首词写出了自己无喜无悲、任天而动的处世态度。《定风波》黄州成就了苏轼,也难怪苏轼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黄州,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袒露无余。他又用如椽之笔书写着自己的乐观与旷达,在《赤壁赋》中,也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水调歌头》两宋之交的词人大都经历了亡国之悲,经历了人生中的战乱,他们有的悲慨颠沛流离,有的希望建立功业却无从建起,于是有的转向消沉,有的转向闲适。词人叶梦得年轻时颇有作为,晚年退居湖州,但忧国忧民之心不改,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变化。例如这首《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词的上片写词人退居湖州时居住的环境:时值金秋,黄花带来了霜降的消息,小屋深映在花丛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词人没有丝毫闲适,而是感叹时间流逝,人冉冉将老。“拼却鬓双华”,隐含着词人不甘心如此退隐但又无可奈何的悲慨。词人尽管在抗金方面有些成就,但大局主和,自己的理想又怎能彻底实现呢?走出屋门,望着浩瀚的太湖水,绮丽的彩霞倒映于湖中,如此美景也没有消除词人深深的遗憾。回首往昔,词人不禁感叹自己老来一事无成。“三径”,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的典故,一个“本”字暗示词人归隐的决心。既已决心归隐,谁料悲风时起,天空传来了断雁悲鸣声,耳边也似乎响起了夹杂着战马声的胡笳音乐。一个“却”字写出了词人不甘心归隐、希望自己能够再次出山的愿望。“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两句借用谢安的典故。东晋名相谢安也曾归隐东山,后进入仕途,并且在淝水之战中击溃苻坚大军,这就是“东山再起”典故的由来。词人其实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像谢安一样东山再起,谈笑间将敌人消灭。这句其实是化用了李白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这首词就是词人这种矛盾、苦闷、欲罢不能心理的真实展示。《鹧鸪天》辛弃疾也是一位爱国词人,他也通过词来写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当这种愿望落空之后,他又充满了惆怅和遗憾,例如《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首词前有一个小序:“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名为戏作,其实暗含着词人痛苦的感慨。想当年,年轻的时候带着成千上万人的军队渡过长江,金人晚上准备箭袋,我军一大早就向敌人发射金仆姑的羽箭。可惜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往,自己一生辛辛苦苦撰写的平戎之策,现在也毫无用处了,只能去换取东家两本关于种树的书。辛弃疾曾写下《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军事方面很有见解的文章,可惜都没有用处,对于此时的他而言,这些文章还没有种树书的实用价值大。细味此语,我们也可以读出这句话隐含的词人的愤慨与无奈:既然朝廷不赏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那就干脆去换一些没用的东西来吧。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词人此时的行为不正隐含着悲剧性的因子吗?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稼轩《鹧鸪天》云:‘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得毋有‘烈士暮年’之慨耶?”此时的辛弃疾不知有没有“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但确实有英雄种菜之感。小结综上,庶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词经过文人化的处理之后,其地位和价值已经与此前的艳词不可同日而语。于是词同诗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特定的文学体裁的标志,预示着其在书写人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章思亲怀乡

引言思亲怀乡是一切远游客子共同的情怀,也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美好情感。但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的乡情格外深沉厚重。这既与华夏子孙独特的民族心理有关,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及宗法一体的社会结构,影响到人们的观念情感和心理,形成了本民族浓厚的重血缘、重乡土意识。加上古代交通不便,山长水阔,别易会难,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间阻心理,从而产生浓郁的思乡情结,具体表现为对亲人、家庭、宗族、故土乃至国家的一种特别依恋的情怀。历代文人都表现出浓厚的恋乡情结,从《诗经》《楚辞》开始,抒发对家乡及亲人的眷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一个永恒主题。故乡既是人生旅程的出发点,又是人生旅程的最后归宿。当人们外出远行或旅居他乡时,不论个人际遇如何,得意或失意,顺利或受挫,都会魂牵梦萦于故土和亲人,内心充满强烈的思归和怀乡情绪。尤其当遭逢战乱、仕途失意或贬谪流亡之时,更是将家乡和亲人当作精神慰藉、消愁释闷的避风港。感情丰富、感受敏锐的唐宋诗人,用诗笔表达了自己眷恋故乡、思念亲人的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而又风格各异的乐章,成为唐诗宋词中极具魅力而且最富有人情美的一个部分。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唐诗篇《静夜思》唐代诗人每多乡情的咏叹,且佳作名篇俯拾皆是。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等等,都是人们至今吟哦不衰的名句。在这些抒发乡情和亲情的作品中,最脍炙人口、流传最为久远的要数李白的五言绝句《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思》写思亲怀乡同样语浅情深而又别具机杼的,有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起句点明客居的时、地,语气虽平淡,却颇有意蕴。在古典诗歌中,“月”与相思有着不解之缘,“秋”也极易使人产生羁旅漂泊的联想,所以“见秋风”三字既可见凄清萧瑟之景,更可见羁人摇落之情。思归不得,乡愁难遣,只有借家书以寄意。以下三句便展开寄家书时心理活动的描写。诗人提笔作书时,心中真有万千重情意,但等到行人就要出发的时候,却觉得还有话没说完,于是又取回打开信封。诗中写的就是这样一件生活小事,但透过诗人欲作家书时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态,尤其是写好后又唯恐长言未尽而临发开封的心理,不难体味诗人心中浓重的思家之情。此外,这首诗同李白《静夜思》一样,写的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可能经历过的情形,一经诗人拈出,自然能得到读者的认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这也是此诗被后人备极推崇的原因。与李白诗的即景抒情有所不同的是,此诗有着叙事的成分,这正体现了富于浪漫气息的盛唐诗向注重写实的中唐诗的转变。《寒塘》同写客中秋思的,还可举出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是晚唐诗人,因其《长安秋望》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联为杜牧所激赏,所以又称“赵倚楼”。这首诗写诗人晓临寒塘梳发,因见秋色而触动乡愁,正自乡心无限,又见孤雁南飞,更难为怀。诗中寓情于景,寒塘秋色的寥落凄清衬托出诗人的无边乡愁,一雁南归的情景反衬出人思归而不得归,写得情景交融,余味无穷。与前面两首诗相比,诗人的感情似乎显得格外沉重,这不仅同他抑塞不伸的经历有关,也是所处时代氛围使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亲怀乡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在不同的环境下,这一情感的内涵也会有所不同。唐诗表现了人们在各种特定情境下的乡思亲情,使这一题材既真挚动人又丰富多彩。如写节日思亲便是其中的一种,这方面的佳作首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古代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相聚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那年旅居京华时所作,其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以东,故称“山东”。首句点出他乡作客,先以一个“独”字领起,又连用两个“异”字,突出独居异地那种孤单无依的感受,为次句的直抒胸臆作了铺垫。“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全诗中的警句,因为它不但写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还透过“倍”字暗示出平日也无时不有的思亲之情;不但写出了个人的感受,而且高度概括了佳节在一切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中所唤起的浓重乡情。所以此句一经道出便万口传诵,成为最能表现节日思亲之情的常用语,直到今天还被人们广泛引用。后两句将境界一转,遥想故乡的兄弟此时正在登高,每人都插戴茱萸,而且在为少了自己而遗憾。不具体表现自己如何思亲,而从对面落笔写远在家乡的兄弟;也不直说兄弟怀念自己,只用“遍插茱萸”与“少一人”相对照。这样既曲折传达出家人对自己的思念,又更深一层地写出对家人的相忆和体贴之情。故俞陛云评此诗说:“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也是写节日思亲的名篇,诗云: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是一年将尽的一个节令,在唐代也是一个用来庆祝的节日。然而这一天诗人却孤身一人在邯郸的驿站里度过,其内心的孤独凄凉可想而知。起句开门见山点题,虽是叙事,却已埋下思家的伏笔。次句写客中过节的情景。邯郸在当时是相当繁华的都市,节日想必更加热闹,诗人却无心出门,只在客店里对着孤灯,抱膝独坐,与之相伴的唯“影”而已。虽不言思家,而思家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承上,正面写“思家”,却又不说自己如何想念亲人,而是想象家人直到夜深仍团团围坐,正在说着自己这个未归的“远行人”。这两句与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同一作法,因时节、环境不同,思家怀亲的氛围更为悲凉沉重。这首诗虽不如王维诗著名,但诗中所写“抱膝灯前影伴身”的经历,凡稍有阅历的人都亲身体验过,加之诗歌全用口语,平易通俗,使人读来倍感亲切。《逢入京使》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认为与张籍《秋思》一诗“同妙”的,是岑参写征途思家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首诗是天宝八载(749)岑参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职途中所作。诗人越往西行,离故园越远,思家之情也越浓,到后来禁不住泪流满面,竟而至于浸湿了衣袖。恰在此时,遇到一位相识的正要返回长安的使者,可惜马上相逢,没有纸笔,只得托那位使者给家人捎一个“平安”的口信。此诗语言极为朴素自然,却极其真切感人,原因便在于“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尤其是后两句,不仅生动再现了二人马上相逢、匆忙对话的情景,更重要的是真实贴切地表现出赴边征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家之情。一个“平安”,凝聚着征人对家人多少深情,其中既有思念,也有体贴和安慰。两个字竟胜过寻常的千言万语!无怪明人唐汝询、清人沈德潜均誉之为“绝唱”。《月夜》写离乱中思亲的作品,唐诗中也有不少,其中最为人传诵的是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携家逃难至鄜州(今陕西富县),然后只身北上,投奔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的肃宗,不料中途被掳至长安,这首诗便是他在长安思念妻儿时所作。诗中写道:今夜在鄜州,只有妻子独自看月了。可怜我那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夜雾沾湿了妻子浓密的头发,清冷的月光使她的玉臂感到寒意。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倚着薄帷望月,让月光照干彼此的泪痕?此诗的妙处,如明人王嗣奭所说:“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杜臆》)从对面落笔,写出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已被前引诸诗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手法;此诗却不止于此,进一步写小儿女“未解忆”,这就不但衬托出妻子内心的孤苦,而且诗人怜惜儿女的一片慈父之情,也跃然纸上,感人肺腑。其他如对妻子看月形象的逼真想象、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憧憬,也无不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深情。此诗章法紧密,句句不离月夜,前后注意照应,如“何时”应“今夜”,“虚幌”应“闺中”,“双照”应“独看”;“独”“双”二字又为一诗之眼。此外,由于这首诗写的是乱离中的思家之情,因此所表现的就不单是一家一室之悲,其中还可见动乱时代的面影,因而具有更广泛深刻的意义。杜甫写乱离思亲的名篇还有《月夜忆舍弟》,抒发了他因战事阻隔、音问不通而产生的对兄弟离散的深切忧虑和强烈的思亲之情。其中“月是故乡明”一句,用以幻作真的手法写眷恋家乡的心情,无理而妙,是人所共称的佳句。《渡汉江》这类诗中又有迁客思家一种,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宗神龙元年(705),宋之问因谄事武则天宠臣张易之而坐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次年春逃归洛阳。此诗是途经汉江时所作。前两句追叙诗人既久贬岭外又家书断绝的情形,虽是平平叙事,但贬客思家之苦、思归之切已尽寓其中。怀着这样的心情,一旦临近家乡,照理应该是满心激动,急切希望知道亲人的消息,不料诗人却出人意表,先说情“怯”,又道“不敢”。两句诗有悖常情,但它把诗人因音书久断、家人安危未卜的紧张、疑虑和忐忑不安刻画得极为逼真传神,非如此不能表达他此时此刻特有的心情。这种手法叫作反接。所谓“反接”,即看似与常情相反,实则表现了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正常心理。因为如果一个人所遭遇的经历是不寻常的,由此而引起的感情也必定是不平常的,而这种非常的经历和感情如果用一般的手法加以表现,势必难以有真切的效果。成功地运用反接法写思家的,还有杜甫《述怀》:“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将战乱时期饱经丧乱的人既思念亲人又害怕听到不幸消息的心情,刻画得极为深切。这两首诗都将人物处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态写得情真境真,所以感人至深。《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同写贬客思乡而感情更为凄厉激越的,是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此诗作于柳州刺史任上,写的是诗人与名叫浩初的僧人一同看山的感受。登山临水,本是一种释闷遣怀的方式,但对柳宗元来说却并非如此,政治上的失意不平,被贬远荒的孤寂幽愤,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的心灵。特别是当他看到眼前“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萧瑟秋景,更加触目伤怀,于是,四周那一座座耸削壁立的山峰,在他眼里仿佛都变成一支支锋利的剑尖,处处刺痛他的愁肠。人在痛苦的时候是最容易思亲怀乡的,然而从柳州到“京华”,其间迢迢千里,何其遥远!古乐府中不是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悲歌行》)吗?一念及此,或许是身边的浩初上人给了他灵感,诗人忽发奇想:佛经中不是有“化身”的说法吗?如果自己能够化身“千亿”,让每一个身子都飞上一座峰顶,不就可以更容易望到故乡了吗?诗人就是这样通过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向京华亲故倾诉他痛苦的心情和强烈的归思,其中也包含着希望朝廷旧交能够施以援手,使他离开蛮荒之地返回京城这一层意思。《旅次朔方》与以上诸作相比,写久客思乡而手法更为婉曲的有刘皂《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此诗一作贾岛诗,题为《渡桑乾》。但贾岛不是咸阳人,而且与他有交往酬唱的令狐楚所选《御览诗》中也将此诗归于刘皂,所以此诗作者应为刘皂。诗的前两句写久客并州(今山西太原)的思乡之情。“十霜”,即十年,在人的一生中的确不是一段短时间,对一个旅人来说则尤其显得漫长。因为他不仅要饱尝羁旅之思、孤寂之苦,还要忍受乡愁的折磨。这种种感情化为沉重的精神负荷,使他日夜不能安宁。然而接下来诗人却不具体描述他如何思深忆苦,而是说正当他日夜思归的时候,却要由并州北渡桑乾河(在今河北、山西境内)远去,回望并州,又像是故乡了。对诗的最后一句,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旅寓十年,交游欢爱,与故乡无殊,一旦别去,岂能无依依眷恋之怀,渡桑乾而望并州,反以为故乡,此亦人之至情也。”(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认为此句表现了对久居之地风土人情的留恋。另一种解读是:“其意恨久客并州,远隔故乡,今非惟不能归,反北渡桑乾,还望并州,又是故乡矣。并州且不得住,何况得归咸阳?”(王世懋《艺圃撷余》)认为此句表现了诗人久客不但不能归反而离乡更远的悲怨。两说相比,前一种说法虽也能道出久居自然生情这样一种人之常情,但不如后一种说法更能传达出诗人苦恋家乡而不得归的失望,因而后一种说法也更深刻动人。这叫透过一层的写法。唐诗中用这一手法的还有杜甫《无家别》,其中说:“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意谓家乡既一无所有,远去或近行都没有什么差别,将征人家破人亡已无家可别的悲痛刻画得入木三分《枫桥夜泊》抒写行役途中的羁愁旅思,也是唐人寄托乡情的一种方式。这类诗往往将山水与行旅融为一体,有情景交融、意境浑成之妙。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在今苏州城西。天宝末年,张继流寓江南,途经苏州夜泊于此,写下了这首名驰遐迩的七绝。前两句写景,残月、啼乌、霜天,点染出深秋将晓时一派凄清的景色。江岸上的枫树,渔舟中的灯火,伴着愁思萦绕、一夜无眠的旅人。这两句既是枫桥夜景,更是愁人不寐之所见、所闻、所感,一切莫不染上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正因为终夜独对“江枫渔火”,所以听到从寒山寺传来的“夜半钟声”。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梁,相传唐代诗僧寒山曾住在此,因而得名。此诗后两句写钟声。这久久回荡的清泠钟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震响在“客船”游子的心头,更深地触动了他的愁怀。此诗几乎通首写景,只以“愁眠”二字贯穿,便深切表现了诗人作客他乡的羁愁,意境浑成,清雅可诵,在当时便广为流传,并远播海外。尤其是那为诗境平添了无穷韵味的“夜半钟声”,至今仍吸引着许多游客专程前往聆赏。《商山早行》温庭筠《商山早行》也是写羁旅的名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回乡偶书》在唐诗宋词中,以异乡羁旅表现思亲怀乡之情的作品俯拾皆是,而从回乡角度表现这一主题的却不多见,即使有,也往往有着特殊的背景。以唐诗为例,宋之问《渡汉江》中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作于他被贬逃归接近家乡之时;杜甫《羌村三首》中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是写在劫后余生偶然得归之后。其中不论是忐忑不安还是悲喜交集,所表现的都是在特殊情形下回乡的特殊心理,像贺知章《回乡偶书》这样描写平平常常的久客返乡情景的实不多见。但正因为它写的是平常的生活,表现的是普通人的情感,因此更具有普遍意义,也格外打动人心。诗共两首,脍炙人口的是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词篇

思亲怀乡,虽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但不同时代、在不同作家笔下,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与唐诗相比,宋词中单纯吟咏思亲怀乡的作品数量上明显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乡情的歌咏不是宋词吟唱的主题,也不意味着宋词在表现亲情乡思方面比唐诗逊了一筹。只要随手翻阅一下,就会被宋词中所表现的对亲人、家乡的深挚情感打动,如“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等,都生动传达出游子对故国家乡的深深眷恋。《菩萨蛮》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感,是宋代思亲怀乡词的一个特征。例如生当宋金对峙之际的南宋词人,他们的乡愁,便不单纯是一般宦游之人的羁愁旅思,而是在对故乡的刻骨怀念中,包含着一个国破家亡者缅怀故土的切肤之痛,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李清照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她的怀乡词与其他词人作品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其特殊历史背景下独特的一面。具体说来,她的乡愁,便包含了国破家亡、迁徙流亡、夫君早逝、晚景凄凉等多重内容,感情更为沉痛,内涵也更为复杂丰富。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首词是词人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词人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欣悦,下片写思乡之难耐,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有家难归的痛苦。上片写道:早春时节,日光虽仍微弱,但春风和煦,天气渐渐回暖。脱去冬衣,换着夹衫,自然感到轻松喜悦。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只见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凋残。词人不说心情发生变化,只用天气轻寒和梅花凋残暗示;也不明说情绪变化的原因,但读者自不难揣度,在这乍暖还寒时节,词人的乡心想必是被春天拨动了,脑海中泛起关于故园春天的美好回忆。于是下片情调一变,转写思乡。一句“故乡何处是”的悲叹,不仅有故乡邈远之意,而且包含欲归不能的绝望。接下来一句“忘了除非醉”,语言极直白,情感却极沉痛。之所以要“忘”,恰恰说明词人无法忘,也忘不掉,唯有在醉乡中或可暂时忘却,乡愁之强烈不言而喻。词的最后写道:醉卧时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词人却宿酲未解,可见醉到何种程度。然而,借酒浇愁只能使愁更愁,可以想见,醉醒之后的词人乡思的凄苦必是更加浓重。“香消”而“酒未消”,心情自然更加沉重。词人无一字言愁,只说酒,说沉醉,说熏香,而思乡之痛苦自见于言外。《临江仙》

赵长卿《临江仙》也是于词中寄托了词人难忘故国的情怀: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