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成都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4.12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就文化而言,最有价值的往往是正在生成和正在消逝的部分。对处于第三次文化裂变【注】中的乡村社会而言,正在生成的便是信息化、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种种新的文化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美丽乡村。而正在消逝的则是乡村社会数千年建构起来的宗族伦理、文化规则、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其存在的空间——传统村庄。作家们敏感地意识到作为传统乡村社会实体的一些“村庄”,正在成为逐渐远去的文化背影。这与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和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由此,作为亲密关系存在空间和宗族伦理文化生成地的村庄正在解体。正是由于村庄成为一种正在消逝的文化,新乡村叙事才集中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书写“村庄”的热潮,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阿来的机村、贾平凹的清风街、孙惠芬的上塘村、梁鸿的梁庄等。作家们尽管风格各异,但却不约而同地开始与自己心中的“村庄”做最后的告别,有的甚至直接将作品命名为《即将消失的村庄》(赵本夫)、《最后的村庄》(曹乃谦)。这批书写村庄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留住村庄的情怀,并由此生发出文化“乡愁”主题,为正在消逝的村庄唱出深沉的挽歌。这曲多声部的挽歌,唱出的是具有深远历史回音的“乡愁”主题。这个时期的乡愁,既不同于鲁迅所说的“侨寓文学的作者”们“隐现着”的“乡愁”,也不同于余光中远离故土的“乡愁”。鲁迅所说的那些“侨寓”北京的作家们对故土的“胸臆”,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对故土的怀恋和想象,诸如“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事实上,也应包括沈从文之于湘西。而其时的贵州、榆关、湘西都还是完好无损地存在着、延续着的乡村社会,他们“愁”的只是自己主观上的怀恋、想象和与他们生活的城市之间的文化反差。所以说,那时的乡土文学与其说是在写乡土,不如说是在写作家自己的“胸臆”。谢有顺曾用“‘存在’的乡愁”来区别先锋派作家们与此前乡土作家们的“‘文化’的乡愁”。而事实上,在乡村社会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作家们所面对的不断变化的乡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文化消逝的特征,不管用树碑立传、记录苦难,还是神化、美化甚或丑化方式与之作别,都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生离死别”,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摘编自李震《新乡村叙事及其文化逻辑》)材料二:文化自觉的提出最早来自费孝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成果。由中华民族的“大混杂、大融合”格局所形成的“和而不同”“多元交融”“多元统一”文化,启发费孝通提出兼容并包、互利共生、共存共荣的文化自觉思想。在费孝通的思想脉络里,文化自觉理论是他从关注利用现代技术富国强民的经济政治建设,转向关注利用文化心态安民遂生的文化建设的标志。这一思想上的转向,代表了费孝通对乡土中国之现代化的体悟,从物质文明延伸到了精神文明、从社会生态扩展到了社会心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记住乡愁”其实就是乡土中国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保持文化自觉的体现。乡愁除了包含恋土、思乡的复杂情感外,作为一种隐喻城乡关系、乡民认同的观念话语,也包含着价值诉求和伦理意义,如理想追求、身份认同、精神寄托等。有学者认为,“记住乡愁”是对“乡愁”这一中国传统话语的传承和现代化转换,为乡村伦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构提供了道德与文化的“根”,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愁”成为人们重归故乡的精神动力。无论是单纯思念家乡的返村乡民,还是为了支援家乡建设的返村乡贤,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落叶归根”的精神动机而返乡,也就是出于对家乡的文化认同而非仅仅是对经济发展机会和政策倡导的认同。因此,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应当是一个以文化认同撑起乡愁、留住乡愁的乡村,而不是一个只有城市文化而丧失乡愁底蕴的乡村;是一个“文化实心化”的乡村,而非一个“文化空心化”的乡村。这种基于文化自觉的深层认同,也同样可以作用于城市,乡愁记忆是所有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乡愁记忆生成了落叶归根的观念,让人们与家乡建立了精神纽带,这是传统中国城乡人才流动循环的原因所在,也是化解现代中国城乡融合难题的策略之一。费孝通曾在《损蚀冲洗下的乡土》一文中提到,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是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中国人一直有着强烈的“根”文化,这个根就是供给他生长和教育的社会:小之一家一村,大之一乡一国。而从社会层面来说,取之于一乡的必须回之于一乡,这样社会才能维持它的水准。传统中国确如费老所言,乡土社会的人才从不忘本,而是始终设法回到生养他的土地和族人中去,将保卫和培养“乡土之根”视为责任和荣耀。然而,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土生土长的人才已不复为乡土社会自身所用,人们既不愿也不能回到乡土中,这成为中国乡村随现代化进程而衰弱的根源之一。因此,记住乡愁的意义就在于巩固人们与家乡的精神纽带,使人们能够将个人人生价值的衡量放置到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将生命融入到家乡振兴和国家复兴中,重新打通城乡互促共进的回路,甚而以此为基础,增进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的文化认同。(摘编自吴越《文化自觉与记住乡愁:乡土中国的文化价值》)【注】第三次文化裂变:在21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兴起,新型信息产业与农业、工商业的融合体之间不断冲突与再度融合,乡村社会从传统生活习俗、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语言和行为方式,到心理和观念意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处于第三次文化裂变中的乡村社会而言,正在消逝的宗族伦理、文化规则、风俗习惯等,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B.“侨寓文学的作者”们的故土彼时还存在并延续着,因而他们的“乡愁”偏于主观化,这不同于沈从文之于湘西的“愁”。C.费孝通是最早提出文化自觉理论的人,他认为用现代技术富国强民的效果远比不上利用文化心态安民遂生。D.乡村人才流失直接导致了中国乡村的衰弱,因此乡愁的意义就在于巩固人们与家乡的精神纽带,增进文化认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庄是亲密关系存在空间和宗族伦理文化的生成地,它是阿来笔下的机村、贾平凹的清风街、梁鸿的梁庄,它是“乡愁”的载体。B.乡愁不仅包含恋土、思乡的情感,也包含价值诉求和伦理意义,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它成为人们重归故乡的精神动力。C.不断变化的乡村社会,正在上演一场文化意义上的“生离死别”,“记住乡愁”有利于振兴乡村,避免乡村“文化实心化”。D.一家一村一乡乃至一国都是供给我们生长和教育的环境,我们受到其滋养再回馈反哺,社会才能维持应有水准,从而不趋向于衰退和消亡。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中“挽歌”主题的一项是()(3分)A.乔叶的《宝水》讲述了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文旅特色型乡村,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生活和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B.《秦腔》以贾平凹老家为原型,讲述清风街的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以及难以挽回的衰败、无地彷徨的哀伤。C.鲁迅的《故乡》展现了还乡者的故乡体验和对传统乡村的文化价值判断,反映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与痛苦,也表达出对惨败的故乡景象、麻木的故乡人的痛心与无奈。D.肖勤的《外婆的月亮田》描绘了层层叠叠的月亮田、开满洁白桐花的桐花岭以及仡佬族少女,如世外桃源般的乡村,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涓涓乡愁。4.材料一第三段多处使用了引号,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5.要“记得住乡愁”,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画痕宗璞大雪纷纷扬扬,大片的雪花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把整个天空都塞满了。逯冬从公共汽车上下来,走进雪的世界。他被雪裹住了,无暇欣赏雪景,很快走进一座大厦,进了观景电梯。这时再看飞扬的雪花,雪向下落,人向上升,有些飘飘然。他坐到顶,想感受一下随着雪花向下落的感觉,便又乘电梯向下。迷茫的雪把这座城市盖住了,逯冬凑近玻璃窗,仔细看那白雪勾勒出的建筑的轮廓,中途几次有人上下,他都不大觉得,只看见那纷纷扬扬的雪。电梯再上,他转过身。他是一个很普通的计算机工程师,因母丧回南方小城去了几个月,回来后原来的职位被人占了,只好另谋出路,现在来这家公司面试。电梯停下了,他随着几个人走出电梯。这是一个大厅,很温暖。有几个人好奇地打量逯冬,他很快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正要退出,一个似乎熟识的声音招呼他:“逯冬,你也来了。”这是老同学大何。大何胖胖的,穿一身咖啡色西服,打浅色领带,笑眯眯有几分得意地望着逯冬。“你来看字画吗?是要买吗?”逯冬记起听说大何进了拍卖这一行,日子过得不错,是同学里的发达人家。“我走错了,提早出了电梯。”逯冬老实地说。“来这里都是有请柬的,不能随便来。”大何也老实地说,“不过,你既然来了何不看看?我记得你好像和字画有些关系。”大何所说的关系是指逯冬的母亲是位画家,同学们都知道的。大何又加一句:“你对字画也很爱好,有研究。”他很欣赏自己的记性。逯冬不想告诉他,母亲已于两个月前去世,只苦笑道:“我现在领会,艺术都是吃饱了以后干的活儿。”他们走进一道木雕隔扇,里面便是展厅了。大何想给逯冬一本拍卖公司印刷的展品介绍,又想:他反正不会买的,不必给他。逯冬也不在意,只顾看那些展品。有件董其昌《葑泾访古图》的临摹本,似是一幅雪景。他往窗外去看雪,雪还在下,舒缓多了,好像一段音乐变了慢板。又回头看画,这画不能表现雪的舒缓姿态,还不算好。逯冬想着,自嘲大胆,也许画的不是雪景呢。遂想问一问,这是不是雪景。“葑”到底是什么植物?以前似乎听母亲说过这个字,也许说的就是这幅画。大何已经走开,他无人商讨,只好继续看。还是董其昌的字,一幅行书,十分飘逸。旁边有人低声说话,一个问:“几点了?”他忽然想起了应试,看看表,已经太晚了,好在明天还有一天,索性看下去。董其昌旁边挂着米友仁的字,米家,他的脑海里浮起米芾等一连串名字,脚步已经走到近人的展区,一幅立轴山水使他大吃一惊。这画面他很熟悉,他曾多次在那云山中遨游,多次出入那松林小径。云山松径都笼罩着雪意,那似乎是活动的,他现在也立刻感觉到雪的飞扬和飘落。当他看到作者米莲予时,倒不觉得惊奇了。米莲予就是他不久前去世的母亲。米莲予的画旁是她的父亲米颙的一幅行书,逯冬脑子里塞满了记忆的片段,眼前倒觉模糊了。他记得儿时的玩具是许多废纸,那是母亲的画稿,她常常画了许多张,只取一两张。逯冬儿时的游戏也常是在纸上涂抹,他的涂抹并没有使他成为艺术家,艺术细胞到他这里终止了。他随大流学了计算机专业,编软件还算有些想象力。外祖一家好几代都和字画有不解之缘,母亲因这看不见的关系,当年吃尽苦头,后来又因这看不见的关系被人刮目相看,连她自己的画都被抬高了。米莲予并不在乎这些,她只要好好地画。她的画大都赠给她所任教的美术学校,这幅画曾在学校的礼堂展览过。有的画随手就送人了,家里存放不多。“看见吗?”大何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你看看这价钱!”逯冬看去,仔细数着数字后面的零。一万两千,十二万,最后弄清是一百二十万。大何用埋怨的口气说:“这些画,你怎么没有收好。”逯冬不知怎样回答。母亲似乎从没有想到精神的财富会变成物质的财富。事物变化总是很奇妙的。他又看米颙的行书。这是一个条幅,笔法刚劲有力,好几个字都不认得。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念了几遍,记住两句:只得绿一点,春风不在多。拍卖要开场了,大何引逯冬又走过一道隔扇,里面有一排排座椅,人声嗡嗡的,逐渐低落。一个人简单讲话后,开始拍卖。轮到米莲予的那幅《松山雪意图》时,逯冬有几分紧张。母亲的画是母亲的命,一点点从笔尖上流出来的命,现在在这里拍卖,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一百二十五。”一个人报价,那“万”字略去了。“一百三十。”又一个人报价。逯冬很想收回母亲的作品,把这亲爱的画挂在陋室中,像它诞生时那样。可是他没有力量,现在还在找工作,无力担当责任。这是他的责任吗?艺术市场是正常的存在,艺术品是属于大家的。“二百二十。”有人在报价。“二百二十万!”主持人清楚地再说一遍,没有回应。主持人第三遍复述,没有回应。锤声咚地响了。《松山雪意图》最后以二百二十万的价钱被人买走。逯冬觉得惘然而又凄然,这真是多余的感觉。他无心再看下面的拍卖,悄然走出会场。大何跟了过来。“这儿还有一幅呢。”大何指着厅里的一个展柜,引逯冬走过去,一面说,“我们用不着多愁善感。”展柜里平放着几幅小画,尺寸不大。逯冬立刻被其中一幅吸引,那是一片鲜艳的黄色,亮得夺目。这又是一张他十分熟悉的画,母亲画时,他和父亲逯萌都在旁边看,黄色似要跳出纸来。“是云南的油菜花,还是新西兰的金雀花?”父亲笑问,他知道她哪儿也没有去过。画面远处有一间小屋,那是逯冬的成绩,十五岁的逯冬滴了一滴墨水在那片黄色上。母亲添了几笔,对他一笑,说:“气象站。”逯冬看见了作者的名字——米莲予,还有图章,是逯萌刻的,“米莲予”三个字带着甲骨文的天真。这图章还在逯冬的书柜里。画边又有一行小字,那是米家的一位熟朋友,这幅画是送给她的,因为她喜欢。她拿着画,千恩万谢,说这是她家的传家宝。“这画已经卖了,五十万元。”大何说。逯冬点点头,向大何致谢,走进电梯。雪已停了,从电梯里望下去是一片白。逯冬走出大厦,在清新的空气中站了一会儿。“明天再来应试。”他想,大步踏着雪花,向公共汽车站走去。(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对“雪”的描绘具有象征意味,母亲画作中飞扬飘落的雪花,是主人公逯冬洒脱恣意的内心世界的隐喻。B.文中详细叙述了《松山雪意图》的拍卖过程,特别是对数字的反复呈现,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特定的现场氛围。C.为母奔丧却失去工作,艺术世家的后代却成了工程师,声称留做“传家宝”的画却被高价卖出,这些对比隐含了作者的忧思。D.主人公逯冬是个有自省意识的人,对《葑泾访古图》临摹本的鉴赏和对外祖手书条幅的辨识,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2.对小说中“大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何穿西服打领带,“笑眯眯”地望着逯冬,体现了身为成功人士的自得。B.大何邀请没有请柬的逯冬看展览,既有商人的敏感,又不乏对同学的情意。C.大何对逯冬的“埋怨”主要源于他的价值观念,而非对老同学现状的担忧。D.大何引导逯冬看另一幅画,希望老同学从迷惘失落中走出,不再多愁善感。3.简要分析小说中“观景电梯”的作用。(6分)4.小说的标题“画痕”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又议重贿唃厮啰使讨贼,得地即与之。琳曰:“使唃厮啰得地,是复生一元昊矣。不若用间,使二羌势不合,中国利也。”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选自《宋史·程琳传》,有删改)材料二:元昊死,谅祚初立,议者请饵其三将,破分其势,可以得志。程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立说之非,人皆知之,诚哉其不可与谋也!春秋重伐丧之贬,予士匄之还①,彼有取尔矣。邻国友邦,偶相失以相愈,兵临服罪,同好如初,则乖约肆淫,大伤人子之心,信不仁矣。元昊者,沦于夷之叛臣,为我蝨贼者也。死亦不足恤也。丧亦不足矜也。如其可削平以休息吾民巩固吾守恶容小不忍以乱大谋哉?故琳说之非,不可托春秋之义为之解也。虽然,宋至此而欲乘丧以图谅祚,谈何容易乎?昔者继迁死,德明弱,曹玮②欲得精兵俘孤雏,郡邑其地;庙算无成,而元昊嗣之以逞。或曰:今元昊死,为破分其国之说,亦师玮之智,而奚谓其未可邪?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德明方弱之日也;已去而不可追者,亦时也,元昊初丧之日也。夫所谓理势者,岂有定理,而形迹相若,其势均哉?度之己,度之彼,智者不能违,勇者不能竞,唯其时而已。知时以审势,因势而求合于理,岂可以概论哉?以此思之,琳或有深心焉,未可知也。(选自王夫之《宋论》,有删改)[注]①士匄(gài),晋国军事家,率军击齐途中听说齐侯去世,便弃攻而返。②曹玮,北宋将领。李继迁死,曹玮向宋真宗提议活捉其子李德明,真宗未允,希望以恩德招降。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如其可A削平B以休息C吾民D巩固E吾宇F恶容G小不忍H以乱大谋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查办,与成语“按图索骥”“按兵不动”中“按”的意思均不同。B.“不如因而抚之”与《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中的“因”意思相同。C.“诚哉其不可与谋也”与《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的句式一致。D.矜,怜悯,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元昊造反后仍派使者来朝中觐见,众人要求将使者诛杀,程琳起先拒绝,后因使者过于骄横,便建议公布其恶行并诛杀他。B.众人建议贿赂确厮啰,利用他讨伐叛贼,所得土地均归他所有;程琳并不认同,认为这会让他成为下一个“李元昊”。C.王夫之认为,《春秋》中对“伐丧”行为的贬低是有条件的,若两国关系友好,那么违背约定、趁人之危确为不仁。D.王夫之认为,李元昊已沦为夷狄叛贼,不值得体恤,程琳反对“伐丧”的错误在于盲目遵循《春秋》道义而未加辨析。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若用间,使二羌势不合,中国利也。(2)今元昊死,为破分其国之说,亦师玮之智,而奚谓其未可邪?5.材料一中,议者认为程琳反对“伐丧”失去了削弱西夏的时机。王夫之是否认同议者的看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送贡仲章之燕梅尧臣天启文明泰运兴,汉庭来召鲁诸生。我婴世网空投老,君向容台早著名。水阔风高鹏翼健,沙干云暖马蹄轻。归来衣锦看他日,何用樽前唱渭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送贡仲章入燕的背景,当时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朝廷求贤若渴,广纳贤才。B.颔联中“容台”是礼部的别称,这一句表明贡仲章很早以前就受到朝廷赏识,取得名声。C.尾联中“渭城”指《渭城曲》,常指离别深情;“何用”则是劝慰友人无须为离别感伤。D.本诗虽言送别,但意境开阔,情感豪迈,不见伤感,蕴含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16.诗歌颈联物中有人,景中含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7.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6分)(1)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在《赤壁赋》中写出了音乐这种作用的句子是“,”。(2)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一句写出了词人对有着独特品味的“那人”的苦苦追寻,“”一句则点明词人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那人”。(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两句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灯光秀越来越成为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元素,它讲述着夜的童话,在夜的画布上绘出绚烂篇章,而在这背后,灯光设计功不可没。灯光设计是一门技艺融合的综合性艺术,设计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照明技术知识,更需要具备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其最大特色在于抽象,灯光A,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灯光可以通过明暗、色彩、角度等元素,塑造舞台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正是这种瞬时性和空间感,让灯光秀B,由此让观众获得立体而丰富的视觉观感。只有感官刺激还不够,(甲)。要让人们读懂灯光,就要了解观众共同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就要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设计师通过灯光色彩、亮度和角度的精准把握,②把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到表演当中,③让观众在感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欣赏光影。④在技巧层面,⑤灯光设计还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运用。山水画中的留白手法,就可以转化为一种灯光分布和亮度设置的固定手法,以展现空旷、宁静的空间感,使灯光饱含文化韵味。灯光设计是一个技术工种,但最难的并不是突破新技术,(乙)。比如在一次创作中,需要设计一个古老传说中的“仙境”,为了营造出那种如梦如幻的意境,就采用新型烟雾效果设备和动态灯光追踪技术。烟雾在灯光照射下形成了隐约朦胧的层次感,灯光实时追踪演员动作,突出主角形象,增强故事感染力。这两项技术单独使用并不罕见,但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18.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B.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C.我看小芹蛮不错,能跟咱二黑过就很好!什么命相对不对?你就不记得“不宜栽种”?D.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A.B.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灯光秀越来越成为城市的形象元素,它让夜晚变得美丽,在这背后,灯光设计功不可没”,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黑神话·悟空》的创作者全力以赴,将毕生所学与中国文化精髓融入每一细节,尽显匠心与执着。事实上,在长达7年的开发过程中,这个创作团队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当游戏获得巨大成功时,制作人冯骥却说:“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每个人的心中都该有座灵山,我们也终将踏上自己的取经之路。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AB.“这不同于沈从文之于湘西的‘愁’”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鲁迅所说的那些‘侨寓’北京的作家们……事实上,也应包括沈从文之于湘西”可知,“侨寓文学的作者”们的“乡愁”和沈从文之于湘西的“愁”都偏于主观化。C.“他认为用现代技术富国强民的效果远比不上利用文化心态安民遂生”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文化自觉理论是他从关注利用现代技术富国强民的经济政治建设,转向关注利用文化心态安民遂生的文化建设的标志”可知,是费孝通关注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但并没有对二者所起效果进行比较。D.“乡村人才流失直接导致了中国乡村的衰弱”错误。原文是说“人们既不愿也不能回到乡土中,这成为中国乡村随现代化进程而衰弱的根源之一”,注意“之一”的说法,选项以偏概全。故选A。2.CC.“避免乡村‘文化实心化’”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应当是一个以文化认同撑起乡愁、留住乡愁的乡村,而不是一个只有城市文化而丧失乡愁底蕴的乡村;是一个‘文化实心化’的乡村,而非一个‘文化空心化’的乡村”可知,应该是避免乡村“文化空心化”。故选C。3.B材料一中“挽歌”是说“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留住村庄的情怀,并由此生发出文化‘乡愁’主题,为正在消逝的村庄唱出深沉的挽歌”“在乡村社会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作家们所面对的不断变化的乡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文化消逝的特征”。A.该选项主要描述了乡村的转型和重新焕发活力的过程,更多地体现了乡村发展的积极面,没有写到乡村的文化消逝特征,不符合材料一“挽歌”的范畴。B.选项“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以及难以挽回的衰败、无地彷徨的哀伤”,符合此意义上的“挽歌”。C.结合注释“第三次文化裂变:在21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可知,鲁迅的《故乡》不属于乡村社会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的作品,不符合材料一“挽歌”的范畴。D.该选项强调的是对乡村美好景象的描绘和引发的乡愁,虽然有乡愁的成分,没有写到乡村的文化消逝特征,不符合材料一“挽歌”的范畴,。故选B。4.①直接引用,使论证有依据,真实可信。如“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等。②强调表达重点,加深读者对表述对象的印象。如“乡愁”、“胸臆”等。③突出词语的特殊含义,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如“生离死别”。(任答两点即可满分)5.①鼓励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留住村庄的情怀,深化“乡愁”主题。②增强对家乡的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撑起乡愁、留住乡愁。③建立人们与家乡的精神纽带,重新打通城乡互促共进的回路。6.BA.“是主人公逯冬洒脱恣意的内心世界的隐喻”错误。看到母亲的画作,想到才离世的母亲,想到自己的被离职,此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应该是延续前文的沉落低沉。C.“这些对比”错误。这里不是对比,对比要有双方,这里无论是“我”“画”均是单方,表转折,表现的是命运的转折。D.“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错误。对临摹本的鉴赏“这画不能表现雪的舒缓姿态,还不算好,自嘲大胆”只是对画作的认识,并没有反思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对外祖手书条幅的辨识“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有对一代人精神特征的反思。故选B。7.DD.“希望老同学从迷惘失落中走出,不再多愁善感”错误。大何作为商人,更多关注的是利益,是画作的金钱价值,没有对老同学的“希望”。故选D。8.①观景电梯连接不同空间,为主人公无意中走错楼层的情节提供依据;②主人公在面试前反复乘坐观景电梯的细节,表现了他低沉迷茫的心境;③小说以走进电梯开始,以走出电梯结束,首尾呼应,结构精巧。9.①十五岁的逯冬在母亲的画作上滴下的一滴墨水;②母亲画作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给主人公留下的精神印迹;③传统艺术留给物质至上社会的一笔文化遗产。10.BDF句意:如果可以借此机会削弱他的势力,让我们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巩固我们的防守,又怎么能因为一点小的不忍心而打乱大局呢?“如其可削平”中,“如其”是假设连词,表示“如果”,“可削平”作谓语,所以中间不能断,其后B处断开;“以休息吾民”和“巩固吾宇”中,“休息吾民”和“巩固吾宇”都是动宾结构,应单独成句,所以“民”“宇”后DF处断开。故选BDF。11.BA.正确。查办;/按照;/止住。句意:朝中众人请求朝廷按律查办并诛杀这些使者。/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B.“意思相同”错。趁机;/沿袭。句意:不如趁这个机会去安抚他们。/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C.正确。都是主谓倒装句。前者正常语序为“其不可与谋也,诚哉”;/后者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句意:他确实是不应该与之共谋的人!/我的心怀悠远。D.正确。怜悯;/看重、推崇。句意:他的丧事也不值得怜悯。/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故选B。12.DD.“王夫之认为……程琳反对‘伐丧’的错误在于盲目遵循《春秋》道义而未加辨析”错误,结合材料二第一段“元昊者,沦于夷之叛臣,为我蝨贼者也。死亦不足恤也……故琳说之非,不可托春秋之义为之解也”可知,王夫之直接表明程琳的说法不能用《春秋》的义理来解释,可能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即其认为程琳反对“伐丧”并不是因为盲目遵循《春秋》道义。故选D。13.(1)不如使用离间之法,使两支羌族的势力不和,中原便可以得利了。(2)现在李元昊去世,(有人)提出分裂他的国家的观点,也是在以曹玮的智慧为师(学习曹玮的智慧),又怎么能说那不可以呢?(1)“若”,如;“间”,离间;“中国”,中原;“利”,名词作动词,得利。(2)“破分”,分裂;“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学习;“奚”,怎么。14.①不认同。②王夫之认为,元昊死时的形势与李德明孤弱时看似相同,实则已随着时代变化产生了差异。③元昊死时,宋朝已失去了削弱西夏的最佳时机,故程琳反对“伐丧”或另有深意,不可谓“失时”。结合材料二“立说之非,人皆知之,诚哉其不可与谋也!春秋重伐丧之贬,予士匄之还,彼有取尔矣……元昊者,沦于夷之叛臣,为我蝨贼者也。死亦不足恤也……故琳说之非,不可托春秋之义为之解也”可知,王夫之并不认同议者的观点,他认为程琳反对“伐丧”的理由不能简单地用《春秋》的道义来解释,因为李元昊是夷狄叛贼,不值得体恤。结合材料二“虽然,宋至此而欲乘丧以图谅祚,谈何容易乎?昔者继迁死,德明弱,曹玮欲得精兵俘孤雏,郡邑其地;庙算无成,而元昊嗣之以逞”可知,王夫之分析了宋朝在元昊去世后的形势,认为虽然表面上看似与当年曹玮提议活捉李德明时相似(都是敌国君主去世,国内局势不稳),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合材料二“难得而易失者,时也,德明方弱之日也;已去而不可追者,亦时也,元昊初丧之日也”可知,王夫之强调,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德明孤弱时是宋朝削弱西夏的最佳时机,但当时宋朝没有把握住;而元昊去世时,虽然也是一个潜在的时机,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西夏的局势已经相对稳定,且宋朝的军事实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综上,可以得出:王夫之,并不认同议者的观点,他认为程琳反对“伐丧”或另有深意,不可谓“失时”。参考译文:材料一:程琳,字天球,是永宁军博野县人。他通过参加“服勤辞学科”的考试被选拔出来,后来补任为泰宁军节度推官。当时,元昊反叛,但仍然派遣使者来朝廷朝见,朝中众人请求朝廷按律查办并诛杀这些使者。程琳说:“派遣使者是常规的事情,杀了他们不吉利。”后来,元昊的使者越来越骄横跋扈,大臣们对此感到忧虑。程琳又说:“当初没有杀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罪;现在他们既然骄横,我们就可以揭露他们的罪行然后诛杀他们,这是国家的法律,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朝臣们又商议用重金贿赂唃厮啰,让他出兵讨伐叛贼,并承诺如果得到土地就赏赐给他。程琳说:“如果让唃厮啰得到土地,那就等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元昊。不如使用离间计,让这两个羌族部落不能联合,这对中原王朝是有利的。”后来,元昊去世,谅祚继位,当时他还年幼,国内由三大将分别治理。有人议论说可以趁这个机会,用节度使的职位诱惑这三位大将,让他们各自统领一部分领土,以此来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就可以不战而胜了。程琳说:“在别人遭遇丧事的时候去占便宜,这不是安抚远方之人的做法,不如趁这个机会去安抚他们。”那些议论的人为失去了这样一个好机会而感到惋惜。(选自《宋史·程琳传》,有删改)材料二:元昊死后,谅祚刚刚继位,有人建议朝廷诱使元昊手下的三大将相互争斗,从而分裂他们的势力,这样就可以实现朝廷的意愿。但程琳说:“在别人遭遇丧事的时候去谋取利益,这不是安抚远方之人的做法。”他立即指出这种建议的错误,人们也都明白这一点,他确实是不应该与之共谋的人!《春秋》一书对讨伐有丧事之国持贬斥态度,并赞同晋国士匄归还俘虏的行为,这是有原因的。对于邻国和友好的国家,即使偶尔出现裂痕也应该相互包容来弥补关系,如果一方兴兵问罪,而另一方服罪,那么双方又能和好如初。但如果违背盟约、肆意妄为,就会极大地伤害盟友之心,这确实是不仁道的。元昊是沦落到蛮夷之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教学计划范文
- 有关开学计划主题日记
- 辽宁科技大学《音乐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病人的权利课件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民族图形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城市学院《心理诊断与评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过敏性休克治疗课件
- 髌骨疼痛的临床特征
- 《土壤的种类》课件
- 物料提升机检验报告
- 安庆3#SCR脱硝反应器及烟道安装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修正版)
- 中国石化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修订版)
-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 2019年东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2年2022年红警3增援代码大全
- GIS内互感器现场校验方法的分析研究
- 最全的英语26个字母-及常见字母组合发音规律
- 无机盐工业模板
- 绿色环保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