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设计管理规定_第1页
采、掘、设计管理规定_第2页
采、掘、设计管理规定_第3页
采、掘、设计管理规定_第4页
采、掘、设计管理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掘、设计管理规定

(2019年版)

恒源煤电股份公司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采矿设计................................3

第一节一般规定..................................3

第二节生产系统设计................................11

第三节采区设计....................................15

第四节采煤工作面设计..............................20

第五节专项工程设计................................21

第六节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设计....................22

第七节设计管理....................................23

第三章掘进................................27

第一节一般规定....................................27

第二节临时支护....................................29

第三节交岔点(三、四岔门)支护....................31

第四节岩巷锚喷支护................................33

第五节煤巷锚杆支护................................35

第六节架棚支护....................................46

第七节巷道贯通....................................48

第八节巷道维修与报废..............................49

第九节其他......................................54

第四章采煤................................58

第一节一般规定....................................58

第二节工作面投产验收..............................60

第三节工作面初次放顶..............................61

第四节综采(综放)工作面.........................62

第五节炮采(高普)工作面..........................73

第六节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78

第七节工作面支护材料使用..........................82

第八节工作面安装、拆除............................85

第九节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92

第五章作业规程...............................95

第一节一般规定.................................95

第二节采掘作业规程...............................100

第六章零星工程..............................103

第七章资料管理..............................105

第八章附则................................108

附录A:采区投产验收申请表...........................110

附录B:采区投产验收项目表...........................111

附录C:采区投产验收意见(编写提纲)..................112

附录D:投产验收组成员名单(表格样式)................1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采、掘、设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保证

煤炭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法规、

条例和技术政策,结合矿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在总经

理(矿长)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矿)技术工作。

第三条建立健全机构。

公司设生产技术部,矿设生产技术部(科)。

公司生产技术部下设采煤、掘进、设计、机械化、生产计划

等科室。

矿生产技术部(科)下设采煤、掘进、设计、矿压监测等专

业组。

第四条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各岗位专业技术人

员的责任制。

第五条建立健全下列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一)采矿设计管理制度。

(二)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三)采掘工作面隐患排查制度。

(四)作业规程及措施管理制度。

(五)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六)矿压监测制度。

(七)支护材料管理制度。

(八)技术例会制度。

1

(九)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十)生产技术信息采集制度。

(十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十二)生产技术管理考核奖惩制度。

第六条公司、矿必须编制五年生产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

每月必须编制月度生产作业计划,突出矿井必须一同编制年度及

月度防突措施计划。五年生产规划、年度生产计划及防突措施计

划必须报公司审查批准。

采掘生产布局必须与瓦斯治理相协调,瓦斯治理的规划或设

计、方案应贯穿于新井建设、矿井改扩建、水平延深、采区设计、

生产准备到工作面衔接等各个环节。

第七条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公司采掘及设计业务指导

工作,协助各矿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负责及时传达

公司对采掘及设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对矿井生产技术方案的确

定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引进和推广采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备、新材料;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攻关,改善企业技术面貌。

2

第二章采矿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八条设计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

出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上级

有关规定和公司有关规定。

第九条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可

行、经济合理原则,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

材料。

第十条采区开采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采区设计前,勘探

程度必须达到《矿井地质规程》及规范的要求,并编制采区地质

说明书,报公司审批后,作为采区设计依据。

第十一条采区几何参数应根据煤层赋存状况、地质构造、

开采技术装备水平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因素合理确定,推广大采

区、大工作面布置,提升采掘装备水平。

第十二条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采区地质条件、煤层生

产能力、采掘机械化程度、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及其接替

关系等因素,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第十三条煤层开采顺序应根据煤层及瓦斯赋存状况、开采

技术条件等,经分析论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近距离多煤层开采,一般应采用下行式开采顺序。

(二)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选

择保护层应优先选择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当煤层群中

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应综合比较分析,择优开采保护

效果最好的煤层。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应选择突

3

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为保护层。有条件的矿井,也可以将软

岩层作为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开采应优先选择上保护层,选择下

保护层开采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

(三)多煤层开采时,应根据煤层厚度、灰分合理搭配开采。

第十四条采区内区段开采顺序应根据生产准备、巷道维

护、瓦斯治理、防治水等要求确定。采区内采掘工作面布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

(一)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

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

多煤层开采的,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

同时作业。

(二)严禁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时

作业。

(三)采掘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岩)

柱。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岩)柱。特殊情况需

留煤(岩)柱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突出矿井开采保护层的采

空区内留煤(岩)柱时,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留设的煤(岩)

柱应作好记录,并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工

程平面图上。

(四)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防水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

(五)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采

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

(六)应避免两翼工作面同时向采区上下山(条带大巷或盘

区大巷)接近,条件适宜,可采用跨上下山或跨大巷回采。

(七)在同一突出煤层正在采掘的工作面应力集中范围内,

4

不得安排其他工作面进行回采或者掘进。具体范围由矿总工程师

确定,但不得小于30m。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应避开邻近煤层

的采煤工作面的应力集中范围。

(八)在同一突出煤层的一个或相邻的两个采区的同一区段

内,相向(背向)回采和掘进的工作面间距均不得小于100m。

第十五条巷道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

(一)巷道层位选择必须以有利于巷道维护,减少维修工作

量为原则。

(二)在时间和空间上应尽量避开采掘活动的影响,条件允

许时,应将巷道布置在开采后所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内。

(三)不能避开采动支承压力影响的,应尽量避免支承压力

叠加影响,或尽量缩短支承压力影响时间。

(四)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或煤层中。

(五)相邻巷道或碉室之间选择合理的岩(煤)柱宽度。

(六)巷道的轴线方向应尽可能与井田主应力场方向和构造

应力方向平行,避免与其垂直。开拓准备巷道尽可能避免沿断层

布置。

(七)施工方便,尽量避免长距离单孔掘进。

第十六条开拓巷道布置方式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条

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矿井开拓、通风、运输方式等因素确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开采近距离煤层群,宜采用集中或分组集中运输大巷

布置方式;煤层(组)间距大时,宜采用分层运输大巷布置方式。

运输大巷应优先选择布置在岩石中。

(二)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严重冲击地

5

压煤层中。

(三)当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无冲击地压,煤层顶底

板围岩较稳定、煤层较硬、含水量较小,或自燃发火、高瓦斯煤

层采取安全措施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

风巷可布置在煤层中。

第十七条采区准备巷道布置方式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

采技术条件、采煤方法、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采区运输方式、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

开采煤层群时,采区集中运输巷、采区上下山(条带大巷或

盘区大巷)等准备巷道采用集中或分组集中布置方式的,应优先

选择布置在岩石中,当非突出煤层顶底板条件较好、煤层较硬、

含水量较小、地应力较小时,也可以选择布置在非突出煤层中。

第十八条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一般采用机、风双巷布置,

若不能满足通风、排水、瓦斯防治等要求,应采用多巷布置。

第十九条井下碉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根据设备安装尺寸进行布置,并应便于操作、检修和

设备更换,符合防水、防火等安全要求。

(二)主要碉室应选择在稳定坚硬岩层中,并应避开断层、

破碎带、含水岩层。所有主要碉室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

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

(三)主要碉室要考虑安装检修设施和铺设轨道,以利于设

备检修、运输。

(四)碉室与相邻巷道间应留有不少于15m的净岩(煤)柱。

(五)机电碉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碉室的两端各设1

个出口。碉室地面应高出临近巷道底板0.3〜0.5m,应采用混凝

6

士或其他不燃性材料铺底,厚度100mm,并设3%。的向外流水坡

度。

(六)采区上下山与运输大巷或石门之间应设采区煤仓进行

转载,区段运输顺槽与采区上下山之间应优先选择区段煤仓转

载。

第二十条突出矿井的巷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则:

(一)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采区上下山(盘区大巷)

等主要巷道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

(二)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

(三)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

带。

(四)突出煤层的巷道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

域。

(五)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避难所设置

应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一百零二条之规定。

(六)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

救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中之一或混合设置,但掘进距离

超过500nl的巷道内必须设置工作面避难所。避难所设置应符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一百零六条之规定。

第二十一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严禁下山开采。回采工作面

范围内不得随意设计施工联络巷等辅助巷道,特殊情况确需施工

的,须经公司生产技术部审批,高瓦斯、突出矿井的回采工作面

上下顺槽之间施工联络巷,必须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第二十二条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照支护最大允许变

形后的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管线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安

7

装、检修、施工等需要进行计算选取。

第二十三条巷道支护形式应根据围岩性质、巷道用途及服

务年限、巷道受采动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

岩石巷道宜采用光爆锚喷支护,煤及半煤岩巷道宜优先采用

锚杆支护。井下机电设备碉室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第二十四条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择采煤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

采技术条件、设备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等因素,以安全、高效、低

成本、高回收率为目的,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二)大、中型矿井宜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第二十五条缓倾斜、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应

符合下列规定:

(一)缓倾斜、倾斜煤层一般应采用长壁采煤法。当煤层倾

角大于12。时,宜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当煤层倾

角小于12°且条件适宜时,可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

(二)煤层倾角大于35。时,可采用伪斜走向长壁采煤法

后退式开采。

(三)厚度1.5m以下的煤层,条件适宜,应积极推行薄煤

层综采工艺。

(四)厚度1.5〜6.5m的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

定,宜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

(五)厚度7m以上且符合《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规

定》条件的煤层,可采用综放开采工艺;不具备综放开采条件的,

应采用分层综采工艺。

第二十六条矿井第一次采用放顶煤开采,或在煤层(瓦斯)

8

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域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根据顶板、煤

层、瓦斯、自然发火、水文地质、煤尘爆炸性、冲击地压等地质

特征和灾害危险性编制开采设计,开采设计应当经专家论证或委

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评价后报公司审批,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备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

(一)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nl的。

(二)采放比大于1:3的。

(三)采区或工作面回采率达不到本规定要求的。

(四)煤层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

(五)坚硬顶板、坚硬顶煤不易冒落,且采取措施后冒放性

仍然较差,顶板垮落充填采空区的高度不大于采放煤高度的。

(六)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放后有可能与地表水、老

窑积水和强含水层导通的。

第二十七条采区及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不应小于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

薄煤层不应小于85%O

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厚煤层不应小于93猊中厚煤层不应小

于95%;薄煤层不应小于97%。

第二十八条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瓦斯综合治理专项设

计。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

编制防突专项设计,并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设计应当包括

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

防突设施(设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

容。

9

首次开采保护层时,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开采设计遵照《防治

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八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编制防治水设计:

(一)提高回采上限开采。

(二)底板承压含水层上的煤层开采。

(三)接近或穿过老塘(老空)区时。

(四)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含水裂隙发育带、陷落柱(疑

似陷落柱)时。

(五)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采掘工作面有突水征兆

时。

(六)下山采区开采时。

(七)其他需要进行水害防治的工程。

第三十条采区、采煤工作面编号及设计文本格式应符合下

列规定:

(一)采区编号应采用SMC格式。

其中:s一为开采水平序号(使用罗马数字表示,如I、II、

in等),一水平采区通常省略。

M一为开采煤层(组)编号(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c一为采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采煤工作面编号应采用SMCG—F格式。

其中:S一为开采水平序号(使用罗马数字表示,如I、II、

III等),一水平采区通常省略。

M一为开采煤层编号(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为煤

组时,分层号应用下标表示,如72煤、82煤)。

C一为采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10

G一为采煤工作面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F一为分层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

(三)上报设计材料份数及文本格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文字材料一式二份,图纸一份,并附电子版。

2.文字材料应采用宋体、4号字、A4纸张打印,并装订成册,

有封面及目录;图纸应采用采矿AutoCAD软件计算机制图。

第二节生产系统设计

第三十一条井下运输系统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一)运输机械化,系统简单,环节少,取消人工搬运。煤

炭运输皮带化,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推广无极绳绞车或卡轨车,

条件适宜的岩巷掘进采用系统出行。

(二)上下环节运输能力相匹配,设备能力备用系数合理。

(三)便于设备运输、安装和检修,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四)电气设备上方顶板要牢固,并不得有淋水,否则要采

取措施。

第三十二条井下煤炭运输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要运输大巷、采区上下山(条带大巷或盘区大巷)、

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等主要运输环节,应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因巷道长度较短等不适宜采用带式输送机的,可采用刮板输送

机。

(二)开采缓倾斜煤层,采区上下山采用普通带式输送机运

煤时,向上运输倾角不宜大于18°,向下运输倾角不宜大于

16°o

采区、工作面运煤路线应避免与轨道运输及行人路线相交

11

叉,减少轨道和行人跨越输运机等不安全环节。

第三十三条井下辅助运输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区上、中部车场采用甩车场布置形式,轨道下部车

场与大巷之间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二)条件适宜时,采区上下山可与回采工作面顺槽组成连

续辅助运输系统。

(三)采掘工作面优先采用无极绳绞车或卡轨车连续运输,

减少小绞车运输。小绞车运输时,摘挂钩地点必须设计足够的平

车场。

(四)人员上下的主要倾斜井巷,垂深超过50nl时,应采用

机械运送人员。长距离、大垂高的采掘工作面须采用机械运送人

员。

(五)掘进工作面有条件采用皮带运送物料的,可采用皮带

运送。岩石平巷掘进工作面,当人工推车距离超过300nl时,要

采用机械运输方式。

(六)采掘工作面必须设计煤、歼分装分运系统。

(七)轨道运输线路道岔应按标准道岔设计。

第三十四条非主要斜巷辅助运输(除斜井井筒、暗斜井、

采区上下山以外的斜巷)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非主要斜巷辅助运输应有正规设计,包括上下部平台

长度、线路坡度和曲线半径、信号碉室和躲避碉室、绞车选型等。

(二)线路平曲线半径人力推车时不小于6m,机械调车时

不小于9m,竖曲线半径不小于9m。

(三)采用绞车提升的:

1、斜巷上部必须有足够的过卷距离。过卷距离根据巷道倾

12

角、设计载荷、最大提升速度和实际制动力等参量计算确定,并

有1.5倍的备用系数。

2、斜巷上、下部必须设信号碉室。信号碉室规格为净宽1.4〜

2.0m,净高2.0〜2.2m,净深1.4〜2.0m。信号碉室位置应在变

坡点附近平巷段,以保证把钩工操作安全和直视运行车辆为原

则。斜巷上部信号碉室与绞车窝合二为一的,其空间应满足绞车

安设及操作要求。

3、斜巷运输必须设计安全设施。

(四)斜巷兼作行人道时,必须每隔40nl设置躲避碉,躲避

碉规格为净宽不低于1.2m,净高不低于1.8m,净深不低于0.7m。

第三十五条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矿井必须建立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

稳定、局部通风规范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可靠。

(二)新矿井、新水平、新采区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

规定设计完善的独立通风系统。

矿井的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水平、分区通风,采区进、

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

突出煤层的采区回风巷必须是专用回风巷;高瓦斯矿井和开

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

联合布置的采区,须至少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矿井和采区的绞车房、变电所、炸药库、充电碉室等碉室必

须实现独立通风。炸药库回风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

要回风巷中。井下机电设备碉室、瓦斯泵站应设在新鲜风流中。

采用扩散通风的碉室,其深度不超过6m,入口宽度不小于1.5m。

专用底板瓦斯抽采巷道应实行全负压通风,不能实现全负压

13

通风的,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水平、采区胶带运输巷不应兼作回风巷,已兼作回风巷的,

要制定安全措施。

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应满足瓦斯治理和热害治理的

需要,严禁使用局部通风机处理瓦斯。

突出煤层区域预测为危险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其回风严禁切

断其他采掘作业地点唯一安全出口。

(三)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

(四)高瓦斯、高地温、条带开采工作面应优先选择Y型

通风。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

得采用下行通风。

(五)矿井开拓、准备采区以及采掘作业前,应根据该处全

风压供风量和瓦斯涌出量编制通风设计。

(六)巷道布置要考虑风流顺畅,降低风阻。

第三十六条瓦斯抽采、防尘、防灭火、安全监控、人员定

位系统设计应符合公司《“一通三防”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

压风系统设计应满足采区内采掘工作面、安全救护等使用需

求。

第三十七条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区排水系统应尽可能实现自流排水,采用设备排水

的,应减少多级排水,水害威胁较为严重的采区,应布置专用泄

水巷。

(二)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三)采煤工作面设计时,对受上覆松散层含水层、砂岩裂

隙水、灰岩水威胁的采煤工作面,涌水量达到150nl'/h及以上的,

14

应实现自流排水,不能实现自流排水的,必须设计专用泄水巷;

涌水量小于150nl7h的,不能实现自流排水的,必须设计具备足

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及设备。

在采煤工作面回采或巷道掘进过程中,实际涌水量达到

150nl7h及以上时,必须补充设计专用泄水巷。

第三十八条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集约化布置,减少中间环节。

(二)采区变电所位置应选择在负荷中心附近。

(三)高瓦斯矿井采区变电所的电源应有双回路(互为备

用),局扇采用“双三专”供电并做到自动切换。

(四)移动变电站与巷道和皮带机的距离应符合《煤矿安全

规程》要求。

(五)井下各级电压等级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四

十八条规定。

第三节采区设计

第三十九条编制采区设计前应具备下列文件或资料:

(一)矿总工程师下达的采区设计任务书。

(二)经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报告。

采区地质报告应包括地质说明书和附图两部分。附图主要有

采区井上下对照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储量计算图、勘探线剖

面图、钻孔柱状图、采掘工程平(立)面图等。

(三)矿井设计文件。包括矿井初步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

水平设计等设计文件。

(四)经公司审批的矿井生产规划。

15

(五)邻近采区同组或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第四十条采区设计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矿井根据采区接替安排,由矿总工程师下达采区设计

任务书。

采区设计任务书应包括采区地质报告提交时间和采区方案

设计编制、审查、上报时间;对采区设计生产能力、采煤方法、

开拓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改革的要求等内容。

(二)矿有关部门根据采区设计任务书进行采区设计,分两

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进行采区设计,编制采区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由

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报公司批准。

第二阶段是进行采区施工图设计,根据公司批准的采区设

计,对采区巷道断面、采区上、中、下部车场、采区巷道交岔点

及采区碉室等单位工程进行具体设计,计算有关尺寸、工程量和

材料消耗量,绘制图纸和表格,并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

第四十一条采区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井概况。

(二)采区地质情况。

1.采区范围:包括采区边界、回采上下限、与相邻煤层和采

区的关系、采区地面情况等。

2.煤层赋存状况:包括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可采煤层层

数、层间距、煤层厚度及煤层赋存稳定性、顶底板岩性及厚度等。

3.地质构造情况:包括主要断层和褶曲构造情况;岩浆岩侵

蚀、古河流冲刷情况;保护煤柱的留设等。

4.水文地质情况:包括井上、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隔水

16

层特征及发育情况变化规律;矿井突水情况、静止水位和含水层

水位变化;断层导水性;现生产区域最大及正常涌水量,采区涌

水量预计(提供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等。

5.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包括瓦斯、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然发

火性及其发火期、地温、地压情况等。

6.分煤层及采区储量。

7.煤种与煤质:包括各煤层煤种及主要煤质指标(灰分、挥

发份、含硫量、发热量等)。

(三)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计算、确定。

(四)采区设计方案(分方案说明,比较方案不得少于2个)。

1.采区准备方式。

2.煤层开采顺序。

3.采区巷道布置。

(1)开拓大巷布置:包括轨道(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布

置方式、巷道平面位置、层位、主要技术参数选择及依据。

(2)采准巷道布置:包括采区上下山位置、数目、层位、

主要参数选择及依据、采区上下山与开拓大巷的联系方式。

(3)区段布置:包括区段巷道布置方式及层位、区段垂高

及个数、工作面倾斜长度、区段开采顺序、区段巷道与采区上下

山的联系方式。

4.采掘工作面安排:包括采区系统贯通路线和首采工作面,

采区系统贯通工程量(岩、煤)及贯通工期,投产工程量(岩、

煤)及投产工期等。

(五)采区设计方案比较

对各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先进性和安全可靠性以及经济合理

17

性进行定性、定量比较,并附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

分析确定推荐方案。

(六)采煤方法和主要装备的选择。

(七)通风系统设计。

1.采区生产布局及采掘接替安排情况简述。

2.采区及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计。

3.采区需风量及配风计划,采区主要通风巷道通风断面校

核,通风设施安装的具体位置等。

(八)瓦斯治理设计。

(九)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十)防尘、压风、防灭火系统设计。

1.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分析。

2.防尘、压风、防灭火系统设计。

(十一)防治水设计。

1.采区涌水量预计及主要水害分析。

2.防治水工程设计。

3.采区排水方式的选择及主要设备选型。

(十二)运输系统设计。

1.煤炭运输系统设计:包括采区煤炭运输方式的选择及主要

运输设备选型。

2.辅助运输系统设计:包括采区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及主要

运输设备选型。

(十三)供电系统设计。

包括采区用电负荷计算、采区供电方式、采区变电所位置及

主要设备选型。

18

(十四)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包括预防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灾害及穿过较大断层、

火成岩侵蚀区等地质复杂地区的安全技术措施。

(十五)采区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区段数目、可采煤层数目及

煤层总厚度、煤层倾角、煤的容重、采煤方法、主采煤层顶板管

理方法、采区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机械化程度、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服务年限、采区回采率、采区系统工程量、投产工程量等。

第四十二条采区设计图纸应包括:

(一)采区井上下对照图(比例1:5000或1:10000)o

(二)采区地质和水文地质图(比例1:2000或1:5000)o

(三)地质柱状图。

(四)勘探线剖面图。

(五)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及剖面图(比例1:1000或l:2000)o

(六)采区通风系统图。

(七)瓦斯抽采系统图。

(八)采区安全监控系统图。

(九)采区管线布置图(包括防尘、供水、压风、灌浆、通

讯等管线布置)。

(十)采区供电系统图。

(H"一)避灾路线图。

(十二)采区上、中、下部车场施工图(比例1:500)。

(十三)采区巷道断面图(比例1:50)o

(十四)采区主要碉室施工图(比例1:200或1:500)o

19

第四节采煤工作面设计

第四十三条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前应具备下列文件或资

料:

(一)矿总工程师下达的采煤工作面设计任务书。

(二)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采煤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三)经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及相关补充设计资料。

(四)邻近工作面或采区同组或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五)邻近区域内巷道布置关系及采掘活动情况。

第四十四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矿井回采接替安排,由矿总工程师下达采煤工作

面设计任务书。

(二)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编制采煤工

作面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并批准。

第四十五条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面概况。

包括工作面井下位置、范围、对应地表情况及邻近开采情况;

工作面储量情况;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工作面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瓦斯、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性及其

发火期、地温等情况。

(二)回采工艺选择和采掘设备选型。

(三)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支护设计。

(四)通风系统设计。

(五)瓦斯治理设计。

(六)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20

(七)防尘、压风、防灭火系统设计。

(八)运输系统设计(综采工作面应考虑安装、拆除路线)。

(九)供电系统设计。

(十)防治水设计。

(H"一)避灾路线。

(十二)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十六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图纸应包括: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比例1:1000),剖面图(比

例1:200或1:500)、巷道断面图(比例1:50)o

(二)工作面主要生产系统图(1:1000,可在工作面巷道

布置平面图上加绘)。

(三)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四)主要联络巷、碉室施工图(比例1:200或1:500)o

(五)避灾路线图。

第五节专项工程设计

第四十七条专项工程包括矿井及采区主要生产系统、主要

碉室等改造工程。

第四十八条编制专项工程设计前应具备下列文件或资料:

(一)矿总工程师下达的专项工程设计任务书。

(二)施工区域地质资料和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专项工程地

质说明书。

(三)邻近区域巷道布置关系及采掘活动情况。

(四)与专项工程有关的设计资料(矿井设计、水平设计、

采区设计等)。

21

第四十九条专项工程设计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安全生产需要,由矿总工程师下达专项工程设计

任务书。

(二)由矿有关部门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编制专项工程设

计说明书及图纸,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报公司批准。

第五十条专项工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专项工程目的及用途。

(二)专项工程设计方案。

1、巷道布置(包括巷道平面位置、层位选择以及同周围巷

道的关系)。

2、巷道断面尺寸及支护设计。

(三)专项工程设计方案比较。通过技术可行性、先进性、

安全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四)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十一条专项工程设计图纸应包括:

(一)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

(二)主要碉室施工图。

(三)其他相关图纸。

第六节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设计

第五十二条矿井在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前,必须编制工

作面安装、拆除设计,作为工作面安装、拆除系统准备的依据文

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进出架主要路线宜优先采用无极绳绞车或卡轨车运

22

(二)组装(拆除)碉室及工作面顺槽靠近切眼附近应设置

车场。

(三)推广综采液压支架快速组装(拆除)碉室系统。

第五十三条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设计应按下列程序进

行:

在综采工作面系统贯通前、回采收作前,由矿生产技术部门

负责编制完成工作面安装、拆除设计,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并

批准后,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

第五十四条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进出架线路设计。包括线路长度、坡度、线路联接方

式、轨道型号及轨距、轨枕型号及间距。

(二)组装(拆除)碉室设计。包括位置、断面尺寸及支护

形式。

(三)进出架线路上的车场设计。包括位置、断面尺寸、支

护形式及双轨中心距。

(四)绞车布置及选型。包括数量、规格型号、安装位置、

方向、钢丝绳规格及提升能力校核等。

(五)起吊装置布置及选型。包括起吊装置布置图、起吊设

备规格型号等。

第七节设计管理

第五十五条公司设计管理工作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生产

技术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矿设计管理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生产技术部(科)负责

日常管理工作。

23

第五十六条矿生产技术部(科)应设置设计专业组,配备

专职采矿设计人员至少2人(井型在90万吨及以上的至少3人)。

矿机电、运输、通风、地质等部门应配备本专业专职或兼职

设计人员至少1人,负责编制采区、采煤工作面、专项工程等设

计中涉及到本专业的各项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由工作责任心强、具备生产实践经验、具有一

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政策水平、取得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

职称资格的人员担任。

第五十七条矿井初步设计、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应

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采区设计、采煤工作面设计、专项工程设计等原则上由矿自

主完成。本矿难以完成的采区设计或专项工程设计,经公司总工

程师批准,可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五十八条矿井在编制生产规划和生产计划时,应同时编

制矿井新水平、新采区等设计计划,报公司审批。

第五十九条矿总工程师应根据设计计划和实际生产需要,

及时向设计单位下达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

设计编制、审查、报批等时间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区地质报告、采煤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提前1

个月送交设计单位。

(二)采区设计应提前3个月报公司审批,施工图提前1个

月送交施工单位。

(三)采煤工作面设计应提前1个月送交施工单位。

(四)专项工程设计应提前1个月报公司审批。

(五)矿上报公司的各项设计,公司在接到设计文件之日起

15日内完成审批。

24

第六十条公司、矿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一)公司负责审批水平延深、采区、专项工程等设计,

以及变更或补充设计。

(二)矿负责审批采区施工图、采煤工作面、综采工作面

安装(拆除)设计。

第六十一条设计审查应实行专业会审制度。

矿负责审批的设计应附编制、审查、批准人员签字表及审查

意见,公司负责审批的设计批复文件应附审查人员签字表及审查

意见。

第六十二条公司设计审查由公司总工程师或委托副总工

程师主持,设计单位、公司业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第六十三条公司设计审查有集中审查和部门预审两种方

式。具体按下列流程执行:

(一)集中审查流程:设计单位介绍一审查人员讨论一形成

审查意见一批复。

(二)部门预审流程:设计文件分发至各预审单位一预审单

位提交书面审查意见一业务主管部门汇总形成审查意见一总工程

师批准一批复。

第六十四条综采工作面设计必须在掘进准备开工15天前

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

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设计,必须在其准备工程开工7天前

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

变更设计应及时上报。

第六十五条严禁无设计施工,不得随意变更设计施工。确

需变更设计的,必须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矿总工程师要及时组织设计人员修改设

25

计,并报公司审批:

(一)采区设计中的采区范围、采区上下山数量、布置方

式和层位、工作面布置形式需要改变的。

(二)专项工程设计中的主体工程和其他由公司负责审批

的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需要改变的。

第六十六条矿井必须建立采矿工程验收制度,做到“一工

程一设计一验收”,工程竣工移交生产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

验收,并有验收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得移交生产。

新采区必须经矿组织验收后报公司验收合格方可投产。突出

矿井新水平、新采区移交生产前,必须经市级以上煤矿管理部门

组织防突专项验收,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移交生产。

26

第三章掘进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六十七条矿井应开展巷道围岩分类研究,为巷道支护形

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十八条岩巷锚喷施工必须采用“喷-锚-喷”工艺;煤

巷应推广应用锚杆支护。

第六十九条岩巷掘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歼系统宜优先选择“耙装机一带式输送机一行石仓

转载”系统,行石仓可采用巷道式或机械式歼石仓。不具备系统

出行条件的,断面允许时宜采用双轨快速调车系统。

(二)推广应用挖掘式、侧卸式装载机。平巷优先采用电机

车或无极绳绞车运输。

(三)压风管路宜采用四时管,工作面应采用多锤打眼。

(四)大断面炮掘作业,应采用中深孔不同阶微差爆破技术。

(五)劳动组织尽量采用“四八”制作业,三班进尺,一班

穿插整修。

(六)巷道高度超过4.5m时宜采用台阶法施工。

第七十条煤巷、半煤巷掘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条件适宜时,应优先采用综掘机械化施工工艺。掘

进机选型应向大功率、高强度方向发展。

(二)运煤系统应采用胶带或刮板输送机。

第七十一条掘进工作面及巷道维修施工严格执行敲帮问

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敲帮问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打眼前、爆破后、处理片帮漏顶及更换巷道支护前

27

必须进行敲帮问顶。

(二)敲帮问顶操作人员应经过实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敲帮问顶应使用专用工具,其规格应满足现场需要,

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四)敲帮问顶作业应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操作,一人观

察。在进行敲帮问顶作业时,所有人员必须站在永久(正规)支

护下面,严禁进入空顶区域。

第七十二条掘进工作面应采取防片帮措施,并符合下列规

定:

(一)上山掘进巷道坡度超过12。的,迎头端面必须全断

面采取防片帮措施。

(二)平巷及上山掘进巷道高度超过2.6m、下山掘进巷道

高度超过3.5m的,迎头端面距巷道底板1.5m以上必须采取防片

帮措施。

(三)架棚巷道采用人工挖柱窝的,帮部距底板1m以上必

须采取防片帮措施。

(四)防片帮措施应因地制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具体

形式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五)岩石锚喷巷道耙装机前拱部与帮部分次支护时,拱部

永久支护距巷道底板高度不得超过1.6m。

第七十三条锚杆支护巷道质量检查仪器(包括锚杆拉力

计、锚索张拉机具、扭矩扳手等)不齐全、不完好,不得进行巷

道掘进施工。

锚杆支护使用的锚固剂应采用树脂锚固剂。锚固剂搅拌时有

计时工具,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搅拌时间操作。施工现场储

28

存锚固剂必须使用专用箱。不得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锚固剂。

第七十四条突出煤层巷道掘进必须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

斯突出规定》等上级规定及公司有关规定。

受水患威胁的巷道掘进必须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

上级规定及公司有关规定。

第七十五条巷道施工要采取煤炭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建立掘进巷道顶板管理日常巡检

制度,并有巡检记录,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巷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

地质、测量、设计、施工等资料。

第二节临时支护

第七十七条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形式

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岩巷锚喷支护

采用初喷配合戴帽点柱,或初喷配合一梁两柱,或初喷配合

金属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初喷厚度30〜50mm。

(二)煤巷锚杆支护

采用戴帽点柱或一梁两柱或金属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

(三)金属支架支护

采用金属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

(四)试验、推广机械式临时支护。

第七十八条锚杆支护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采用带帽点柱

或一梁两柱的,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支柱间距不超过锚杆间距的2倍,支柱排距、支柱距

29

永久支护及迎头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二)帽应采用方木,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不低于500mm、

200mm、100mm。梁应采用方木或半圆木,宽度、厚度分别不低于

200mm.100mm,长度根据现场实际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三)支柱应采用轻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规格型号应在

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支柱初撑力不低于20KN,现场配备检测

仪表。

(四)玻璃钢式单体液压支柱可采用井下供水系统或微型乳

化液泵站供液,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应采用微型乳化液泵站供

液。

(五)支柱生根应牢固可靠,并有防倒措施,支设在浮午上

必须穿柱鞋。

第七十九条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采用金属前探梁的,应符

合下列规定:

(一)锚杆支护的前探梁采用不小于15Kg/m型轨道或直径

不小于2.5寸钢管;架棚支护的采用不小于9#矿用工字钢,长

度均不低于4mo

(二)前探梁应紧跟迎头,安设数量不少于2根,其间距以

及到迎头的端面距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三)前探梁生根应牢固可靠,每根固定点不少于3个,应

均匀间隔布置,端头超出固定点不低于100mm;固定件材质强度

要与前探梁相匹配,采用锚杆生根时丝扣应露出吊挂螺母。

(四)前探梁与顶板间应背严接实。

(五)上山掘进应采取防窜梁措施。

30

第三节交岔点(三、四岔门)支护

第八十条岩巷交岔点(三、四岔门)一般采用锚梁网喷支

护,应采用锚索、锚注等方式进行加强支护。

第八十一条工字钢棚支护巷道三、四岔门设计应遵守下列

规定:

(一)巷道拨门与原巷道夹角一般不小于45°。

(二)所有抬棚必须采用主、副抬棚形式。抬棚、插梁材料,

必须使用型号不低于n#的矿用工字钢。

(三)主抬棚梁长度小于2.8m时可采用单主抬棚,2.8m

及以上应采用双主抬棚。主抬棚端头超过两端插梁长度分别不少

于200mm。采用双主抬棚的,插梁端头应超出抬棚梁。

(四)副抬棚梁长度必须超过主抬棚两侧至少两棚以上,且

每端至少要用两副专用卡子固定在主抬棚两侧的正规棚梁上,制

作卡子的钢板厚度不小于12mm,圆钢直径不小于18mm,螺栓紧

固并加备帽。

(五)巷道内部应尽量减少设计施工三、四岔门。需施工绞

车窝、躲避碉等较小碉室的,应优先采用扩大棚支护,扩大棚梁

长度不宜超过4m;施工水仓、钻场等较大碉室,确需扶抬棚的,

由矿技术部门下达业务联系单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第八十二条工字钢棚支护巷道三、四岔门施工应遵守下列

规定:

(一)拨门前,必须做到:

1.主体巷道由矿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科)专业

人员、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现场调研拨门位置实际

31

情况;巷道内部碉室需扶抬棚施工的由矿生产技术部(科)专业

人员、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现场调研拨门位置实际

情况。

2.矿生产技术部(科)根据设计及调研情况编写拨门联系单,

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下发。

3.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绘制岔门施工放

大图,比例为1:50或1:20,o

4.对抬棚区域内及抬棚前后3m范围内的支架应采用单体液

压支柱加强支护,支柱初撑力不低于50KN,并应采取防倒柱措

施。

5.拨门前,对帮必须采取防推棚措施。

(二)抬棚架设时,应先架副抬棚,再扶主抬棚。主抬棚架

设要正规有劲。

(三)岔门顶板必须接实,严禁出现空顶作业和顶空现象。

(四)四岔门施工,不能两侧同时拨门,必须在一侧抬棚扶

好且进尺2〜4nl后方可拨对帮门,另一侧停止施工。

(五)拨门5nl范围内以人工风镐掘进为主,需爆破的,应

采用震动爆破,并在拨门措施中作出明确规定。

(六)拨门5nl范围内临时支护可采用戴帽点柱,具体应在

拨门措施中作出规定。

(七)拨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必须有区队长现场指挥,矿

安监部门要派专人现场监督。

第八十三条煤巷锚杆支护三、四岔门应适当缩小锚杆间排

距,并采用锚索等进行加强支护,具体应在拨门措施中作出规定。

第八十四条采用U型钢棚、料石砌植或其他支护形式的交

32

岔点(三、四岔门)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四节岩巷锚喷支护

第八十五条岩巷锚喷支护巷道应编制支护设计。支护设计

可采用工程类比法。

第八十六条岩巷锚喷支护采用“喷-锚-喷”施工工艺,推

广全断面一次成巷,其主要施工工序为:光面爆破一敲帮问顶、

找顶一临时支护一出行一打锚杆眼(挂网、钢带等)一安装锚杆

一锚杆螺母二次紧固一复喷一养护。

第八十七条岩巷锚喷支护巷道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后

的巷道轮廓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眼痕率应达到60%以上。

第八十八条锚杆必须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锚

杆螺母应采用防松螺母并配合减摩垫圈;锚杆托盘必须优先采用

碟形钢板托盘,其次为平钢板托盘;网宜采用电焊钢筋平网或菱

形铁丝网;梁应采用钢筋梯子梁或W型、M型钢带。支护材料的

具体规格尺寸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对支护材料的要求及检

查验收按本规定第一百零九条和第一百一十条规定执行。

第八十九条锚杆布置方式应为正顶布置一根锚杆,然后向

两侧均匀布置,墙基锚杆距底板距离不大于300mm,下扎角度

15°〜20°o

第九十条金属网之间必须压接(帮扎)牢固,循环进尺内

部应采用锚杆托盘压网,循环进尺之间可采用不低于12#双股铁

丝绑扎联网,联接点间距不大于200nlm。严禁采用退锚方式进行

金属网之间的压接。

第九十一条复喷应达到下列要求:

33

(一)复喷厚度20〜40mm,必须覆盖网、钢带、锚杆托盘。

复喷成巷后锚杆端部可以适当外露,但应喷一层混凝土封闭外露

部分,以防生锈。

(二)喷浆总厚度(初喷+复喷)以不超过90mm为宜。

(三)复喷滞后迎头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四)复喷前必须对锚杆螺母进行二次紧固,确保螺母扭矩

不低于150N•mo

第九十二条喷层必须进行洒水养护,迎头50nl范围内每圆

班不少于2次、100m范围内每圆班不少于1次洒水养护,养护

时间不少于7天。

第九十三条岩巷锚杆支护质量检查按照本规定第一百一

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执行。岩巷锚杆支护施工台帐按第

一百一十四条执行,锚杆扭矩及锚固力、锚索预紧力抽查按第一

百一"h九条执行。

第九十四条软岩巷道可采用锚注进行加强支护。

第九十五条岩巷锚喷支护巷道,遇下列情况应采取加强支

护措施或改变支护形式:

(一)易风化潮解剥落的松软岩层。

(二)各类破碎岩层。

(三)构造破碎带。

(四)其他不稳定的顶板。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