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77-2011 建筑电气防火检验规程  _第1页
DB22T 277-2011 建筑电气防火检验规程  _第2页
DB22T 277-2011 建筑电气防火检验规程  _第3页
DB22T 277-2011 建筑电气防火检验规程  _第4页
DB22T 277-2011 建筑电气防火检验规程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DB22/T277-2001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DB22/T277-2011。1GB/T18380.3-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4一般规定2最高允许温度(℃)40℃的允许温升(K)与外部导体连接的端子和导5.1.2.2隔离开关动、静触头、负荷开关触头、高压熔断器触头、电缆终端头等测温值,应符合表13DB22/T277—2011类别的温升极限(K)油浸式全封闭 邻近绝缘材料的5.1.2.6各种设备的导电体对地(外壳)火花放电探测。45.2.2.4可燃油浸式变压器各电气连接点(含端子电缆类型缆芯长期允许温度(℃)表面允许温升(K)带铠装带铠装及以下)5.2.2.5可燃油浸式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不应超过85℃。绝缘耐温等级(℃)平均温升限值(K)参考温度(℃)度(℃)5.2.2.7干式变压器各部位连接点(含端子)、引线接头、电缆端头的温度高压部分不应超过表1中周围空气温度为40℃的允许温升(K)5.2.2.8变压器接地电阻测量值应符合本标准第9章的有关条款规55.3.2.1测量母线的连接点、分支接点、接线端子温度不应超过表6中的数值。周围空气温度为40℃的允许温升(K)母线上插接式触点5.3.2.2测量各开关、熔断器触头、电缆终端头的温度。5.3.2.4测量各相线电流,中性线(N线)和保护地线(PE线)的电流是否异常。5.4.1高压电容器的油箱应无渗、漏油痕迹;电容器应无膨胀变形现象。5.4.2电容器组的断路器、熔断器的接线和放电回路(放电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放电电阻等)及其5.4.3电容器组在运行时,应无火花或放电声等放电现象。5.4.4低压电容器控制系统(包括补偿控制器、接触器等控制回路)工作应正常。6.1.1直观检查6.1.1.1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必须选择不同结6.1.1.2地面插座应采用专用产品并具有牢固可靠的保护盖板。6.1.1.3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水、防溅插座。6.1.1.4插座和开关靠近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6.1.1.5导线与插座连接处应牢固可靠,螺丝应压紧无松动,插座应完好无损。6.1.1.6使用“I”类家用电器的场所,必须设置带有保护线触头的电源插座并将该触头与PE线连成6.1.1.7民用插座的保护接地线应选用与相a)电源线采用铜芯电缆或护套线,其长度不宜超过2m;b)具有保护地线(PE线);66.3低压成套配电箱(盘)6.3.1.6配电箱(盘)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6.3.1.7照明配电箱(盘)内,对TN-S系统,应分别设置中性线(N线)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7DB22/T277—20116.3.2.2配电箱(盘)内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GB50303-2002中6.1.6的规定。7.1.1.4在严重腐蚀性的场所(如酸、碱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气体),89DB22/T277—20118.1.1.12灯头及接线应符合GB50303-2002中19.2.2的规定。DB22/T277—2011b)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钨灯等)不应小于0.5m;对地面的距离不小于3.0m;度不应超过(内有衬纸)95℃和(内无衬纸)85℃,镇流器外壳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Tc值,如8.2.2.1电动机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和允许温升不应超过制造商的规定,如制造商无规定时可参照表7的规定。8.2.2.2电动机绝缘应符合GB50303-2002中7.1.2的规定。温度与温升(t,TKTKTKTKTK芯8.3电热器具a)电加热器具应采用单独回路供电,电源线应装设隔离电器a)电加热器应放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工作台上,与周围可燃物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b)电加热器应采用专用插座和单独回路供电,引出线应采用石棉、瓷管等耐高温绝缘套管保护。8.3.2仪器检测8.3.2.1电源线的温升不应超过表8中规定的数值。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线聚氯乙稀绝缘电线橡皮电线8.3.2.2电源插座、开关电器触点温升不应超过表5中规定的数值。8.4空调器具8.4.1.1空调器应单独供电,空调电源线应设置短路、过载保护,其电源插头与插座应匹配。8.4.1.2空调器不应安装在可燃结构上,其设备与周围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0.3m。8.4.1.3分体式空调穿墙管路应选择不燃或难燃材料套管保护,室内机体接线端子板处接线牢固、整9.1.6TN-C-S系统的PEN线应在低压电源进线处分开导体截面SS有机械保护的无机械保护的有防腐蚀保护的铜质16mm²,铁质50mm²无防腐蚀保护的铜质25mm²,铁质50mm²插座等小型配电电气和用电电器应按防火分区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30%。抽检,抽检率不低于20%。10.3.2.1.1受检的电气线路和设备运行时,其荷载率应不低于50%。根据受检对象表面材料性质及10.3.2.1.2受检的电气线路和设备,应经过3h以上时间的运行,达到正常的热稳定状态,其温度变10.3.2.1.3根据附录C正确选择被测对象材料的发射率。10.3.2.3红外热像仪摄取温度场热像图10.3.2.3.1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受检对象的发热部位进行普遍扫描检测,发现其异常10.3.2.3.2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受检对象的异常发热部位的温度分布状态,从两个以10.3.2.3.3使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受检对象现场存储b)在低负载率情况下,实测的温度折合到满载情况下的温度与表1、表3、表4、表5、表6、表7、表8的温度标准加以比较,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其理论计算公式(1)如下:式中:I——额定负载电流(A);T.——折合到额定电流下的计算温度(℃);T。——规定的平均最高环境温度为40℃;I——实测负载电流(A);T——实测负载电流下的温度(℃);T。,——实测环境温度(℃)。10.3.3.2比较判断法10.3.3.2.1对于电流致热型的同一电气设备,当三相负载电流平衡时,比较对应接线端子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10.3.3.2.2对同一回路中几台电流致热型的电气设备,当三相负载电流平衡且彼此相等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它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当三相负载电流不平衡或负载率较低时,应充分考虑实际负载电流对温度(或温升)的影响。10.3.3.2.3对于电压致热型的同一台电气设备,当三相电压平衡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它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10.3.3.2.4对同一回路中几台电压致热型的电气设备,当三相电压平衡且负载端电流相同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它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当三相电压不平衡时,应充分考虑三相不平衡电压对温度(或温升)的影响。10.3.3.3热像图判断法根据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电气装置的相关发热部位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热像图上温度分布的差异,可以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10.3.4火花和电弧放电检测法10.3.4.1超声波探测法对于低压带电导体产生火花和电弧放电现象时,使用超声波探测仪在频率响应的波段内进行探测。当接收到火花和电弧放电产生的超声波时,可以判定存在放电型火灾隐患。10.3.4.2痕迹观察法利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放电痕迹、击穿痕迹和熔融痕迹,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10.3.5正弦电流和电压有效值的测量11.1.2本标准仪器检测条款危险等级按表11划分,直观检测条款危险等级按附录A划分。11.2电气系统评定系数11.2.1按本标准第5、6、7、8、9章,将电气系统分为5个被测部分,即供配11.3被测部分火灾危险类别的评定IV类(存在A级或X>0.4):存在严重火灾隐患。表11标准条款危险等级划分级别允许最高温度防火距离DB22/T277—2011级别ABCN注:L1、L2、L3——相线;N——中性线;PE——保护地线;PEN——保护中性线—温度(℃)温度(℃)丝绸强氧化铝羊毛氧化黄铜完全生锈氧化钢安全生锈铁板黑亮漆(喷在粗糙铁上)黑或白漆白砖白砖(所有颜色)—玻璃(面)纸碳片绝缘片瓷器(壳)金属片电瓷镀金铜片水涂焊料的铜冰DB22/T277—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