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江西省九江市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江西省九江市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12月(语文)作业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生自是有诗意。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娇婷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wù)(1),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不可即,我们只要恪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曳生姿。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温文尔雅,使诗意与人生③。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1)旁(wù)(2)娉婷2.填入语段横线③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神采奕奕B.美不胜收C.相形见绌D.相得益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我们的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此起彼伏,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波澜壮阔。而一代代延续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传统,就是读书。读书实无捷径可谈,,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需要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工夫。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我们的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B.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我们的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C.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我们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D.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我们的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1分)A.;B.,C.、D.。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没有顺风船可乘B.它不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C.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D.成功也没有捷径6.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学校开展“心随手动·剪我所想”主题活动,在“剪纸价值我来说”分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对剪纸价值的看法。活动接近尾声,作为主持人,你就同学们的讨论内容作了以下总结:A.“同学们的观点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我们今后能再接再厉,更深入地了解剪纸!”B.“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精彩,希望这次活动能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剪纸,传承传统(文艺!”C.“剪纸是中华优秀传统技艺,我们应该无条件地传承它,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D.“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我们对剪纸有了全面的认识,大家以后一定会热爱剪纸的!”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点绛唇①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①疏放。作个闲人样。【注】①淳熙七年,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事后,却以“擅权”获罪。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遽回:这一回。7.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采药”和“渔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都是有特定寓意的典型意象,代表着隐士、放浪江湖之人,这首词连用两个类似意象而衔接紧密,并不使人感到重复繁琐。B.“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描写了词人所住江南水乡世外桃源般的风景:暮色四合,远山含烟,江上渔舟唱晚,不绝于耳。C.“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句,“黏天浪”是实写,表现了湖上巨浪滔天之景,词人丝毫不怕有覆舟之险,醉酒后狂态可见一斑。D.这首词短小精练,下阕的“扁舟”与上阕的“渔唱”相连接,下阕中“醉”又与上阕“沽新酿”相呼应,布局精妙;又善用简洁的线条勾勒画面,意境清新淡雅、朦胧悠远。8.“作个闲人样”隐藏词人怎样复杂的心理?请简要概括。(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0分)边楼记陆游淳熙三年八月既望①,成都子城之西南,新作筹边楼。四川制置使、知府事范公②,举酒属其客陆游曰:“君为我记。”按史及地志,唐李卫公③节度剑南时始作筹边楼。后废,无能识其处者。今此楼望犍为胰道、黔中诸郡,山川方城皆略可知,卫公故址其诚在是乎?比楼成,公复按卫公之旧图,处处新志之。边城地势险要及异同者,皆考信不疑。虽然,公于边境,岂真待图而后知哉?方公在朝,以洽闻强记擅名。一时天子有所顾问,近臣皆推公对,莫敢先者。其使北而归也,尽能道其国城邑、制度云云。且朔方古今,战守离合,得失是非,一皆究见本末,口讲手画,委曲周悉,如言其国内事,纵彼耄老大人,知之不如是备也。而况区区西南彝距成都或不过数百里,一登是楼尽在目中矣。则所谓图者,直按故事为记而已。范公慨然曰:“君之言过矣!予何敢望卫公?然窃有幸焉。卫公守蜀,丞相牛奇章每排沮④之,维州之战既成而败。今予会清明宽大之朝,论事荐吏,奏朝入而夕报可至。使卫公在蜀,适得此时,其功烈壮伟,岂止取一维州而已哉?”游曰:“请并书范公言,以诏后世,可乎?”(选文有删改)公曰:“唯唯。”【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②范公:指范成大。南宋淳熙二年,调至成都任职。③李卫公:指唐代李德裕,曾任剑南西川节度使。④排沮:排斥、抑制。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属()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属()(2)比()(3)使()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

(1)山川方城皆略可知,卫公故址其诚在是乎?(2)纵彼耄老大人,知之不如是备也。11.文章是为记录范成大修筑筹边楼而作,为何要多次提到李卫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三)默写(6分)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诗词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有“(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对家乡的眷念与戍边难归的无奈;有“(2),”(李商隐《无题》)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思念;有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便是风雅的“(3),。”(陶渊明《饮酒(其五)》)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二、现代文阅读(本答题共9小题,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②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③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鸡毛。④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⑤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圆圈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⑥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

想嚓望者”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⑦“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选自《人民日报》)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通过例举各种社会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同时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选文②③段指出,信息狂涌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造成思考力退化。C.文题中的“跑马场”是指被动接受而不加思考的头脑。D.文章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观点。14.下列不适合作为第⑤段的论据的一项是()(2分)A.无论是看微信还是微博,我一定会打开一个便签工具,随时把自己觉得有必要深究的东西在便签里记一笔,并对便签做好分类,空闲时加以积累和思考。B.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其他三人致力于认真仔细阅读,只有诸葛亮只了解大概内容。只观其大略,往往知识更广泛。C.当前,许多青少年习惯性边吃饭边刷抖音,就连走在路上都不停地滑动手机,并将浏览到的热点信息不假思索的转发给朋友们。D.通过网络阅读时,我总会仔细阅读每一个章节,留意其中重要的细节和观点,并做好笔记和总结。读完后还会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进一步巩固知识。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材料一:随着梦天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迈出重要一步。这背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这辆空间站舱段的“专属列车”功不可没。空间站位于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舱段又是我国迄今为止重量最大的载荷,重量和体积都比一般的卫星大得多,只有大推力火箭方能托举。材料一:随着梦天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迈出重要一步。这背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这辆空间站舱段的“专属列车”功不可没。空间站位于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舱段又是我国迄今为止重量最大的载荷,重量和体积都比一般的卫星大得多,只有大推力火箭方能托举。作为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25吨)的火箭,长五B配备8台12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起飞推力能达到1000吨以上;而一级火箭配置的2台低温氢氧发动机,因其比冲高的特点,使火箭能够如“低油耗”般,以较少的燃料获得较大的推力。不仅“腰身粗”,长五B还顶着一个“大脑袋”,有火箭“冰墩墩”之称。而这个“大脑袋”就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大的整流罩————长度达到20.5米、直径5.2米,容积超过345立方米。(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二:“5、4、3、2、1!点火!”10月31日15时37分,伴随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由海天相接处腾空而起,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直上云霄。发出点火口令的,是文昌航天发射场01指挥员廖国瑞。从去年4月在天和核心舱任务中

完成自己航天生涯的“01”首秀,到间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发射,空间站3个舱段的发射都由他担任01指挥员、下达点火口令。“作为与新--代发射场共成长的航天人,中国空间站从这里飞向太空,是我们的荣耀!”火箭升空后不久,高温带来的水蒸气逐渐消散,高耸巍峨的火箭发射塔架露出全貌,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淡蓝色金属光泽。地处“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塔架这身“防腐战甲”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工程师张东玖和团队的研发成果。当空间站建造任务提速,张东玖牵头建设腐蚀加速平台,为了尽快获得丰富的实验数据,她把家安在实验室,一床棕垫、一套被褥,一夜一夜地实验……(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中国人的飞天梦被托举而起且日益高远,主要得益于我们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成功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航天人才队伍培养体系。3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在接续奋斗中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航天高技术领域国际竞争中抢占新高地,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勇攀新高度。载人航天人才培养构建了从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团队,直至航天青少年的人才链,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一直不断激励着我。”金杰(任务试验队员、火箭院长五B火箭地面总体设计师)说,“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不退缩,敢于迎难而上,把困难踩在脚下,突破道道难关。”“大家都秉承着这种精益求精、从小处着手进行改进的态度,让火箭更可靠,也鼓舞着我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认真。”陈牧野(火箭院长二F火箭总体设计师)说。(摘自新华网)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述三则材料内容都和中国航天有关,有说明性文体,有记叙性文体,从不同侧面介绍中国航天。B.材料一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特点,让读者对它有所认识。C.材料二展现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的瞬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D.材料三引用金杰和陈牧野的话,准确地说明了航天人才队伍结构合理。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空间站位于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舱段又是迄今为止承载重量最大的舱段。B.长五B火箭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所用燃料有煤油和液态氢氧。C.中国空间站全部建成后由三部分组成:天和核心舱为主,外加梦天实验舱和间天实验舱。D.中国空间站是几代航天人奋斗的结晶,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航天人员敢于迎难而上。(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山前该有棵树张者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气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

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王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王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王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王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⑥有同学就喊,王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王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⑩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⑪王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⑫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⑬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王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⑭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王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⑮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

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⑯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⑰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⑱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选文有删改)18.小说在描写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脉络。(5分)①,心有抗拒→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②→提出要移植胡杨树,③→④,⑤。19.请选择适当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1)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2)王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20.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开头先以口语化的问句起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表现了矿区的环境特点,为下文移植胡杨树做铺垫。B.“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矿区恶劣环境的侧面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呐喊。C.胡杨树被栽种到校园,全矿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天成为所有人的节日,这反映了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D.小说用成人视角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多处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21.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这么简单”。联系最后一段,结合全文内容,概述“树”在文中的象征意蕴,请写出两点。(4分)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22.阅读整本书要重视序言、目录及开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作品序言、目录及开头理解A《骆驼祥子》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一个外号。——第一章介绍书名及主人公外号的由来,暗示祥子的命运。

B《儒林外史》说楔子数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第一回回目“名流”指范进,他被赏识,但拒绝为官,后隐后会稽山。C《朝花夕拾》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