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7分析叙事特征
精判特征,精析效果
【复习任务】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事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2.学会分析小
说叙事的特点,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
王木匠讲石门阵
时,多处使用反
叙事方法
2021新高考I卷《石门阵》复手法,这种讲
(单一角度)①小说叙事艺术
述方法有什么效
分析是近几年高
果?(4分)
考的命题热点。
《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叙事特征
2019浙江卷②高考考查有单
(节选)》的特征。(6分)(综合角度)
一与综合两个角
小说中历史与现
度,以前者为主。
实交织穿插,这
单一考查主要放
《赵一曼种叙述方式有哪叙事方式
2018全国I卷在文本的某一叙
女士》些好处?请结合(单一角度)
事方式及特征上。
作品简要分析。
③命题者一般先
(6分)
给出叙事方式,重
作品是怎样叙述
在分析“作
渡夫的故事的?
叙事特征用”“效果”。
2014全国I卷《古渡头》这样写有什么好
(综合角度)
处?请简要分
析。(6分)
佚口识图要】
作者做事外)叵卜「{顺序H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内),
叙事—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包括场景、
叙节奏概要、延缓、停顿与省略五种形式
谁
第一人称怎
事
在
么讲述(有议论抒情)
讲
艺1
第二人称—[人称I—J
述讲
术显示(客观叙述)
第三人称,述
)_双线索式、对话式、对比式、独白式
他一全知视角J
重复式、片段式、抑扬式、嵌套式
有限—I视角]J
“我”是主人公视角J—设悬念、巧突转、后照应、做铺垫、
埋伏笔等
“我”是次要人物
(旁加著晟参与着)
(说明:“叙事艺术”与课时6中的“故事情节”有交叉、重合内容。)
前备知识—叙事三组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
1.叙事人称
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
(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②拉近作
者与读者的距离。
(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
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
生活面更为广阔。
所有人称的变化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不同人称的出现会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
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
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
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
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
(1)全知视角,又叫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全知视
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
纵横碑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
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叙事作品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
比如《水浒传》中这么写,“李逵想……”"宋江想……”,叙述者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
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袒露心声。但由于过多的叙事自由,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命
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感,剥夺了阅读者探索、解释作
品的大部分权利,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批评家的非难。
(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顾名思义,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
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
视角两种。
①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也可以用第
三人称来叙述。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
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如《大卫・科波菲尔》
就是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
②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
来叙述。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作为目击者、见证人,此视角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
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作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为
作者的间接介入提供了方便。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的时候,由于其进入场景,往往形
成他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映衬、矛盾、对话关系,无疑会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
题的力度,有时则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鲁迅《祝福》中的“我”。这种视角虽受到限
制,但通过叙述者倾听别人的转述,也可以灵活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突破他本人在见闻
方面的限制。
3.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的区别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有时,叙述人称不变,但叙述视角却变化了。
(2)有些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作者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
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也就是说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看人看事。视角的转换直接关
系到小说的叙事动机和叙事效果。
例如: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
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
布直横,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变化,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
却发生了变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从两个公人的眼中看出的。这种写法,避免了小
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这就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
从某个人物看人看事。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这种变化往往被忽视,所以
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二、叙事方式与叙事腔调
1.常见叙事方式
类别释义效果
对话体小说是基本上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
构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
对话式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
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
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③凸显主题。
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
①凸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
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
对比式②突出主题。
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
③结构全篇。
义”和“深层意义”。
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
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
独白式
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
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作品多层次的内涵。
①突出人物形象。
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
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
重复式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
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循环往复
括事件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
之美,增强艺术感染力。
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
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
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
片段式②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
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
和人物心理。
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①共同完成主题的揭示。
双线索
索,暗线则是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②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
式
索。双线索可分为明暗线、双主线、主次线。③突出人物形象。
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先有意
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
“抑”,或欲“抑”先有意“扬”的一种叙
抑扬式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
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
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
使叙事空间更广阔,人物表现更立
嵌套式一个故事中穿插另一个故事。
体,主题表现丰富多元。
(说明:历史与现实交织等其他叙事方式参见课时11“前备知识”。)
2.叙事腔调
叙事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如巴金的激
情、鲁迅的冷峻。它有两种主要方式:
(1)讲述,就是叙述者时不时地到场亮相,他要告诉读者,这个故事是他讲的,他会对小
说中的人与事加以一定的解释与判断,还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对那些人与事的感情。如契
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2)显示,就是这个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字的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自面对一段
生活,面对一个人、一件事。这个不肯露面的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
课文《老人与海》基本是“显示”。海明威让圣地亚哥自己“显示”,对他的表现不作判断,
表现得相对客观、冷静。
在一篇小说里,通篇只用“讲述”或者只用“显示”都是不太可能的,一般是采取两者
结合的方式。
|微知识一
零度叙事(价值中立)
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地描写,而不表露自己的立场。作家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
点,让理性之花绽放,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叙事。
三、叙事顺序与叙事节奏
1.叙事顺序
叙事顺序作用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
倒叙
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
插叙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
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也叫追叙,指在文中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简单的补
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
补叙
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
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
平叙
事或多件事。
|微积累|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
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它是小说常用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一是补
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是衬托、表现人物形象;三是为后文做铺垫;
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
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补叙一般放在文末,对
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等作补充介绍。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表现人物,
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2.叙事节奏
叙事节奏是指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快”指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
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粗略品味。“慢”指
减速,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般细致地描绘,多用
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
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的法宝。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叙述林冲寻敌时节奏较快,在叙述山神庙林冲痛杀陆虞候时节奏较慢。加速与减速的交织,
使情节波澜起伏,既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有舒缓平和的情境,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活动一借助教材,理解叙事知识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
1.参考“前备知识”,结合所学课文,填写下表。
课文叙事者叙事者身份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好处
①增加故事的真实
性、客观性。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②见证并参与了祥
(1)《祝福》我
(见证人视角)林嫂的悲剧。
③表现了知识分子
的同情与无奈。
(2)《林教头风
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雪山神庙》
①增加故事的真实
(3)《大卫・科波性、客观性。
我
菲尔(节选)》②以孩子的视角展
现社会环境与人物
内心。
③表现了大卫的
“心灵成长”。
答案(1)知识分子(2)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全时空地叙事,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3)
儿童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主人公视角)
|微积累|——
特殊视角的好处
(1)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
儿童的特点是天真有趣,调皮可爱,善良纯洁,好奇心、想象力强。采用儿童视角,更
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更能客观地表现世界,直抵人心或生活的本质,而且展现的儿童世界
便于与成人世界相对比衬托,有利于形成温暖、活泼的表达风格。
(2)女性视角叙事的好处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
对自由的渴望。
③塑造了义XX女性形象,以其XXX的心理,展示其心路历程,推动情节的发展。
(3)动物视角叙事的好处
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加客观、冷静、真实。
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之严重,引人深思。
④突出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N点拨关键
理解叙事人称与视角,不仅要了解其叙事好处,更重要的是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我”或
“他”来叙述。例如《祝福》采用的是“我”的有限视角叙事。为什么要选“我”来叙事,
换成鲁镇的其他人好不好?其实,原因是多重的。①“我”是一个返乡的青年,对祥林嫂有
更多的关注兴趣,换成鲁四爷,则不屑于关注这样的小人物。②“我”是受到新思潮影响的
新派人物,对祥林嫂有一定的同情心,才会有灵魂有无的关键性对话。换成柳妈的叙述,则
无法达到这个高度。③“我”的回答的模棱两可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突出了知识分子的软
弱无能又无可奈何。
2.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故事主要是通过“我”的见闻完成的,“我”是有限视角的
“主视角”,另有其他人物的“有限视角”加以补充。也就是说,《祝福》的有限视角有主次
之分,更为丰富。请结合课文,填写下表。
次要视角祥林嫂的故事
(1)祥林嫂的前半生,来鲁镇的原因
(2)祥林嫂来鲁镇的两次肖像变化
(3)祥林嫂捐门槛
答案(1)卫老婆子(2)四婶(3)柳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
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节选片段中,作者采用了哪种叙述视角?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节选片段运用了“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判断依据:开头用“全知视角”,“话
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是说书人的“全知视角”。第2段运用“有限视角”,“李小二……
只见”采用的是小说中的内部人物李小二的视角。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选用这一叙述视角,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节选片段中,作者一开始用“全知视角”,后改用“有限视角”,给读者留下了想象
的空间,类似中国画里的留白。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采用
全知视角,故事则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故事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二)叙事方式
4.《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都采用了“嵌套”式叙事结构(故事中套故事),请分别加
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祝福》大故事是“我”的“回乡一离乡”故事,里面又套了祥林嫂的故事。通过
“我”的故事,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百姓既同情又无可奈何的主题;通过“祥
林嫂”的故事,表现了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封建礼教对贫苦妇女的迫害。
(2)《装在套子里的人》借兽医伊凡・伊凡尼奇与中学教师布尔金(即文中的“我”)的谈话叙述
故事,而别里科夫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因为课文是节选,所以这种“嵌套”式叙事并不明
显。
(三)叙事特征
5.小说《祝福》在叙事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第一人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故事,既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这个
线索人物使得情节紧凑。
(2)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
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3)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都有对祝福情景的描写,这种描写前后照应,与祥林嫂悲惨的死形
成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对比。祥林嫂在年底祈福的热闹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祝福与死亡、热闹与冷凄,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活动二读懂练透,提升叙事分析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长跪大别山(节选)
曾佥【J
1927年初冬,七里坪郊外,一股匪军三百余人,追赶着一个年轻人,领头的喊,他是头,
抓活的,抓活的!领头的匪军大脑袋,大嘴咧开,活像一只站立起来的蛤蟆精。
年轻人奔跑在七里坪镇狭窄的街道上,在街角拐弯处,一扇门突然打开,一个娇小的女
人的身影探出来。当年轻人跑到她跟前时,那个女人的手,像一只鹰爪,死死地抓住他。
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奶奶。奶奶极快地将年轻人拽进屋,将他推进夹层墙藏起来。七里坪
地处大别山南麓,这里群山环绕,匪患众多,不少人家有藏身的夹墙。
很快,门外的脚步声洪水般逼近,继而远去,消失在幽长的街道。这时候,夹墙的门被
打开,奶奶将年轻人拉出夹墙。奶奶对年轻人说,快,从后门走。
年轻人率部队打回七里坪时才知道,那天他能逃脱敌人的追捕,并不仅仅是我奶奶家那
堵夹墙。真正救他的,是我的二伯。他被我奶奶推进夹墙时,奶奶顺手摘下他的帽子,把它
戴在我二伯的头上,奶奶让我二伯装扮成这个年轻的红军,向黑溪山飞奔,白腿子匪军在七
里坪三里外的黑溪山追上了他,他们发现抓错了人,在黑溪沟畔杀害了他。
干爹突然停止他的讲述,望着我,表情凝重。他说,孩子,那个被白军追杀的年轻人就
是我。干爹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他努力地控制情绪,想让自己平缓下来。但他没能够,他
懊恼地说,我当时躲在夹墙里,并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
干爹自己也是为了引开敌人,保护战友,跑上我家门前那长长的巷道的。
那年,干爹带着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的一支,在七里坪一带秘密行动,为黄(安)麻(城)
起义做准备。不久,干爹遭叛徒出卖,他和他的部队,被国民党民团和红枪会匪徒数千人围
堵追杀。他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分散突围。他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以便更多红
军突围,直至来七里坪,被奶奶救下。
干爹从木兰山带着红军杀回七里坪时,是七天后的事。干爹说,那时,我二伯的尸首还
挂在黑溪沟边的古松树上示众。干爹把我二伯的尸首运回来,埋在了我家后山坡。
那段时间,我大伯为了生计,从七里坪倒水河放排,直下汉口。大伯回来后,听说他二
弟的死,拿起砍刀,要去城里同白军拼命,是干爹拦住了他。干爹说,兄弟,现在给二子报
仇,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时机不成熟,白送性命。我大伯低头不语,在那儿生闷气。干爹说,
要不,你跟我干革命吧。我们的队伍人多,保准能给你兄弟报仇。大伯不敢做主,看一眼奶
奶,奶奶说,去吧,跟着你大哥干革命。
这个晚上,我的大伯拥有了一套军装、一杆长枪。这年冬天,黄麻起义的枪声打响,大
伯战死黄安城。
大伯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我家山后他坟里的几件衣物,还有红安烈士陵园烈士墙上,
他的名字。
那场战争,惨烈啊,干爹说,黄麻起义胜利后,为了壮大队伍,干爹远赴麻城、光山、
金寨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出发前夜,他回到七里坪镇,辞别奶奶。那天,他见到了我爹,
我爹那年才十六岁。我爹说要跟着干爹去战斗,干爹不让。干爹对我说,我怎么忍心呢?他
是你奶奶唯'一的亲人。
又是奶奶站出来说话。奶奶说,大侄子,让他去吧,大娘有脚有手,还养活不了自个儿?
等革命胜利了,你跟你兄弟一起回来,大娘给你熏野猪肉吃。
干爹跪在奶奶面前,喊了奶奶一声娘,起身,抹着眼泪快步离去。
我爹跟在干爹身后。
我爹还是个孩子,干爹怕他出意外,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当干爹的警卫员。说是警卫员,
其实是干爹在保护他,但到底还是出事了。干爹的部队遭遇敌人袭击,埋伏在路旁的敌人,
突然从灌木丛中蹿出来,枪口对准干爹,情急之中,我爹飞身挡在干爹身前。
我爹就这样牺牲在长征路上。干爹别无选择,只能就近掩埋我爹。干爹摘下了我爹脖子
上的那只长命锁,他原本打算把它交给奶奶;见到奶奶,他又不忍心提及我爹的死,就把它
留在自己的行军箱里。
就是这只,这是你家的传家宝。干爹抚摸着我胸前的长命锁,深情而悲伤。他的眼泪再
次涌出,他说,平儿,我没能保护好你爹,他那么年轻。他就死在我的怀里,他在我怀里流
尽了最后一滴血。孩子,你的爹,他是睁着眼死去的。他那么年轻,他不想死啊,可是为了
我,他死了。
干爹用他苍老的手背抹了一把泪,这次,他没掩饰他的哭泣。
一九四九年后,干爹去寻找我爹的坟,希望请回他的骨殖,但没找到。在他记忆中的那
片土地上,每一块山坳,都像是我爹牺牲的地方,仔细审视,似乎又不是。
我爹那么年轻,就死了。那么我呢,我问干爹。干爹说,你是我的儿子。(有删改)
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
下面是本文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题材]—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
.革命斗争
精
读
革命志士(战士、工人、农民、知
这一[人物卜
会文体识分子等)
一
读
篇奶奶救了干爹,牺牲了二伯
干爹为这
: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①T主题卜
长“我”讲q军民鱼水情、革命人情等
类
跪述革命“我”爹又随干爹参军,为干f
大
故事爹挡子弹牺牲在长征路上:,
别了解革命斗争发生的具体时空
山
(把握革命者的革命事迹、革命精神及革
节
选命人格
)要点
领悟主旨内涵
答
案①大伯随干爹参军战死在黄麻起义中②交代“我”的身份—干爹的儿子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一、单一角度考查
1.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特点:小说采用的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的有限视角,与干爹讲故事的第
三人称的无限视角交错的方式。
(2)好处:干爹讲述故事是讲历史,“我”的转述重在“现在”,形成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方
式,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叙事的曲折性,又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K点拨关键
叙述视角是小说叙事类的重点题型,对此,应该围绕这个“视角”人物,从以下五方面
思考:
①这个“视角”人物本人的身份、性别、年龄、地位如何,他将怎样影响(决定)整个故
事的叙述,以及为小说带来了怎样的氛围或情调。
②这个“视角”人物有无自身的形象特点,他又给其他人物和主题带来了怎样的作用。
③这个“视角”人物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关系网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是中心人物还是次要
人物。如是次要人物,那他对主要人物起着怎样的作用。
④这个“视角”人物在叙事中的地位如何,他是讲述者(观察者),还是亲历者(见证者),
或者是情节的推动者。
⑤这个“视角”人物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以及他内心是如何想的,这些内容又将
为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带来怎样的作用。
2.小说中回忆与现实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既能写出奶奶一家人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又体现出干爹对奶奶一家的愧疚和崇敬之
情,使小说的主题意蕴更加丰富、深刻。②回忆与现实交织,调节了叙事节奏,使情节更加
饱满。③可以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④历
史和现实灵活切换,形成了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解析“回忆”的内容主要是干爹讲述奶奶一家三兄弟为了革命而先后献出生命,既写出了
那个特殊年代老百姓为支持革命作出的贡献,也通过干爹讲述时的流泪体现出干爹对奶奶一
家的愧疚和崇敬。为了弥补奶奶,他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奶奶做孙子,使文章主题更丰富、更
深刻。“现实”是干爹暂停讲述时对“我”所作的解释,第一次是揭露自己的身份,第二次
是表达对奶奶第三个孩子也死在革命路上的愧疚和揭露“我”的身份,这些现实的插入使文
章叙事有张有弛,情节更加丰富饱满。回忆与现实交织,能够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塑造人物形
象,如特殊年代奶奶义无反顾地让儿子们参加革命,三个儿子相继牺牲的深明大义;大伯、
二伯和爹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敢无畏;干爹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为了弥补奶奶,不惜
送出自己孩子的重情重义等,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这种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写法,又让文章
多了勾连过去与未来的魅力,使人感到革命精神的传承,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类题延读】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年全
国I卷《赵一曼女士》第6题)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
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
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R点拨关键
叙事方式是小说叙事考查中的难点。有的题干已给出叙事特点,只要求分析艺术效果即
可。答题时须紧扣题干要求分析具体效果,一要结合每一种具体叙事特点(或手法)的自身效
果,二要结合文本具体展开。
对于没有给出叙事方式(特点)的题目,需要借助整体阅读和知识储备,进行多方思考,
尤其要熟悉一些特殊的叙述方式:
①文体方面:a.散文化小说:淡化情节、散文化笔法等。b.意识流小说:内心独白、幻觉
梦境、时空颠倒等。c.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等。d.科幻小说:
夸张、想象、穿越等。
②构思技巧方面:对话式,讲述式,对比式,蒙太奇式,意识流式,以小见大,历史与
现实交织,回忆与现实交织,叙事与写景(心理)交织,重复强化式。
对叙事方式(手法)的艺术效果分析,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
①人物塑造:真实,立体,鲜明;烘托人物,体现感情。
②情节结构:推动,串联;一波三折,戏剧性。
③环境特点: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
④小说主题:凸显,深化,升华,丰富。
⑤读者感受:悬念——兴趣,空白——想象力,张力——回味等。
3.小说采用了大故事里套小故事的叙事结构,请作简要说明,并说明它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何
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故事是干爹为“我”讲述革命故事,通过“我”来叙述;小故事是三兄弟为革命
牺牲的故事,是由干爹讲述并通过“我”转述的。
(2)好处:丰富小说题旨。既能表现革命者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和军民血肉相连、
生死与共的团结伟力,又能融入感恩报答、铭记历史、传继家风等主题内涵。
解析本题先结合文本解释什么是“大故事"''小故事",再分析这种结构对表现小说主题
的好处。在分析“丰富小说题旨”这一点时,结合大、小故事的内容,归纳它们各自表现的
主题即可。
N点拨关键
答叙事结构题,一般先要弄清叙事结构的特点与内容,然后说明它在表现人物与主题方
面的作用。
分析“嵌套故事”结构,先要弄清两个故事的内容;再分析两个故事各自表现的人物与
主题;最后注意两个故事的互补,带来叙事视角的变化及主题既对立又映照的效果。
二、综合角度考查
4.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交错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使故事既真实又曲折。②采用现实与
历史交织的叙述方式,调节了叙事节奏,形成了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③采用“嵌套”式叙
事结构,带来了叙事视角的变化,丰富了主题内容。
【类题延读】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第12题]
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
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
腻、生动、传神。
N点拨关键
本文在叙述上的特色,这是一个大的概念,该如何入手呢?我们可以通过追问,谁在讲
故事一人称、视角、身份,根据自己的追问去文本中寻找答案;还可以追问怎么讲故事一
叙事顺序、节奏、腔调、叙事方式与情节安排等,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其中,“叙事方式”
即该小说独特的叙述方式,这一点往往是命题者最看重的,也是赋分最高的。要判断其独特
的叙事方式,除参照上面第2题的点拨外,第一位的还是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阅读时要善
于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隐约点明叙事特点的词语、句子。如文中会有插入性回忆文字,
可以联想到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文中有不真实的情节发生,可能是魔幻式;文中有一个中心
象征物,可能采用的是隐喻手法,等等。总之,圈点出特征性词句,勾联起平时的积累,就
能判断出其独特的叙述方式。
对点练案
一、(2021•新高考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
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
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
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
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
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
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
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
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
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
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口。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
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
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
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
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
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
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
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
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
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
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
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答案B
解析A项“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后文的故事情节与王木匠“用煤油箱改造
水桶子”并无关联。C项“确有其人”错。“大致还不错”“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
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说明王木匠所讲的故事大体是真实的,但也有个人加工的
成分,所以是不是“确有其人”不能确定。D项“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
错。从原文最后一段看,他没有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不是因为追求手艺完美,而是因为国家
正遭受日本侵略,社会生活不安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
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
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
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
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答案D
解析“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错,小说的主题就是表现抗日战争中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一结构并不能使主题更加多元。
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2024年度市场环境甲乙双方关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与成果共享的股权激励合同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及投资框架协议
- 航空航天吊车租赁协议模板
- 港口码头施工便道工程合同
- 简易道路铺设工程合同模板
- 眼镜店钥匙使用指南
- 2024年新版公司聘用劳动协议样式版B版
- 桌球室换热站安装合同
- 烟草机械融资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专业管桩基础工程劳务分包协议
- 艾滋病、乙肝、梅毒健康宣教
- 剑指CET-4:大学生英语能力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水总(2014)429号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 田径活动记录第一学期记录
- GB∕T 23801-2021 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
- (完整word版)原油的API度与比重换算表及类型划分
- 事故调查报告记录表
- 2023年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的设计
- 宁德市“十个十佳”旅游品牌评选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