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

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2、毕业照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拍照时()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同学们应站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

C.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D.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远离同学们

3、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4、如图1所示,从尸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产点发

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5、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第n卷(非选择题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人眼看不见

的可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小李先用同一相机拍摄了同一蝴蝶休憩的照片甲和乙,则拍摄照片(选填“甲”或

“乙”)时距离蝴蝶近,若他再用不同焦距的相机在与同一蝴蝶相同距离的位置拍摄了照片甲、乙,

则拍摄照片(选填“甲”或“乙”)时所用的相机焦距大。

3、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倒

立、等大、清晰的实像。接下来把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则应将光屏向——(选填

“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可以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

4、彩色电视机屏幕工作时主要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绚丽多彩的画面。看电视时,调节

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一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

使荧光物质发光。

5、人眼看物体时,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

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厚或薄)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当晶状体变得最(厚或

薄)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一束细光束从地面上A处竖直向上投射到一块与它垂直的平面镜上,平面镜离地3m,如果把平面

镜沿水平方向转过30°角,地面上的光斑距离A处有多远?

2、计算:

(1)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小明在圆心/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

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多少米?

(2)已知月亮与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3.84X105km,则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为多少秒?

3、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于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先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

间的距离,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经过2.53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距离大约

是多少千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太空研究站用激光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经过2.4s接受到反射回来的激光(激光速度取

c=3.0X108m/s),求研究站到月球的距离

5、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km。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

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

不动,需将光屏(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4B、C、。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点所成像的性质与

眼睛的相同。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

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

镜片可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遮光板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cm

60708090405060708090

甲乙

(1)小明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将透镜对着对面的房屋,移动光屏至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屏

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cm。

(2)接下来,小明应该(“点燃”或者“不点燃”)蜡烛,然后调整烛焰的中心和光屏中

心至凸透镜的________上O

(3)小明将器材调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就是利用这一成

像规律工作的。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

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

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

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O

(5)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

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

现,

(6)实验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

动。

(7)实验中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小明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8)小明将遮光板紧贴着凸透镜自上而下插入透镜前,直至挡住其上半部分,在该过程中光屏上所

成像的变化情况是像的亮度(选填“变暗”“变亮”或“不变”),像(选填“完

整”或“不完整”);再将遮光板从图示位置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左平移到烛焰旁,像可能出现的变

化是o

A、像位置改变,像完整B、像位置不变,像

不完整

C、像位置不变,像完整但变小D、像位置不变,像完整

3、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

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

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

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选填字母符号)。

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由图可知,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看

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具

有发散功能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o

2、C

【详解】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C.照相机照相时,同学们应站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C符

合题意;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透镜,像越远离透镜,成的像会变大,所以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

应靠近同学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3、D

【详解】

A.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错误;

B.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C.投影仪在使用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D.丢弃的矿泉水瓶与瓶内剩余的水组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的凸透镜,能会聚阳光,容易引起火

灾,故正确。

故选Do

4、A

【详解】

尸’点为像点,经过P点发出的光线最终都会通过P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

B.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偏折所致,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长虹饮涧,属于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二、填空题

1、色散紫外线

【详解】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

是光的色散现象;

[2]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

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

2、乙乙

【详解】

[1]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同一凸透镜拍摄相同蝴蝶,像变大,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

远像变大”知,物体变近了,所以乙照片拍摄时,相机离蝴蝶更近。

[2]在同一位置用不同焦距的相机拍摄同一蝴蝶,即物距相同,而焦距大的凸透镜聚光能力弱,则成

像的距离比焦距小的凸透镜成像距离大,那么成的像也更大。所以乙照片是用焦距较大的相机拍摄

的。

3、右放大

【详解】

[1][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即

〃=v=20.0cm

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

u=2/=20.0cm

故/=10.0cm,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此时的物距

沅=50.0cm-35.0cm=15.0cm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因为像距大于物距,光

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4、绿响度紫外线

【详解】

[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各种色光,所以才能看到电视上有多彩的画面。

[2]调节音量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大小,所以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紫外线去验钞。

5、薄厚

【详解】

[1][2]当人眼观察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曲度变小,焦距变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当

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曲度变大,焦距变小,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三、计算题

1>5.196m

由平面镜绕绕水平轴转过30°角,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0°,则根据作图可形成直角

△AS0三角形,即地面上得到的光斑A点与S点间的距离为S0距离的2倍.然后根据几何知识求得

地面上的光斑距离A处有多远.

【详解】

如图所示:

因为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度角,所以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60度,即入射角为30度,那么入射光

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度,Sdm,吩6m,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

SA=7AO2-SA2=7(6m)2-(3m)2=373m=3X1.732m=5.196m,故地面上的所成的光点距光源5.196S

远.

答:地面上的光斑距离2处有5.196必远.

2、(1)2040m;(2)1.28s

【详解】

解:(1)圆形凹坑的直径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6s的路程,故直径为

d=s=st=340m/sx6s=2040m

(2)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为

,s'3.84xl05km_

t=—=----------------=l1.28os

vr3xl05km/s

答:(1)圆形凹坑的直径为2040m;

(2)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为1.28so

3、3.795X105km

【详解】

1c

光速v=3X108m/s,由题意可知,光到月球所有时间t=;X2.53s=l.265s,因为v=-,所以地球

2t

到月球的距离:s=vt=3X108m/sXl.265s=3.795X108m=3.795X105km.

【点睛】

激光传到月球的时间是激光总传播时间的一半,已知光速,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地球到月

球的距离.

4、3.6X108m

【详解】

试题分析:2.4s激光传播的路程为s=vt=3.OX108m/sX2.4s=7.2X108m,

研究站到月球的距离为sz=s/2=3.6X108m.

考点:光速的有关计算

5、1.44X108

【详解】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产y仁3义108m/sX480s=l.44X44X108km

四、实验探究

1、同一高度向上A近视眼

【详解】

(1)[1]实验前的规范操作是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

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烛焰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

央,可以向上移动光屏。

(3)[3]眼睛成像的原理是:物距到眼睛的距离大于晶状体的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

放在A点,即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成像的性质相同。

(4)[4]当该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

实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2、8.0点燃主光轴照相机60像未最清晰

就开始测量凹透镜上B变暗完整B

【详解】

(1)[1]小明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将透镜对着对面的房屋,移动光屏至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

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由于房屋离透镜很远,所以房屋的像在焦点以外,离焦点比较近,可以看成像

距就是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83.0cm-75.0cm=8.0cm

(2)[2][3]因为实验中观察的是烛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点燃”蜡烛,然后调整烛焰的中心和

光屏中心至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3)[4]小明将器材调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由于像距大于物距,此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

晰的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此时物距

w=75.0cm-50cm=25cm

像距为

v=85.0cm-75.0cm=10.0cm

只移动凸透镜,当尸10cm,尸25cm时,即像距和物距互换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则

凸透镜应移动到图中标尺上60cm。

(4)[6]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此时像是最清晰的,光屏稍微靠前

或靠后像都不清晰,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操

作原因是:还没有找到最清新的像,就开始测量。

(5)[7]如果保持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