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_第1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_第2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_第3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_第4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古诗阅读与鉴赏

[各类题材诗已融进各个学案]

前备知识—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

一、古诗的语言特点

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创作

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从词法、句法维

度看,它具有反常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②惯

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③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

1.语言“变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

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示例:①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

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②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

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③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

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

2.语言“变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

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示例: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颖《黄鹤楼》)“汉阳树”和“鹦鹉洲”

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

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

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3.语言“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

想象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示例: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

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把多个

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古诗的章法结构

(一)近体诗的章法结构

1.常见章法结构

①四分法:起承转合

律诗常见结构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绝句结构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

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

(1)“起”定基调

起,即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律诗首联为起,绝句第一句为起。

了解古诗的起笔之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文本。如较为常见的点题起笔法,即诗歌首联点

明呼应标题。

(2)“承”起续境

承,即承接,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的关联,并紧接起句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

引事例证。律诗第二联为承,绝句第二句为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

切,但它不是“起”句的简单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句多为写景或叙事。

(3)“转”造波澜

转,通常指转折,但也有转变、变化之意。律诗之转在第三联,绝句之转在第三句。转

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

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也是我们体察诗

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常在“转”句上做文章。

(4)妙“合”主旨

合,即作结,于律诗为第四联,于绝句为第四句。作结之意,即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

一总结以为收束。好的结句有以景结情、以情收尾或放开一步、另拓新境的表达效果。一般

来说,尾句(联)通常会表明题旨,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发掘尾句(联)所蕴含的情感主旨。

3.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

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如何“工整”?字数相等,平仄

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利用“对仗工整”的规贝M尤其是“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

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推知诗歌中的难点。

2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二)词的章法结构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特点。开头、过片和

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

1.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

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

而又有特色的开头:

(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

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

柳永名作《望海潮》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像散文一样直陈而出,

粗笔勾勒出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

(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

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

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练地描绘出一个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

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惆怅的感觉。

(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

答语的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如欧阳修的《蝶

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

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

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

(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2)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

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今,下片

怀古。

3.词的结尾非常紧要,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既

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地。或以景作结,或以情作结,或以间作结。

词的写作结构一般呈直线型。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面写因,

后面写果等。

课时49读懂古诗

——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复习任务】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与间接路径(作者、注释和试题)。

3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读懂启示

全国《画眉鸟》欧阳修七言①从时间上看,多读读

宋代咏物诗

甲卷《画眉禽》/文同绝句唐诗宋词。

全国《白下驿饯五言②从体裁上看,多读读

唐代王勃送别诗

乙卷唐少府》律诗近体诗,尤其是律诗

2022《醉落魄•人(以七律为主)。

新高考

日南山约应宋代魏了翁宋词节令诗③从题材上看,既要关

I卷

提刑懋之》注传统的题材诗,如咏

新高考史诗、边塞诗、送别诗,

《送别》唐代李白古风送别诗

II卷更要关注新高考背景

全国甲《和南丰先七言下选材由传统到注重

宋代陈师道酬和诗

卷生出山之作》律诗古诗的交际属性的趋

全国乙《鹊桥仙•赠势,熟悉寄赠诗、酬和

宋代辛弃疾宋词闲适诗

卷鹭鹫》诗、干谒诗等题材类

新高考《寄江州白七言型。

唐代杨巨源寄赠诗

I卷司马》律诗④从作者上看,多读读

2021名家作品,尤其是名家

写的陌生作品。

⑤从内外结合看,多注

新高考七言

《示儿子》宋代陆游教子诗意课内诗歌与课外诗

n卷律诗

歌的联系。高考近年来

很注重课外与课内的

关联。

【知识图要】

1明题材

1一[读标题)知内容

1联作者,知人世h读

、探意旨

[读注释,明口目小)间接懂直接

路径古路径

借试题,巧理解抓情语明主旨

1P1-------1[间案接情语:

4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活动一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

(一)读标题,挖信息

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其蕴含的

信息有:

揭示作品的线索(陆游《游山西村》,c提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王建

“游”,以游踪为线索)标《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欧阳修《画眉题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辛弃疾《鹊桥

——

鸟》,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信仙•赠鹭莺》)

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苏轼《送息暗含情感或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子由使契丹》,送别诗)(杜甫《春夜喜雨》)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其蕴含的信息。

标题蕴含的信息

白下驿饯唐少府(1)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

(2)

提刑懋之

奉和袭美抱疾

(3)

杜门见寄次韵

苦笋(4)

赠别郑炼赴襄阳(5)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6)

答案(1)①交代诗的题材(送别诗)。②交代送别的地点(白下驿)、对象(唐少府)和方式(饯)。

(2)①“醉落魄”是词牌,体裁是词。②诗歌写作的时间(人日)、地点(南山)、对象(应懋之提

刑)及事件(约南山游)。

(3)①交代写作缘由、目的(袭美抱疾杜门)。②表明诗的题材(奉和诗)。③暗示可能的情感(安

慰朋友,希望早日康复)。

(4)①表明诗的题材(咏物诗)。②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苦)。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

(5)①交代诗的题材(赠别诗)o②交代别之缘由(赴襄阳)。

(6)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交代事件(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特别提醒】规避读标题的误区

①《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

表示诗歌的体裁类型。

②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能反映词作的

具体内容。

5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③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

曲”“关山月”“将进酒”等。

(二)抓情语,明主旨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

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片。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

中,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

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诗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

种情况很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够通过抓“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类型阐释示例

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

如“愁”“怨”"恨”"愤”“忧”“凄”

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

显性“悲”“喜”“乐”“悔”“思”“怜”“

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

词语泪”“闲”“怅”“怆”“孤”“独”“寂

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

寞”等词语

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

①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

两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

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

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

却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这

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

种词语叫“景物语”

隐性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词语如“但”“却”“惟”“仍”“又”“只”

,,徒空”“尚”,,犹”等词语。如“雕栏

②表情态、语气的虚词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二

字,将作者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无限怅

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请找出下面这首诗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鉴赏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

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

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第二句写她登楼赏春,

6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第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

归,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第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做法。诗中

没有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从诗作主旨来看,此诗深刻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有愁一知愁一掩愁一解愁一触

愁一悔愁。诗歌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

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1)显性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性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悔将少妇对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

(2)忽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活动二掌握读懂古诗的间接路径——作者、注释和试题

(一)联作者,知人世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

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

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了解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题目会提供相关注释,有的因为是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需要

考生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二)读注释,明暗示

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

接的帮助。

注释作用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暗示作者仕途失

介绍作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

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

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寂的深层原因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和相关诗句帮助读懂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链接他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7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要把注释当成正文来读!

(三)借试题,巧理解

高考古诗鉴赏第1题是选择题,它对读懂诗歌的帮助极大,所以要把握好选项特点:①

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内容、情感、语言、手

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总之,如同文言文

阅读内容概括分析选择题一样,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

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

(2021・新高考I)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懑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

佛教讲经的集会。

鉴赏杨巨源是中唐著名诗人,他35岁进士及第,仕进之路虽然慢,却比较平顺。白居易在

朝为官时,他们经常以诗书往来。杨巨源虽然比白居易大了十几岁,但非常钦佩这位青年才

俊的文学造诣,白居易也同样对这位长者非常尊重,他们很快就成了忘年交。

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心情郁闷,深处异乡又缺少知音,甚至一度想皈依佛门。杨巨源

非常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并依然相信他前途光明。因为杨巨源挂念白

居易,所以寄赠了这首七律。

开篇以两个问句展开,颇有生趣。诗人首先询问白居易是否适应了新环境,并关心他的

身体健康,更牵挂他的安全。其实诗人一定知道了他的窘迫处境,所以次句才又追问,禅院

是否住得习惯。“惠远”本指东晋时庐山东林寺的高僧,这里引申为白居易经常与当地的僧

侣相处,逐渐地淡泊名利,更有了归隐之心。

诗人担心白居易经受不住打击,又受到禅宗的影响,对仕途失去信心,于是接下来就抒

写了自己的态度:“渝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渝江发源于江西的渝山,并在九

江汇入长江,它曲折绵长,仿佛一条蜿蜒的衣带;庐山群峰耸立,其中香炉峰更是壮美秀丽。

“衣带”二字,化用典故,隋文帝曾对仆射高颍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

之乎?”诗人希望对方不要因为一心参禅,而忘记自己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诗人知道白

居易博学多才,他一定能够领悟诗中的隐含意思。

诗人深知白居易身在异乡,一定非常思念长安和亲朋,于是又转而表达自己的牵挂之情,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岁末年关,白居易却归期不定,如同一只离群的大

8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雁,音讯全无;更像生病的飞鹤,纵然经常眺望京城,却因为远隔千里,而不能看见长安的

宫阙。“离鸿”“病鹤”,都形象地刻画出白居易处境之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忘年之

交的关心。其实诗人何尝不感到孤独,友人远离,自己也因为大事小情而感到身心俱疲,时

常想早点退休,却又身不由己。

诗人还是希望白居易不要灰心丧气,更不可沉迷于佛禅,而忘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莫

谩拘牵雨花社”,这一句也化用典故。梁武帝时,曾有云光法师讲经于雨花社,并有幸获得

天雨赐花。白居易好佛,故此句劝其不要拘牵于浮屠,从而消磨了锐气。最后一句充满期待,

诗人热心地开解对方,虽然身处困境,但前途远大,不可荒废一日。白居易若读到这首诗,

也一定会感怀于这番深情。

杨巨源的这首七律措辞委婉,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意。诗人欣赏白居

易的不凡才华,也为其坎坷遭遇而感到不平。可是诗人不愿看见朋友继续消沉,“青云依旧

是前途”,这一句既是对白居易的肯定,也是对他的鞭策和鼓舞。全篇虽然没有滚烫的话语,

却充满温情,人生若能有这样的知己,夫复何求!

@整体读懂诗意

请在理解正文、结合注释并联系题干的基础上,填出下面导图中的空缺内容。

关切中有问候-----问平安,二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