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君子之后B.方欲行C.日行千里D.寸步难行

2.对“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B.想要学有所成,就需要环境的安静,不能太过嘈杂。

C.除了摒除杂念和干扰以外,没什么不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的。

D.非要在宁静的氛围中,人们才能开始追求远大的梦想。

3.阅读《诫子书》和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填空。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修得唐韩愈①遗稿于废书箴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

琼②,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③。

—《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②履(ze):深奥,精微。③必欲并辔

绝驰而追与之并:决心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诫子书》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待。其中,“,”这组双

重否定句告诉我们: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而文段中欧阳修

的行为,他想的志向正体现了这一点。(其中①②空用原文作答,③④空用自己的话

回答。)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论语・学而》)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

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

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人不知而不爆

(2)思而不学则阳

(3)不能去云

(4)没则弓焉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6.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7.小明同学认为学习只要在课堂上听懂知识就行,而课后无需像其他同学那样辛苦复习。

作为他的好友,请你结合【甲】文内容对小明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日:“何鸟也?”担者欺之日:“凤凰也!”路人目:“我

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目:“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④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金以为真凤

而贵遂用于楚工。王感其欲献已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值十倍矣。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不遑:无暇,没有闲暇。④惜:痛惜,惋惜。

8.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于买凤之值十倍矣”中的“过”本义是“经过”“时间过去”,引申为“访问”“超过”“责备”

等,在此处取“超过”之意。

B.“我闻有凤凰久矣”中的“闻”与“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意思相同。

C.“经”有“经过”“经历”“治理”等义项,“经宿而鸟死”中的“经”应为“治理之意。

D."方将欲献楚王”中的“方”和“方欲行”(《狼》)中的“方”意思相同。

9.下列选项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不例:召而厚赐之

A.学而不思则罔B.有闻而传之者曰C.侧目而视D.切问而近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B.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C.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D.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12.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阅读讨论会。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阳阳:文中过路人听信担山鸡者的话,错把山鸡当成凤凰,闹出了笑话。

小文:这篇文章和《穿井得一人》都写到了国君。我觉得《穿井得一人》中宋君对于

谣言的态度是向丁氏求证,本文中楚王则①一,留下了千古笑柄。

瑶瑶: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态度不一样,警示我们:②—o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吗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7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枣闻孔雀是夫子④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目:

“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⑤相问!”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久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注】①惠:同“慧”。②诣:拜访。③示:给……看。④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

孔君平。⑤儿女子:妇孺。⑥话言:有益的话。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乃()(2)未()(3)谢()

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15.勾连教材:【甲】【乙】两则选文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和《方正》篇,请

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分别探究作者将其归入《言语》篇和《方正》篇的原

因。

【助读资料】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

【甲】:

【乙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宾客承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久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③,俱委④而窃听。

炊忘著箪⑥,饭落釜⑥中。太丘问:“炊何不馈,?”元方、季方长跪目:“大人与客承,乃

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久"太丘日:“尔颇有所识不?”对日:“仿佛志之。”二

子俱说,更相❷易夺巴言无遗失。太丘目:“如此但糜自⑪可,何必”也!”

【注】①宿:住宿。②炊:做饭。③进火:烧火。④委:丢开;舍弃。⑤箪(bi):一种器

具。蒸饭用的工具。⑥釜:锅。⑦帽:把半熟的事物蒸熟。⑧糜:比较稠的粥。⑨更相:互

相。⑩易夺:改正补充;更换。易,修整。夺,失误、遗漏。@自:就。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诣()(2)语()(3)饭()

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2)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8.结合本文及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说小时候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②。然吾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③饮酒者

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⑥时十一二。每阅一事,

必寻绎⑦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失:有错误。③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④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⑤惩艾:惩治,惩戒。⑥曩:从前。⑦寻绎:推求探索。

1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家经典著作。

2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阳箱不如曩时十一二B.不无乐乎力不甚失

C.温政而知新政虽有勤苦之劳D.吾目三省吾身把卷无几目

2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请从下列备选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相应的语句中。

备选成语:温故知新不亦乐乎切问近思三省吾身逝者如斯

(1)我们每天要,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这段时间,我们班长为了筹备课本剧展演活动,忙得。

23.材料一中强调对待朋友优缺点态度的语句是(1)(用原文语句回答)。材料二中

作者恰恰没有这样做,他喜欢和(2)(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人交朋友,这也是他荒废

学业的重要原因。

24.上述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读书学习之道,请从中选择一个,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①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

“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②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③

之。时韩愈吏部权④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⑤。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日:“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⑥。

(选自《刘公嘉话》,有删改)

【注释】①赴举:参加科举考试。②时时:不时。③讶:对……感到诧异。④权:临时代理。

⑤第三节:指京兆尹出行仪仗队的第三节。⑥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情。此时贾岛尚未做

官。

2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遂于驴上吟哦于:

(2)俄为左右拥至尹前至:

2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译文:______

27.请简要写出文中的故事带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承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⑥岂见覆巢之下,岂有

完卵乎?”寻⑦亦收至。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⑧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⑨。诸人感共叹之日:“年

少,一坐朗之颜回。"仁祖日:“坐无尼父⑪,焉别⑫颜回?”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收:拘捕。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③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

地决胜负。④冀罪止于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进:进言,指

对尊长者讲话。⑥大人:对长辈的尊称。⑦寻:不久。⑧豫章:谢仁祖的父亲。⑨尔时语已

神悟,自参上流:此时(谢仁祖)已经是聪明颖悟,能够参与到名流的交谈之中了。⑩坐:

同“座”,座位。便父㈤):孔子,字仲尼,所以常被尊称为“尼父”。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J:识别。

2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2)不()(3)咸()

2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

(2)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30.《世说新语》中收录了很多聪慧儿童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令人称道。请根据上述二则文

言文,具体说说这些儿童令人称道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磴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日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承同坐日:“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

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

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

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

员。

3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诣()(2)因()(3)语()

3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

(2)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子日:“学而,习之,不亦生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选自《论语•学而》)

(二)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①,尝乘间②从,以文字③问云:“无它本,唯勤读书而多为

之,自工。世人整作文生少遇懒谈节卷一匾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煮。之病不必待人指摘,

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②乘间:

乘着间隙。③文字:这里指写文章。

3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学而肛习之:②不亦谓乎:

③以文字问之:④无它术:

3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B.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C.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D.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3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37.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在读书方面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靖为墓间之事,其母日:“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日:“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将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

俎豆④揖让进退。其母日:“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陶母责子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学以一增鲜?饷母。母日:“此何来?”使者日:“官府所有。“母封

鲜付使反手,责侃日:“汝为吏,以官物见饷③,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①俎(茄)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玩祭祀礼仪。②生蚱:腌制的鱼。③见

饷:送我。

38.下列语句中加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常靖为墓间之事玩耍

B.复徙居学宫之旁流放

C.掌以一珀蚱饷母曾经

D.母封蚱付使反书书信

3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母日:“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40.上面两则故事都是母亲教育孩子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两位母亲的教育智慧。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两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承宫①,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

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号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

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选自《承宫樵薪苦学》)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③樵薪,砍柴。④执苦:干苦活。

4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见诸生讲诵,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为人牧猪可以为师矣

D.相委则去人不知财不愠

4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客人发怒是因为他觉得陈太丘没有遵守约定,丢下他自己离开了。

B.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虽使场面显得尴尬,却也显示出他性格直率。

C.乙文中写徐子盛帮助承宫,并收留他学习,可见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

D.乙文中承宫最终能够学有所成,都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与其他人无关。

4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44.甲文中“友人惭''的原因是:(1)(用文中原句回答);乙文中承宫“忘

其猪”的原因是:(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儿童形象,请结合原文他们的言行,谈谈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五方因音基人

旦曲宅殳甚时但无苴丕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巴元方日:“不尔,是欺之

也。”

(选自《唐语林》)

①陆少保:元方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

④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4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太丘舍去:

(3)入门不顾:

47.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基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9.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之义;“方”有“方正”“正直”之,

请销谷(甲)(乙)两篇短文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日:“子安得此金?”对日:“受俸禄

也。”母日:“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

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曳”田子愧惭,走出,造④

朝还金,退请就狱戛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⑥金赐其母。《诗》②

日:“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本文选自韩婴《田子为相》)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④造:往,至IJ。

⑤就狱:接受处分。就:靠近。⑥以:把,拿。⑦《诗》:这里指《诗经》。

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太丘舍去去:()

(3)子家得此金安:()(4)为相三年为:()

5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52.[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日:“吾十有五而卓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饭疏食,饮毛,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②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

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华沃面。往往健粥@不充,

日戾也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适:改嫁。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粥:稠

粥。⑥日戾:太阳偏西。

53.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卿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是“快乐”的意思、,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的意思不同。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的意思相同。

C.根据“饭疏食,饮水”中“水”的意思,可以推测“辄以水沃面”中的“水”是“冷水”的意思。

D.“吾十有五而有于学”中的“志”与“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的意思不同。

5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5.有人说【甲】文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问题可以

调换位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56.【甲】文中的颜回和【乙】文中的范仲淹的人物形象有相似之处,请你结合两个文本的

内容进行分析。

【甲】

顾和

顾和始电扬州从事巴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

觅虱力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日:“此中何所有?”顾搏虱个故,徐应日:“此

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日:“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乙】

裴度

裴晋公度在中书,左右忽白以印失所在,闻*者莫不失色。度即命张筵@举乐,人不

晓其故,窃怪之。夜半宴酣,左右复白印存,度不答,极欢而罢。或问度以其故,度日:”也

族苴土耸吏⑥辈暹史书去耳。缓之则存,急之则投诸水火,不复更得之矣。”时人伏其弘量,

临事不挠。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从事:古代官职名。②月旦:农历每月初一。③虱:虱子,体外寄生虫。④令仆:

尚书令和仆射。⑤筵:宴席。⑥胥吏: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

5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顾和始为扬州从事可以为师矣

B.顾搏虱如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闻之者莫不失色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卿州吏中专一令仆才吾十专五而志于学

5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卿的一项()

A.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B.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

C.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D.此徒出于/胥吏辈/盗印书券耳

59.翻译下列句子。

(1)徐应日:“此中最是难测地。”

(2)人不晓其故,窃怪之。

60.有人说,顾和、裴度,都是“雅量”的典范,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对“雅量”的

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处①至少时均强住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遛迹虎鬼并皆奉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幸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

水击蛟。蛟或浮或竺,行数十里,处与之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

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咒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泥,终无所成。''清河日:“古人贵朝闻夕死④,况君

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官至御史中丞。②遭(zhan)迹虎:

跛足老虎。③二陆:指陆机、陆云。陆机曾任平原内史,陆云曾任清河内史。④朝闻夕死:

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为人早上懂得了道理,即使晚上死去也不算虚

度生命。

6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皆搴犯百姓暴:粗暴B.瞰说处杀虎斩蛟或:有人

C.蛟或浮或没没:沉没D.处与之俱俱:一起

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亚做的一项是()

A.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B.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C.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6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F碗的一项是()

A.周处年轻时在乡里为恶,被看作是最大的祸害。

B.周处知晓乡人对自己的态度后,想要改正错误。

C.周处请教清河,清河认为“立志”必须要趁早。

D.周处改过自新,努力上进,最终成为忠臣孝子。

6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②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⑤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①讷②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

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

[注释]①质:质朴。②讷:说话迟钝,口齿不利。③苦渴无日:苦于没有时间。④或:有人。

6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町习之元方町年七岁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

C.择其善者而从之冬者岁之余D.人不知则不愠性质讷加好学

6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③章指出学思要结合,“思”是“学”的基础,“思”比“学”更重要。

B.甲文第④章阐述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佳境界。

C.乙文中董遇对从学者说的“三余”,指的是冬天、夜晚、阴雨天的时间。

D.乙文描写了董遇和从学者的对话,从中可知董遇是个爱好学习、珍惜时间的人。

6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8.乙文中董遇读书的故事演化为成语“”,甲文中也演化出不少成语,如“不亦乐

乎”,请你再列举一个:“

69.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甲、乙两文在学习方法上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

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①行?“元

方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日:"孤

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日:"周公、孔子,异世而

出,周旋④动静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元方妙答》)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注释】①履:实践,做;②绥:安,安抚③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④周旋:指

应酬、揖让一类的礼节活动;⑤动静:行止,行动。

7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标一处)

强者绥之以德

7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朗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远近称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亦不师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

72.翻译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73.阅读甲文,说一说文中袁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74.乙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阅读甲乙两

文,说一说两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羊日,饮酒乐,天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

雨,公将声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

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75.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星日(这)

C.天南(雨水)D.公将厚之(哪里)

76.选出与“身自罢之”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公将焉之B.学而时习之

C.君子之交D.日月之行

77.翻译下列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78.请结合本文,说说在与人交往方面你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1.A2.A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苦志探陵决心追赶

韩愈并和他并驾齐驱

4.(1)生气,恼怒(2)疑惑(3)离开(4)消失5.(1)(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

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就及时改正它。

(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6.因为孔子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谦虚

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7.小明同学,在课堂上听

懂知识对于学习而言的确重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复习也

是一件愉快而且必要的事情,它对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还要善于向同学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你说

是吗?

8.C9.B10.C11.路人无暇痛惜那些(浪费的)金钱,只遗憾不能(把凤凰)

上献(给楚王)罢了。12.听信传言,误以为路人买了凤凰献给自己,重重赏赐

了他不要轻信传言,要调查甄别

13.于是,就没有认错;道歉14.(1)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

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2)大丈夫快死了,却不问安邦定国的办法,竟像妇孺一样来问候我!15.(甲)示例:

文中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

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婉转对答。表现出他思维敏捷、机智幽默且回答的时候婉转不失礼貌。由此可见,

可以归入《言语》篇。

(乙)示例:庾司空探视孔君平时,殷勤备至,可见其情深意切;遭受责怪而知错就改,可

见其宽厚大度。孔君平临终时,责怪庾冰哭哭啼啼,可见其视死如归的悲壮豪情,希望被问

及治国安邦之策,可见其心系国家的崇高品质。由此可见,可以归入《方正》篇。

16.到说话吃饭17.(1)客人和太丘在谈论,元方兄弟二人在烧火煮

饭,(却)全部丢下手中的活前去偷听。

(2)兄弟二人一起说,互相改正补充,一句话也没有漏掉。18.元方是一个聪慧机智、

勤奋好学的人。

19.儒20.B21.围绕“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人却是不能改变他的

志向的”来答,意思贴近,关键词语“夺”解释正确即可得分。22.三省吾身不

亦乐乎2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能言善辩好喝酒24.开

放性试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5.在到26.(韩愈)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27.示例:

推敲锤炼可得佳句(篇);对待写作要有严谨的精神;做学问(诗、文)可向他人学习借鉴;

交友不依对方地位,要看重对方的内在才华。

28.告诉同“否”都29.(1)父亲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

鸟蛋吗?

(2)座中没有孔子,怎么能识别出颜回呢?30.①在面对长辈(询问、质问或夸赞)

时,都明理懂事,从容镇定。孔融之子,面对父亲被逮捕的危急形势,依然能面无惧色,镇

定从容地与父亲对话;谢仁祖面对长辈们的夸赞,依然能保持头脑冷静,恭敬地感谢回复,

不被赞誉之词冲昏头脑。

②都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积淀。孔融之子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形象化比喻,显示出

他与家人生死共存、大义凛然的风范;谢仁祖含蓄地回敬长辈们是孔子,诚恳谦逊,更加令

人称赞。若没有仲尼、颜回师徒之间的佳话作为文化底蕴,这样的回敬之言也不会产生如此

精妙的效果。

31.拜访于是、就告诉、对……说32.(1)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

好,身体不堪劳顿。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