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经典故事征文_第1页
上下五千年经典故事征文_第2页
上下五千年经典故事征文_第3页
上下五千年经典故事征文_第4页
上下五千年经典故事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下五千年经典故事征文TOC\o"1-2"\h\u26051第一章:洪荒传说 1228921.1 119680第二章:三皇五帝 22152第三章:夏商周 320627第四章:春秋战国 54730第五章:秦朝一统 67550第六章:汉朝辉煌 727252第七章:三国鼎立 8227851.1.1曹操宴请刘备 8283561.1.2煮酒论英雄 892611.1.3刘备机智应对 838521.1.4曹操宴请刘备 880811.1.5煮酒论英雄 8254191.1.6刘备机智应对 8159221.1.7战前形势 9269861.1.8周瑜献策 9269831.1.9火烧赤壁 910771.1.10战前形势 9175201.1.11周瑜献策 9284131.1.12火烧赤壁 956421.1.13司马昭之心 9131811.1.14魏蜀吴三国的衰败 9202931.1.15晋统一天下 9234811.1.16司马昭之心 988081.1.17魏蜀吴三国的衰败 9102171.1.18晋统一天下 1029103第八章:南北朝 1042741.1.19战前背景 10238341.1.20战争过程 10246361.1.21战争影响 10122111.1.22故事背景 10166171.1.23故事梗概 10122661.1.24故事影响 1122189第九章:隋唐盛世 1113311第十章:五代十国至宋元明清 12第一章:洪荒传说1.1在遥远的洪荒时代,宇宙尚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天地未分,日月无光,一片漆黑。就在这无尽的黑暗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神祇——盘古。盘古身形庞大,力大无穷,他在这片混沌中沉睡了亿万斯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醒来,感受到了周围无尽的压抑与束缚。为了寻找光明与自由,他挥舞着手中的巨斧,劈开了这片混沌。盘古的巨斧挥舞,天地开始分化。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从此,宇宙有了天与地,有了光明与黑暗。盘古为了让天地更加稳固,用身体化作山川河流,将自己融入了这片大地。第二节:女娲造人补天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大地逐渐恢复了生机。但是在这片大地上,仍然缺少一种有灵性的生物。于是,女娲出现了。女娲是一位美丽而聪明的女神,她用黄土捏造出了人类,赋予了他们智慧和灵性。她根据自己的形象,捏出了男人和女人,让他们在大地上繁衍生息,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但是在女娲造人之后,天空出现了裂缝,导致天空不断坍塌,大地也变得不安定。女娲为了拯救苍生,决定补天。她采集五彩石,熔化后用它们修补了天空的裂缝。为了让大地更加稳固,她斩断了大龟的四足以支撑四极,又捕获了黑龙,将其杀死,用以镇压水患。她用龟血染红了天空,使得天空更加鲜艳。在女娲的努力下,天地恢复了宁静,人类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心生活。女娲因此被视为人类的始祖,受到了世世代代的敬仰。第二章:三皇五帝第一节:伏羲画卦在遥远的古代,混沌初开,天地未分,人民生活在蒙昧之中。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便是在这个时期,以智慧之光,开启了文明的曙光。伏羲氏观察天地万物,发觉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于是他决定将这种规律用一种图示来表示。他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创造了八卦。八卦以阴阳为基础,分别代表天、地、水、火、山、泽、风、雷八种自然现象。伏羲氏用八条长短不一的横线,分别表示这八种现象,从而揭示了宇宙的与变化。八卦的创立,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伏羲氏将八卦传授给后人,使人们能够根据卦象预测吉凶,指导生活。从此,人类告别了蒙昧,走向了文明。第二节:神农尝百草在伏羲氏之后,另一位伟大的三皇之一,便是神农氏。他为了解决人们的疾病与饥饿,勇敢地踏上了尝百草的艰辛之路。神农氏亲自品尝各种植物,细心观察它们的生长规律和药用价值。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发觉了许多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草药,并将这些草药的用途传授给人们。他还亲自种植草药,研究草药的种植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草药。神农氏还发觉了五谷,即稻、麦、黍、稷、菽,并将这些谷物的种植方法教给人们。从此,人们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摆脱了饥饿的困扰。第三节:黄帝战蚩尤在神农氏之后,黄帝成为了三皇五帝中的另一位杰出人物。黄帝时期,我国各部落相互争斗,战乱不断。其中,最为强大的部落首领便是蚩尤。蚩尤勇猛异常,他的部落成员都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四处侵犯其他部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为了保护部落和人民,黄帝决定与蚩尤展开一场决战。在决战之前,黄帝请教了多位贤人,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决战当天,黄帝指挥部落成员,运用智慧与勇敢,与蚩尤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长时间的激战,黄帝终于击败了蚩尤,使我国各部落得以统一。黄帝战胜蚩尤后,他积极推行仁政,教导人民耕种、渔猎、制作衣物等,使我国社会逐渐走向繁荣昌盛。黄帝也因此被尊称为“轩辕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始祖。第三章:夏商周第一节:夏启建国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夏启,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夏启,又称夏后启,是黄帝的后裔,其父夏禹因治水有功,被尊为夏后,夏启继承父位,开启了夏朝的历史篇章。夏启继位之初,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巩固政权,夏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首先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将王位传承的权力固定在自己家族手中,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此举为后来的王朝统治奠定了基础。夏启在位期间,加强集权,设立了一系列和地方官职,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还重视农业发展,提倡耕作,使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军事上,夏启多次出兵平定了周边的叛乱,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夏启的建国举措,使夏朝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国家。夏朝的都城斟鄩(今河南省偃师市),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第二节:商汤灭夏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汤灭夏,标志着夏朝的终结和商朝的崛起。夏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商汤趁机崛起,以商地(今河南省商丘市)为根据地,积极发展经济,广结良缘,争取各部落的支持。在充分准备之后,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商汤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分化夏朝的势力。他首先争取了周边部落的支持,使夏朝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接着,他利用夏朝内部矛盾,策反夏朝的大臣,削弱夏朝的统治力量。商汤亲自率领军队,与夏朝军队展开了决战。决战中,商汤充分发挥了军队的战斗力,成功击败了夏朝军队。夏朝君主夏癸(桀)被俘,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定都亳(今河南省偃师市),开启了商朝六百多年的历史。第三节:周公旦辅政周公旦,周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在周朝建立初期,周公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周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周公旦担任摄政王,辅佐成王处理国家大事。他秉持“明德慎罚”的治国理念,注重法治,强调道德教化,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周公旦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制定了《周礼》,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员的职责,使国家政治更加有序。他还提倡“敬德保民”,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军事上,周公旦多次领兵征战,平定了周边的叛乱,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地位。他还制定了《周官》,规定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作战原则,使周朝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周公旦的辅政,为周朝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古代政治文明的瑰宝。第四章:春秋战国第一节: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各国争霸不休。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国力迅速崛起,齐桓公也开始了他的称霸之路。齐桓公首先灭掉了邻近的纪国,巩固了国内基础。接着,他利用鲁国的内乱,迫使鲁国屈服,使鲁国成为齐国的附庸。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与各国诸侯达成协议,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称霸期间,他提倡仁政,注重民生,使得齐国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他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击侵略者,维护了中原地区的和平稳定。齐桓公的霸业,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节: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仁爱、礼治、中庸之道,创立了儒家学派。但是孔子的政治理念并未得到当时各国的认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先后游历了齐、宋、卫、陈、蔡、郑、曹、许、吴、楚等国,历时十四年。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经历了艰辛曲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孔子却影响了无数人,传播了儒家文化。他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体系之一。第三节:屈原投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才华横溢,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但因其主张与楚怀王的政策相悖,导致他一生未能施展才华。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破,屈原悲痛欲绝。他深感自己未能救国,遂投汨罗江自尽,以示忠诚。屈原的投江,成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屈原的诗歌作品,以《离骚》最为著名。他在作品中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屈原的诗歌,开创了楚辞这一文学体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五章:秦朝一统第一节: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在经过连年征战之后,终于完成了对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集权国家——秦朝。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分裂的战国时代步入了帝国时代。秦始皇,名嬴政,是秦国的第34位国君。他即位之初,便开始策划统一六国的大业。秦国的军事力量原本就强大,加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利用六国内部矛盾,逐一击破。在短短十年间,六个曾经各自为政的国家逐一并入秦的版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集权改革。他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了万里长城,并开创了集权的封建制度,为后世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节:焚书坑儒但是秦始皇的统治并不只是改革与建设。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了极端的文化政策——“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除法律、农业、医药、占卜等书籍以外的所有历史记录和诗歌,尤其针对儒家经典。次年,因为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的政策,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活埋在咸阳,史称“坑儒”。这一举动,虽然短期内加强了秦朝的集权,但也严重破坏了文化传统,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为秦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第三节: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严酷统治和苛刻税负,使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标志着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开始。陈胜、吴广原本是戍卒,因为雨天延误了行程,按照秦律当斩。他们在绝望中决定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鼓舞人心。起义迅速蔓延,各地纷纷响应,秦朝的统治开始动摇。虽然陈胜吴广的起义最终被秦军镇压,但它点燃了全国反抗秦朝的烈火。不久后,刘邦、项羽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崛起,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开启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第六章:汉朝辉煌第一节:刘邦建汉汉朝的辉煌,始于一位名叫刘邦的平民英雄。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争霸的战火中脱颖而出,推翻了暴政的秦朝,建立了汉朝,开启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刘邦,字季,原是沛县丰邑的一个小亭长。他性格豁达,广交朋友,深得民心。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刘邦也趁机起兵反秦。经过多年的征战,刘邦在楚汉争霸中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击败项羽,成为一代帝王。刘邦称帝后,定都长安,国号汉。为了巩固政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轻赋税、废除严刑峻法、选拔贤能等。同时刘邦注重与百姓的沟通,采纳民意,使得汉朝逐渐走向繁荣。第二节:汉武帝开疆拓土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选拔贤能,整顿政治,加强集权。在军事上,汉武帝采取积极的军事扩张政策,开疆拓土。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使得汉朝的疆域得以扩大。汉武帝还大力推广儒家学说,设立太学,选拔优秀的士人进入。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汉武帝的统治下,汉朝国力达到了巅峰,疆域辽阔,百姓安居乐业。第三节:司马迁著《史记》在汉朝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叫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自幼酷爱史书,跟随父亲司马谈学习,继承了父亲对历史的热爱。他遍访名山大川,查阅古籍,历时十四年,完成了这部巨著。《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它详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历史作用。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七章:三国鼎立第一节:曹操煮酒论英雄目录:1.1.1曹操宴请刘备1.1.2煮酒论英雄1.1.3刘备机智应对1.1.4曹操宴请刘备建安四年,曹操宴请刘备于许昌。曹操久闻刘备英勇善战,且具有仁德之心,欲试探其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是时,天朗气清,曹操设宴款待刘备于中庭,宾主欢聚,谈笑风生。1.1.5煮酒论英雄酒过三巡,曹操忽然兴起,谓刘备曰:“玄德,今日饮酒欢畅,吾有一言,愿与君共商。”刘备答曰:“孟德请讲。”曹操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心中一惊,恐曹操识破自己心事,遂假意推辞。曹操又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使君以为何人可称英雄?”刘备回答:“吾观天下英雄,不过袁绍、孙权、刘表之辈。”曹操笑曰:“非也,此辈皆不足以称英雄。”刘备问:“孟德以为何人?”曹操答:“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1.1.6刘备机智应对刘备闻言,心中愈发惊慌,恐曹操加害,遂机智应对曰:“备乃布衣,安敢与孟德并称英雄?”曹操大笑,曰:“玄德不必谦虚,吾观君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他日必成大业。”刘备闻言,心中稍安,遂与曹操共饮,直至夜深。第二节:赤壁之战目录:1.1.7战前形势1.1.8周瑜献策1.1.9火烧赤壁1.1.10战前形势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天下。此时,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抵抗曹操。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共计二十三万,沿江而下,直逼江南。1.1.11周瑜献策周瑜,字公瑾,乃孙权麾下名将,智勇双全。面对曹操大军压境,周瑜深思熟虑,献策曰:“曹操大军沿江而下,我军可利用长江天险,采取火攻战术,击败曹操。”1.1.12火烧赤壁周瑜与诸葛亮共同策划火攻之计,选定黄盖为火攻先锋。黄盖诈降曹操,乘机放火,曹操大军瞬间陷入火海。火光冲天,烟尘蔽日,曹操大军损失惨重,败退北方。第三节:三国归晋目录:1.1.13司马昭之心1.1.14魏蜀吴三国的衰败1.1.15晋统一天下1.1.16司马昭之心司马昭,字子上,司马懿之子,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志,逐步掌控了魏国政权。司马昭野心勃勃,企图篡魏自立,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1.1.17魏蜀吴三国的衰败魏国在司马昭的掌控下,国力逐渐衰弱;蜀汉在刘备、诸葛亮去世后,内乱不断,国力日衰;吴国在孙权去世后,内部矛盾加剧,国力亦逐渐衰落。1.1.18晋统一天下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继位,篡魏自立,建立晋朝。晋朝灭蜀汉、吴国,最终实现了三国归晋,统一天下。但是晋朝统治时期,内部矛盾重重,民族矛盾激化,为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第八章:南北朝第一节:淝水之战1.1.19战前背景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割据的阶段。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企图消灭东晋,实现国家的统一。但是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南北朝格局得以延续。1.1.20战争过程(1)前秦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南征东晋。(2)东晋将领谢安、谢玄等人,率领八万精兵,在淝水(今安徽凤台县)迎击前秦军队。(3)谢安采取“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的策略,使前秦军队陷入淝水之险。(4)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发挥火攻、水攻等战术,大败前秦军队。(5)前秦苻坚在战败后,被迫退回北方,南北朝格局得以确立。1.1.21战争影响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对于东晋而言,它使得国家得以延续,避免了被前秦所灭的命运。而对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淝水之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南北朝格局得以延续。第二节:梁山伯与祝英台1.1.22故事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浙江上虞。当时,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于书院,与梁山伯结为同窗好友。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最终未能走到一起,化作蝴蝶,成为千古佳话。1.1.23故事梗概(1)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于书院,与梁山伯相识。(2)两人同窗共读,结下深厚的友谊。(3)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对自己的感情,但因封建礼教,无法表白。(4)祝英台被迫嫁给马文才,梁山伯悲痛欲绝。(5)梁山伯病逝,祝英台悲痛欲绝,化作蝴蝶,与梁山伯永世相随。1.1.24故事影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爱情的束缚,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它成为我国民间流传千古的佳话,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第九章:隋唐盛世第一节:隋炀帝游江都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是一位极具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大力改革政治,推行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使得国家迅速繁荣。但是这位皇帝亦有着骄奢淫逸的一面。隋炀帝游江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大业元年的春天,隋炀帝带领文武百官、宫女太监,乘坐龙舟,沿大运河巡视江南。龙舟长达二十余丈,船身雕饰华丽,船队规模宏大,沿途百姓争相观看。隋炀帝在江都期间,尽情享受江南美景与美食,还举行了一系列盛大的宴会。但是这种奢华的巡游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第二节: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国家逐渐走向繁荣。但是皇位的继承问题却成为了宫廷斗争的焦点。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角力。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这一天清晨,李世民率领亲信将领,埋伏在玄武门外。当李建成、李元吉进入玄武门时,李世民突然发动攻击,将二人斩杀。随后,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虽然为李世民夺得了皇位,但也使得唐朝宫廷内部矛盾重重。但是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选拔贤能,使得国家迅速恢复元气,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第三节: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为了加强与西藏地区的联系,稳固国家边疆,他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