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TOC\o"1-2"\h\u25156第一章总体概述 3201591.1项目背景 3111451.2项目目标 3131031.3项目范围 329729第二章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4214522.1政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437662.1.1建设基础 4194322.1.2应用现状 460052.1.3存在问题 411692.2政务信息化需求调研 46152.2.1调研目的 4235772.2.2调研内容 5116042.2.3调研方法 5222432.3政务信息化建设关键需求 566322.3.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529282.3.2应用系统建设需求 5230412.3.3人才队伍建设需求 519462第三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 5182393.1架构设计原则 5251943.2系统架构设计 6103263.3数据架构设计 657573.4安全架构设计 614770第四章政务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7160694.1云计算技术 7318464.1.1云计算技术概述 7210254.1.2云计算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 714174.2大数据技术 8277054.2.1大数据技术概述 864984.2.2大数据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 86254.3物联网技术 8309974.3.1物联网技术概述 8136674.3.2物联网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 8160574.4人工智能技术 8192414.4.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9171374.4.2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 9258第五章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983235.1数据中心建设 959105.2网络设施建设 9198485.3基础软件设施建设 1020325第六章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10161606.1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1084886.1.1概述 10296556.1.2建设内容 11113006.1.3建设目标 11251166.2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 1150656.2.1概述 11295576.2.2建设内容 11266396.2.3建设目标 11149346.3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12129096.3.1概述 12163366.3.2建设内容 12121326.3.3建设目标 1228514第七章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 12167467.1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1268417.1.1组织架构设计原则 12205497.1.2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组成 1272117.2项目进度管理 1382037.2.1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1356677.2.2项目进度监控与调整 13177687.3项目成本管理 13324777.3.1项目成本预算编制 13186557.3.2项目成本监控与控制 13253837.4项目风险管理 14228017.4.1项目风险识别 14245787.4.2项目风险应对 14113517.4.3项目风险监控与评估 144684第八章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4297578.1人才培养计划 14299318.2人才引进与选拔 1565448.3人才培训与激励机制 1510502第九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5281929.1政策法规制定 16167219.1.1政策法规的制定背景 16106069.1.2政策法规的制定原则 16124129.1.3政策法规的制定流程 16286269.2标准规范制定 16154209.2.1标准规范的制定背景 16245549.2.2标准规范的制定原则 1685909.2.3标准规范的制定流程 17164549.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落实与监督 17153969.3.1落实措施 17306379.3.2监督管理 1721015第十章政务信息化建设后期运维与评估 17319510.1运维管理 172824610.1.1运维管理概述 18303710.1.2运维管理制度 181828710.1.3运维管理措施 183275810.2功能监测与优化 182396210.2.1功能监测概述 18517510.2.2功能监测方法 18466110.2.3功能优化措施 181675110.3项目评估与绩效评价 191947510.3.1项目评估概述 192646210.3.2项目评估方法 19596310.3.3绩效评价措施 19第一章总体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机遇。政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旨在构建服务型,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本项目旨在为行业提供一套全面、高效、安全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2)提高部门的办公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治理结构。(3)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增强与公众的互动。(4)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助力数字经济繁荣。(5)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前瞻性,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搭建统一、高效、安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3)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对现有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提高部门办公效率。(4)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公众需求。(5)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6)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加强政务信息安全防护,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7)项目实施与运维: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同时提供运维服务,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第二章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2.1政务信息化建设现状2.1.1建设基础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各级部门普遍开展了电子政务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框架。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2.1.2应用现状在政务信息化应用方面,我国已实现了部分政务事项的在线办理,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但是政务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政务事项仍需现场办理,群众和企业办事体验有待提高。2.1.3存在问题尽管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程度不高,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项目实施效果不佳;三是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短缺,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2.2政务信息化需求调研2.2.1调研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本方案对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了广泛调研。调研旨在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制定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提供依据。2.2.2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2)企业对政务信息化服务的需求;(3)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化服务的期待。2.2.3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2.3政务信息化建设关键需求2.3.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了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需加强以下基础设施建设:(1)提高政务外网覆盖范围,保证网络畅通;(2)完善政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资源共享;(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保证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3.2应用系统建设需求政务信息化建设应关注以下应用系统建设:(1)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2)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提高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程度;(3)开发政务大数据应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2.3.3人才队伍建设需求政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下为人才队伍建设需求:(1)加强政务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政务信息化建设;(3)开展政务信息化培训,提高部门信息化水平。第三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3.1架构设计原则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以满足行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用性,提高工作效率。(2)安全性原则: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3)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要考虑冗余和容错,保证系统在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4)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5)易维护性原则:系统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维护和升级。3.2系统架构设计政务信息化建设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层。(1)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为系统提供基础支撑。(2)数据资源层:包括政务数据资源库、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等,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撑。(3)应用服务层:包括政务服务、数据交换、业务协同等应用服务,实现政务信息化业务的集成和协同。(4)用户层:包括部门、企业、公众等用户,通过政务信息化系统实现政务服务的便捷获取。3.3数据架构设计政务信息化建设数据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数据源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应用层。(1)数据源层:包括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数据等,为系统提供原始数据。(2)数据处理层: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等处理,形成政务数据资源库。(3)数据应用层:基于政务数据资源库,提供数据查询、分析、可视化等服务,满足政务业务需求。3.4安全架构设计政务信息化建设安全架构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物理安全:保证硬件设备的安全,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2)网络安全:保障网络传输的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技术。(3)数据安全:对数据进行加密、脱敏、访问控制等处理,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4)系统安全:加强系统权限管理、日志审计、安全漏洞修复等,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需关注以下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权限。(2)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3)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技术和产品,提升系统安全功能。(4)加强与其他政务系统的安全互联互通,实现安全风险共防共治。第四章政务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4.1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特点在于计算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能够为部门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计算服务。4.1.1云计算技术概述云计算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计算模式,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集中在一起,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云计算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种服务模式。4.1.2云计算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云计算技术,部门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2)降低运维成本:云计算技术可以简化政务系统的运维工作,降低运维成本。(3)提高安全性:云计算技术可以为政务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环境,保障信息安全。4.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技术。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部门面临着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4.2.1大数据技术概述大数据技术是指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的一系列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在于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4.2.2大数据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挖掘:通过对政务数据的挖掘,发觉潜在的价值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2)智能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公共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服务。4.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实现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4.3.1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感知、网络传输、智能处理等技术,实现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传感器、网络传输和数据处理。4.3.2物联网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监控: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政务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政务系统的安全性。(2)智能交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发布,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3)公共服务: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公众提供便捷、智能的公共服务。4.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实现政务系统的智能化处理和分析。4.4.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人工智能技术是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种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在于算法和模型。4.4.2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信息化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2)智能问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政务信息的智能问答,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智能识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政务场景的智能识别,提高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第五章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5.1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承担着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交换等任务。以下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1)选址与规划:根据政务信息化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域进行数据中心建设。同时合理规划数据中心的空间布局,保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2)硬件设施:选用高功能、可靠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同时考虑设备的冗余和备份,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软件设施:部署适合政务信息化需求的软件系统,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等。还需关注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软件,实现自动化运维,降低运维成本。(4)安全防护: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5.2网络设施建设网络设施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数据传输和交换的任务。以下是网络设施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1)网络架构:根据政务信息化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同时考虑网络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2)传输设备:选用高功能、可靠的传输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光纤设备等。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3)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等。防止网络攻击、非法访问等安全风险。(4)网络管理: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实现网络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提高网络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5.3基础软件设施建设基础软件设施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持。以下是基础软件设施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1)操作系统:选用稳定、安全的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Server等。为上层应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2)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成熟、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保证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效率。(3)中间件:部署适合政务信息化需求的中间件,如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消息队列等。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整合。(4)开发工具和框架:为开发人员提供丰富的开发工具和框架,如Java、Python、Spring等。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5)运维管理工具:选用先进的运维管理工具,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监控、维护和管理。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第六章政务应用系统建设6.1政务服务平台建设6.1.1概述政务服务平台是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高兼容性等特点,以满足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需求。6.1.2建设内容(1)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对各级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明确事项类型、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为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2)平台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保证平台的高可用性、高并发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3)功能模块设计:包括用户管理、事项管理、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流程管理。(4)接口与集成:提供与现有政务信息系统、第三方服务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6.1.3建设目标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缩短办理时限。(2)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简化办理手续。(3)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6.2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6.2.1概述政务大数据平台是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汇聚、整合、分析和应用各类政务数据资源,为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6.2.2建设内容(1)数据资源整合:对各级部门的政务数据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2)数据治理:对政务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脱敏等处理,保证数据质量。(3)数据分析与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保证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个人隐私保护。6.2.3建设目标通过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决策科学性,提升治理能力。(2)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3)强化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政务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6.3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6.3.1概述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是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其主要任务是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国家秘密和公民隐私。6.3.2建设内容(1)物理安全:加强政务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防护,保证硬件设备安全。(2)网络安全:构建安全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入侵和病毒感染。(3)数据安全:对政务数据进行加密、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安全。(4)系统安全:采用安全编程规范,防范系统漏洞和攻击。(5)安全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与检查。6.3.3建设目标通过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保证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保护国家秘密和公民隐私。(3)提高政务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第七章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7.1项目管理组织架构7.1.1组织架构设计原则在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组织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项目目标,保证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强化团队协作,提高项目执行效率;明确责任分工,保证项目各阶段顺利进行。7.1.2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组成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控,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2)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提供项目管理方法论、工具和技术支持,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管理工作。(3)项目团队:包括业务分析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4)项目干系人:包括部门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技术支持部门等,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资源和协助解决问题。7.2项目进度管理7.2.1项目进度计划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目标、工作分解结构(WBS)和资源情况制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项目关键路径和里程碑。(2)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3)制定项目进度监控计划,保证项目按计划执行。7.2.2项目进度监控与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和评估,发觉偏差及时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2)采用项目管理工具进行进度跟踪和预警。(3)对项目进度进行调整,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7.3项目成本管理7.3.1项目成本预算编制项目成本预算应根据项目范围、资源需求和项目进度计划制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项目需求,确定项目所需资源。(2)估算项目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料成本、设备成本等。(3)制定项目成本预算,明确各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7.3.2项目成本监控与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监控与控制,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建立项目成本监控系统,定期对项目成本进行跟踪和评估。(2)对项目成本进行预警,及时调整项目预算和资源分配。(3)加强项目变更管理,控制项目成本的增加。7.4项目风险管理7.4.1项目风险识别项目风险识别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项目环境,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2)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项目风险等级。(3)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应对措施。7.4.2项目风险应对项目风险应对是指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明确风险应对责任人和措施。(2)加强项目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风险问题。(3)调整项目计划,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7.4.3项目风险监控与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项目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保证项目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建立项目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项目风险状况。(2)对项目风险进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总结项目风险经验,为未来项目提供借鉴。第八章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8.1人才培养计划为实现政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培养具备政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人才。(2)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人才培养,保证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性。(3)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政务信息化专业课程,培养具备政务信息化基础知识的专业人才。(2)开展政务信息化实践项目,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备丰富政务信息化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4)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8.2人才引进与选拔为优化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结构,应加大人才引进与选拔力度。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备政务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专业人才。(2)拓宽选拔渠道,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具备潜力的政务信息化人才。(3)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保证选拔到优秀人才。(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8.3人才培训与激励机制为提高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加强人才培训与激励机制建设。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人才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2)加强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注重培训效果,提高人才培训质量。(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等,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4)定期开展人才评价,对表现优秀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紧密结合,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第九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9.1政策法规制定9.1.1政策法规的制定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为保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理能力,必须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政策法规的制定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发展趋势: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需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治理水平。(2)国家战略需求:政务信息化是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3)职能转变: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需要政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9.1.2政策法规的制定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合法合规。(2)系统性:政策法规应涵盖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3)可操作性:政策法规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和执行。(4)动态调整:根据政务信息化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法规。9.1.3政策法规的制定流程(1)调研分析: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分析。(2)拟定草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拟定政策法规草案。(3)征求意见:征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4)审议通过:将草案提交至相关决策机构审议通过。(5)发布实施:发布政策法规,并组织落实。9.2标准规范制定9.2.1标准规范的制定背景政务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领域,为保证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9.2.2标准规范的制定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合法合规。(2)先进性:标准规范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3)可扩展性:标准规范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政务信息化发展需求。(4)统一性:标准规范应统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要求。9.2.3标准规范的制定流程(1)调研分析:对政务信息化建设涉及的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2)拟定草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拟定标准规范草案。(3)征求意见:征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4)审议通过:将草案提交至相关决策机构审议通过。(5)发布实施:发布标准规范,并组织落实。9.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落实与监督9.3.1落实措施(1)组织培训:对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能力和素质。(2)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保证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3)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单位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保证工作落实到位。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