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陶瓷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内续的表达特征与外延的形象表现之中。就内续表征而言,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不尽相同,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像及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更呈现出对美表达切入点不同而形成的多重视角。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以此进行深层次引导,促使观者得以感受到美,明确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形成美学心理的定向感知方向。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品味陶瓷艺术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语境与民族共性。翻开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每一次进阶,器型、纹饰、材质的创新与发展,都与历史诸阶段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从陶瓷器物的造物理念来看,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由此可见,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摘编自成珊珊《论陶瓷艺术的美育特性——以景德镇为例》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隐喻关系。景德镇瓷器的四大特点中,“白如玉”被列在第一位。国人对玉的喜爱折射出儒家学说的价值取向。瓷与玉本属一家,其原料皆为山中之矿,景德镇瑶里一带所产的釉石,外表看来犹如淡绿色的美玉。如果说两者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玉为大自然用亿万年地火冶炼出来的“瓷”,瓷则是人类模仿大自然用短暂时间烧制出来的“玉”,人类对前者只能作外形上的打磨削剔,对后者却可以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然而瓷器在硬度上不如玉石,任何鲁莽的摆放与碰撞都可能使之破碎,因此它比玉器更难于长期保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瓷的易碎性增加了它的珍稀性。由于四时温差和内应力的影响,有的瓷器上会出现被称为“开片”的细碎裂纹,后来人们发现一些裂纹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于是在烧制时有意为之,这方面的追求以宋代哥窑为最。碎裂本是瓷器的灾难,哥窑碎瓷却能以其“似碎非碎”的“碎裂美”,触动国人心灵深处的悲悯情怀,这是古代哲学残缺之美的体现。美瓷如玉实属难得,但瓷的原料易得,制瓷工艺早已成熟,古代也不缺乏劳动力,这些都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中国在17、18世纪期间销往西方的瓷器“达到好几亿件的数额”,“直至今日,景德镇每天仍生产大约一百万件瓷器”。这样的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使得景德镇瓷业无复往日的荣光。当下的瓷器制作还有一个“大”的毛病。大件瓷器烧制不易,“美的对象是小的”,“巨无霸”般的瓷瓶瓷碗并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美感,那些摆在国内外地摊上降价出售的大缸大盆,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如玉”的瓷还具备“超玉”的可能,关键在于它能承载如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在西方,在陶瓷上绘制“柳树图案”大为流行。柳树图案最初在1849年的英国杂志《家庭朋友》上出现,后来在欧洲被广泛翻制,最多时有二百多家瓷厂烧制这种图案。柳树图案时至今日在美洲和澳洲等地也颇为流行。为什么柳树图案在西方陶瓷艺术中传播广泛?有学者认为,陶瓷主要栖身于餐厅、厨房和卧室之中,中国文人雅士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与日常生活距离太远,而“安详而美丽”的柳树图案故事更有利于营造平和的家庭氛围。此外,柳树图案上不仅有故事,英国人还为其创作了一首世代传唱的儿歌,柳树图案的消费,不仅诉诸瓷具使用时的视觉欣赏,还伴之以听觉渠道广为流传,这种老少咸宜、视听兼具的娱乐方式,让瓷绘艺术产生类似综合性艺术的效果。(摘编自傅修延《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瓷艺术文化表现出的内续表征和外延形象,反映了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B.早期的陶瓷造型不追求雕饰与设计,体现了“大巧若拙、大匠不雕”和“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C.景德镇瓷器要想恢复往日荣光,必须摈除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的状态,符合人们内心的审美需要。D.瓷之所以具备“超玉”的可能,是因为瓷比玉更能直观地表现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克罗齐的话是为了说明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审美旨趣对陶瓷发展产生的影响,但材料一侧重从历史的不同阶段进行阐述。C.“瓷”与“玉”的打磨,“玉”只能是外形上的加工,而“瓷”可以根据匠人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造。D.绘制“柳树图案”的陶瓷在西方大为流行且主要用于餐厅和厨房中,足见这些陶瓷功能指向日常生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碎裂美”的一项是A.在《论语•子罕》中,孔子与学生对谈中提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B.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中游山时写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C.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塞窣片刻不息”。D.曹禺说,“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4)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新时代如何扩大中国陶瓷艺术在西方的影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战斗十分激烈,枪声十分密集,担架横七竖八在院中摆开。有备第一次看见了伤员,他眼前是流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一天一夜,有备就像度过了许多年。他只觉得一阵阵天旋地转,脚下也不自主起来,看来真该找个僻静地方歇会儿了。其实有备的去处很普通。他有一个谷草垛,堆放着新的和陈的谷草。今天,累得天旋地转的有备终于又想起了这里。他看了个时机,潜入了他那久别的草垛,就像回了他久别的家。他在谷草垛里左钻右钻,直钻到一个谁都不会发现他的地方,靠下来轻轻喘气。这时意外发生了:有备看见黑暗处有一双眼睛朝他闪烁,就像夏夜天空里两颗游移不定的星星。这不是星星,是人。他想着,把斜靠在谷草上的身子直起来,有些紧张地冲那两颗星星问道:“你是谁?”谷草一阵抖动,“星星”消失在黑暗中。有备猛地扒开了谷草,两只皮鞋暴露了出来,还露出了一个人的腿和身子,是草绿色的军裤,一条腿上还缠着白毛巾。有备心里一惊:这是一个日本兵。他决定先弄清他的身份。他开始对着谷草里的人发话,语气竭力带出一个八路军应有的威严:“快出来!满院子都是八路军!”草垛里的日本兵在众目睽睽之下钻了出来,在人前尽力把身体站直。腿是受了伤的,有血从毛巾上渗出来。这是一个面孔白皙清瘦的年轻人,耳朵和嘴唇都很肥厚,脸上带着深深的愁容,愁容里还有惊慌。孟院长向他问话,他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意思是他是不会讲中国话的。孟院长这才想到佟继臣在日本留学的事。孟院长对佟继臣说:“先问问他是哪个部分的,为什么来到这里。”佟继臣问了日本兵,日本兵说,他叫松山槐多,日本长野县人,今年十八岁,参军快一年了。今天在战斗中小腿负了伤,他求生心切,晚上看见一个无人的担架,就偷偷爬上来,没想到被人抬进了八路军的医院。却又担心被认出,在混乱中他悄悄钻进了这个草垛。松山槐多被安排住在向家一个废弃的草屋里,一住半个月。每天为他换药的是有备,每次换药时,有备把绷带解开,先用双氧水为他清洗伤口,再把红汞纱条塞入伤口中,再重新包扎起来。在做过几次处理后,松山槐多的伤口还具有了明显的改善:新肉正从伤口的四壁长出来,松山槐多欣喜地把新肉指给有备看,有备身上轻松了许多。有备的轻松不仅是因为松山槐多的伤口长出了新肉,在给槐多挟药的日子里,他还学会了用简单的日语和松山槐多交流。他管他叫槐多,他管他叫有备。槐多也学会了不少中国话。因为日语里就有不少中国字,遇到两人语言不通时,就在槐多的本子上用中文写。槐多的本子不是一般的本子,是东京美术学校的速写本。本子上不光写字,还画着许多速写画,有铅笔的也有蜡笔的。这些速写画引起了有备的极大兴趣,他翻开一页看,是兆州的古城门,他看出这就是兆州的东门:土城墙上矗立着一个城门楼,门楼上有块匾。在这幅铅笔画的下边写着字:中国兆州,昭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他又翻开一页,是一棵大白菜,旁边写着“兆州的白菜比长野的白菜大”。有备继续翻槐多的速写本,他翻到了自己家的草垛,这是槐多刚画上去的。槐多先用铅笔画出草垛的形状,又用蜡笔在上面涂了颜色。下边的文字注明是:中国兆州笨花村草垛,昭和十九年七月余养伤于此。槐多的伤腿逐渐痊愈,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失。闲暇时他常和有备一起到屋顶上画写生。有备问槐多,长野县和兆州一样不一样。槐多说:“不一样。长野县有山,有水;兆州没有山,只有一条孝河,河里也没有水。”有备说:“你是说兆州没有长野好,是不是?”槐多急忙说:“不是不是,不是这个意思。长野好,兆州也好,要不然为什么我在本子上画兆州。”有备说:“兆州好在哪儿?”槐多说:“兆州和长野许多地方都相似。这里的平原就很像长野,看到它就能引我想到我的家乡。长野有条千曲川,兆州有条孝河。孝河里虽然没有水,但它们弯弯曲曲的样子实在一样。我常常看着兆州想家乡。”有备说:“那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松山槐多沉默了,枕着自己的手掌在屋顶躺了下来。有备也躺在松山槐多的旁边。两人静默了一会儿,松山槐多叹了口气说:“有备,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这是一首回家的歌。”他用日文低声唱起来,唱得婉转动情,自己还流着眼泪。有备听槐多唱完,就问他这首歌叫什么,唱的是什么意思。槐多说,这首歌叫《小小的晚霞》,是一首童谣。他吃力地用中文给有备翻译着歌词:晚霞啊晚霞,天黑了,山上寺庙的钟声响了,手拉着手都回家吧,就像乌鸦归巢一样。孩子们回家了,月亮出来了,小鸟做梦的时候,亮晶晶的星星闪耀了。(节选自铁凝《笨花》,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三个短语展现了战斗的激烈,短促的节奏营造出紧张的氛围。B.作者把松山槐多的眼睛比作“星星”,暗示虽然他是一个侵略者,但在槐多的心里还有着尚未泯灭的良知。C.松山槐多脸上的表情从“带着深深的愁容”到“愁容也渐渐消失”的变化,这反映了有备治疗技术的进步。D.有备“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的质问,触动了槐多对来华参战的思考,无言以对,所以陷入了“沉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备为了缓解疲劳,钻进草垛,偶遇日军伤员槐多,出人意料,引出故事。B.选文对槐多如何被裹挟到战场等内容进行“藏隐”,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C.作者善于敏锐捕捉人物内心的丝丝颤动,引导读者去破解人物灵魂的密码。D.选文以充满了诗意的童谣作结,余味无穷,表达了有备、槐多的共同心愿。(3)作者花费较多笔墨来叙述松山槐多的速写本,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作用?(4)铁凝在“首届中国一西班牙文学论坛”发表演讲时说:“你生活在当代,而你应该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请据此分析选文在对“过去”的叙述中连接了怎样的“未来”期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宦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于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肪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肪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谐诰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荣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节自《涑水记闻》)(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而U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已”的“已”意思不同。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的“资”意思相同。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B.宦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D.荣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②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肪从之。(5)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回答问题。青玉案陈瓘碧空黯淡同①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注]①“同”即“彤”。(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碧空黯淡同云绕”与“孤帆远影碧空尽”都用其他意象来衬托“空”的辽阔。B.“美人惊报”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都通过旁人的视角写室外的景物。C.“使君留客金樽倒”与“丰年客足鸡豚”,以不同形式体现了主人待客的热情。D.“欺压梅花春信早”与“春信未来梅已知”都以梅花的开放作为春天将至的信息。(2)这首词不着一个“雪”字,却处处写“雪”,请选取三处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可以:“,”,还可以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2)高适《燕歌行》中“,”两句,写士兵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并非是为了封赏。(3)诗人揽镜自照,常常引发时日消逝、青春不再、老大无成等感慨,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记者:①_____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今读者在阅读偏好上的变化?主编: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②_____,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记者: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③_____主编: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也能帮助读者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复兴中学不少同学观看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偏正式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许多的湿地已消失,就像这湿地上的鸟,飞走了,去别的地方安家生息,它们找到了更好的家;就像这湖乡的人,打破守着湖乡过日子的传统,像蓬松的蒲公英种子,风一吹,就散开了,飞到天南地北,扎下根,安下家,就再也不回来了。但总有一些恋根的人,飞得再远,做下再大的事业,终归是会回来的。不回来的,总有不回理由,回来的,也终有回来的道理。湖乡人都理解。远走他乡,在城里扎了根,湖乡人认为这些人了不起,有本事,是子孙们学习的模范;回到家的,湖乡人尊敬他们,认为这些人恋根,有情有义,心像这湖乡的水一样宽广,情像这湿地上的花一样动人。这湿地,你倘或要去寻找,本也是十分方便的,在长江流域的荆州段,你若是见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湖,一条接着一条的渠;你见到了水,那么多的水,明晃晃,清幽幽;见到那么多的绿,绿都是堆在水上的;棒槌草、芦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莲、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各式各样,是长江流域少有的;不用问,这是到湖乡湿地了。(1)第二段用“你”而不用“人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读来富有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了解了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极力向朝廷举荐,王安石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修功不可没;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而苏轼与王安石原本也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被王安石斥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的“坏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王安石贬出朝廷。然而在历史上,欧阳修以不遗余力举荐人才著称;而“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王安石虽然因改革而陷入争议之中,但却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陶瓷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内续的表达特征与外延的形象表现之中。就内续表征而言,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不尽相同,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像及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更呈现出对美表达切入点不同而形成的多重视角。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以此进行深层次引导,促使观者得以感受到美,明确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形成美学心理的定向感知方向。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品味陶瓷艺术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语境与民族共性。翻开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每一次进阶,器型、纹饰、材质的创新与发展,都与历史诸阶段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从陶瓷器物的造物理念来看,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由此可见,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摘编自成珊珊《论陶瓷艺术的美育特性——以景德镇为例》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隐喻关系。景德镇瓷器的四大特点中,“白如玉”被列在第一位。国人对玉的喜爱折射出儒家学说的价值取向。瓷与玉本属一家,其原料皆为山中之矿,景德镇瑶里一带所产的釉石,外表看来犹如淡绿色的美玉。如果说两者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玉为大自然用亿万年地火冶炼出来的“瓷”,瓷则是人类模仿大自然用短暂时间烧制出来的“玉”,人类对前者只能作外形上的打磨削剔,对后者却可以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然而瓷器在硬度上不如玉石,任何鲁莽的摆放与碰撞都可能使之破碎,因此它比玉器更难于长期保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瓷的易碎性增加了它的珍稀性。由于四时温差和内应力的影响,有的瓷器上会出现被称为“开片”的细碎裂纹,后来人们发现一些裂纹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于是在烧制时有意为之,这方面的追求以宋代哥窑为最。碎裂本是瓷器的灾难,哥窑碎瓷却能以其“似碎非碎”的“碎裂美”,触动国人心灵深处的悲悯情怀,这是古代哲学残缺之美的体现。美瓷如玉实属难得,但瓷的原料易得,制瓷工艺早已成熟,古代也不缺乏劳动力,这些都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中国在17、18世纪期间销往西方的瓷器“达到好几亿件的数额”,“直至今日,景德镇每天仍生产大约一百万件瓷器”。这样的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使得景德镇瓷业无复往日的荣光。当下的瓷器制作还有一个“大”的毛病。大件瓷器烧制不易,“美的对象是小的”,“巨无霸”般的瓷瓶瓷碗并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美感,那些摆在国内外地摊上降价出售的大缸大盆,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如玉”的瓷还具备“超玉”的可能,关键在于它能承载如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在西方,在陶瓷上绘制“柳树图案”大为流行。柳树图案最初在1849年的英国杂志《家庭朋友》上出现,后来在欧洲被广泛翻制,最多时有二百多家瓷厂烧制这种图案。柳树图案时至今日在美洲和澳洲等地也颇为流行。为什么柳树图案在西方陶瓷艺术中传播广泛?有学者认为,陶瓷主要栖身于餐厅、厨房和卧室之中,中国文人雅士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与日常生活距离太远,而“安详而美丽”的柳树图案故事更有利于营造平和的家庭氛围。此外,柳树图案上不仅有故事,英国人还为其创作了一首世代传唱的儿歌,柳树图案的消费,不仅诉诸瓷具使用时的视觉欣赏,还伴之以听觉渠道广为流传,这种老少咸宜、视听兼具的娱乐方式,让瓷绘艺术产生类似综合性艺术的效果。(摘编自傅修延《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陶瓷艺术文化表现出的内续表征和外延形象,反映了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B.早期的陶瓷造型不追求雕饰与设计,体现了“大巧若拙、大匠不雕”和“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C.景德镇瓷器要想恢复往日荣光,必须摈除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的状态,符合人们内心的审美需要。D.瓷之所以具备“超玉”的可能,是因为瓷比玉更能直观地表现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引用克罗齐的话是为了说明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审美旨趣对陶瓷发展产生的影响,但材料一侧重从历史的不同阶段进行阐述。C.“瓷”与“玉”的打磨,“玉”只能是外形上的加工,而“瓷”可以根据匠人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造。D.绘制“柳树图案”的陶瓷在西方大为流行且主要用于餐厅和厨房中,足见这些陶瓷功能指向日常生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碎裂美”的一项是DA.在《论语•子罕》中,孔子与学生对谈中提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B.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中游山时写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C.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塞窣片刻不息”。D.曹禺说,“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4)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新时代如何扩大中国陶瓷艺术在西方的影响。【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根据对材料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二中“碎裂美”的内涵,然后结合选项加以分析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一具体信息加以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解答】(1)B.“早期的陶瓷造型不追求雕饰与设计”错误。由原文“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知,原文说的是“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而不是“不追求雕饰与设计”。故选B。(2)C.“根据匠人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造”错误。由原文“人类对前者只能作外形上的打磨削剔,对后者却可以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可知,是根据匠人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造。故选C。(3)A.“未成一篑”体现做学问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B.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山泉水势浩大的样子。C.表现的是在寂静的园子里亦有生命的萌动。D.“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是《雷雨》里人物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可以体现“破碎美”。故选D。(4)由原文“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可知,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是因为瓷由青色和白色构成,它代表了明清时期素雅的审美旨趣和审美理念,是陶瓷艺术的外延形象表现。由原文“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可知,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是因为瓷的图案由青花、莲组成,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清白廉洁的文化表达,是陶瓷艺术的内续表征。(5)由原文“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可知,中国瓷器既要坚守传统审美思想,也要有时代表达。由原文“这样的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使得景德镇瓷业无复往日的荣光”可知,中国陶瓷要拒绝批量生产,应精制惜售。由原文“当下的瓷器制作还有一个‘大’的毛病。大件瓷器烧制不易,‘美的对象是小的’,‘巨无霸’般的瓷瓶瓷碗并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美感,那些摆在国内外地摊上降价出售的大缸大盆,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可知,中国陶瓷要摒弃“以大为美”的思路,陶瓷制作应以精巧灵动为主。由原文“在西方,在陶瓷上绘制‘柳树图案’大为流行”“柳树图案时至今日在美洲和澳洲等地也颇为流行”可知,中国陶瓷要在瓷绘上加入中西方都认同的内容与形式。答案:(1)B(2)C(3)D(3)①瓷由青色和白色构成,它代表了明清时期素雅的审美旨趣和审美理念,是陶瓷艺术的外延形象表现。②瓷的图案由青花、莲组成,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清白廉洁的文化表达,是陶瓷艺术的内续表征。(5)①既要坚守传统审美思想,也要有时代表达。②拒绝批量生产,应精制惜售。③摒弃“以大为美”的思路,陶瓷制作应以精巧灵动为主。④在瓷绘上加入中西方都认同的内容与形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战斗十分激烈,枪声十分密集,担架横七竖八在院中摆开。有备第一次看见了伤员,他眼前是流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一天一夜,有备就像度过了许多年。他只觉得一阵阵天旋地转,脚下也不自主起来,看来真该找个僻静地方歇会儿了。其实有备的去处很普通。他有一个谷草垛,堆放着新的和陈的谷草。今天,累得天旋地转的有备终于又想起了这里。他看了个时机,潜入了他那久别的草垛,就像回了他久别的家。他在谷草垛里左钻右钻,直钻到一个谁都不会发现他的地方,靠下来轻轻喘气。这时意外发生了:有备看见黑暗处有一双眼睛朝他闪烁,就像夏夜天空里两颗游移不定的星星。这不是星星,是人。他想着,把斜靠在谷草上的身子直起来,有些紧张地冲那两颗星星问道:“你是谁?”谷草一阵抖动,“星星”消失在黑暗中。有备猛地扒开了谷草,两只皮鞋暴露了出来,还露出了一个人的腿和身子,是草绿色的军裤,一条腿上还缠着白毛巾。有备心里一惊:这是一个日本兵。他决定先弄清他的身份。他开始对着谷草里的人发话,语气竭力带出一个八路军应有的威严:“快出来!满院子都是八路军!”草垛里的日本兵在众目睽睽之下钻了出来,在人前尽力把身体站直。腿是受了伤的,有血从毛巾上渗出来。这是一个面孔白皙清瘦的年轻人,耳朵和嘴唇都很肥厚,脸上带着深深的愁容,愁容里还有惊慌。孟院长向他问话,他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意思是他是不会讲中国话的。孟院长这才想到佟继臣在日本留学的事。孟院长对佟继臣说:“先问问他是哪个部分的,为什么来到这里。”佟继臣问了日本兵,日本兵说,他叫松山槐多,日本长野县人,今年十八岁,参军快一年了。今天在战斗中小腿负了伤,他求生心切,晚上看见一个无人的担架,就偷偷爬上来,没想到被人抬进了八路军的医院。却又担心被认出,在混乱中他悄悄钻进了这个草垛。松山槐多被安排住在向家一个废弃的草屋里,一住半个月。每天为他换药的是有备,每次换药时,有备把绷带解开,先用双氧水为他清洗伤口,再把红汞纱条塞入伤口中,再重新包扎起来。在做过几次处理后,松山槐多的伤口还具有了明显的改善:新肉正从伤口的四壁长出来,松山槐多欣喜地把新肉指给有备看,有备身上轻松了许多。有备的轻松不仅是因为松山槐多的伤口长出了新肉,在给槐多挟药的日子里,他还学会了用简单的日语和松山槐多交流。他管他叫槐多,他管他叫有备。槐多也学会了不少中国话。因为日语里就有不少中国字,遇到两人语言不通时,就在槐多的本子上用中文写。槐多的本子不是一般的本子,是东京美术学校的速写本。本子上不光写字,还画着许多速写画,有铅笔的也有蜡笔的。这些速写画引起了有备的极大兴趣,他翻开一页看,是兆州的古城门,他看出这就是兆州的东门:土城墙上矗立着一个城门楼,门楼上有块匾。在这幅铅笔画的下边写着字:中国兆州,昭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他又翻开一页,是一棵大白菜,旁边写着“兆州的白菜比长野的白菜大”。有备继续翻槐多的速写本,他翻到了自己家的草垛,这是槐多刚画上去的。槐多先用铅笔画出草垛的形状,又用蜡笔在上面涂了颜色。下边的文字注明是:中国兆州笨花村草垛,昭和十九年七月余养伤于此。槐多的伤腿逐渐痊愈,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失。闲暇时他常和有备一起到屋顶上画写生。有备问槐多,长野县和兆州一样不一样。槐多说:“不一样。长野县有山,有水;兆州没有山,只有一条孝河,河里也没有水。”有备说:“你是说兆州没有长野好,是不是?”槐多急忙说:“不是不是,不是这个意思。长野好,兆州也好,要不然为什么我在本子上画兆州。”有备说:“兆州好在哪儿?”槐多说:“兆州和长野许多地方都相似。这里的平原就很像长野,看到它就能引我想到我的家乡。长野有条千曲川,兆州有条孝河。孝河里虽然没有水,但它们弯弯曲曲的样子实在一样。我常常看着兆州想家乡。”有备说:“那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松山槐多沉默了,枕着自己的手掌在屋顶躺了下来。有备也躺在松山槐多的旁边。两人静默了一会儿,松山槐多叹了口气说:“有备,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这是一首回家的歌。”他用日文低声唱起来,唱得婉转动情,自己还流着眼泪。有备听槐多唱完,就问他这首歌叫什么,唱的是什么意思。槐多说,这首歌叫《小小的晚霞》,是一首童谣。他吃力地用中文给有备翻译着歌词:晚霞啊晚霞,天黑了,山上寺庙的钟声响了,手拉着手都回家吧,就像乌鸦归巢一样。孩子们回家了,月亮出来了,小鸟做梦的时候,亮晶晶的星星闪耀了。(节选自铁凝《笨花》,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流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三个短语展现了战斗的激烈,短促的节奏营造出紧张的氛围。B.作者把松山槐多的眼睛比作“星星”,暗示虽然他是一个侵略者,但在槐多的心里还有着尚未泯灭的良知。C.松山槐多脸上的表情从“带着深深的愁容”到“愁容也渐渐消失”的变化,这反映了有备治疗技术的进步。D.有备“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的质问,触动了槐多对来华参战的思考,无言以对,所以陷入了“沉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备为了缓解疲劳,钻进草垛,偶遇日军伤员槐多,出人意料,引出故事。B.选文对槐多如何被裹挟到战场等内容进行“藏隐”,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C.作者善于敏锐捕捉人物内心的丝丝颤动,引导读者去破解人物灵魂的密码。D.选文以充满了诗意的童谣作结,余味无穷,表达了有备、槐多的共同心愿。(3)作者花费较多笔墨来叙述松山槐多的速写本,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作用?(4)铁凝在“首届中国一西班牙文学论坛”发表演讲时说:“你生活在当代,而你应该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请据此分析选文在对“过去”的叙述中连接了怎样的“未来”期望?【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4)本题考查内容要点概括的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将与此有关的所有信息筛选出来,然后分层次整理,精练概括。【解答】(1)C.“这反映了有备治疗技术的进步”错误,结合“槐多的伤腿逐渐痊愈,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失”可知。(2)D.“表达了有备、槐多的共同心愿”错误,槐多是回家的心愿,有备希望日本不要侵略中国。(3)①丰富槐多形象:结合“槐多的本子不是一般的本子,是东京美术学校的速写本……是兆州的古城门,他看出这就是兆州的东门:土城墙上矗立着一个城门楼,门楼上有块匾。在这幅铅笔画的下边写着字:中国兆州,昭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可知,槐多的美院学生身份,对家乡的思念,对养伤地兆州的依恋都通过速写本及其速写作品表现出来;②推动情节发展:结合“闲暇时他常和有备一起到屋顶上画写生。有备问槐多,长野县和兆州一样不一样……”可知,速写本推动了槐多和有备的交往,有备被槐多的绘画才能吸引,随其学画画并谈论家乡话题;③蕴含主题内涵:结合“他翻到了自己家的草垛,这是槐多刚画上去的。槐多先用铅笔画出草垛的形状,又用蜡笔在上面涂了颜色。下边的文字注明是:中国兆州笨花村草垛,昭和十九年七月余养伤于此”可知,战争风雨中的速写本,呈现的是兆州宁静和谐的风物,可见槐多内心对和平生活的向往。(4)①结合“槐多的本子不是一般的本子,是东京美术学校的速写本”“手拉着手都回家吧”可知,槐多的“过去”是被卷入侵略战争的青年学生,文中槐多期望“未来”能重返家乡;②结合“有备的轻松不仅是因为松山槐多的伤口长出了新肉,在给槐多挟药的日子里,他还学会了用简单的日语和松山槐多交流。他管他叫槐多,他管他叫有备。槐多也学会了不少中国话。因为日语里就有不少中国字,遇到两人语言不通时,就在槐多的本子上用中文写”可知,中日的“过去”关系密切,日语里就有不少中国字,有相似的文化认同,文中借有备、槐多的来往表达了“未来”中日间交流互动的期望;③结合“有备说:‘那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松山槐多沉默了,枕着自己的手掌在屋顶躺了下来。有备也躺在松山槐多的旁边”可知,文中叙写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过去”,而有备和槐多超越国界的特殊友情表达了期望“未来”和平相处的愿景。答案:(1)C(2)D(3)①丰富槐多形象:槐多的美院学生身份,对家乡的思念,对养伤地兆州的依恋都通过速写本及其速写作品表现出来;②推动情节发展:速写本推动了槐多和有备的交往,有备被槐多的绘画才能吸引,随其学画画并谈论家乡话题;③蕴含主题内涵:战争风雨中的速写本,呈现的是兆州宁静和谐的风物,可见槐多内心对和平生活的向往。(4)①槐多的“过去”是被卷入侵略战争的青年学生,文中槐多期望“未来”能重返家乡;②中日的“过去”关系密切,日语里就有不少中国字,有相似的文化认同,文中借有备、槐多的来往表达了“未来”中日间交流互动的期望;③文中叙写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过去”,而有备和槐多超越国界的特殊友情表达了期望“未来”和平相处的愿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宦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于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肪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肪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谐诰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荣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节自《涑水记闻》)(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而U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已”的“已”意思不同。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的“资”意思相同。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B.宦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D.荣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②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肪从之。(5)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一定的断句方法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文化常识积累,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以船曳之而行”意思是:他的做法是用几斤钢铁打造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再用绳子系到船上,船拖拽着就可前行。“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是完整句子,在“形”后断开,即“J”处;“沈之水底”中“沈”是通假“沉”,省略介词“于”,动宾结构完整,应在“底”后断开,即为“N”处;“系以船”是状语后置句,应是“以船系”,在“系”后断开,即“R”处。故答案为:JNR(2)A.“不能自已”中的“已”也是“停止”的意思,两句中的“已”意思相同。故选:A。(3)B.“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错误。原文“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可知,这种疏浚河道的办法不可用。故选:B。(4)①重点词语:拥蔽,堵塞,蒙蔽。通,通达,传达。译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②重点词语:属,通“嘱”,嘱咐,告诉。牒,名词活用作动词,发文告。译句: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5)依据原文“是时,天下皆言泼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谐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面对王安石的保奏、文潞公的上奏,皇上没有偏信,而是再派人“按视”,即实地查访。先是“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谐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后有面对奏言“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仍旧注重调查研究,“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答案:(1)JNR(2)A(3)B(4)①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②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5)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②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回答问题。青玉案陈瓘碧空黯淡同①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窗纱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使君留客金樽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注]①“同”即“彤”。(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碧空黯淡同云绕”与“孤帆远影碧空尽”都用其他意象来衬托“空”的辽阔。B.“美人惊报”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都通过旁人的视角写室外的景物。C.“使君留客金樽倒”与“丰年客足鸡豚”,以不同形式体现了主人待客的热情。D.“欺压梅花春信早”与“春信未来梅已知”都以梅花的开放作为春天将至的信息。(2)这首词不着一个“雪”字,却处处写“雪”,请选取三处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A.“都……辽阔”理解错误,“碧空黯淡同云绕”是用“同云”衬托天气阴沉、天色昏暗。故选A。(2)细读诗词内容,找到词中描写雪的诗句,抓住关键词,如“青山老”“琼瑶”“明透纱窗”等结合诗句意思点明手法,加以分析即可。“一夜青山老”写青山一夜之间变老,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雪覆盖了座座青山;“正千里琼瑶未经扫”中诗人把雪比作“琼瑶”,突出了雪如美玉般洁白无瑕;“明透窗纱天欲晓”写纱窗明亮好像天快要亮,诗人从视觉感官入手,写雪光照亮了纱窗暗示天降大雪。答案:(1)A(2)①“一夜青山老”运用拟人手法,写青山一夜之间变老,侧面描写雪覆盖了座座青山。②比喻。把雪比作“琼瑶”,突出了雪如美玉般洁白无瑕。③“明透窗纱天欲晓”从视觉上写纱窗明亮好像天快要亮了,实际上是写雪光照亮了纱窗暗示天降大雪。(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还可以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2)高适《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两句,写士兵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并非是为了封赏。(3)诗人揽镜自照,常常引发时日消逝、青春不再、老大无成等感慨,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重点字:迩)(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重点字:勋)(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重点字: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记者:①_____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今读者在阅读偏好上的变化?主编:快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轻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②_____,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记者: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③_____主编: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也能帮助读者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变原意。(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复兴中学不少同学观看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偏正式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段,结合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中“传久传远”“脱颖而出”语序不当,应改为“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二是搭配不当,“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中“缩小”与“成本”动宾搭配不当,改为“降低成本”。(2)第一空:根据后文“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可知,是在说明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故此处可填“如何看待快时代读书的意义”。第二空:根据语境“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结合其中“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可知,此处可填“深度阅读的读者永远不会消失”。第三空:根据前文“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以及后文的回答“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故可填“您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3)根据访谈实录的内容“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可看出复兴中学同学购买《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的原因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向上向善的渴求”,据此可概括出“渴求知性完善”“渴求智性完满”“渴求向上向善”。答案:(1)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也能帮助读者降低选书的试错成本。(2)①如何看待快时代读书的意义②深度阅读的读者永远不会消失③您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3)渴求知性完善渴求智性完满渴求向上向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许多的湿地已消失,就像这湿地上的鸟,飞走了,去别的地方安家生息,它们找到了更好的家;就像这湖乡的人,打破守着湖乡过日子的传统,像蓬松的蒲公英种子,风一吹,就散开了,飞到天南地北,扎下根,安下家,就再也不回来了。但总有一些恋根的人,飞得再远,做下再大的事业,终归是会回来的。不回来的,总有不回理由,回来的,也终有回来的道理。湖乡人都理解。远走他乡,在城里扎了根,湖乡人认为这些人了不起,有本事,是子孙们学习的模范;回到家的,湖乡人尊敬他们,认为这些人恋根,有情有义,心像这湖乡的水一样宽广,情像这湿地上的花一样动人。这湿地,你倘或要去寻找,本也是十分方便的,在长江流域的荆州段,你若是见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湖,一条接着一条的渠;你见到了水,那么多的水,明晃晃,清幽幽;见到那么多的绿,绿都是堆在水上的;棒槌草、芦蒿、苇子、三角草、水葫芦、莲、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各式各样,是长江流域少有的;不用问,这是到湖乡湿地了。(1)第二段用“你”而不用“人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读来富有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人称的特点,再从人称视角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可从内容侧重、语言特征、语气语调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分析第二段用“你”而不用“人们”的好处,可从人称视角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人称、视角上,第二人称具有对话效果,可以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视角独特;内容上,用“你”的所见可以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面出租合同精简
- 清水房租赁合同
- 大型系列室内情景栏目喜剧投资合同
-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协议书
- IT运维行业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发实践案例分析
- 人工智能行业深度学习与机器视觉方案
- 能源转换技术转让与实施协议
-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合同协议
-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方案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 《疼痛科特色诊疗》课件
- 小儿肺炎支气管镜护理查房课件
- Part 6 Unit 8 Green Earth 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
-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
- 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新版)质量知识竞赛参考题库400题(含各题型)
- 幼儿园小班语言《谁的耳朵》课件
-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 患者转诊记录单
- 美好生活“油”此而来-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