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基础》课件第8章_第1页
《电子线路基础》课件第8章_第2页
《电子线路基础》课件第8章_第3页
《电子线路基础》课件第8章_第4页
《电子线路基础》课件第8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直流稳压电源8.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8.2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8.3稳压管稳压电路8.4串联型稳压电源8.5开关型稳压电路8.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直流电源供电才能正常工作,由于电网提供的是220V/50Hz交流电,因而必须通过一定的转换方法才能得到符合实际需要的直流电,目前广泛采用将交流电经由整流、滤波和稳压得到直流电的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如图8-1所示。电源变压器首先将电网电压变换成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变换成单向脉动电压。单向脉动电压中除包含直流分量外,还包含相当数量不同频率的交流分量,因此需通过滤波电路进一步减小交流分量。最后采用稳压电路使输出的直流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电阻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图8-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

整流电路(rectifier)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成单方向的直流电。整流电路种类较多,按整流元件的类型,分二极管整流和可控硅整流;按交流电源的相数,分单相和多相整流;按流过负载的电流波形,分半波和全波整流;按输出电压相对于电源变压器次级电压的倍数,又分一倍压、二倍压及多倍压整流等。8.2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8.2.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工作原理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是一种最简单的整流电路,电路组成如图8-2所示。设二极管VD为理想二极管,RL为纯电阻负载。由图可见,220V、50Hz交流电网电压经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变为数值合适的次级交流电压u2,即式中,U2为u2有效值。在u2正半周,a端电位高于b端电位,故VD导通。电流流经的路径为a端→VD→RL→b端,若忽略变压器次级内阻,则RL端电压即电路的输出电压为在u2负半周,b端电位高于a端电位,故VD截止,且u2及uo波形如图8-3所示。由图可见,正弦交流电压u2经半波整流后变为单一方向的直流电压uo。图8-2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图8-3半波整流电路波形图2.主要参数(1)输出电压平均值Uo。将图8-3所示的输出电压uo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得其中的直流分量即为输出电压平均值Uo,即(8-1)(8-2)Uo越高,表明整流电路性能越好。

(2)输出电流平均值Io

(8-3)

(3)输出电压脉动系数S。由式(8-1)可见,除直流分量外,uo还有不同频率的谐波分量。如第二项为基波,第三项为二次谐波,它们反映了uo的起伏或者说脉动程度。其中基波峰值与输出电压平均值之比定义为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ripplefactor),则半波整流电路的脉动系数为(8-4)

S越小,表明输出电压的脉动越小,整流电路性能越好。3.二极管的选择对整流二极管的参数要求主要有两项:即最大整流电流IF和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R。由于在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正向平均电流等于负载电流的平均值,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等于变压器次级的峰值电压。再考虑到电网电压允许有±10%的波动,为保证二极管安全工作,一般应选取(8-5)(8-6)8.2.2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只需一只整流二极管,结构简单,但输出电压脉动大,平均值低,因此只适用于整流电流较小,对脉动要求不高的场合。为克服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缺点,在实用电路中经常采用单相全波整流电路,最常用的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工作原理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8-4所示。四个二极管VD1~VD4构成整流桥,设VD1~VD4均为理想二极管,RL为纯电阻负载。变压器次级电压,U2为其有效值。图8-4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u2、uo波形如图8-5所示。由图可见,输出电压uo为单一方向的直流电,而且整个周期内都有输出波形,故称为全波整流。单相桥式整流电路通过两对轮流导通的二极管,引导电流在整个周期内以同一方向流过负载,达到全波整流的目的。图8-5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波形图2.主要参数将图8-5所示的输出电压uo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得(8-7)故输出电压平均值为(8-8)输出电流平均值为(8-9)输出电压脉动系数为(8-10)

显然,桥式整流电路由于实现了全波整流,因此在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是半波整流的两倍;在变压器次级电压有效值相同、负载也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电流平均值也是半波整流的两倍;同时输出电压的脉动也比半波整流减小了很多。3. 二极管的选择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由于负载在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整个周期内均有电流通过,但每只二极管只在半个周期内通过电流,因此每只二极管的正向平均电流等于负载电流平均值的一半,与半波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平均电流相同;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变压器次级的峰值电压,与半波整流电路中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也相同。再考虑到电网电压允许有±10%的波动,为保证二极管安全工作,选择最大整流电流IF、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R分别为(8-11)(8—12)综上所述,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与半波整流电路相比,在相同的变压器次级电压下,对二极管的参数要求是一样的,但输出电压高,脉动小,因此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有不同性能指标的整流桥堆产品(集成电路)出售,实际使用时只需将电源变压器与整流桥堆相连即可,非常方便。8.2.3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的输出虽为单一方向的直流电,但因其含有较大的谐波成分,故波形起伏明显,脉动系数大,不能适应大多数电子设备的需要。一般整流电路之后,还需接入滤波电路以滤除谐波分量,使脉动的直流电变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1. 电容滤波实际电路中,以电容滤波的应用最为广泛。如图8-6(a)所示,在桥式整流电路的基础上,输出端并联一个电容C,就构成了电容滤波电路。图8-6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及工作波形(a)电路;(b)理想情况下uo波形;(c)二极管电流波形设图中二极管均为理想二极管。在u2正半周,未并联C之前,VD1、VD3始终导通,VD2、VD4始终截止。并联C之后,VD2、VD4仍然截止,但VD1、VD3

是否导通则要取决于u2和uC之间数值的大小。当u2大于uC时,VD1、VD3导通,一路电流对电容C充电,另一路电流流经负载电阻RL。在理想情况下,变压器次级无损耗,则电容两端电压uC(uo)与u2相等,其波形见图8-6(b)的曲线ab段。电容充电时,由于整流电路内阻R′(即变压器次级内阻与二极管导通电阻之和)的数值很小,通常远小于RL,因而充电时间常数为

u2到达峰值后开始按正弦规律下降,同时充电后的电容C也通过负载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下降,u2和uC在下降初期的波形基本吻合,见图(b)的曲线bc段。此后u2的下降速度开始大于uC的下降速度,当u2降至小于uC时,VD1、VD3因反偏而截止,电容C则继续通过RL放电,uC(uo)的波形见图(b)的曲线cd段。电容放电时,放电时间常数为

τf=RLC在u2负半周,当u2变化到|u2|大于uC时,VD2、VD4由反偏转为正偏,其状态由截止转为导通,电流再次以相同方向对电容C充电,同时流过负载电阻RL。uC上升到u2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当u2变化到|u2|小于uC时,VD2、VD4因反向偏置而截止,电容C再次通过RL放电,直至VD1、VD3重新导通,重复上述过程。从图(b)波形可以看出,滤波后的输出电压不仅变得平滑,而且平均值提高。滤波效果则取决于放电时间,电容越大,负载电阻越大,滤波效果越好。近似估算时,可取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8-13)脉动系数为(8-14)(3)由于电容滤波后输出电流的平均值增大,但每只整流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反而减小,且RLC的数值越大,二极管的导通时间越短,因此整流二极管在短暂的导通时间内将流过一个很大的冲击电流,如图8-6(c)所示。为保证整流二极管的使用寿命,通常应选择最大整流电流IF大于负载电流2~3倍的管子。

【例8-1】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如图8-7所示。已知输出电压Uo=-30V,RL=200Ω,电源频率f=50Hz。试问:(1)若电容C为电解电容,应如何连接?(2)变压器次级电压u2的有效值为多少?若电网电压的波动范围为±10%,求电容的耐压值。(3)电容C开路或短路时,电路会产生什么后果?图8-7例8-1电路图

解(1)分析电路可知,为使电容C能够正常工作,其极性应为下正上负。(2)据式(8-13),有由于电路空载时电容将承受最大电压,再考虑电网电压±10%的波动,则电容耐压至少应为(3)电容C开路时,电路变为单相桥式整流,故有电容C短路时,VD1~VD4将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2. 电感滤波当负载电流较大时,电容滤波已不适合,这时可选用电感滤波。在整流电路与负载电阻之间串联一个电感线圈L就构成电感滤波,如图8-8所示。为增大电感线圈的电感量,一般采用有铁芯的线圈,图中的整流电路部分为单相桥式整流的简化画法。图8—8单相桥式整流电感滤波电路

可见,电容滤波是通过电容的储能作用(充放电过程),即在u2升高时,把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充电),在u2降低时,又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放电),从而在负载RL上得到一个比较平滑的、近似锯齿形的输出电压uo,使其脉动程度大为降低,并且平均值提高。若设整流电路内阻(即变压器次级内阻与二极管导通电阻之和)为R′,则电容C的充电时间常数放电时间常数电感的基本性质是当流过其上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感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将阻止电流的变化。因此,当变压器次级电压u2的数值上升导致流过电感线圈L的电流增大时,L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能阻止电流的增大,并且将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磁场能储存起来;当u2的数值下降而导致流过L的电流减小时,L中的自感电动势又能阻止电流的减小,同时释放出存储的能量以补偿电流的减小。这样,经电感滤波后,不但负载电流和电压的脉动减小,波形变得平滑,而且增加了整流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减小了其上的冲击电流,从而延长了整流二极管的寿命。如前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分为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两部分。对于直流分量,由于电感线圈L的内阻很小,若忽略不计,则图8-8中电感滤波电路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与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相同,即Uo≈0.9U2

(8-15)对于交流分量,电感线圈呈现出的感抗为ωL,因此负载电阻RL越小(即负载电流越大),滤波后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越小,脉动越小。当RL远小于ωL时,滤波效果较好,且L越大,滤波效果越好。

(3)流过每个二极管的冲击电流很大。由于增加了电容支路,流过每个二极管的电流比未并联电容之前增大,但每个二极管的导通时间反而减小,因此在二极管导通的短暂时间内,将有很大的冲击电流流过,如图8-8(c)所示。这一点在选择二极管时必须注意,应选择最大整流电流IF较大的管子。

3.复式滤波

电容和电感是基本的滤波元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波效果,可以采用复式滤波的方法。利用电容和电感对直流量和交流量可呈现出不同电抗的特点,只要合理地接入电路,都可达到滤波目的。图8-9(a)为RC-π型滤波电路,图(b)为LC滤波电路,图(c)为LC-π型滤波电路,图(d)为它们的输出特性曲线。图8-9复式滤波电路(a)RC—π型滤波电路;(b)LC滤波电路;(c)LC—π型滤波电路;(d)输出特性曲线由图可见,LC-π型滤波的输出特性与电容滤波类似,RC-π型滤波在Io增加时,其输出特性比电容滤波差,而LC滤波的输出特性比电感滤波更佳。虽然电感滤波和LC

滤波的输出特性较好,带负载能力强,适用于大电流或负载变化大的场合,但因电感滤波器体积大,十分笨重,故通常只用于工频大功率整流或高频电源中。

8.3稳压管稳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虽将交流电变换成了比较平滑的直流电,但输出电压Uo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由于输出电压平均值取决于变压器的次级电压有效值,因此当电网电压波动时,输出电压平均值将随之波动。(2)负载电流通常是作为其他电子电路的供电电流,可能会经常变动,由于整流滤波电路内阻的存在,当负载电流变化时(或者说当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平均值亦随之变化。为了消除上述两项变动因素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获得稳定性好的直流电压,必须采取稳压措施,如图8-10(a)所示。经整流滤波后的电压就是稳压电路的不稳定输入电压Ui,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为稳定电压Uo。为考察稳压电路的稳压特性,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当电网电压波动时,研究其输出电压是否稳定;二是当负载变化时,研究其输出电压是否稳定。若仅考虑变化量,得到稳压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8-10(b)所示,该图反映出衡量稳压电路稳压性能的两项性能指标,即稳压系数和输出电阻。图8-10稳压电路(a)稳压电路示意图;(b)稳压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示意图8.3.1稳压电路的性能指标

1. 稳压系数稳压系数Sr定义为负载一定时,稳压电路输出电压变化量ΔUo与输入电压变化量ΔUi之比,即(8-16)

Sr表征了稳压电路抗电网电压波动能力的大小,Sr越小,电路的稳压性能越好。

2.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Ro定义为输入电压一定时,输出电压变化量ΔUo与输出电流变化量ΔIo之比,即(8-17)Ro表征了稳压电路抗负载变化能力的大小,Ro越小,电路的稳压性能越好。8.3.2稳压管稳压电路分析由稳压管VDZ和限流电阻R组成的稳压管稳压电路是一种最简单的直流稳压电路,如图8-11(a)所示。其不稳定输入电压为Ui,当Ui大于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时,稳压管工作于反向击穿区,输出电压Uo等于UZ。图8-11稳压管稳压电路(a)电路;(b)稳压管的伏安特性下面从两个方面考察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稳压特性。(1)当电网电压波动时,输出电压能否保持稳定。当电网电压升高时,输入电压Ui随之增大,输出电压Uo亦随之增大;但由于Uo等于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由图8-11(b)可知,UZ的增大将使IDZ急剧增大,由于IR=IDZ+IL

(8-18)故IR必然急剧增大,导致R上的电压UR急剧增大。如果参数选择合适,使得R上的电压增量近似等于Ui的增量,Uo就可以基本保持不变。当电网电压降低时,各电量的变化与上述过程相反,此处从略。(2)当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能否保持稳定。当负载电阻RL减小即负载电流Io增大时,IR增大,R上的电压UR增大,由于Ui=UR+Uo

(8-19)故Uo减小,即UZ减小,由图8-11(b)可知,UZ的减小将使IDZ急剧减小。如果参数选择适当,使得稳压管工作电流IDZ的减小量近似等于负载电流Io的增加量,IR就可以基本保持不变,从而Uo也就基本不变。当负载电阻增大时,各电量的变化与上述过程相反,此处从略。综上所述,稳压管稳压电路利用稳压管所起的电流调节作用,通过限流电阻R上的电压变化进行补偿,从而达到稳压目的。因此,限流电阻是必不可少的元件,同时其阻值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例8-2】稳压管稳压电路如图8-12(a)所示。已知Ui=25V,电网电压波动范围为±10%,稳压管稳定电压UZ=10V,稳压管工作电流IDZ的允许变化范围为10~60mA,负载电阻RL的变化范围为1~5kΩ。图8-12例8-2电路图(a)电路;(b)交流等效电路

(1)试确定限流电阻R的取值范围。(2)若R为400kΩ,稳压管的动态电阻rZ为10Ω,试估算电路的稳压系数Sr和输出电阻Ro。

解(1)由图8-12(a)可知,稳压管工作电流为因此,当电网电压最高(即输入电压Ui最高),同时负载电阻RL又最大时,IDZ最大,此时应保证这个最大电流不超过IZmax,即代入数据得R≥282

同理,当电网电压最低(即输入电压Ui最低),同时负载电阻RL又最小时,IDZ最小,此时应保证这个最小电流不小于IZmin,即代入数据得R≤625

故限流电阻R的取值范围为282~625Ω。(2)若仅考虑变化量,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则有 8.4串联型稳压电路8.4.1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稳压管稳压电路结构简单,但输出电流小,输出电压不可调,因此只适用于负载电流小,负载电压固定的场合。由稳压管稳压电路演变而来的串联型稳压电路则克服了上述不足,它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增大负载电流,同时在电路中引入深度电压负反馈以稳定输出电压,并且通过改变反馈网络参数使输出电压可调。图8-13是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原理图。Ui是经整流滤波后的不稳定输入电压,Uo为稳定的输出电压,限流电阻R和稳压管VDZ构成基准电压电路,电阻R1、R2和R3为输出电压的取样电路,集成运放为比较放大环节,三极管V称为调整管。由于取样电路电流IR1远小于负载电流Io,调整管V与负载RL近似串联,故称串联型稳压电路。图8-13串联型稳压电路原理图

由图可见,该电路实际上为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同相端输入电压u+为稳压管VDZ的稳定电压UZ,电阻R1、R2和R3为反馈网络,输出电压为(8-20)改变滑动电位器R2的滑动端位置时,输出电压可调。而且由于集成运放引入了深度电压负反馈,使得电路的闭环输出电阻近似为零,因此输出电压相当稳定。例如当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电流变化等)导致输出电压Uo增大时,取样电压随之增大,并与同相端电位u+=UZ相比较,两者的差值被放大后送至调整管V的基极b,使基极电位Ub降低,而调整管V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故Ue(即Uo)下降,于是输出电压得到稳定。整个过程可概括为

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输出电压Uo减小时,各电量的变化与上述过程相反,即综上所述,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输出电压Uo增大(减小)时,Uo最终并未增大(减小),而是基本保持稳定。那么,这部分电压增量(减量)由谁承担了呢?显然,是由调整管的管压降Uce承担了。这个过程是通过调整管的基极电位Ub降低(升高),导致基极电流Ib随之减小(增大),集电极电流Ic亦随之减小(增大),故Uce增大(减小)而自动实现的,这也是调整管名称的由来。因此调整管是串联型稳压电路的核心元件,一方面正是通过调整管的自动调节作用,才使输出电压得到稳定;另一方面,利用调整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还大大提高了负载电流的输出范围。由于调整管常为大功率管,因此它的选择原则与功率放大电路中的功放管相同。

【例8-3】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8-13所示。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6V,R1=2kΩ,R2=R3=1kΩ。试问:(1)输出电压Uo的可调范围?(2)若Ui为30V,电网电压的波动范围为±10%,RL的变化范围为100~300Ω,则调整管V在什么时刻功耗最大?其值为多少?

解(1)Uo的可调范围可由式(8-20)求得,也可利用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虚短和虚断的特点求解。参见图8-13,由于u+=u-=UZ,所以,当滑动电位器R2的滑动端位于最上方时,输出电压Uo最小,即当滑动电位器R2的滑动端位于最下方时,输出电压Uo最大,即因此,输出电压Uo的可调范围为12~24V。(2)调整管的功耗为PC=UceIc

由图8-13电路可知,调整管V的发射极电流Ie等于取样电路电流IR1和负载电流Io之和,故有Ic≈Ie=IR1+Io;而管压降Uce等于输入电压Ui与输出电压Uo之差,即Uce=Ui-Uo;再考虑电网电压波动及负载电流变化的因素,取输入电压Ui波动至最大值Uimax=33V、负载RL波动至最小值RLmin=100Ω时,有显然,当,即时,PC有最大值,其值为8.4.2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1. 固定式三端稳压器

W7800系列芯片的输出电压为固定值,有5V、6V、9V、12V、15V、18V和24V等七种,其型号的后两位数字即表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有1.5A(W7800)、0.5A(W78M00)和0.1A(W78L00)等三种。例如W7805就表示输出电压为5V,最大输出电流为1.5A;W78M05就表示输出电压为5V,最大输出电流为0.5A;W78L05就表示输出电压为5V,最大输出电流为0.1A。其他依此类推。

W7805的简化工作原理图如图8-15所示。三个引出端分别为不稳定电压Ui输入端(1端)、稳定电压Uo输出端(2端)以及公共接地端(3端)。主要包括启动电路、基准电压电路、比较放大环节、调整管、取样电路和保护电路等部分。启动电路仅在刚通电时起作用,帮助恒流源建立工作点,使基准电压电路、比较放大环节和调整管等环节投入正常工作,一旦输出电压Uo建立,启动电路即停止工作。V3、V4、VD5、VD6和R2组成能隙基准电压电路,它能够为稳压电路提供十分稳定的基准电压。取样信号来自R20和R19的分压,它与基准电压相比较,两者的差值经由V3、V4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放大,去调节由V16、V17构成的调整管的管压降,最终达到稳压目的。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和芯片过热保护等,能够保证调整管安全工作,不至损坏。图8-15

W7805简化工作原理图

2. 可调式三端稳压器

W117是一种只需外接很少元件就能输出可调电压的三端集成稳压器。与W7800系列产品一样,W117、W117M和W117L的最大输出电流分别为1.5A、0.5A和0.1A,W117的原理框图如图8-16所示。三个引出端分别为不稳定电压Ui输入端(1端)、稳定电压Uo输出端(2端)以及调整端(3端)。由图可见,该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仍是通过电压负反馈作用,将输出电压的变化量放大后,去控制调整管的管压降,使输出电压能够自动调节,从而基本保持稳定。图8-16

W117的原理框图当外接调整电阻R1、R2后,由于调整端的电流Iadj很小(约50μA),若忽略不计,则输出电压为(8-21)由图8-16可见,调整端是基准电压电路的公共端,W117的输出电压就是2端和3端的电位之差即基准电压UREF,其值为1.25V。

W137、W237、W337集成稳压器与W7900相类似,属于负输出电压稳压电路,输出负的基准电压-1.25V。由于可调式三端稳压器是依靠外接电阻来调节输出电压的,所以为保证输出电压的精度和稳定性,要选择精度高的电阻,同时电阻应紧靠稳压器,防止输出电流在连线电阻上产生误差电压。(2)扩大输出电流的稳压电路。若所需负载电流Io超过稳压器的最大输出电流Iomax,可采用外接功率管的方法来扩大输出电流,如图8-18所示。设功率管V的发射结压降为UBE,电流放大系数为β,则负载电流最大可达(8-22)图中二极管VD的作用是抵消UBE对Uo的影响,因为若UBE在数值上等于Uon,则Uo=IRR=U23,即输出电压能够维持稳定。图8-17

W7800的基本应用电路图8-18扩大输出电流的稳压电路(3)扩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图8-19为扩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即输出电压可调。图中W7800的输出电压为U23,则输出电压Uo的表达式为(8-23)式中IW为W7800公共端的电流,通常为几到十几毫安。图8-19扩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4)正、负输出的稳压电路。以上输出电压Uo均为正值。在实际使用中,许多电子设备需正、负双电源供电,此时可将W7800和W7900配合使用,如图8-20所示。由于负载没有公共接地端,所以需增加二极管VD和VD′起保护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采用TO-3封装的7800系列时,其金属外壳为接地端,而同样封装的7900系列,其金属外壳为负压输入端。因此,由两者构成多路稳压电源时,若将7800的外壳接印制板的公共地,7900系列的外壳及散热器就必须与接印制板的公共地绝缘,否则将造成电源短路。图8-20正、负输出的稳压电路

【例8-4】图8-21为三端集成稳压器W7805构成的恒流源电路。已知输出电流Io为1A,稳压器的稳压系数Sr为10mV/V。(1)若IW可忽略,求电阻R的阻值。(2)求恒流源的动态输出电阻。

解(1)由于U23=5V,且IW可忽略不计,故图8-21例8-4电路图(2)由图可见,恒流源的动态输出电阻为将代入上式,得因此,电路可等效为一个输出电流为1A、内阻为500Ω的恒流源。

2.W117的应用

W117为基准电压源电路,其输出电压为1.25V,可作为输出电压可调的稳压电路的基准电压。由W117实现的输出电压可调的稳压电路如图8-22所示,由于调整端的电流Iadj很小,可忽略不计,故输出电压与式(8-23)相比,输出电压几乎不受稳压器电流的影响。图8-22输出电压可调的稳压电路

【例8-5】由W117组成的可调稳压电路如图8-22所示,已知R1=240Ω。为获得1.25~37V的输出电压,试求R2的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