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4-2025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声现象》单元测试

考试范围:第二章;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6分)

I.如图为教材配图,描绘了学生表演古筝的情景,其中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答案】B

【详解】A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

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也不同,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是一支公元前6000年前的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

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可用以吹奏的乐器。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

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主要使它发出声音的()发生变化。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答案】B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改变了骨笛内空气柱的长短,因此空气柱振动频

率不同,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

C.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等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xl02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答案】B

【详解】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们就是根据音

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

确;

C.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

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当播放音乐时烛焰开始晃动,这说明了()

A.扬声器的磁场作用于烛焰

B.听到的音乐是扬声器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C.在月球表面播放音乐,烛焰也可以晃动

D.扬声器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详解】AD.扬声器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烛焰,声波作用于烛焰开始晃动,说

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扬声器振动发出的声音是人类听的见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表面播放音乐,烛焰不可以晃动,故C

不符合题意。

故选D。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C.丙图: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中不能传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音调的变化情况,发现与给热水瓶灌

水听到的音调变化情况一致

【答案】D

【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即鼓皮振动的幅度不同,

且听到鼓声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故A错误;

B.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

的产生条件,故B错误;

C.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

声逐渐变小,可以推知,玻璃罩内没有空气时,就不能听到铃声了,此实验可以推断真空

不能传声,不能直接得出,故c错误;

D.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

短,细管内空气柱的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容易振动,频率变高,音调变高,而给热水瓶

灌水,随着水量增大,瓶内空气柱变短,振动越快,热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故

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

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

间为0.005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6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

【答案】C

【详解】超声波从发射到该同学的头顶所用的时间为,=gx5xl0-3s=2.5*10名

感应器到该同学的头顶的距离为s=3=34Om/sx2.5xlO-3s=o.85m

该同学的身高为〃=%-s=2.6m-0.85m=1.75m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在班级举行的“自制乐器,唱响未来”的活动中,小华同学利用橡皮筋等自制了如图所示

的简易“古筝,,,并用它进行了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B.“古筝”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C.用力拨动橡皮筋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橡皮筋振动越快,演奏声传播速度越大

【答案】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故A错

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古筝”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B正确;

C.用力拨动橡皮筋可以增大振动的幅度,提高声音的响度,而橡皮筋本身的振动频率不

变,音调不变,故C错误;

D.橡皮筋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但演奏声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故D错误。

故选B。

8.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有经验的人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

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A.灌开水时,声音主要是瓶内水的振动产生的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C.声音由瓶内水和空气柱共同振动产生

D.随着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答案】B

【详解】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振动物体是空气柱,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短,越

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故B符合题意,ACD错误。

故选B。

9.《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其中“飞花令”环节在节目中非常受

欢迎,关于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乡音无改”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B.“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中“琴声”是由转轴的振动产生的

C.“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中“哭声”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答案】D

【详解】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

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乡音无改”是指人的口音没变,发

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变,音色不变,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哭声直上千云霄,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D正确。

故选D。

10.通过接收器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所示,下

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中的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故A不

符合题意;B.由接收器的示波器的波形图可知,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音调不变,

故B不符合题意;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的,因此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故

C不符合题意;D.由接收器的示波器的波形图可知,振动的幅度变小,所以声音的响度

变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

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C.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答案】A

【详解】A.声音的大小叫响度,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故A正

确;

B.声音的特点和品质叫音色,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歌手的歌声,而音调指声音的

高低,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C

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传声,我们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

耳的,故D错误。故选A。

12.在学校组织的地震疏散演练中,随着警报声响起,各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迅速卷曲

身体,双手护头躲到桌下墙角三角区域等地做好避震准备,这个场景说明()

A.警报声能传递信息B.警报声能传递能量

C.警报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警报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答案】A

【详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各班学生听到警报声响起,立即进行避震

演练,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朵里,说明警报声能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如图所示,敲击音叉A,音叉B将乒乓球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之间的空气可以传递能量

B.A、B之间的空气与音叉发生了相互作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A,音叉A发出声音的音色会变化

D.若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内做此实验,乒乓球依然可以弹起来

【答案】C

【详解】AB.由题意可知,敲击音叉A,音叉A振动发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音叉

A对空气有作用,使得空气振动,空气再对音叉B有作用,使得音叉B振动,音叉B再将

乒乓球弹起,说明A、B之间的空气可以传递能量,故AB正确,AB不符合题意;C.用

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A,音叉A发出声音的响度会变化,音色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

误,符合题意;D.若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内做此实验,空间站内存在供宇航员生活的

“空气”,“空气”依然可以传递能量,因此乒乓球依然可以弹起来,故D正确,不符合题

意。故选C。

14.安静的考场中常常只能听到同学们翻阅试卷的声音,下列对翻阅试卷的声音分析正确

的是()

A.该声音是超声波B.该声音是纸张振动产生的

C.该声音通过桌子传入监考老师耳中D.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zs

【答案】B

【详解】A.该声音能被人耳听到,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B.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

振动产生的,该声音是纸张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该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监考老师耳

中,故C错误D.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B。

15.如图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水琴,他吹奏图中的A瓶,确定A瓶发mi(3)音,则吹奏中

可能发同一音阶do(1)音的瓶子是()

A

^

u

乙A

A.丙或丁B.乙或丙C.甲或乙D.甲或丁

【答案】C

【详解】吹奏瓶子时,瓶子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

高,空气柱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A瓶发mi(3)音,同一音阶do(1)音比

mi(3)音音调低,则吹奏中可能发同一音阶do(1)音的瓶子是甲或乙,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在今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的演出将传统文化虚实结合,诗乐相和,山河

璀璨,令人震撼。如图所示,其中李白弹奏琵琶、吟诗,更是给我们身临其境的视觉享

受。下列有关琵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琴弦的长短不同,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能听到虚拟李白弹奏的琵琶声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详解】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快慢不同,发声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正

确;

B.我们能听到虚拟李白弹奏的琵琶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琴弦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与琴弦的粗细无关,故C错误;D.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弦

的振动而发声的,故D错误。故选A。

17.下列对声现象中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播需要介质

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图丙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

音调越来越高

【答案】D

【详解】A.图甲中,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

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

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图丙中,把

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但不能说明声音只

能在固体中传播,故C错误;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从左

到右水的量逐渐减少,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振动频率逐渐变大,所以从左到右音调越来

越高,故D正确。故选D。

18.在“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

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

120.501.502131

231.002.001284

348.502.50656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号1的铜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三个铜管,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铜管直径增加,其频率减小的结论

D.不能根据以上数据“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

【答案】D

【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号1的铜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三个铜管,铜管长度和直径都不同,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不能得出结论,故C错误;

D.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需要控制变量法逐个探究,由表

中实验数据可知,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9.“旋转纽扣”是一项传统游戏,先将纽扣绕几圈,使穿过纽扣的两股细绳拧在一起,如

图所示。再用外力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用力反复拉绳的两端就会听到“呜呜”的声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用力反复拉绳的两端时会听到“呜呜”的声音,是

因为纽扣旋转带动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

20.课间,小明跟同学在操场玩捉迷藏,蒙们双眼的他能分辩出声音是哪位同学发出的。

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他还可以根据同学们声音的来判断周围

同学离他的远近。

【答案】音色响度

【详解】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所以小明能根据声

音的音色辨别是哪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的大小与距离有关,所以小明能根据同学们声音

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21.火车到站台后,你可以看到工人师傅拿着铁锤敲打车轮或车轮上的钢箍,由声音来判

断它们是否断裂,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答案】音色

【详解】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不同时,音色不同,工人师傅拿着铁锤敲打车轮或车轮上的

钢板时,如果有裂痕,即使音调和响度与没有裂痕的相同,但其音色是一定不同的,故可

以根据音色判断是否有裂痕。

22.雨后的山林鸟鸣清脆、流水潺潺,人们是根据(选填“音调”、“音色”或“响

度”)区别鸟鸣和流水的声音;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

波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音色能量

【详解】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人们是根据音色区别鸟鸣

和流水的声音。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23.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发声时,橡皮筋发声的不同,

如果再加上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并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则最细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

最。

木板

【答案】响度图

【详解】同时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响度

是不同的。如果再加上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并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则橡皮筋振动的频

率不同,音调不同,最细的橡皮筋振动的最快,频率最大,音调最高。

24.无其它声音干扰下的广场中,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调、强弱不变的音“呜”,用分贝仪

测出的声音强度用/表示,分贝仪与扬声器距离用s表示,/与s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

可知,声音的响度与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时,越大,越小。

【详解】由图像可知,声音传播越远,声音强度越小,响度越小,所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

的距离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时,与声源的距离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小。

25.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

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o离屏风越远的听众,听到的声音越小,这说明声音的响

度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答案】音色远近

【详解】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因色是不同的,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

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离屏风越远的听众,听到的声音越小,

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6.2022年7月24日,搭载着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

发射场成功发射,如图所示。在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问天实验舱相对于是静止

的。发射时会伴有巨大的轰隆声,这些声音是由于发动机的产生的。卫星围绕地球

旋转的最低速度为7.9km/s,这个速度后来被叫作“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7.9km/s”的物理含义是。

【答案】火箭振动1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7.9km

【详解】在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问天实验舱与火箭的相对位置不变,则此过程中问天实

验舱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射时会伴有巨大的轰隆声,这些

声音是由于发动机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7.9km/s”的物理含义是1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是7.9km。

27.如图所示,河南博物院陈列的编钟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大小不同的编钟按照次序

排列起来,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打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由于

每个钟发出声音的不同,故按照乐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当敲打同一个编钟

的力度增大时,发出声音的变大。(均填声音的特性)

【答案】音调响度

【详解】图示知,编钟的大小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

音调不同。敲打同一编钟的力度增大,编钟振动幅度增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

28.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动声波牙刷,其振动频率为31000次/min-41000次/min,该牙刷正

常工作时发出的(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当调节档位时,听到牙刷发出的

声音变尖了,说明此时(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了变化。

【答案】不是音调

【详解】频率即物体每1s振动的次数,由题可知,电动声波牙刷,其振动频率为31000次

/min-41000次/min,即振动频率约为517次/s-683次/s,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所以

该牙刷正常工作时发出的不是超声波。物体振动发声时,振动的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越

尖锐。牙刷发出的声音变尖了,即牙刷振动的频率变大了,说明此时音调发生了变化。

评评卷卷人人得得分分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如果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说

明线处于松弛状态(选填“容易”或“不易”)传声;

(3)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

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

系:口皿=口皿),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填琴弦代号);

②若选择琴弦。和6,则是为了研究;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能否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为什

么?。

【答案】

(1)固体能够传声

(2)不易

(3)a、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直径的关系没有控制琴弦材料相同

【详解】

(1)由于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说明声音在棉线中传播,故表明固体能

够传声。

(2)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所以松弛的线不易传声。

(3)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直径相

同,琴弦的长度不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丸

②观察琴弦。和6发现,琴弦长度和材料相同,琴弦的直径不同,所以是为了研究音调的

高低与琴弦直径的关系。

③观察琴弦c和d发现,琴弦直径相同,琴弦长度和材料都不相同,由控制变量法可知,

不能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发声的音调就越低,因为没有控制琴弦材料相同。

30.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

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C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mm--------►

(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让其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

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第二次让其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

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

音调(填“高”或"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

尺,钢尺振动了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o

(3)综艺节目《蒙面唱将》中,虽然歌手蒙面,但只要一开唱,熟悉他的观众立刻就能猜

出演唱者是谁,这是根据歌手声音的进行判断的。

(4)小伟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右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

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

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填序号)。

r-Tl=\—瓶塞

小公一外壳

-----真空瓶

——绝热支座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己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答案】

(1)D频率

(2)一高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3)音色

(4)B

【详解】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能

够完成探究目的;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

同,故B能够完成探究目的;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塑料尺振动

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能够完成探究目的;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笔帽内空气柱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故

选D。通过探究知道,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

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

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第一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振动的快,频

率高,发出的音调高;第二次钢尺伸出桌面长,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说明音调与频

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很难振动,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

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3)在综艺节目《蒙面唱将》中,虽然歌手蒙面,但观众仍然能通过声音判断出

演唱者是谁。音色是反映声音品质与特色的物理量,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

关。因此,观众是根据歌手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

(4)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关键在于比较有无真空环境下的声音传递情况。选项B中,用

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可以有效地模拟有无真空环境,从而探究真

空能否传声。其他选项无法有效区分真空与非真空环境,因此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评卷人得分

----------------四、综合题(12分)

31.2023年,多国公开“探月计划”,月球成为太阳系最热门目的地之一。科学家早已经利

用激光测量出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的激光经2.56s反射回来(光速

为3.0'1()8向$)。为了征服军太空,更快地在太空中穿梭,西北工业大学团队自主研发名为

三体水滴飞行器,如图所示。这一项目有望在未来打破美国人的神话,据传它的速度可达

到60km/So

4

(1)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原因

是;

(2)地球与月球相距多远;

(3)水滴飞行器若以60km/s的速度从地球直线飞往月球,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到达。

【答案】

(1)不可行地球大气层外到月球的广袤空间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2)3.84xlO8m

(3)6400s

【详解】

(1)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不可行的,因为地球大气层外到月球的广袤空间

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2)从地球到月球的单程时间为片工x2.56s=1.28s

2

地球与月球相距的路程为s=v%=3.0x108m/sx1.28s=3.84xl0sm

(3)太阳到地球距离约为s=3.84xl()8m,最大速度为v-60km/s=60000m/s

地球到月球最短的时间为,=力=-4x108m=6400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