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章到第四章(苏科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B.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所以不是噪声D.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2.下列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张飞喝断“当阳桥”B.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C.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做检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D.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内部是否有气泡或裂纹3.炒酸奶是夏天很火的一种食品,将酸奶和挑选的水果坚果等一起倒在一块铁板上,用铲子充分搅拌,故称之为炒酸奶,搅拌充分后抹平,下列论述分析正确的是()A.炒酸奶的铁板很烫B.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C.酸奶在变成块状或片状的成品过程中需要吸热D.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4.今年6月,时逢夏收,却偏遇阴雨天气,收割的新鲜小麦含水量高,需及时脱水变为干粮后才能堆积保存,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小麦中水分蒸发的措施是()A.开放政府大院、广场等场地作为晒场,将小麦充分摊开晾晒B.用谷物烘干机将小麦烘干C.将小麦装在袋中,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D.将小麦平铺在通风的场地进行晾晒5.正在读8年级的小娟同学开始学习物理后,非常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周末一家人开车出去旅游,上高速后,由于外面比较冷,作为司机的爸爸将车窗关闭,并开启了空调,吹出来了热风。小娟发现前挡风玻璃上很快出现了雾气,严重影响了驾驶,爸爸赶紧开启了冷空调,雾气很快散去。小娟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吹热空调会出现雾气,而吹冷空调雾气却消失了?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①爸爸:出现雾气是因为汽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冷的挡风玻璃内壁,发生液化的结果;②妈妈:开启冷空调雾气消失,不再出现雾气,是因为冷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本来就较低,遇到与它温度相差不大的挡风玻璃,液化不明显;③弟弟:开启冷空调雾气消失,说明温度越低,雾气越容易蒸发;④小娟:如果热空调多开一段时间,雾气也不会产生,因为挡风玻璃的内表面温度升高,与水蒸气温度相差不大,水蒸气就不会液化,或者液化后也会因为空气流动速度较大而迅速蒸发。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如图所示,小明在学习光学知识之后,自己动手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的形状决定于小孔的形状B.小孔成像,像一定是比原物放大的C.小孔成像,可以成实像,也可以虚像D.小孔成像,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7.小明对课本中的“在水平板上竖直固定一根直杆,并将其放在太阳光下,观察并测量影长”进行了研究,他分别在清晨、午间、傍晚观察了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并记录在本子上,其中正确的是()A. B.C. D.8.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入射到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反射光线射到光屏上S点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射角等于40°B.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让玻璃板绕着入射点顺时针转动20°,则反射光线将顺时针转40°C.将入射光线在纸面上绕O点逆时针转动10°,要保持反射光线不变,则玻璃板要绕O点逆时针转10°D.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将玻璃板向下平移,则S点将左移9.某同学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的封面上,通过凸透镜看到“物”字的形状是()A. B.C. D.10.阳光明媚的周末,王明和家人一起到重庆路欣赏油菜花,他用手机不仅拍了漂亮的油菜花,还拍了很多单人照和集体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黄色的油菜花是光源B.拍单人照时被拍摄者要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C.阳光透过油菜叶间的缝隙折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D.拍集体照时,要让成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远离被拍摄者1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12.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第Ⅱ卷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28分。13.2023年7月26日,中国空军航空展在长春举行、歼-10c战斗机,吸引了大家目光,如图所示。游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的产生的,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是由传到人的耳朵的。有的游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减弱噪声。航展在离市区很远的郊区举办,原因之一战斗机巨大的轰鸣声能够传递,可能会把居民的玻璃震碎。14.如图甲体温计显示的示数是℃,该体温表示患者已经发烧,高热是指体表温度超过39℃,温水擦浴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拭之后利用水蒸发的特点可以达到降温效果,稍稍用扇子扇一扇可以提升降温效果,这是因为会影响蒸发快慢。如图甲所示,针筒内封住一定质量的乙醚蒸气,压缩乙醚蒸气,可以观察到筒壁上出现乙醚液体,说明乙醚气体可以在常温下通过的方式液化;如图乙所示把水壶中的水烧开并持续加热,在距离壶嘴一定高度处放置一个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选填“上”或“下”)表面出现的现象,说明水蒸气可以通过的方式液化。16.谚语说“瑞雪兆丰年”,依据主要来源于:来年春天,气候干旱,冰雪(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后可以给农作物带来充足的水分;当春天阳光普照大地,地表升温很快,农作物不能很好地适应,而前一空的物态变化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对农作物起到了保护作用。17.中秋夜晚,在明月和灯火的交辉下,美丽的滨海县城显得分外祥和(如图)。当空的明月(是/不是)光源;清水湖畔散步的市民踏着地面上树木的影子,欣赏着湖中的月影,“树木的影子”与“湖中的月影”分别是由于光的和现象形成的。18.如图所示是印度著名的泰姬陵,它在水中的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若换一个拍摄角度,则它在水中倒影的位置将(选填“改变”、“不变”或“无法确定”)。
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结构简图如图丙。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填写光现象);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选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20.如图是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它由前面拍摄车外的摄像机、后面左侧的显示屏和右侧的平面镜组成。司机可在显示屏上观察到摄像机拍摄的车外情况,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该透镜所成像的原理与司机在记录仪右侧平面镜上看到的车内物体所成的像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1.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可能会把叶子烧焦,因为落在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线起(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显微镜目镜作用相当于(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如图所示是某眼睛成像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眼睛需要配戴(选填“凹”或“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22.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可以捕食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如图甲所示是小刚用放大镜贴着瓢虫观察到的情况,将放大镜逐渐远离瓢虫时,观察到瓢虫的成像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像的变化情况顺序正确的是;电影放映机是根据图乙中(选填序号)的成像原理而工作的。
三、解答题:本题共48分。23.(2分)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4.(2分)如图所示,已知光线AO斜射入水中,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25.(2分)如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将光路补充完整。26.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如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试验数据:试验次数试验车型车速(km/h)水泥路沥青路1奥迪轿车7285.478.52奥迪轿车10892.680.6(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汽车通过路面产生的噪声大小除了与路面材料有关外,还与有关。你可以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写出一个因素)有关;(4)测出上表数据的实验方法叫。2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试管中冰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1)此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乙装置中,应选取(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冰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实验效果更好。实验中,烧杯中的水面应(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3)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4)冰的熔点是℃。在第时,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5)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乙中加上酒精灯(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28.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张纸板放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块纸板粘成,可绕接缝ON转动;(1)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O点,此时在F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接着将F板绕接缝ON向后折,如图2,此时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选填“存在”或“不存在”);(3)为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小闽将纸板F沿PQ剪开,只将F板的上半部向后折,如图3所示;则此时在F板的(选填“上部”或“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9.马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
(1)此实验应在(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而镜成的是(填“虚”或“实”)像。(5)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马克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30.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选填“点”或“环”)。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如图乙所示,小刚用图甲中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cm处,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某同学用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②实验中,凸透镜三次成像都是(选填“实”或“虚”)像;第次实验所成的像最大。31.为节约用水,学校在洗手池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感应水龙头,当手伸进感应窗区域时,水龙头自动出水;当手离开感应窗区域,水龙头自动关水。(1)小林查阅资料发现这是由红外线控制的自动水龙头,他猜想: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水龙头自动出水可能是温度较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被红外感应头接收,从而出水。为验证猜想,他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相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近红外感应头,记录刚好出水时杯子与窗口的距离(最远出水距离)如表所示:实验序号水温/℃出水时杯子与红外感应头的距离/cm11814.623614.835414.6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2分);(2)为了进一步寻找原因,小林分析得到控制水龙头出水的红外线可能是由红外感应头发出的,于是他取了面积形状的梳妆镜和玻璃,保持它们与红外感应头平行并逐渐靠近,测出最远出水距离分别为32cm、7cm。因此说明水龙头出水是因为红外感应头辐射的红外线被物体到红外感应头内,接收到的光达到一定强度时,水龙头打开自动出水;(3)得到出水原因后,他又进一步探究最远出水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反射面的材料面积/cm2最远出水距离/cm1瓷砖5030.12瓷砖10030.03纸板10018.24棉布10017.45海绵10016.5实验结果表明,水龙头的最远出水距离与有关,此表中对红外线的反射效果最好的是;(4)实验后他查资料得知:有一种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是利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物体,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来看到物体。为使物体不易被暴露,应使其表面材料对红外线反射作用较(选填“强”或“弱”)。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B.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所以不是噪声D.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答案】B【详解】A.演奏时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就越大,但音调不变,故A错误;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学习的声音,或者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古筝演奏时的声音虽然悦耳动听,也有可能成为噪声,故C错误;D.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速度与音调无关,故D错误。故选B。2.下列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张飞喝断“当阳桥”B.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C.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做检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D.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内部是否有气泡或裂纹【答案】A【详解】A.张飞喝断“当阳桥”,桥断了,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B.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做检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内部是否有气泡或裂纹,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炒酸奶是夏天很火的一种食品,将酸奶和挑选的水果坚果等一起倒在一块铁板上,用铲子充分搅拌,故称之为炒酸奶,搅拌充分后抹平,下列论述分析正确的是()A.炒酸奶的铁板很烫B.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C.酸奶在变成块状或片状的成品过程中需要吸热D.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答案】D【详解】A.炒酸奶的铁板温度很低,酸奶在铁板上放热凝固,故A错误;B.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C.炒酸奶的过程中铁板吸收酸奶的热量,使之温度降低,因此酸奶放出热量,故C错误;D.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温度较低,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4.今年6月,时逢夏收,却偏遇阴雨天气,收割的新鲜小麦含水量高,需及时脱水变为干粮后才能堆积保存,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小麦中水分蒸发的措施是()A.开放政府大院、广场等场地作为晒场,将小麦充分摊开晾晒B.用谷物烘干机将小麦烘干C.将小麦装在袋中,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D.将小麦平铺在通风的场地进行晾晒【答案】C【详解】A.开放政府大院、广场等场地作为晒场,将小麦充分摊开晾晒,增大了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用谷物烘干机,可以使小麦温度升高,可以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将小麦装在袋中,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不利于水分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D.将小麦平铺在通风的场地进行晾晒,加快了空气流速,可以加快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正在读8年级的小娟同学开始学习物理后,非常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周末一家人开车出去旅游,上高速后,由于外面比较冷,作为司机的爸爸将车窗关闭,并开启了空调,吹出来了热风。小娟发现前挡风玻璃上很快出现了雾气,严重影响了驾驶,爸爸赶紧开启了冷空调,雾气很快散去。小娟问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吹热空调会出现雾气,而吹冷空调雾气却消失了?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①爸爸:出现雾气是因为汽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冷的挡风玻璃内壁,发生液化的结果;②妈妈:开启冷空调雾气消失,不再出现雾气,是因为冷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本来就较低,遇到与它温度相差不大的挡风玻璃,液化不明显;③弟弟:开启冷空调雾气消失,说明温度越低,雾气越容易蒸发;④小娟:如果热空调多开一段时间,雾气也不会产生,因为挡风玻璃的内表面温度升高,与水蒸气温度相差不大,水蒸气就不会液化,或者液化后也会因为空气流动速度较大而迅速蒸发。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①外面比较冷,雾气是因为汽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冷的挡风玻璃内壁,发生液化的结果,①正确;②因为冷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本来就较低,遇到与它温度相差不大的挡风玻璃,液化不明显,所以,开启冷空调雾气消失,不再出现雾气,②正确;③物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③错误;④热空调多开一段时间,雾气也不会产生,因为挡风玻璃的内表面温度升高,与水蒸气温度相差不大,水蒸气就不会液化,或者液化后也会因为空气流动速度较大而迅速蒸发,④正确,所以正确的有3个,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小明在学习光学知识之后,自己动手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关于小孔成像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的形状决定于小孔的形状B.小孔成像,像一定是比原物放大的C.小孔成像,可以成实像,也可以虚像D.小孔成像,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答案】D【详解】AC.小孔成像是物体的光通过小孔会聚成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C错误;B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能是放大,也可能是缩小或者是等大的,像和物是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的,故B错误,D正确。故选D。7.小明对课本中的“在水平板上竖直固定一根直杆,并将其放在太阳光下,观察并测量影长”进行了研究,他分别在清晨、午间、傍晚观察了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并记录在本子上,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详解】由题意知,直杆竖直固定在水平板上,由于我们处于地球北半球,所以当清晨太阳由东边升起时,其影子较长,应位于西边偏北方向,午间时分影子最短,方向偏北方向,傍晚太阳落下时,影子较长,应位于东边偏北方向。故选B。8.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入射到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反射光线射到光屏上S点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射角等于40°B.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让玻璃板绕着入射点顺时针转动20°,则反射光线将顺时针转40°C.将入射光线在纸面上绕O点逆时针转动10°,要保持反射光线不变,则玻璃板要绕O点逆时针转10°D.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将玻璃板向下平移,则S点将左移【答案】B【详解】A.一束光沿AO方向入射到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入射光与镜面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50°,故A错误;B.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让玻璃板绕着原入射点顺时针转动20°,则入射角增大20°,同上反射角也增大2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增大40°,因而反射光线顺时针转40°,故B正确;C.将入射光线在纸面上绕O点逆时针转动10°,要保持反射光线不变,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因而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5°,反射光线位置不变,则法线转动5°,即平面镜转动5°,故C错误;D.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将玻璃板向下平移,入射点向右移动,而反射角不变,反射光与原来的反射光平行,则反射光线向右平移,则S点将右移,故D错误。故选B。9.某同学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的封面上,通过凸透镜看到“物”字的形状是()A. B.C. D.【答案】B【详解】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书名《物理》的“物”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所以此时透过凸透镜我们能看到正立、放大的“物”的虚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故符合题意。故选B。10.阳光明媚的周末,王明和家人一起到重庆路欣赏油菜花,他用手机不仅拍了漂亮的油菜花,还拍了很多单人照和集体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黄色的油菜花是光源B.拍单人照时被拍摄者要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C.阳光透过油菜叶间的缝隙折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D.拍集体照时,要让成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远离被拍摄者【答案】B【详解】A.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油菜花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给人拍照,则其成像原理为:人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阳光透过油菜叶间的缝隙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要使成的像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像距应变大,物距应减小,则要将摄像头靠近被拍摄者,故D错误。故选B。1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答案】B【详解】A.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B.人眼在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次光学元件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C不符合题意;D.该系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答案】A【详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当水面上升时,折射光路的变化如图:可见,水面上升,折射点右移,光斑右移。水面上升的距离h与光斑移动的距离s成正比,即(其中a为折射角)所以当水面匀速上升,光斑必然匀速移动,而不是变速运动。因为L=H,所以激光与水面成45度角入射,所以由图可知,光斑再怎么移也不可能和法线重合,所以速度比水面上升的速度小。故选A。13.2023年7月26日,中国空军航空展在长春举行、歼-10c战斗机,吸引了大家目光,如图所示。游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的产生的,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是由传到人的耳朵的。有的游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减弱噪声。航展在离市区很远的郊区举办,原因之一战斗机巨大的轰鸣声能够传递,可能会把居民的玻璃震碎。【答案】振动空气人耳能量【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游客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在郊区举办是为了防止声音产生能量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14.如图甲体温计显示的示数是℃,该体温表示患者已经发烧,高热是指体表温度超过39℃,温水擦浴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拭之后利用水蒸发的特点可以达到降温效果,稍稍用扇子扇一扇可以提升降温效果,这是因为会影响蒸发快慢。【答案】37.8吸热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详解】[1]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2℃。[2]温水擦拭之后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可以达到降温效果。[3]稍稍用扇子扇一扇可以加快水表面空气流速,提升降温效果。15.如图甲所示,针筒内封住一定质量的乙醚蒸气,压缩乙醚蒸气,可以观察到筒壁上出现乙醚液体,说明乙醚气体可以在常温下通过的方式液化;如图乙所示把水壶中的水烧开并持续加热,在距离壶嘴一定高度处放置一个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选填“上”或“下”)表面出现的现象,说明水蒸气可以通过的方式液化。【答案】压缩体积下液滴降低温度【详解】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使得气体液化的方法。[1]图甲中,压缩注射器内的乙醚蒸气,使得乙醚蒸气的体积变小,会发现有液态的乙醚产生,故这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2][3][4]图乙中,把水壶中的水烧开并持续加热,在距离壶嘴一定高度处放置一个玻璃板,从壶嘴中出来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上面较凉的玻璃板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板的下表面,故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使水蒸气液化的。16.谚语说“瑞雪兆丰年”,依据主要来源于:来年春天,气候干旱,冰雪(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后可以给农作物带来充足的水分;当春天阳光普照大地,地表升温很快,农作物不能很好地适应,而前一空的物态变化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对农作物起到了保护作用。【答案】熔化吸热【详解】[1][2]冰雪变成水给农作物带来充足的水分,冰雪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要吸热。17.中秋夜晚,在明月和灯火的交辉下,美丽的滨海县城显得分外祥和(如图)。当空的明月(是/不是)光源;清水湖畔散步的市民踏着地面上树木的影子,欣赏着湖中的月影,“树木的影子”与“湖中的月影”分别是由于光的和现象形成的。
【答案】不是直线传播反射【详解】[1]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2]“树木的影子”是因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透不过去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即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湖中的月影”是月亮在湖水中成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18.如图所示是印度著名的泰姬陵,它在水中的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若换一个拍摄角度,则它在水中倒影的位置将(选填“改变”、“不变”或“无法确定”)。
【答案】正立不变【详解】[1][2]由图可知,水中的像属于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若换一个拍摄角度,由于像与物关于水面是对称的,所以它在水中倒影的位置将不变。19.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结构简图如图丙。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填写光现象);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选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答案】直线传播不能减小【详解】[1]由图丙可知,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由于超细百叶窗的窗格的阻挡,屏幕发出的光只能照射在一定范围内。[2]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屏幕发出的光可以射向正上方。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3]由丙图可知,为了让防境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20.如图是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它由前面拍摄车外的摄像机、后面左侧的显示屏和右侧的平面镜组成。司机可在显示屏上观察到摄像机拍摄的车外情况,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该透镜所成像的原理与司机在记录仪右侧平面镜上看到的车内物体所成的像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答案】凸不同【详解】[1][2]摄像机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司机在记录仪右侧平面镜上看到的车内物体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与摄像机成像原理不同。21.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可能会把叶子烧焦,因为落在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线起(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显微镜目镜作用相当于(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如图所示是某眼睛成像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眼睛需要配戴(选填“凹”或“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答案】会聚放大镜凹【详解】[1]小水珠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烧焦,所以如果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2]因为显微镜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而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再次放大,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最终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虚像。[3]如图,眼睛看远方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2.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可以捕食蚜虫、介壳虫和壁虱等害虫,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如图甲所示是小刚用放大镜贴着瓢虫观察到的情况,将放大镜逐渐远离瓢虫时,观察到瓢虫的成像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像的变化情况顺序正确的是;电影放映机是根据图乙中(选填序号)的成像原理而工作的。
【答案】②①④③①【详解】[1]放大镜贴着瓢虫观察到的情况,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将放大镜逐渐远离瓢虫时,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最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2]电影机类似于投影仪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①原理相同。23.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答案】【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24.如图所示,已知光线AO斜射入水中,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答案】
【详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O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25.如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将光路补充完整。
【答案】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6.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如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试验数据:试验次数试验车型车速(km/h)水泥路沥青路1奥迪轿车7285.478.52奥迪轿车10892.680.6(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汽车通过路面产生的噪声大小除了与路面材料有关外,还与有关。你可以得出的结论:①;②;(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写出一个因素)有关;(4)测出上表数据的实验方法叫。【答案】分贝(或dB)车速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声小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车轮的气压控制变量法【详解】(1)[1]声音的强弱人们通常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用字母表示为dB。(2)[2][3][4]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纵向对比,车型和路面不变,车速越快,噪声越大,说明噪声大小除了与路面材料有关外,还与车速有关;横向对比,车型和车速不变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声小。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噪声小;②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3)[5]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从轮胎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以及车身重等都可能与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有关。(4)[6]表格中数据研究与速度关系,车型和路面不变,研究与路面关系车型和车速不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2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试管中冰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1)此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乙装置中,应选取(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冰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实验效果更好。实验中,烧杯中的水面应(选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3)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4)冰的熔点是℃。在第时,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5)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乙中加上酒精灯(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秒表-14小颗粒高于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0固液共存态10不会【详解】(1)[1][2]由于要记录冰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用秒表记录时间,从图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从上到下变大,所以温度为负,故温度计示数为-14℃。(2)[3][4]采用水浴法加热时,应选取小颗粒冰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固体的上表面,有利于从水中吸收热量。(3)[5]从图丙中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6][7][8]冰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是0℃,在第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在第5分钟到15分钟是熔化过程,故用时10分钟。(5)[9]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杯中水达到沸点后能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水从杯中水吸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28.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张纸板放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块纸板粘成,可绕接缝ON转动;(1)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O点,此时在F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接着将F板绕接缝ON向后折,如图2,此时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选填“存在”或“不存在”);(3)为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小闽将纸板F沿PQ剪开,只将F板的上半部向后折,如图3所示;则此时在F板的(选填“上部”或“下部”)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答案】B不能存在下部同一平面内在不能【详解】(1)[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为寻找规律实验,所以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故选B。(2)[2][3]将纸板F向后折,由于反射光线不随纸板运动,所以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仍然存在,只是没在F板上,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3)[4][5]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而上部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4)[6][7]将纸板倾斜,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让光贴着A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线在纸板的前面,故在纸板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29.马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
(1)此实验应在(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而镜成的是(填“虚”或“实”)像。(5)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马克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答案】较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完全重合不变虚不变【详解】(1)[1]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此实验应在较暗环境进行。(2)[2]使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并且能够成像,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4)[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6]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时,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解题方法及其解题技巧
- 2025年特种橡胶传动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宁夏吴忠三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开学质检英语试题含答案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康复心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摄影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吉林省吉化一中2025届3月高三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师大附中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云南弥勒市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5月月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儿童太阳系知识科普课件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含答案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
- T∕CCT 002-2019 煤化工 副产工业氯化钠
- 学习通《商业计划书的优化》章节测试附答案
- 捐赠意向书模板
- “三会一课”记录表(样表).doc
- 效率提升--OPE和OEE
- 数与线的“爱恋”之美
- 除氟过滤器操作维护手册
- 县委办公室保密工作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