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作者简介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并在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于8月写下了本文。作品背景创造社: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郭沫若的诗作、郁达夫的小说在创造社中影响很大,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相关常识初读•整体感知一、理理文章思路
二、说说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深情,并流露出特定时代给作者带来的忧郁、孤独的心境。再读•细节揣摩【任务一】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第1段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再读•细节揣摩【任务一】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第1段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2.文章写了哪些景象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参考答案:主要写了五种景象: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2.文章写了哪些景象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参考答案:主要写了五种景象: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3.“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参考答案:“故”,有历史悠久、年代遥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有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一种文化底蕴。4.关于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是怎样认为的?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作者爱秋,颂秋。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有:“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在文章的结尾还有:“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任务二】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1.本文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在第2和13段,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任务二】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1.本文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在第2和13段,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2.作者抓住江南秋天的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参考答案:分别抓住江南秋的“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段,后者在第13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照应关系。2.作者抓住江南秋天的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参考答案:分别抓住江南秋的“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段,后者在第13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照应关系。3.文章第12段并不是写“故都的秋”,而是写古今中外对“秋”的感喟,这段议论性的文字有无必要?为什么?参考答案:有必要。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说明对秋进行赞颂与悲啼的文人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4.作者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故都的秋景图,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或者没有顺序?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清”“静”“悲凉”这一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是文章不散的“神”。三读•重难探究故都北平有很多风景名胜,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而写这萧瑟的秋风秋雨、秋槐落蕊和秋蝉残鸣?提示:作者所选的景物由作家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应结合这些分析。参考答案:技法借鉴如何做到融情于景融情于景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法。在自然界,“景物”自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但是景物被写入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了生命,并表现出鲜明的感情倾向性。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达到融情入景呢?首先,必须把握好抒发感情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描写的文字只有一个感情基调,抒发的感情必须统一在这个基调中。如本文,紧扣“清”“静”“悲凉”,选择不同景物,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的景物进行一番独特的装点与解说,注入了自己特有的感受与情趣。其次,要注意对景物的选择。即为情感的抒发找好载体。挑选景物时,所选景物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比如那牵牛花的蓝朵,秋蝉的残声以及秋雨秋风,乃至被作者称为“奇景”的枣树,无不充满着浓浓的、悲凉的秋意。它们是经过感性过滤后的“结晶”,因而也无不笼上了一层“清”“静”“悲凉”的主观感情色彩。最后,要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顺序,充分调动起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在具体描摹景物时,利用对比、衬托、象征、联想等表现手法,丰富景物的刻画点,拓宽景与情的沟通,加深景与情的融合。1.郁达夫:眷恋故都清秋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描绘了故都北平的秋天,表达了对故园的殷殷思念。如他写“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对北国之秋的眷恋溢于言表。他还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秋花、秋草、秋蝉、秋雨、秋实等景物,对故都之素材趣读秋进行了烘托,那清静且悲凉的情韵,含蓄且坚韧的品格,自然而然拨动了思念的心弦。“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虽然“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但哪一点不流露出赤子对故都家园的依恋,不流露出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2.古代文人士子的悲秋情怀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以“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欧阳修除有名的《秋声赋》以外,还有多首写秋的诗篇。“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秋怀》)这首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3.“秋”写尽天下离人愁秋,这是一个引人生“愁”的字眼,不记得是谁一语道破了“愁”的天机——“离人心上秋”,于是,在中国自古至今的诗文中,就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惆怅,有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落寞,有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无奈,有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喟,有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怅惘,有了余光中“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的期盼。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欧阳修除有名的《秋声赋》以外,还有多首写秋的诗篇。“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秋怀》)这首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秋进行了烘托,那清静且悲凉的情韵,含蓄且坚韧的品格,自然而然拨动了思念的心弦。“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虽然“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但哪一点不流露出赤子对故都家园的依恋,不流露出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二、说说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深情,并流露出特定时代给作者带来的忧郁、孤独的心境。创造社: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郭沫若的诗作、郁达夫的小说在创造社中影响很大,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相关常识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作者简介再读•细节揣摩【任务一】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第1段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创造社: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组成。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郭沫若的诗作、郁达夫的小说在创造社中影响很大,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相关常识秋进行了烘托,那清静且悲凉的情韵,含蓄且坚韧的品格,自然而然拨动了思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 安全知识竞赛练习测试卷(一)
- xx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1法院实习心得体会
- 云计算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液压抽油机系统课程设计
- 2024外墙保温施工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协议3篇
- 2024年标准格式分体空调买卖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教育咨询公司招聘教师及教育资源共享合同3篇
-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华电甘肃能源有限公司华电系统内外招聘真题
- 员工宿舍管理条例
- 自动控制理论(哈尔滨工程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工程大学
- 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2024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抽测试题 生物 含解析
- Unit 1 You and Me Section B (1a~1d)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心电图使用 课件
-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 园林灌溉施工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